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76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篇 学科复习Word下载.docx

考纲要求:

根据所给材料或生活经验能够正确提出问题,科学制定计划,准确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增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考试要求能够正确的选出变量并能设计对照实验,能够简要评价探究方案和准确修改,这类考题往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在复习中要适当进行侧重。

在“科学探究”题中,变量往往隐含在探究实验所提出的问题中,有时是生物因素如植物、动物等,有时是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温度等,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即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除变量外其他完全一致。

对照组要求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因素;

而实验组则指施加变量或作过某种处理的一组,如在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潮湿环境为实验中的对照组,而干燥环境就是实验中的实验组。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方面

熟记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并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别是指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识图题或资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分析各地中考题我们发现,当这些考点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将生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的图片顺序打乱,要求考生重新排列。

有时也以一定的生活背景为依托,让考生综合比较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层次。

在复习本考点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并通过比较总结异同点强化认知和记忆效果,当然复习时如果将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归为一栏进行比较;

将细菌、真菌、病毒归为一栏进行比较,也会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如:

(2009.天津)下图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分析回答:

 

兰127页

(1)试写出图中甲、乙所示生物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生殖方式为分类标准,图中丙应和_________划分为一组,因为它们都是通过产生类似于图中代码_____________所示的结构来繁殖后代的。

(3)丙是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生物,他可广泛应用于酿酒和食品制作,主要原因是它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

(4)某同学想在自家大棚中“种植”生物丁。

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大棚内具备了适宜的温度、较高的湿度,同时还在大棚内安装了许多日光灯,保证了大棚内昼夜有较强的光照。

该同学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

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菌青霉

(2)乙、丁a(3)酒精和二氧化碳(4)有,在棚内安装许多日光灯不科学,因为生物丁是蘑菇,属于真菌,其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3、生物与环境方面。

考试要求:

能辨证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完整的表达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角色在生物圈中发挥的作用。

中考中常以识图题或分析说明题的形式出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考题通常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判断出所给生态系统中缺少的成分(考题中常缺非生物部分或分解者),或准确表达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如食物链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

其中的食物链.食物网的书写及物质、能量在其中的流动常以资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在做题时考生最容易忽略非生物部分;

同时要牢记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消费者。

在食物链的完善和书写中要切记不能含有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食物链仅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对于环保问题的解答要立足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的观点来阐述。

在复习这个考点时,除了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外,还应阅读相关的科普资料,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适应中考的新形势。

如200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锦囊3-2101页

⑴该食物网由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和_______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⑵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⑶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是________,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的能量的_________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

⑷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_________之中,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⑸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

答案:

(1)4细菌、真菌

(2)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3)鹰逐级积累的草(4)变化自动调节能力(5)鹰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方面。

熟练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及对整个生物圈的作用。

对本部分考点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考点具体体现在:

⑴探究植物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料或产物,⑵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及实验现象,⑶植物的这三项生理活动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

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影响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植物体光合作用原料的获取;

呼吸作用是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动力,而光合作用是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基础。

纵观近年各地考题,涉及本考点的实验题较多,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现介绍常用的实验方法如下:

⑴根据能够助燃来验证氧气的存在,⑵根据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⑶根据遇碘变蓝验证淀粉的存在,⑷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如2009年山东奥赛题就全面的考查本考点:

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

⑵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⑶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丙装置的试管中装有____________。

⑷丁装置可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该怎样改进?

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

(2)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光(3)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4)塑料袋只能罩住植物的茎和叶

5、生物圈中的人方面

熟练掌握人的营养、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生殖方面的知识。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都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本部分内容常以选择题、识图题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尤其是血液循环模式图,往往与消化、呼吸、排泄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的新陈代谢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解决这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动脉血、静脉血的判断依据:

氧气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血液的颜色;

(2)排泄物与排遗物的区别:

排泄物为代谢终产物,排遗物是人体内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

(3)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区别:

物理性消化发生的是量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如:

脂肪胆汁脂肪颗粒;

而化学性消化发生的是质的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如:

