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12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李芹-考试重点-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8、社会流动:

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社会地位移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现象。

19、代际流动:

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的变化。

20、结构性流动: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或创造所引起的相当规模的人员流动类型。

21、社区:

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2、城市化: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造成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的过程。

23、社会制度: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24、显功能:

社会制度被人们认识到的具有主观意图的客观效果。

25、潜功能:

不是有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被认识到的客观效果,是一种客观的自发力量,往往处在人们的认识范围和控制范围之外。

26、制度化:

制度对人类现实的社会行动产生影响并使之模式化的过程。

27、社会变迁:

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28、社会现代化:

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

29、现代化理论:

以单线的社会进化观和经典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发展的“两极论”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现代化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化,社会的发展是单线的,现代化只有一种模式,即西方模式。

30、全球化: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

31、社会问题:

持续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转,从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2、社会解组:

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聚集力下降的一种状态。

社会问题是社会解组的结果。

33、贫困:

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包括绝对、相对和主观贫困。

34、社会控制:

社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控制社会成员的行为,促使社会成员遵从既定的社会规范,以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和必要的社会秩序。

35、越轨行为:

偏离或违反公认的社会规范或价值观念的行为,包括违反法律、纪律、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等的行为。

一:

1、阐述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

(1)整体性:

社会是由各个相关的部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社会就要把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分析。

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调整,即使是研究社会的具体现象、具体问题,也时时处处注意从整体出发,联系整体研究部分,着眼于整体综合而立足于局部分析。

(2)综合性:

一方面突出表现在社会学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时,总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至于自然因素来加以考察。

另一方面在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时往往借助于不同学科的知识作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分析。

(3)实证性:

社会学研究虽然同其他学科一样离不开理论分析、比较、推演等一般的逻辑方法,但它的知识主要的或者说基本的是依靠对“社会事实”进行的具体的经验研究所获得的。

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等途径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知识。

社会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特点充分表现在它对社会调查的重视上。

2、社会学有哪些基本功能?

社会学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

管理功能、教育功能。

(1)描述功能

描述指通过客观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的过程。

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研究社会的起点就是借助于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资料,探明并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为认识社会构成及其运行规律并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

(2)解释功能

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借助概念和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

它包括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

(3)预测功能

社会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做出预计和推测的过程,就是社会学的预测功能。

它所揭示的是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来怎样。

(4)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指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确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便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在中国,社会学的规范性功能具体表现为:

(a)参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b)为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做好社会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c)参与社会问题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

(d)开展社会咨询,为制订科学的、符合国情的、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基础和参考;

(e)社会批评

(5)教育功能

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

社会学可以在了解自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义务、责任,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职业准备、日常决策等方面给人们提供基本社会知识。

3、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实证主义:

第一:

与自然现象一样,社会现象也是客观的,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第二:

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被概括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被经验证实的知识才是科学。

第三,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其任务是说明社会现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

主张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统计或通过实验来研究社会现象,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以经验作为检验的标准。

第四,认为自然科学方法可以适合与研究社会。

第五,强调定量研究的重要性,主张对社会现象在动态分析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解释。

人文主义:

第一,要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做出区分,认为社会历史事件是独特的、非重复的、无规律可循的。

只能在微观层次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联系社会现象发生的地理、历史环境来理解具体的社会现象。

第二,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做非人的物化现象。

第三,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识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强调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要联系人的价值判断。

第四,强调通过定性分析和动态分析去判定事物的性质,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

4、简述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观察、测量并记录这种操纵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以探求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法:

运用询问(口头或书面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来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

利用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已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文献法;

利用各种文献记录所隐藏的大量资料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二:

1、试述西方社会学创立的条件。

(1)自然科学取得发展

17世纪科技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数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思想家受此启发开始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考察和认识社会,试图对社会现象来做出经验的、精确地描述。

(2)经验社会研究开始起步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西欧和各国普遍开始以社会调查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调查大量活动开始后出现。

、统计科学的发展

(3)直接思想来源:

维科提出应从历史角度、应用历史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研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得出某种论点或结论。

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方面:

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并对不同时代作了比较,表述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观。

对孔德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

孟德斯鸠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直接有助于社会科学的建立。

孔多赛焦躁狄成社会物理学为社会的科学,以为社会之学,在圣西门和空的之前就已经把这门科学典礼在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还提出,这门科学应从历史学入手,从观察历史上的社会事件入手来进行研究。

圣西门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这源于人的理性是不断进步的,主张通过改良建立一种新的到的教义调整人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4)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急剧的社会变迁,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农民破产、工人失业、阶级矛盾、环境污染、犯罪等。

为克服当时面临的种种危机,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这些社会问题,试图运用新的方法和理论重新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秩序,以适应社会发展,西方社会学应运而生。

结论:

社会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往丰富的社会理论积淀的结果。

2、在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形成时期,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其社会学主要思想是什么?

