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50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钻井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钻头型号和地层岩性相适应;

b.井底干净,无金属落物

c.井下情况正常,井眼畅通无阻,钻头能顺利下到井底;

d.有相应的钻进及处理井下异常情况的技术措施。

(2)上卸牙轮钻头,应使用和钻头规格相符的钻头盒,以免损坏钻头体。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大钳咬钻头巴掌及牙轮体。

(3)上卸PDC钻头应使用专用上卸扣工具,无专用工具时,应采取钻头保护措施以免碰坏切削齿。

(4)下钻过程中,遇阻、不能硬压,针对井下不同情况,适时开泵顶通水眼,小排量间断划眼,无效时果断起钻改按划眼程序进行处理。

(5)下钻完,钻头距井底一个单根时,应开泵循环洗井,钻头距井底1米左右,启动转盘下放到井底。

(6)钻头应轻压、慢转平稳接触井底。

牙轮钻头应“跑合”1小时左右,再按设计要求参数钻进;

PDC钻头应轻压慢转在井底“造型” 

l-2米,使井底和钻头相吻合后。

再按设计参数钻进。

(7)钻压和转速的选用应满足钻头制造工艺、钻头进尺、钻头寿命、机械钻速和井身质量控制的要求。

(8)钻进过程中要精心操作,均匀送钻,不能加压启动转盘。

井下出现蹩跳钻现象应及时起钻检查钻头。

3、钻头起出分析

(1)钻头起出后冲洗干净,用钻头规测量外径,分析磨损情况,指导下只钻头使用。

(2)及时填写钻头使用卡片,准确描述钻头使用磨损情况,详细记录钻头使用参数。

(3)妥善保管能够继续入井使用的旧钻头,并累计统计钻头使用指标。

不能继续使用的旧钻头,按有关规定回收。

(4)发生钻头事故,要如实汇报,以便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写出事故报告。

(5)发现钻头质量问题,应将钻头、钻头使用记录和原钻头包装箱内有关文件一起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钻具使用管理

1、井队钻井工程师负责对送井钻具规格、数量及外观进行检查验收。

2、卸车时要使用滚杠或吊车,禁止直接从车上往下推钻具。

3、井场存放钻具,两端丝扣必须清洗干净,按规格排列整齐。

钻具上面不得堆放重物和酸碱等腐蚀性物质。

4、入井钻具、接头、扶正器、打捞工具等,必须检查规格,查看水眼是否畅通,丝扣是否完好,丈量长度和内外径,并将结果记录到钻具本上。

接头、扶正器、打捞工具等要绘制草图。

5、钻具上下钻台必须戴上护丝,平稳操作,禁止猛摔猛碰。

6、接单根时必须把丝扣清洗干净,均匀涂好丝扣油。

7、起下钻必须用双钳或液压大钳松扣、紧扣。

上卸钻具时,大钩弹簧应悬挂一定的负荷,以免造成磨扣。

8、每次起钻错扣检查钻具一次,检查钻具丝扣有无磨损,台肩及本体有无刺漏、粘扣现象。

9、钻进过程中发现泵压持续下降,在检查地面管汇和泥浆无刺漏后,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具。

10、卡瓦、安全卡瓦必须和钻具尺寸相匹配,禁止用不同尺寸的卡瓦代替。

11、钻具拉下钻台必须卸成单根,不允许带有打捞工具、接头、钻头、提升短节或其它工具。

12、替换钻台钻具时应做好记录,甩下的钻具单根要认真复测校对。

13、好坏钻具必须分别摆放,坏钻具要有明显标记,不能混杂。

14、严禁用钻杆做电焊的搭铁线。

15、不准任意切割钻具。

三、井身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1、井身质量要求

(1)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中的井身质量要求,是钻井施工的依据,既是甲方考核公司的标准,也是公司考核井队的标准。

(2)井身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包括:

直井最大井斜角、最大井底水平位移;