脂肪颗粒胰液肠液甘油+脂肪酸。

(1)A代表食物的_______过程,通过此过程可使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得到补充。

(2)在呼吸四个连续的过程中,B代表_______,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3)E代表尿的形成过程,它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过程。

(4)肝脏内的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随血液进入心脏后,需先经_______循环,后经_______循环,才能运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

(1)消化吸收

(2)肺的通气呼吸运动(3)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肺体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方面。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能正确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本考点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题常以关节的结构模式图为素材考查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动物的行为,则重点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形成特点,也有部分中考题以列举动物行为案例,让考生进行辨析。

在复习本知识点时要注意几个细节:

(1)骨骼的“骼”不要错写成“胳”;

(2)学习行为的形成要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

7、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方面。

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图、生殖过程、胚胎发育,理解遗传规律和变异类型。

中考常以“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作为考查的重点,如考查人体受精的部位、胚胎发育的场所及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的供给来源等;

而对于遗传方面常常借助遗传图考查人的性别遗传规律和基因传递规律。

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胎盘与胚盘的区别:

胎盘是连接胎儿与母体的结构,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完成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

而胚盘是鸟卵结构中胚胎发育的场所,里面含有细胞核。

(2)染色体的减数分裂:

细胞在进行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会复制平分,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含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一模一样,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3)三个易错字:

睾(gao)丸、囊(nang)、腺(xian)体。

八、生物的多样性方面。

能够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能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关于生物的多样性,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考题常联系生物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结合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进行考查,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分析,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及成因进行分析,为生物多样性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等等。

例如:

(2009.莱芜)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性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

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的是()

A生活环境的不同B体内有无脊柱C运动方式的不同D呼吸方式的不同

B

(2007.湖南湘潭)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请分析下表数据,并回答问题: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

其他原因

哺乳动物

31%

32%

17%

鸟类

60%

12%

8%

(1)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从此表提供的信息,请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6—3的空白处,画一个对比哺乳动物和鸟类因栖息地丧失而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的直方图。

见升69页

(1)偷猎栖息地丧失

(2)栖息地丧失(3)严禁偷猎、乱砍滥伐树木(意思对即可)(4)略

(2010南京)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克隆动物 

D.法制管

九、生物技术方面。

了解当前社会常见的生物技术,理解利用生物技术的现实意义。

由于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当前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角角落落,并且已经走到了科技舞台的前沿,因此本考点也是近年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考题常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比如考查某种植物或动物甚至微生物是哪种现代生物技术的结晶,以图示的形式形象地考查转基因生物及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实施过程,还有考题考查考生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分析辨析,在复习时对以上提到的地方要格外关注,做到融会贯通。

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酿制葡萄酒利用了

A.醋酸菌的发酵 

B.乳酸菌的发酵

C.霉菌的发酵 

D.酵母菌的发酵

十、健康的生活方面

了解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掌握人体的免疫功能;

了解安全用药常识;

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

纵观这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题中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日常生活和人身健康的的考题越来越多,因此本考点所涉及的考题中就不乏“艾滋病”“非典”“甲型H1NI”“手足口病”这些触动我们敏感神经的字眼了。

所以,我们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深入地了解外,还要注意有针对性的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以适应考题的需要。

本部分的主要考点有:

⑴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⑵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⑶健康的生活方式。

(4)艾滋病。

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和资料分析的形式出现。

(2009.山东枣庄)人体的某部位出现炎症时,白细胞增多,这种现象在生理上是一种防御反应,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A抗原B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答案:

C

(2009.辽宁凤城)请说出以下生活方式中,哪一项是不健康的()

A每天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B天天抽空坚持锻炼身体

C喜欢弹琴有空就练琴D感觉烦恼时就借酒消愁,不知不觉就喝醉

D

(2009.浙江嘉兴)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煤气管道。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2010南京)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新概念包括()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道德健康4社会适应良好

A1B123C124D1234

(2009.福建)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100万。

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及学会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生物学常识。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___________。