产生:

孔德的社会学

奥古斯特·

孔德,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第一次使用“社会学”。

试图把社会学作为填补科学“最大的空白”的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提出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认为前者是“关于秩序的理论”,是“对社会存在条件进行的基本研究”;

后者是“关于进步的理论”,是“对社会运动规律的研究”。

斯宾塞的社会学

英国社会学的创始人,著《社会静力学》、《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研究》等。

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热衷于创立进化论的社会学,试图建立宏大的社会学体系。

他提出了社会既是系统又是个人集合体的学说,主张社会学侧重于研究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发展演化。

认为,社会跟有机体一样,是从无差异的功能单一状态向高度复杂的有差别的多功能状态发展进化的。

社会通过其基本制度的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变化而发展;

社会是一个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合作为特征的结构。

形成:

迪尔凯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社会分工论》、《自杀论》、

《社会学方法论》等,创办《社会学年鉴》。

社会事实论。

“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事实是一种个人外部的存在,是决定个人行为而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社会学方法论。

给予社会学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

主张用经验的观察和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来代替理论的思辩和主观的玄想,根据事实材料来寻找社会现象的规律。

社会团结论。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提出科层制

理解社会学。

社会学所研究的是有意义的社会行动,所谓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以他主观认定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发生联系的行为,所谓理解社会学,就是指社会学家要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要掌握行动者赋予其自身的行为和决定的主观意义。

社会行动的类型:

①目的合理型行动②价值合理型行动③情感型行动④传统型行动

政治社会学。

研究合法统治

权威的类型:

①传统权威,即靠被领导者对传统和世袭的崇拜而维系的统治。

②魅力权威,即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维系的统治。

这种统治通常比较脆弱,不能持久。

③法理权威,即根据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而维系的统治。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社会学创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学领域,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为社会学这门学科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这为科学地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仅对社会发展一般的社会规律做出了科学提示,而且还身体力行,深入实际,对当时的英法德等国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婚姻家庭、城乡差别等社会课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4、当代社会学的发展有哪些新特点?

第一,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和理论的多样性。

领域广泛;

理论派别呈现出多样性。

第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第三,定量研究方法广泛应用。

第四,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

材料:

5、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均衡、整合、秩序等理论对于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三:

1、社会的基本特征。

(1)它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一旦停止,社会非但不能发展,就连基本的生存也不可能。

(2)以群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单个的人是不能成其为社会的。

(3)人类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通过各种联系结合起来,人与人交互作用的层次越深,联系的范围越广,社会系统的内容也就越丰富。

(4)它是有组织有文化的系统,社会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文化,从而以一定的文化模式组织起来。

文化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体现着人类群体与动物群体的不同。

(5)它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2、如何把握社会研究的各个基本视角。

(1)宏观—微观的视角

宏观社会学着眼于社会中大范围的群体与社会关系,如各种社会机构、社团和国家、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

着眼于社会过程,如城市化、信仰体系、社会制度等。

微观社会学更着重于较小范围的群体和社会关系。

考察社会中的具体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模式。

(2)个体—整体的视角

整体视角强调社会本位,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社会整体高于个体、社会本质决定个体行为的社会唯实论为主线。

个体视角强调社会末位,着重研究社会中的个体,认为个体是真实的、有解释力的,表现为社会唯实论。

(3)均衡—冲突的视角

均衡的视角:

强调社会的均衡和整合,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社会的各部分,每一部分发挥着特定的功能,以维持整体的均衡与秩序。

均衡是社会系统的常态和本质特征,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或系统内部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社会系统内部实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

冲突的视角:

强调社会冲突,认为社会的每个部分并非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而是处于不断的冲突之中,均衡是暂时的,冲突是社会系统的常态和本质特征。

(4)结构—过程的视角

结构视角侧重于社会的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视角侧重于社会的动态分析,主要关注社会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作用,重点探讨社会运行、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3、简述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1)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没有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体系,没有社会的存在。

