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86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据此,写景抒情专题教学完全可以实现以上几点要求。

(四)瞄向高考,储备能力的需要

恢复高考后的1985年的高考,“诗歌”题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

尤其是2002年《考试说明》增设诗歌阅读专项要求以后,诗歌题由知识型客观题向能力型主观题不断发展变化——考查知识,品味语言,欣赏意象,评价情志,鉴赏风格……命题深度层层推进,测试难度节节攀升,审美特色日益显著。

可以说,高考语文命题推出诗歌鉴赏题,高举起“诗教”大旗,不仅优化了语文试卷的结构,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境界;

而且对学生国民素质的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建构,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而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仅从2010年全国各地十八套语文高考题来看:

2010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题料一览表

(一)

卷别

作者

题目

体裁

题材

题量

分值

全国Ⅰ卷

【南朝】

刘孝绰

咏素蝶诗

五古

咏物抒怀

2

8

全国Ⅱ卷

【北宋】欧阳修

梦中作

绝句

写景抒情

全国课标卷

【南朝】江总

雨雪曲

乐府

11

北京卷

【唐】李白

古风其三十九

7

天津卷

【唐】司空曙、雍陶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3

6

辽宁卷

【南宋】陈与义

五律

上海卷

【元】王恽

越调尧庙秋社

散曲

江苏卷

【唐】王昌龄

送魏二

10

浙江卷

【北宋】

王安石

定林

安徽卷

【唐】杜甫

岁暮

即事感怀

福建卷

【宋】郭祥正

访隐者

江西卷

【南宋】

陈与义

送人归京师

山东卷

【晋】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

咏物言志

湖北卷

范成大

鹊桥仙七夕

小令

湖南卷

【南宋】陆游

好事近

广东卷

黄庭坚

望江东

重庆卷

【清】郭麟

菩萨蛮·

北固题壁

四川卷

向子湮

减字木兰花

北京、福建、广东、湖南、江苏、浙江、天津、四川、上海、全国课标、全国二、辽宁、江西这十三套高考卷的古诗鉴赏题都不约而同地把“写景抒情”诗这一传统题材作为考查的重点,因此,“写景抒情”诗歌在试题中占有极大比重。

试题考点为《高考说明》中关于古诗词鉴赏方面的相关要求:

(积累鉴赏评价)具体考点分布见下表。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领悟、探究与阐释

2010年全国高考“写景抒情”题材古诗鉴赏测试内容一览表

题干关键词

“写景抒情诗”测试内容

鉴赏

评价

语言

形象与内容

表现

手法

思想

感情

诗评/诗论

心情/特色

 

词义/情感

(选择)/感情

意象/情感/表现手法

句意感情/诗话

活动/(选择)/化用情感

词语比照/情感/诗话

手法/诗评

炼字/形象/(选择)

意象/诗评

炼字/情感

炼字/虚实

纵观这13套高考试卷中“写景抒情”诗歌鉴赏试题的题料,题干和命题点,可以发现有许多共性。

粗略总结如下:

(1)从时代看,唐宋诗词唱主角,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词曲作陪衬。

(2)从作者情况看,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备受青睐。

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比重在加大。

(3)从体裁上看,多为绝句,五律和小令,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4)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问答题作为考查的主要形式,13套试卷共有诗歌鉴赏题30道,选择题仅有三道,其余均为主观题,便于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5)从考点设置来看,考题把“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涵盖到了,可考查重点只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

(6)情感考查独占鳌头。

“诗言志,歌咏情”在这13套试题题干中直接出现“情感”(或者“感情”,“情怀”“心情”等)一词共有11处。

考查情感往往又与考查表现手法联系在一起。

此类试题出现的几率最高、分值最重、赋分最多、难度最大,情感表达类试题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下面再以2010年北京市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做具体的考点分析: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古诗鉴赏,是新课程语文学习中文学色彩最为浓郁的内容,也几乎是各地历年高考试题中能力要求最高、区分度最明显的考查内容。

它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审美活动,古诗鉴赏试题对考生审美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包括阅读理解和鉴赏评价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均可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

2010年北京卷古诗鉴赏试题,力主名家名作,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为测试文本,诗后注解有助于疏通语言障碍,进而深入理解诗意,符合学生的学习与阅读实际。