定向井水平井靶点垂深、靶点位移、靶点方位角以及靶区半径等。

为了达到某种地质目的或采油要求,甲方提出的其它有关井眼轨迹限制等方面的要求,施工设计中明文规定的,应视为井身质量要求的内容。

2、井身质量责任

(1)钻井队平台经理是井身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组织落实质量责任和开展质量教育工作。

要处理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根据设计要求。

组织制订具体的井身质量保证措施。

(2)钻井队工程师具体负责井身质量管理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制订具体井身质量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搞好井身控制、监测、分析和资料整理汇报工作。

(3)井身质量责任的考核由公司工程技术科按有关规定进行,奖罚到责任人。

3、井身质量控制

(1)入井钻具结构、钻井参数、钻井操作、地质构造等是井身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因素。

钻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

(2)开钻前认真分析地质情况,了解和掌握地层自然造斜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3)吃透设计内容,弄通设计中的钻具结构原理,按钻井工程设计连接钻具结构,并在钻井过程中分析总结该种钻具结构的合理性。

(4)按钻井工程设计中的钻井参数组织施工。

钻压大小根据地层由软变硬逐渐增加,钻压值的大小,既要符合理论防斜原理,又应符合完钻井身质量要求,一般不超过钻铤重量的80%。

(5)司钻是防斜技术措施直接执行者,要做到均匀送钻,平稳操作。

a.一开接好钻头后,座好方补心,启动转盘,开泵下放钻头接触井底,把井眼开正领直。

b.二开钻头出套管鞋接触新地层也应按上述程序操作,避免把井眼开斜。

C.二开快速钻进阶段应坚持轻压吊打,保持钻柱垂直,以水力作用为主破碎地层。

待钻铤全部出套管后再根据设计参数,逐步提高钻压值。

d.及时校正指重表,保证所加钻压准确。

e.钻进软硬交错地层要做到:

地层软变硬,钻压重变轻,找中打窝窝,加压再钻进,地层硬变软,提起到步步跟着走,加压要均匀。

(6)水平井的井身质量控制按设计要求的具体技术措施执行。

4.井身质量监测

(1)开钻前检查调试好测斜绞车,井口滑轮及单点仪器,做好井身质量监测准备。

(2)正常情况下,自井深600米开始测单点,以后每隔100-200米测一次单点,下列情况要加密测点:

a.上一测点井斜角偏大;

b.测单点后改变了钻井参数;

c.变换了钻具结构;

d.单点数据连续呈现增斜趋势的。

(3)投测或测单点未成功,要继续测斜,井斜情况不清楚不能继续钻进。

(4)单点胶片模糊,不能确定井斜情况,应视为测斜未成功。

要找出失败原因,继续测斜。

 

注:

一般冬季显影液应加温20º

C左右显影,显影时间2-3分钟。

(5)测单点应测当时井深的数据,一般情况下,不能钻过去后于补测上部井深的单点,特殊需要除外。

(6)不得接单根将钻头放到井底测斜,防止发生卡钻事故。

(7)单点数据每日早上10:

00向公司生产协调科汇报,特殊情况测完立即汇报。

(8)测斜资料要妥善保管,及时填写到井史上,完井随井史一起上交。

5、纠斜

(1)发现井斜角偏大,井深较浅,质量风险较小时,可采用不起钻,降低钻压吊打控制速度的降斜措施,形成降斜趋势后再用正常钻压钻进。

(2)井斜角偏大,井深较浅,质量风险较大时,应立即起钻换钟摆钻具,控制钻速,轻压吊打,以期尽快形成降斜趋势,降低质量风险。

(3)井斜角偏大,且方位一致,按正常钻进已无法满足井身质量要求的,采用井下动力钻具反定向的方法,使井底水平位移满足甲方要求,但注意控制狗腿度,防止在以后形成键槽。

(4)无法用以上3种方式满足甲方质量要求的,打水泥塞填井纠斜。

(5)因质量原因造成填井纠斜的,完井要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上交工程技术科。

四、取心技术措施

(1)下钻:

取心钻头直径大,工具带扶正器,下钻操作要平稳,不猛刹、猛放,严防顿钻,裸眼井段要控制下钻速度,严防遇阻硬压卡钻,遇阻不超过50-80kN,经上下活动无效,应及时接方钻杆开泵冲洗活动,仍下不去时可划眼,划眼钻压 