(2)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老龄化、过多或过少。

(3)人口的转狂不仅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观念、教育、婚姻家庭、科学技术等都对人口有重大的制约作用。

4、简述文化的功能。

从个人层面上来讲,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从团体层面上来讲,文化起着目标、规范和行动整合的作用;

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讲,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作用。

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价值整合

(2)规范整合

(3)社会结构整合。

文化的社会导进作用表现为文化对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推动作用。

(1)已有的文化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基础。

(2)文化能使社会的各部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再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做到协调配合。

(3)文化作为逐步积累的文化遗产,能使社会进步的成果得到不断巩固。

材料5、从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菊与刀》的观点。

四:

1、简述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1)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个体生命早期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涉及儿童学习语言和其他认知领、内化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准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等,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场所家庭学校。

(2)预期社会化较大程度上属于发生在青年时期的社会化,其中个人所学习的并不是现在所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主要场所是学校,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3)发展社会化一般发生在成年时期的社会化,是相对于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个体为了适应新社会形势的要求而进行学习的过程。

场所与工作单位密切相关。

(4)逆向社会化是针对社会化的方向提出来的,社会化本身是双向的,不仅包括长辈向晚辈传递知识和文化规范的过程,还包括晚辈向长辈传递知识和文化规范的过程,后一过程就是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指个体全面放弃已经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简述人的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1)社会教化:

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教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单位、大众媒介、监狱等。

社会教化的具体形式:

(A)系统、正规的教育,学校教育;

(B)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大众传播媒介、群体亚文化。

(2)个人内化:

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则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基本形式:

1、模仿学习2、主观认同3、角色扮演4、自我强化5、实践活动

3、社会角色的含义与类型

含义:

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是一整套的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处于特定地位上的人们的行为期待。

是构成社会关系网络的基本单位。

类型:

(1)依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的差异,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也称归属角色。

传统社会普遍存在。

自致角色指个人在社会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也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

(2)依据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指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多数是以法律、规章、纪律、守则、制度等形式用文字明确标示出来。

开放性角色指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角色的承担者只是根据社会的道德判断、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个人的理解和能力去履行其角色。

(3)根据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在于行为的经济效果。

表现性角色指以表现为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为目的的角色,不以获得经济效益和报酬为目的,或者是不计报酬的角色。

回想一下个人经历,谈谈影响你的社会化的诸因素。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五:

1、什么是社会互动?

影响因素有哪些?

社会互动,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1908年首次提出

学者看法:

(1)强调互动的结果,将人与人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交互影响称为社会互动。

(2)强调互动的过程,认为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和沟通就是社会互动。

本书定义: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对方做出反应性的社会过程;

是发生在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影响因素:

第一,生物因素第二,心理因素第三,社会因素第四,文化因素

2、谈谈你对社会互动的几种主要类型的理解。

对称性社会互动:

(1)合作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

合作的特征: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②共同目的③互相配合

合作的心理基础:

①共同的兴趣;

②情感接近;

③思想一致;

④相互信任;

合作的物质基础: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一定物质设备、资金

知识基础:

知识和技能。

直接合作:

合作者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其行为与结果之间也没有中间环节。

间接合作:

合作者以其行为的结果互相配合,或一部分人的行为结果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相配合,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非正式合作:

又称互助,自发的,而非契约上的义务,古老、自然、普遍。

正式合作:

有意识的、带有契约性质的人际间承担权利与义务的形式,通常发生在正式组织中。

合作的意义:

取决于人类生产与生存的需要;

取决于社会的需要

(2)竞争

狭义解释:

竞争指的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是一种互相反对的行为方式。

广义解释:

生存竞争。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存在以来就有竞争。

发生竞争的原因主要在于:

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

竞争的特点:

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

有共同争夺的对象;

竞争双方其中一方获得成功,即足以剥夺另一方成功的机会,不可能双方之间同时获得成功;

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竞争的种类:

经济竞争、政治竞争、地位竞争、文化竞争、配偶竞争;

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

竞争的方法:

破坏法、宣扬法、改革法、专业化法

竞争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会受到社会制度、具体环境及多种因素的影响。

(3)冲突是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利益、目标等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

冲突在形式上要比竞争激烈得多。

竞争一般是在一定规则的制约下进行的,但冲突往往要突破规章、规则、甚至法律的限制。

冲突的种类:

性质:

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民族冲突、阶级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