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200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农民工住房未被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四、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五、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门槛高

六、农民工民主权利缺失

七、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问题突出

 第四章新形势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

 第五章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农民工培训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49

二、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

三、让农民工共享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等公共服务

四、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五、加快完善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

六、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问题

七、保障农民工享有更多民主管理权利,健全维权机制

八、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权益

九、促进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十、做好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工作

十一、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第二篇农民工问题专题研究

 第六章农业部门劳动力需求与农民工中长期供给的变动趋势

一、认识农业部门劳动力需求与农民工中长期供给变动趋势的意义

二、农业部门劳动力需求估计

三、农村劳动力配置状况

四、农民工中长期供给趋势

五、与农业部门劳动力需求和农民工中长期供给相关的若干问题

六、总结和政策建议

 第七章农民工工资的变动趋势

一、农民工工资现状

二、工资的变动趋势

三、影响农民工工资变动的因素分析

四、农民工工资变动趋势判断

五、对策建议

 第八章新一代农民工发展状况

一、新一代农民工发展的客观现状

二、新一代农民工对社会的主观认知

三、新一代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国外政府管理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五、促进新一代农民工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九章中国农民工供求变动趋势

一、农村劳动力供给及转移情况

二、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三、不同情景下劳动力迁移及经济发展情景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附录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在本书CGE模型中的设定

 第十章农民工城镇化现状与前景

一、背景

二、农民工家庭城镇化的最低限度经济条件

三、估算目前具备城镇化经济能力的农民工数量

四、农民工城镇化趋势

五、政策建议

附录2006年农村人口的完全生命表

第三篇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

 第十一章农民工回乡创业百县调查分析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与特点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作用和意义

三、农民工回乡创业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四、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五、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典型地区调查

一、江西省信丰、南康、于都三县市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

二、河南省固始县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

三、河南省林州市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调查

 第十三章农民工回乡创业村级调查数据专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劳动力外出就业情况

三、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就业情况

四、农业开发、劳动力就业、土地流转与回乡创业

五、本村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与回乡创业

六、农民工回乡办企业的困难

七、村干部对于农民工流动和回乡创业的建议

 第十四章农民工回乡创业个体调查数据专题分析

一、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二、农民工外出打工时的基本情况

三、外出打工或自我经营经历

四、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五、农民工回乡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六、影响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因素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

 第十五章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和流动新动向

一、金融危机已对农民工就业造成较大影响

二、春节后农民工外出务工意向非常强烈,进城农民工就业压力将增大

三、农民工就业渠道比较单一,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农民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城市生活服务业、女性、青年农民工的就业形势相对乐观

五、农民工薪资期望有明显下降,但与企业期望仍有较大差距

六、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强烈希望政府加强权益保护和就业服务

七、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

 第十六章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回流百村调查

一、超过四成农民外出就业,务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接近50%

二、金融危机已对农民工造成较大影响

三、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准备继续外出就业

四、农民工返乡回流导致的土地承包纠纷不严重

五、农民工返乡回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暂时的

六、以加强就业服务为重点,帮助农民工渡过暂时的难关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回顾与基本经验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主要是指户籍身份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力。

农民工虽然进入了城市,但没有融入城市;

离开了农村,但仍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农民工现象无疑是中国的特色。

广义的农民工包括在县域内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

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

①本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狭义的农民工,但相关政策建议也适合于广义的农民工。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就业农民工达13181万人,如果再考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大约9665万农村劳动力,则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846万人,已超过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总量的40%。

农民工已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

  一、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劳动力,有了强大的拉力;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的比较收益下降,农民要增加收入,进城就业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谢建社,《新产业工人阶层:

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1

“农民工”发展到“民工潮”,再到“新产业工人”,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农民工”问题本上是农民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热门话题。

  “农民工”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

  因此,探讨分析“农民工”的社会功能,对于正确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实现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他们的社会与政治地位、他们的历史与归宿、他们的现在与未来,是贯穿本课题研究的主线。

书中所阐述的农民工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从农民工整体这个角度来展开的,谈农民工的正面功能较多,至于农民工的负面影响涉及的较少,主要考虑到农民工的社会作用,社会贡献是主要的,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

其负面功能是次要的,处于被主导的、被支配的地位。

此书仅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奉献给大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与大家交流,学习、深入研讨。

谢建社,笔名谢树芳,汉族。

教授,硕士生导师,高校骨干教师,上海大学2002级社会学博士生。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六项,参加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八项。

主持撰写的专著九部,参编著作六部,公开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著述共计二百余万字。