10-20KN,一挡慢转,划眼时间达1小时(PDC取心半小时),或连续划眼井段20米仍下不去,要起钻通井,井眼畅通后再下取心工具。

(2)循环泥浆:

下钻过程中根据井下情况要分段循环泥浆。

下钻到底循环泥浆时间一周以上,并把泥浆性能调整处理好。

在这段时间里要调整好刹车系统,检查校对好指重表、核对调整好方入(如到底后发现方入有误差,应和地质主管人员协商并认可后方能取心)。

检查一次设备,保证取心作业能顺利进行。

循环处理好泥浆后卸方钻杆投球,接方钻杆开泵送球入座即可树心。

(3)树心(套心):

树心钻压10-20KN,一挡,进尺0.3-0.5米,待岩心顺利进到卡箍以上,再逐渐加足钻压进行正常取心。

(4)取心钻进:

做到送钻均匀,不溜钻,如遇蹩钻应认真分析,确属地层因素时应上提减压(钻头不离开井底),再慢慢启动转盘,控制钻压40-60KN钻进。

钻进中必须密切注意泵压和钻时变化,及时分析井下情况,进尺每0.25m应记录一点钻时,一般砂岩钻时快,泥岩钻时慢,钻井技术人员现场分析要细心,分析取心钻进是否正常,有无卡心、磨心现象,当同一岩性钻时比正常钻时成倍增加时应果断割心起钻。

(5)割心(拔心):

确定割心时刹住刹把,硬地层时原转速转动转盘 

10-20分钟,磨细底部岩心后,一挡低速,上提钻具拔断岩心。

软地层可直接上提拔心,如果取心过程中钻时很快,拔心前可适当循环携砂钻。

割心后严禁下放探心和再次开泵循环,以防发生掉心。

割心后应立即起钻。

(6)起钻:

起钻操作平稳,不猛刹猛停,防止单吊环起钻,起钻时使用液压大钳或旋绳卸扣,井队无液压大钳且拔心显示好,可用转盘卸扣,但必须操作平稳,不猛合猛停转盘,按规定灌满泥浆,中途应避免接方钻杆循环泥浆。

(7)出岩心:

出岩心在井口进行,如连续取心或长筒取心可在井口出岩心,需备有钢球取出器、专用岩心钳、内筒提环、内筒卡子、岩心顺序不得错乱。

五、井控技术管理

l、认真贯彻执行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和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定》和管理局《井控细则》,严格执行每口井钻井设计中的井控技术要求,落实好以井控九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增强井控意识,提高管理力度,坚决杜绝井喷事故的发生,确保近平衡压力钻井施工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2、建立钻井队井控管理小组,平台经理任组长,是第一责任人,钻井工程师负责井控技术工作,成员由副经理、机械师、钻井大班和各班司钻组成。

3、实行井控操作证制度,副司钻以上的井队干部和生产骨干必须经过井控培训和考核取得井控操作证,没有井控操作证不得上岗操作,如在井控操作中造成事故者要加重处罚。

4、钻开油气层前100米,钻井队应严格按“六不准”钻开的要求进行自检自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钻开油气层申请,公司主管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小组,按有关规定严格认真检查。

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分工负责按期整改。

不经检查验收就钻开油气层,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5、每个钻井班组应按钻井四种不同工况全天候定期进行防喷演习,钻开油气层前必须分班组进行一次防喷演习,值班干部负责全面组织、讲评和记录等项工作,演习时要保证井下安全生产,防止出现事故和复杂情况。

防喷演习必须做到发信号和传递信号准确,上岗人员分工明确,到位迅速,操作熟练,动作规范,各岗位配合协调,关井程序正确,实战性要强,不允许只跑位走过场的情况出现。

演习不合格要反复操练,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6、钻开油气层前100米,开始设立液面监测坐岗制度。

