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58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⑪“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⑫“他并没有穿他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⑬“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请概括选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⑧:

________。

⑨—⑬:

皇帝穿新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似乎”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②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句子中划线词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内臣们怎样的心理?

(3)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4)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答案】

(1)皇帝穿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

(2)①“似乎”一词不能删去。

“似乎”表示不确定,突出了皇帝此刻心里的忐忑不安,他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

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②本句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内臣们的紧张、害怕、担心的心理,即使他们知道这一切不存在,还要装模作样地表演,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生怕被别人嘲笑。

(3)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

第②句是市民的话,表明他们已认可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4)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

【解析】【分析】

(1)这篇童话以“新衣”为线索,因此概括时要围绕“新衣”进行概括,选文第①—⑧段主要写骗子为皇帝穿上新衣,然后群臣都极力地赞美。

(2)①首先要理解“似乎”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似乎”表示猜测,不确定,结合语境分析,皇帝理智上知道自己被骗了,但是情感上他还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承认自己被骗就是承认自己的愚蠢,但被骗就是事实,不承认只能说明皇帝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如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故不能删去。

②“东摸西摸”“开不走”“托着”都是对内臣的动作描写,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但他们还必须装模作样,因为不那样的话就会被认为愚蠢、不称职,会被人嘲笑。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3)结合语境分析,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这句话是那个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还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新衣服。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是市民自己的话,市民已经明确表示皇帝没有穿衣服,“实在”是向被人强调他的观点。

(4)这篇童话中皇帝、大臣、百姓这些大人明明自己看不到新衣服,但是为了向被人证明自己并不愚蠢,自己是一个称职的人,都跟着说假话,而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由此看来,孩子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自欺欺人,不像大人一样顾虑重重。

因此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的目的是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

故答案为:

⑴皇帝穿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

⑵①“似乎”一词不能删去。

⑶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

⑷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和心情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⑶本题考查赏析人物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

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

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

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

“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

我急着上医院呢!

”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

“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

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说。

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

“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

”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

“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

”“咦,你这不是宰人吗?

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嗦,上不上?

”车夫不耐烦了。

“太贵了,能不能少点?

”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

“一分钱都不能少!

”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

“喂,20块钱,你坐不坐?

”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

“20就20。

”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

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

她问车夫:

“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

”“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

”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

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

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

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

”“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

”“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

”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第一段中画线句表面上是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一分钱都不能少!

②她把心一横: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4)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

请用文字表达出来。

(要求:

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

【答案】

(1)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2)①“斩钉截铁”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②“把心一横”表现了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

(3)“病得不轻呢!

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想了想,说”“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4)勤劳、机智、善良、乐于助人。

(5)表示想法的有:

真是个好人啊!

/他是在帮我啊!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等。

表示做法的有:

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钱车费,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1)结合文本中“医院三轮车夫不收车钱,并道出要高价的原因”分析,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2)①“斩钉截铁”,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在这里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②结合妇女此时的处境,三更半夜,孩子病着,“心一横”表现了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

(3)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伏笔”,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根据这一要点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即可。

如: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表现出车夫的善良,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

“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表现车夫对孩子的关心,不惜自己的体力。

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

(4)本文主要通过对车夫言行的描写,写出了车夫的勤劳、机智、善良、乐于助人。

结合“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得出:

善良;

结合“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

机智;

结合“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

勤劳;

结合“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

乐于助人。

(5)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

注意字数要求。

想法:

感激,感动。

行动:

看远去的三轮车,然后进入医院。

故答案为:

⑴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⑵①“斩钉截铁”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⑶“病得不轻呢!

⑷勤劳、机智、善良、乐于助人。

⑸表示想法的有:

【点评】⑴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

⑵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感悟能力。

解答时,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加点词的作用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伏笔的理解与信息筛选。

解答此题先要了解什么是伏笔,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根据这一要点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即可。

⑷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判定与性格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做出具体判断,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

全文重点描写了车夫的语言,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善良、聪明与勤劳。

⑸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想、想象和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晒书

贺宽叶

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

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

“我给你晒晒书。

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

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

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

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

“我儿子在看书呢!

”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

母亲笑道:

“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

”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

“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

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

”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

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

“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

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

1992年6月2日。

”母亲慨然叹道:

“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

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

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

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

“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

”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

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

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

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_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二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

‘我儿子在看书呢!

’”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文章题目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何作用?

【答案】

(1)回忆母亲重视读书

(2)“抚摩”一词指用手轻轻地摸,通过这一动作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4)内容上写出了我的书的来历和我与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

结构上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此题段落比较少,每一个段落就是一个情节,如第2段写的是回忆母亲重视读书的情节。

(2)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抚摩”动作描写。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事物的情态或人物的心理活动。

(3)“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

’”这句话是母亲对儿子读书的自豪之语。

这也是母亲重视读书的体现。

(4)描写“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的场景,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回忆,突出了母亲重视读书的主题。

所以必须要详写。

⑴回忆母亲重视读书;

⑵“抚摩”一词指用手轻轻地摸,通过这一动作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⑶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⑷内容上写出了我的书的来历和我与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

【点评】⑴本题的考点是对文章脉络的概括。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词)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他情节。

⑵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通过对语言描写的分析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这是答题的关键。

⑷本题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详略得当。

材料的安排是由文草中心所决定的,是表达主旨的需要,所以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把握好文章中心。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鞋匠的妙招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

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

“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

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

“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

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

“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

”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

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

“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

”“是纸币!

”“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

“乡下人怎么了?

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

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

他说:

乡下人了不起?

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

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

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

“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

“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

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

大叫着:

“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

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

“钥匙拿来!

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

“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

“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

“不行!

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

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

“你就把钱箱打开吧!

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

“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

经理说:

“这不是瞎胡闹吗?

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

”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

“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

“对,是有这么一块。

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

“听着,是……投……了……的!

”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

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

“你咋想出这招的?

”刷鞋匠说:

“如果你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

是违法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