(2)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A血液B乳汁C精液D握手

(3)注射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为了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我国近几年在四川等地为吸毒者免费提供一次性注射器,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预防艾滋病,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使人人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1)病原体

(2)D(3)切断传播途径(4)特异性(5)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只要能体现出对艾滋病人的尊重不歧视即可)。

二、考点大看台(把握考点,笑览风云)

(一)中考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角色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角色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中考中常以生态系统图为依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书写等问题: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切记:

食物链中不包括细菌、真菌和非生物成分。

(2010南京中考)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2009山东济宁)根据图1-1回答问题。

在纸上

(1)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

(2)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最高级消费者的是---------------。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书写出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

(1)非生物

(2)蝉蛇(3)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学生错例分析:

在去年的中考中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我们大多数同学在书写食物链时漏落了生产者------绿色植物,写成了蝉——螳螂——黄雀——蛇。

虽然这句成语中没有说到植物,但我们在书写食物链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上生产者,因为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开始,消费者结束。

案例解析: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成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非生物部分为它们提供了生存条件。

其中生产者(植物)和消费者(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细胞结构。

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常以做比较的形式同时出现两种或几种生物,比较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

有无细胞壁或细胞核是否成形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特别是病毒的结构。

例如:

(2010黄冈)依据图①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①、②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B.①与②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

C.图③也是一个细胞,它有细胞壁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图④示生物营寄生生活,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答案:

(2009四川绵阳)下面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出的甲乙两个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在[]内填写图2-2-5中的标号,——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09页二、1优+

(1)甲

(2)[1]细胞膜(3)[5]染色体相同线粒体(4)叶绿体

学生错例分析:

学生出错最多的在第(3)的第二个空即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或不相同)。

我们很多同学选不相同,误认为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一分为二,其内的遗传物质也会减少一半,这是不对的。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会复制成两份分别进入到两个新细胞中,所含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型。

网上搜点

3、生物圈中人的生殖、消化、呼吸、循环、排泄。

人体有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二)中考难点

(三)中考热点

三、复习导航车(纵览全局谋统筹)(3000字左右,以案例为主要形式但题目应以复习中的注意事项为主,突出主题,1结合学生学习案例2进行归纳整理,条理分明)、

初中生物的复习要立足生物学科的特点,紧密联系中考生物的命题方向,在复习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基础,巧联系,多应用

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是成功应考的重要前提,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梳理基础知识,及时归纳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表格、网络图?

、或具体图解?

的方式呈现复习的知识,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如在复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把这几类植物的结构和生理一起回顾,这样做即有利于通过比较牢固识记各种植物的特点,也有利于总结理解生物的进化规律。

如下表:

植物类群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代表植物

水绵、海带、衣藻

葫芦藓、墙藓、地钱

铁线蕨、卷柏

松树、侧柏、杉树

桃树、杏树

生活环境

水中

阴湿陆地

干旱、贫瘠的陆地

干旱陆地

形态结构

由细胞构成

具有茎、叶器官

具有根、茎、叶器官

具有根、茎、叶、种子器官

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六大器官器官

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

种子生殖

种子生殖、无性生殖

进化规律

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进化

再如,三种血管的比较:

种类

血液流向

管壁特点

血流速度

官腔大小

分布

动脉

从心脏到身体各部

厚、弹性大

多在较深部位

静脉

从身体各部运回心脏

较薄、弹性小

深层和浅层都有

毛细血管

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非常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慢

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借助这个表格信息,我们就很容易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识记,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善变式,重专题、多联系

同样一幅图,中考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命题者可能因此复习时要多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个知识点,能根据不同的题目的要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对知识进行理解,另外要多注意进行知识之间的牵挂后连,进行归纳整理,学科渗透。

例1.不同部位血液成分的判断

人体血液流经不同的部位,会发生不同的生理活动和变化,如图为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模式图,根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显示普通体循环时,A处流________血,C处流________血。

(2)该模式图显示肺循环途径时,A处流________血,C处流________血。

(3)该模式图显示肾小球血液循环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