坐岗人员必须落实,坚持按15分钟测量一次液面。

坐岗记录要求填写及时,内容齐全,数据准确,书面整洁,字迹清晰,值班干部要验收签字。

对于坐岗人员不落实,坐岗记录填写达不到要求的责任人和值班干部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7、坚持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干部应挂牌或有明显标志。

值班干部应检查监督各岗位井控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整改,关键工序施工和操作,值班干部应在场组织指挥,把好关键,防止事故和复杂发生。

8、坚持井控事故逐级上报制度,坐岗时如发生溢流,必须做到1立方米发现,2立方米报警,3立方米关井。

关井压力不应超过井控装置额定工作压力、套管抗内压强度的80%和地层破裂压力三者中的最小值。

关井后要立即组织人员加重钻井液,准备压井施工,同时要有专人收集资料及时汇报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取得技术上的指导。

对溢流发现不及时造成井喷事故或隐瞒不报者要追究责任并加重处罚。

9、坚持井控例会制度。

钻井队每周召开一次以井控安全为主的生产会议,并要做会议记录。

班前班后会,值班干部、司钻必须布置井控工作任务,检查讲评本班井控工作完成情况。

10、有关井控管理制度及图表等应齐全,上墙到位,固定牢靠,清洁卫生,防止丢失,有关内容必须及时填写,要组织班组人员经常学习。

11、对井口装置的要求

(1)井口装置应严格按标准规范安装,防喷器组必须用Φ16mm钢丝绳及正反花篮螺丝绷紧,绳卡卡紧,固定牢靠。

井口应正直,防止偏磨打井口。

(2)各法兰螺丝要齐全、紧固、上扣标准,应经常检查有无松动,钢圈和法兰应配套。

(3)防喷器、四通闸门应操作灵活,密封良好。

(4)井口装置现场安装好后用清水试压到额定工作压力,试压时稳压时间不小于10分钟,无渗漏为合格。

防喷器、四通、套管头和套管等组合试压时,应按最小工作压力试压,套管抗内压强度不应超过80 

%。

用堵塞器或套管头试压塞试压时,使用水泥车试压。

试压不合格不允许开钻。

(5)井口必须安装防喷器保护伞,保持井控装置清洁卫生。

(6)闸板防喷器应安装手动锁紧操作杆,并固定良好。

12、对节流、压井管汇的要求

(1)节流、压井管汇进口高度和井口四通出口高度应一致,有误差时应垫平,保证平直接出。

(2)节流、压井管汇及其所有的管线、闸阀、法兰等配件的额定工作压力,必须和防喷器的额定工作压力相匹配。

试压标准同于防喷器组,节流后的部件可以比其额定工作压力低一个等级试压。

(3)节流、压井管汇应安装防震压力表,压力等级高出井控装置一个等级,压力表应灵敏可靠。

(4)法兰连接应紧固平正,钢圈压平,螺丝齐金,上扣标准。

(5)所有闸阀应开关灵活,定期检查保养,手轮齐全。

每个闸阀应挂牌管理,写有三项内容,即编号、开关状态、管理岗位。

闸阀开关状态度和挂牌相符。

13、对井控管线的要求

(1)井控管线包括内控管线、放喷管线、回收管线、压井管线。

(2)所有管线应平直接出,需拐弯时,应使用正规弯管,其角度大于 

120度。

(3)所有管线应使用标准基础、压板、螺栓固定牢靠。

(4)所有管线必须保持畅通无堵塞,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管线连接处应密封可靠,不应当做电焊搭铁线。

(5)内控管线应使用专用管材,并采用标准法兰连接,不得焊接。

(6)放喷管线应接至污水池或井场边缘,管线出口钻杆丝扣应完好,以备需要时往外延伸。

出口不得有障碍物,应远离高压线、油罐区、宿舍区。

(7)钻井液回收管线出口应接至三角罐后端,并固定牢靠。

(8)探井、高压气井应配备专用压井管线。

14、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l)防喷器控制系统能力应和所控制的防喷器组合相匹配。