主要论文有《社会变迁下的中国农民工》、《社会变迁中的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社会变迁下农村宗族的路径依赖》,主要著作有《社会冲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第一章 社会变迁:

中国“农民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 中国“农民工”诠释

  

(一)“农民工”新论

  

(二)“农民工”是社会变迁的必然产物

 二 中国“农民工”的历史发展

  

(一)关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概述

  

(二)近代“农民工”的产生

  (三)现代“农民工”的流动

 三 中国“民工潮”产生的动力因素

  

(一)“民工潮”产生的推拉动力因素

  

(二)“民工潮”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

第二章 “差序格局”:

“农民工”为之赋予新的内涵

 一 新形势下乡土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一)“差序格局”的路径依赖

  

(二)“差序格局”对“农民工”的影响

 二 “农民工”为“差序格局”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姻缘关系与拟似血缘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二)业缘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三)利益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四)“团体格局”渗入“差序格局”

第三章 社会功能:

“农民工”的巨大贡献

 一 “农民工”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加速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四)推动了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五)减少了农村社会的冲突

 二 “农民工”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农民工”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 “农民工”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一)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促进了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四)转移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别

 四 “农民工”对乡村宗族的解构

  

(一)“农民工”加速了农村宗族的社会变迁

  

(二)“农民工”改变了农村宗族的社会结构

  (三)“农民工”缓解了农村宗族的社会矛盾

第四章 土地流转:

“农民工”带来新机制

 一 劳务输出与土地流转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一)劳务输出是决定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二)土地流转是农村劳务输出的结果

 二 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三 建构土地流转机制

  

(一)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方式

  

(二)构建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

 四 “民工荒”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一)“民工荒”引起“争地风”

  

(二)“争地风”给人以深刻启迪

第五章 回流“农民工”:

为家乡发展建功立业

 一 “农民工”回流原因分析

  

(一)路径依赖:

“农民工”回流现象的自我强化过程

  

(二)创业动机:

家乡投资是最理智的选择

 二 回流“农民工”的特征

  

(一)“农民工”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农民工”的职业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

  (三)“农民工”的人生理念焕然一新

 三 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

  

(一)人力资本决定“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社会资本是“农民工”回乡建设的重要资本

 四 回流“农民工”为家乡发展建功立业

  

(一)号召回流“农民工”参与村“两委”工作

  

(二)扶持回流“农民工”开办私营企业

  (三)鼓励回流“农民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四)倡导回流“农民工”投资创建农民小城镇

  (五)带领回流“农民工”创造了农业产业化的新型模式

第六章 “民工荒”: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预警

 一 众说纷纭的“民工荒”问题

  

(一)“民工荒”不是真的荒

  

(二)“民工荒”是可喜信息

  (三)“民工荒”折射中国经济四大变化

  (四)“民工荒”不应发生

  (五)“民工荒”折射出地方政府职能缺位

 二 “民工荒”现象的原因论

  

(一)“民工荒”产生的社会因素

  

(二)“民工荒”的根源是“权利荒”

  (三)“民工荒”的主因是“劳技荒”

  (四)“民工荒”实则“教育荒”

  (五)导致“民工荒”的二因说

  (六)国家发布“民工荒”四原因报告

  (七)蔡防关于“民工荒”的五因说

  (八)“民工荒”是“区域经济多元”发展的结果

  (九)“民工荒”是“劳动成本”影响的结果

  (十)“民工荒”产生于民工回流现象

 三 “民工荒”呼唤用工体制改革

  

(一)构建以权利为基础的保障制度

  

(二)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大市场

  (三)健全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制度

  (四)建立供求信息

  (五)规范劳动力市场

  (六)调整用工标准

  (七)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对口人才

  (八)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

第七章 关注农民工:

善待农民工

 一 “农民工”的非市民待遇

  

(一)“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报酬少

  

(二)“农民工”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三)“农民工”受各种歧视,社会地位低

 二 关注农民工:

  

(一)“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二)给予“农民工”以“国民待遇”

  (三)循序渐进地改革户籍制度

  (四)建构“农民工”期盼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实现“农民工”国民待遇的“路线图”

第八章 流动党委:

“农民工”中党的建设新探索

一 “农民工”党建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部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二)党建工作的落后性与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不协调

  (三)党员教育管理处于松散局面

  (四)部分农村党群关系紧张

  (五)“农民工”就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困难重重

 二 “农民工”离土离乡不离党

  

(一)“农民工”有了“信息库”和“党员培养链”

  

(二)农民务工到哪里,党的组织建到哪里

  (三)流动支部和党委发挥重大作用

 三 “农民工”精英成为党组织的后备力量

  