就具体设问来看,涉及对全诗整体基调的把握、对富含情感的语言的深入揣摩、对作品局部意蕴与整体意境的关系的体察等。

第①小题,4个选项均属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A项是对全诗情感基调的理解;

B、C两项是对诗句由表层到深层意味的理解;

D项是对诗句字面意的理解。

A项说前四句“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这一理解和体认有误,与后文“荣华东流”“浮云无定”“梧桐雀占”等意味相矛盾。

本题考查对作品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这是进入一首诗歌最基本的能力。

进行古诗鉴赏,首先必须明白一首作品“是什么”,这是深入体会、分析作品的基础,故本题的命题立意很鲜明,很妥当。

第②小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同时兼有对古典诗歌语言和意境的鉴赏。

这是在第一小题的基础之上深化了的能力考查。

第一小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第二小题直接就作者的思想情感设题。

其实这里体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读懂文本内容,读懂作者情感,本来就是诗歌阅读要解决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诗歌教学万变不离其“宗”(情感)的体现。

综合以上对高考试题“点”与“面”的统计分析,老师们便可心中有数了,我们的“写景抒情”专题教学研究也就能够有的放矢,有所侧重了。

(五)教材分析

1.人教版教材分析:

必修教材古典诗歌选材按年代排列:

先秦魏晋、唐、宋。

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放到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之中,以“点”的形式呈现,但是这些“点”是零散的,且基本上由我们老师自由选择,随意性较大。

选修教材按诗歌本身的规律和鉴赏方法选材、组材: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编写意图是想将过去我们在必修学习中的一个个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诗歌阅读鉴赏的体系。

但是,诗歌鉴赏方法人为割裂,且选材庞杂,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实际操作性不强。

2.苏教版教材分析:

必修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共有“千古江山”“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三个板块,数量较少,难度略小,教学要求低,系统性也较弱,而且其人文内涵都指向每个专题的人文主题。

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针对对唐诗宋词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开设;

旨在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

但是,总体来说,诗歌内容比较庞杂,很难梳理出行之有效的鉴赏路径。

三、古典诗歌教学专题教学依据

“诗言志”,我们首先要明确诗歌写了什么。

学习一首诗歌最重要的是了解诗歌要表达怎样的感情或思想。

概括来说,诗中所写“景、事、物”为“形”,而“情、怀、志”为“神”,完全可以据此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为“写景抒情”“即事感怀”“咏物言志”,来明确情感,揣摩主旨,赏析语言,鉴赏手法。

四、学情分析与专题教学设想

学生在必修阶段,远至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数量较多的写景抒情诗词,对这一类诗词的内容特点已经拥有了初步的鉴赏基础。

本专题教学,既需要调动学生在“必修”时所学到的有关“写景抒情”诗歌的基础性内容,又可以保证学生在某一个方面去发展对“写景抒情”诗歌的认识,使得“共同基础”与“个性发展”在“专题式教学”中得到有机的结合。

因此,“即景抒怀”诗专题的学习重点不定位在感知上,而是引导学生积累整合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写景抒情”的诗词名篇,并在思考领悟的基础上深入鉴赏,意在将单篇的、局部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勾连,进行“类”的总结提升,构建关于“写景抒情”诗的知识能力模块,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

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写景抒情的特征,掌握诗歌的特点,学会鉴赏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要适当联系高考,让学生在理解诗作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力争得分,给学生一把解读诗歌的钥匙,授人以渔,并且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

总之,本专题教学要做到“承前(必修、选修)启后(高考、终身)”,即一方面关注与必修选修的联系,盘点必修选修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一方面关注高考的能力考查的要求和方向,积极备考。

同时,也必须超功利性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叶嘉莹先生说过:

“我以为,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

”我们要使学生养成“对于诗词中之感发生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的共鸣”。

五、“写景抒情”专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写景抒情”诗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中诗人所表达的多样情思。

掌握常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提升写景抒情诗深入鉴赏的能力。

情感目标:

用心灵感知诗人与自然的对话,体悟写景抒情的精神文化内涵。

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即景抒怀诗的内容、主旨和常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读写结合法(注:

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理解诗意,培养兴趣,关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可以通过想像联想重建画面,体会诗情。