远程控制房应摆放在钻台侧前方和井口水平线里 

30-45度夹角,距井口25米以远,和放喷管线应有一定距离。

(2)远控台电源线应使用专用线并高架,单独安装控制开关。

房内应安装防爆灯1-2个,线路规范防漏电。

(3)远控房应清洁卫生,无油污、无杂物。

(4)全部液控、气控系统必须密封良好,无渗漏现象,包括闸阀、由壬、接头、管线等,发现渗漏要及时整改。

(5)钻开油气层远控台控制压力应在规定范围内,储能压力21Mpa,管汇和万能压力10.5Mpa 

气源压力0.8Mpa。

(6)手柄位置和控制对象应相符,操作灵活。

(7)电泵、气泵应工作运转正常,无泄漏。

(8)油箱油量和质量应符合要求。

(9)司钻控制台位置应合适,固定良好,操作方便。

(10)控制管线应摆放整齐,配备过桥,防止车轧。

(11)控制系统开关操作,要由专人负责,按规定进行,操作后要认真检查闸板到位情况,防止开关不到位,将闸板损坏。

15、内防喷工具及监测处理装置应配套齐全,安装正确操作灵活,工作正常。

主要包括方钻杆上、下旋塞、箭形回压凡尔、钻井液面报警器。

公司对重点井配置液气分离器、除气器、自动灌泥浆装置等。

16、钻开油气层的井控措施。

(1)加强地层对比,及时提出地质预告,并做好地层压力监测工作,重点是对超高压地层的预测和监测要力求准确。

(2)钻进中遇到钻速突然加快、放空、井漏、泵压下降、气测常及油气水显示等情况,应立即停钻观察。

如发现溢流要及时发出警信号,按“四、七”动作及时关井,关并求压后迅速组织实施压作业。

(3)起钻前必须充分循环钻井液,认真观察,至少测量一个循环周的钻井液密度,并记录对比,达到进出口平衡,防止密度不均,成溢流假象。

(4)起钻前要进行短起下钻,并循环观察。

从井底到油气层以200米的起钻速度要严格控制,严禁起钻拔活塞,防止增大抽吸力。

(5)起钻时要及时灌满钻井液,由专人坐岗校核灌入量,做好录。

如发现灌入量少于起出钻具体积时,应立即停止起钻,接方钻杆循环观察。

(6)下钻要控制速度,防止压力激动压漏地层。

下钻中要分段循环,下钻到底后先小排量顶通水眼,形成循环后再提高排量,以防蹩漏地层,失去平衡造成井喷。

(7)因故等停时,井内必须下有钻具,并接好回压凡尔和方钻杆,定时向井内灌满钻井液。

地层有漏失时,必须将钻具下至套管鞋处,经常反灌钻井液,以保持液柱高度,要特别重视井漏会造成井喷事故的严重性。

严禁空井等停。

(8)电测时要有专人坐岗观察井口,每测完一条曲线,向井内罐满钻井液。

若发现井口外溢,应停止电测作业,起出电缆,强行下钻。

溢流较大来不及起电缆时,应将电缆割断,迅速关井。

(9)完井时的各项特殊作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井控措施,避免井下复杂和井喷事故发生。

(10)钻井液密度及其它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按规定现场应储备足够的加重钻井液、加重剂和处理剂。

17、防火、防爆措施

(1)井场钻井设备的布局要考虑防火的安全要求发电房距井口不小于30米,应设置在季节风的上风位置,储油罐必须摆放在安全位置。

(2)井场钻井设备、照明器具及输电线路的安装应符合安全规定和防火、防爆要求。

(3)井场必须按消防规定备齐消防器材,专人负责挂牌管理,定期检查,摆放到位。

(4)钻台下、机泵房不得有油污及易燃物品,井场不得动用明火,需要时要有防范措施。

井场严禁吸烟。

(5)气井施工时禁止在井口用铁器敲击,要防止柴油机排气管排火花。

六、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1)根据钻井工程设计要求,一般在下入技术套管以后,钻开第一个砂岩层做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2)地破试验必须用水泥车进行,采用较小排量,较高泵压,使试验过程平缓、连续,并能准确记录各项试验数据。

