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58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外小升初素质语文测评真卷一四套Word下载.docx

6.(6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

(1),谦受益。

(《古今贤文·

真理篇》)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3),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4)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一开始一筹莫展,可经过冥思苦想,又会突然发现

问题的根源,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真可谓“,。

”(陆游《游山西村》)

(5),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7.(2分)填空。

冰心,原名,她受(国家)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创作了诗集《繁星》《春水》。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2分)

(一)文言文阅读。

(15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8.(3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9.(6分)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2分)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两方面。

11.(4分)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选文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7分)

生命的暗示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zà

o热的苦夏,zà

o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①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

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

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

那么人呢?

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吗?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然而昏睡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_______的时候;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⑧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⑨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________。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

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⑩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

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

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

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

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2.(2分)根据第①段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热的苦夏()动的心

13.(4分)文中有两处“昏睡”,请结合具体语境,分别解释。

昏睡①:

昏睡②:

14.(3分)第④段“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荒诞,请分析,然后按要求填空。

作者因秋虫呜叫而认为它,进而联想到

,由此联想到。

15.(4分)阅读第⑦段,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词语。

①②③④

16.(4分)阅读全文,你认为“生命的暗示”主要有哪两点?

第三部分:

写作(40分)

17.(40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也是一种美

要求:

横线上任填一个词语,如“遗憾”“放弃”等;

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400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值得去感谢:

老师、父母、同学,甚至是陌生人。

请以“感谢”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

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书写要规范、美观,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400字。

2019年成外小升初素质测评真卷

(二)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ì

)酝酿(nià

nɡ)剽悍(biāo)吹毛求疵(zī)

B.涟漪(qí

)锃亮(zēng)两栖(qī)断壁残垣(yuá

n)

C.亵渎(xiè

)哂笑(shěn)挑衅(xì

n)猝然长逝(cù

D.舷窗(xiá

n)伫立(chù

)褴褛(lǚ)奄奄一息(y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睥睨班师重蹈复辙截然不同B.慰藉崔巍平心而论通宵达旦

C.取缔笨拙大庭广众周道如底D.悬虚渊搏语无伦次张皇失措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对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升学考试既是小学六年学业的终点,更是攀登人生之塔的又一个起点。

B.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C.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故宫,见证了风雨中无数起起落落的历史变迁。

D.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达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和无奈。

4.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B.④②⑥①③⑤C.⑤③①④⑥②D.⑤①③④②⑥

5.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设问)

D.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排比、反复)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

B.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不押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读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山海经>

》《藤野先生》都选自这部作品集。

D.戏剧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全市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某校“文博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观博物馆。

同学们打算制作宣传牌放在博物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下列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A.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

B.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

C.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

D.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买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

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松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

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

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

”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

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

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

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

我那时世俗地想:

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

看你,小心淋病了。

”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

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

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

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

“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

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

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

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

”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8.(2分)阅读全文,请你说说文中卖伞姑娘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

9.(3分)文中的句子描写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对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做简要分析。

10.(3分)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1.(3分)文章最后说:

“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2.(4分)本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写出其中两组来。

三、文言文阅读(8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2分)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但当涉猎()及鲁肃过寻阳()

14.(4分)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5.(2分)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诗歌阅读(7分)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6.(2分)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7.(2分)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官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感。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官使的掠夺罪行做了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官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18.(3分)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

五、诗词默写(9分)

19.(每空1分,共9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寒雨连江夜人吴,。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3).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

里仁》)

(4).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渭城曲》)

(5).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7).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8).,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9).,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燮《墨竹图题诗》)

六、作文(40分)

20.(40分)请以“那一次,我真没想到”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

 

2019年成外小升初素质测评真卷(三)

90分钟满分:

150分)

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10分)

一、把拼音写成汉字(每词1分,共10分) 

夏夜的风,悄悄送来bà

nɡ  wǎn(         ) 醉人的气息,我漫步在海岸边。

yuǎntià

o(        )大海,海天相接处连接着mé

iɡui(         ) 色的霞光。

落日的yú

huī (         )给大海罩上一层红纱。

wēnró

u(          ) 的海风 qīng  fú

 (          ) 海面,海水泛着liá

nyī (         ),涌着碎波,那是大海迷人的笑靥;

层层海浪次第向岸边滚动,那是大海美丽裙幅上qià

olì

 (       )的花边;

哗哗……涛声阵阵,那是大海优美的歌声。

我想远远的海面上望去,那被cōnɡ  yù

  (         )的树林染绿的小鸟,正浴jú

 hó

nɡ (        ) 的晚霞中。

啊,好一幅充满mè

ilì

(         )的海浪图!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5分)

亡羊补()舍()为人万古()青自()更生

走()无路()死如归欢()鼓舞无精打()

()苗助长滥()充数

三、根据句子的意思,解释带点的词语。

(每题1分,共6分) 

1、下棋开始不久,他就吃了我一个炮。

(               ) 

1、我保证明天把书还你决不食言。

2、小西学会了用电脑盲打。

4、他做生意,被人坑了,什么没捞着。

四、下面的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用了,请在括号里写出所用修辞的代码,没用的就不写。

①比喻②拟人③夸张④排比⑤反问⑥设问

1、洁白的云朵,照着镜面一样的湖水。

()

2、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3、如毛的细雨从天上落下来。

4、这巴掌大的小商店却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方便。

5、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五、补充诗句,并填写篇名和作者。

(每空1分,共15分) 

1、一道残阳铺水中,                 。

《               》           

2、金沙水拍云崖暖,                 。

3、                 ,夜半钟声到客船。

4、                 ,唯见长江天际流。

5、                 ,夜半钟声到客船。

6、                 ,唯见长江天际流。

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文章,按要求做题。

(12分)

背苍谷【注】的孩子沿着蜿蜒的山路,从云雾里钻出来了。

他毫不理会大山那吓人的高度,背着沉重的背篼,一步步地攀登着。

风,吹动着他的衣角,宛如一面上升的旗帜。

大山吃惊得沉默不语。

山雀喳喳地议论着:

“瞧那背篼上晃动的小书包,他一定是刚刚放学归来,就去采苍谷了。

夕阳染红了弯弯的山路,也染红了孩子瘦小的身影,仿佛从山巅向孩子投来敬佩的目光:

勤劳、懂事的孩子!

渐渐地,暮色遮住了山路,也遮没了孩子的小小身影,那沉甸甸的背篼也隐没在暮色中。

大山了解山乡孩子爬高的决心,大山知道,背苍谷的孩子今天在刻苦学习,明朝将用智慧改变大山的面貌。

【注释】苍谷:

是苍吁的种子。

苍耳是山上一种极普通的野生植物,山里人把它的种子——苍谷炒熟,再研成面当粮食吃。

1.(6分)找出文中的多音字(至少6个,注意:

其多音并非全在本文出现),并按不同的读音(至少两种)分别组成词语。

2.(4分)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蜿蜒:

(2)毫不理会:

(3)宛如:

(4)染红:

3.(2分)这篇短文在修辞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二、阅读《拱桥》,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

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

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

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

“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

”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

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

“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

”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

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

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

“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

“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

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

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

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