同时,考虑到学生对诗作的感受有时候是模糊的,应让学生将抽象的情感用文字表达,进行恰当的笔头训练。

课前准备:

(一)整理印发“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歌汇编,包括四个部分:

1、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歌。

2、“语文读本”中经典的“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歌。

3、“高考说明”背诵默写范围中“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歌。

4、其它非常典型,甚至应知应会的“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歌。

以上范围的诗歌可作为专题教学的文本依据。

因为歌德说过:

“鉴赏力不是靠鉴赏中等作品而是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养成。

”以上范围内的诗歌经过历史和编者的淘洗与选拔,都堪称诗中经典。

当然,还可以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请学生自主选择,补充上各自喜爱的写景抒情诗,充分体现个性学习。

(二)课前或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完成如下工作:

1、熟悉吟诵精选而来的几十首“写景抒情诗”,为诗歌鉴赏组好积累准备。

2、所选诗中如有一些词语障碍,要借助字典、辞典等工具书,给生僻字词正音释义。

3、古诗体裁丰富多彩,仅格律诗就可分成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等,请从体裁的角度标注所选诗歌的体裁。

4、细读这些写景抒情诗,试着写出所选诗歌的感情基调。

5、也可刻意不印上诗歌作者和朝代,让学生自行标注补充完成,借此积累作家作品常识,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六、“写景抒情”专题具体教学思路

(一)何谓“写景抒情诗”

根据印发的写景抒情诗,让学生回顾所写内容,总结共性,归纳出“写景抒情”的定义。

写景抒情诗:

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写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写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

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

(二)写景抒情诗抒情方式分类

根据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1.触景抒情:

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慨。

触“景”而生“情”,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

例如杜甫的《登高》,正是秋天的寥廓凄凉触动了诗人自身的境况“艰难苦恨”、“潦倒”。

2.借景抒情:

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不能直抒胸臆,缘“情”而找“景”,借相关的“景”来抒发情怀,往往融情于景。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

(三)探讨归纳:

写景抒情诗中常写的“景”与常抒的“情”有哪些。

1.景的种类:

对于“景”进行分类,目的在于提取写景抒怀中的意象。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2、抒情种类

(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2)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归隐田园,钟情山水之意。

(3)借景表达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写景抒发送别时不舍或劝勉之情。

(5)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

(6)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四)结构特点

格律诗的特点一般是先绘景后抒情;

而词一般则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五)探讨理解“写景抒情”诗内容情感的方法:

诗歌读解是最难的,朱光潜就曾经说过,“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在实际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鉴赏诗歌,往往是连诗歌写的是什么,抒发的什么情感都弄不明白,老师不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而直接引导学生去关注“为什么”“怎么样”,这无异于建空中楼阁,是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

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读不懂诗歌,不知通过怎样的途径解读诗歌。

诗歌鉴赏的通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五“读”俱全):

一读题目,让学生确定题材、体裁,思考写了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把握风格。

三读出处、国别、朝代、时间,了解背景。

四读注释,解决具体问题。

五读文本,第一步要找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

第二步联系具体诗句,分析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第三步深入品味这样的意境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方法二:

整体感知,入情想象;

首抓诗眼,确定中心;

知人论诗,以察其情;

先抓意象,如何形容;

某些意象,含义固定;

锤炼动词,境界全出;

瞻前顾后,诗脉贯通。

方法三:

1、反复诵读2、整体感知3、品味意境

4、局部品读(①品名句②抓诗眼词眼③辨虚实④析“炼字”)

对写景抒情诗而言,适用的方法是读诗文-找景语-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读—品—悟—探)具体步骤如下:

1、抓住“意象”,向情感深处漫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最早提出了“意象”一词。

中国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创作方法。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比如“蟋蟀”“大雁”“莲花”“折柳”“鹧鸪”“红豆”等等,我们只要在诗中接触它们,就很自然地进行相关链接,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是一种阅读修养。

叶迦莹先生认为:

“在一个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的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

”所以,要求学生要“常见字眼,正确解读”。

如:

松、竹、梅——坚毅菊——隐逸

牡丹——高贵莲、蝉——高洁

红豆——爱情红叶——传情

杨柳、芳草——惜别鸿雁、鸿鹄——大志

哀鸿——流离杜鹃——悲苦

月光、月辉——思念家乡,盼望团圆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