(3)破裂压力试验过程如下:

a.关闭环形空间。

b.以低排量向井内注入钻井液。

c.记录各个时间的泵入量和泵入压力。

d.绘制以泵压和泵入量为坐标的试验曲线。

(如果泵速不变以作出泵压和泵入时间的关系曲线)

七、井下复杂预防和处理

1、井垮

(1)井垮的预防

a.吃透地质设计内容,合理调整泥浆密度,搞好平衡压力钻井,防止因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造成井壁失稳。

b.在老区钻开发井,要掌握周围注水井情况,及时通知停注并泄压,钻井技术员亲自落实停注和泄压情况,防止注水压力大于液柱压力造成井壁失稳。

c.对水敏性泥岩、油页岩等易垮塌地层,除泥浆做好降失水工作外,应避免在此井段循环冲刷井壁。

d.钻遇火成岩、煤层等胶结性差的易垮塌地层,要尽量避免在此井段开泵通水眼或长时间循环,防止喷射作用将井壁冲垮。

e.起钻拨活塞,要降低提升速度,并及时接方钻杆正灌泥浆,防止抽汲形成压力激动,将井壁抽垮。

f.下钻遇阻,开通泵仍不能顺利下放时,应降低排量,间断下划若是在易垮井段遇阻或已证实井下垮塌,应立即起钻,不能用装喷咀的钻头划眼。

(2)井垮的处理

a.发生井垮后要及时分析井垮原因和层位,调整好泥浆性能,通过提高泥浆密度,降低失水,改善泥浆的造壁性能,制住井壁的继续垮塌。

b.工程划眼措施

(a)钻头不装喷咀或装特大喷咀,尽量减小对井壁的喷射作用。

(b)简化钻具结构,避免下入扶正器或大尺寸钻铤,防止发生卡钻事故。

(C)下钻分段开泵通水眼,遇阻后上提钻头离开遇阻位置,小排量开泵循环,正常后,小钻压下划。

划眼过程中要注意防蹩泵,防止蹩断钻具或蹩漏地层。

(d)划眼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返出的岩屑,确定垮塌物的准确层位。

垮塌严重的井段,划过去后要停泵下放检验划眼效果,正常后方可继续下划。

(e)对难划井段要有耐心。

不能着急,防止复杂情况恶化,增加处理的难度。

2、井漏

(1)井漏的预防

a.掌握地层预报,摸准地层压力情况,防止泥浆密度过高造成井漏。

b.老区钻开发井,原始地层压力系数发生变化,注水压力系数升高,开采区压力系数降低。

要根据注采情况,制定防漏措施。

e.由于技术措施不合理造成井漏的情况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下钻速度过快,造成压力激动,压漏地层。

二、下钻未进行分段循环,下钻到底开泵,流动阻力大大,蹩漏地层,三、加重速度过猛,泥浆密度不均匀,重泥浆段返到环空压漏地层。

四、起钻前打封闭段长,泥浆密度高,下钻到底顶替到一定高度时,压漏上部地层。

五、环空砂子太多造成堵塞,蹩漏地层。

六、工程措施失误,关封井器后未打开即开泵蹩漏地层。

(2)井漏的处理

a.浅层井漏情况复杂,漏层难确定,处理这类井漏的基本原则是一、适当降低泥浆密度,用低密度泥浆替换井内高密度泥浆。

二、若井口能灌泥浆,则下钻分段循环,小排量顶替井内高密度泥浆,分段要小,每段要彻底循环通再下钻。

已经发生井漏的地层对压力敏感,若分段过大,再次井漏便前功尽弃。

b.在确认井底地层漏失,若无法建立循环,应立即起钻,静止堵漏并及时在地面补充密度较低的泥浆,根据井下漏失的性能确定是否加桥堵剂。

待井内能灌满后,下钻分段循环顶替井内较高密度的泥浆排量要小,分段要细,特别是几次通井都不能将井内高密度泥浆循环出时更应坚持这一基本原则,不能急燥。

通开井底地层若发生漏失可考虑加入堵漏剂。

c.若在使用桥堵剂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打水泥塞或石灰乳堵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