(一)“农民工”精英的优势

  

(二)“农民工”精英在村支部中的作用

第九章 新型工会:

直面一亿“农民工”群体

 一 新型工会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法律依据已经明确

  

(二)“农民工”有着十分迫切的组织需求

  (三)建立“农民工工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二 新型工会应运而生

  

(一)“变形”的工会:

厂长兼做工会主席

  

(二)新型工会:

应运而生

 三 新型工会向传统组织模式的挑战

  

(一)工会自身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工会之外的维权力量不断壮大

  (三)新型工会应对策略

 四 新型工会的作用逐步显现

  

(一)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调整“农民工”劳动关系机制的建设

  (三)指导“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四)开展“农民工”健康的文化活动

 五 新型工会:

未来与发展

  

(一)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的论断影响深远

前程似锦但任重道远

第十章 历史归宿:

新产业工人阶层在崛起

 一 关于“新产业工人阶层”的论断

  

(一)党和国家对“农民工”身份理论的新突破

  

(二)专家学者对“农民工”身份理论的新贡献

  (三)“农民工”身份新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 “农民工”:

  

(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与农民阶级的职业分化

  

(二)由农民阶层到新型产业工人阶层

  (三)新型产业工人的基本特征

 三 “农民工”的历史归宿:

一个未尽的话题

  

(一)“农民工”与中国社会的新整合

  

(二)“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实现条件

后记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温铁军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该书的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去年7月,还在河北翟城村集资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免费培养农民的“乡村建设学院”,免费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等培训,让农民来建设本乡本土,自己解决剩余劳动力,寻求发展。

这种试验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作乡村建设运动的复兴。

因此,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年度经济人物。

这本书是他的一项课题进行多年研究的总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他首先综述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指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随人口倍增而更加严峻,资源紧约束使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安排不可能再有条件趋向私有制,于是大包干以后在土地占有关系上出现了比解放前的两权分离更进一步的产权两级构造,农户私有财产和其它经济成分财产比例上升,使农村财产关系复杂化。

他在十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改造传统组织制度资源形成农业基本经济制度,由于能够在资源约束不变的压力下有效地扩大农业内、外部规模,弱化市场风险,而可能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

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受到有些学者的批评,但是,他的这一报告仍有着独特的价值,值得一读。

陈桂棣、春桃著,《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这是一部透视当下中国农民问题的不可多得的反思警世之作。

作者耗时三年,遍访安徽乡村,深入调查,访问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批致力于农村改革的有识之士、专家教授和党政要员。

收集的材料和废弃的手稿,几近等身。

作品依据大量第一手材料,反映了当前农民的生存状态,披露了曾惊动中央的几起重大涉农案件,揭示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种种原因,展现了农村费税改革的艰难曲折过程。

文本叙述客观真实。

听作者锥心泣血哭述农民的命运,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眼泪。

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该书系统阐发了作者“三农”研究的学术思想,收入了一些重要而有影响的文章,例如:

我国农业要警惕再走扭秧歌的老路;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调控粮食市场;

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新思路等,为读者认识“三农”问题,研究“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何秀荣,《中国农村政策要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中国农村政策要览》简约地勾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基本演变过程,宽视野地展示了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任务和宏观环境,清晰阐述了我国农村政策的基本取向。

在上述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本书系统介绍了当前我国的“三农”政策体系和主要政策内容。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农村政策体系和主要政策内容。

本书可供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使用。

第一章中国农村发展概述

第一节中国农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特征

第二节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环境

第三节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任务

拓展读物

第二章中国农村政策体系

第一节农村政策体系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当前农村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当前农村政策体系框架

第三章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第一节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第二节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农地制度与政策

第一节我国农地制度的基本演变

第二节农地流转政策

第三节农地征用政策

第四节农地整理政策

第五章农产品供给保障政策

第一节农产品供给保障的政策背景

第二节农产品供给保障政策的内容

第三节农产品供给保障政策的实施现状

第六章粮食政策

第一节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节粮食直补政策

第三节粮食风险基金

第四节针对重点地区实施的粮食政策

第七章农产品风险控制政策

第一节农产品风险控制政策的背景

第二节农产品风险控制基金

第三节最低收购价政策

第四节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第八章农业技术应用补贴与培训政策

第一节农业技术应用补贴的政策背景

第二节良种补贴

第三节农机补贴

第四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

第五节农民科技培训I

第九章农民收入政策

第一节农民收入政策背景

第二节农民增收政策

第三节农业补贴

第十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

第一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背景

第二节农民转业培训

第三节城市吸纳与管理农民工政策

第四节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第五节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