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202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8.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

C.墨子D.韩非

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南朝D.北朝

10.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1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12.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景帝时期

1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形成恶性循环主要是在

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中期以后D.黄巾起义以后

14.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最初开通于明朝B.开通功劳最大

是张骞

C.起点在今新疆D.开通功劳最大的是班超

15.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A.西域都护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

16.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B.炼铁C.纺织D.制瓷

17.《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

1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19.“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革

20.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本大题有5小题,对的请在括号填“正确”;

错的请在括号填“错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2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2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东汉时约3000年的史事.()

24.历史上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洛阳定都.()

25.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

局面.()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40分.)

26.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

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

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下图: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

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这次改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意义?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8.我国古代有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科学家是谁?

生活在哪一朝代?

他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2)图二中的作者是谁?

他对农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本科学著作有什么意义?

(3)图三中书的作者是谁?

这部书有何重要性?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所以答案选A,BCD选项排除.

【答案】D

【详解】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纺线、织布和制衣.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答案】B

【分析】

【详解】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

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黄帝时期发明了衣服、舟车、文字、指南针、音律等.炎帝时期发明了农业、养殖、农历、医药等.“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开拓和创新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标志,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因此,可以说,龙的精神,也就是炎黄的精神;

炎黄的精神,也就是龙的精神.故答案选B.

【详解】依据题干上图年代尺中的内容,①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②给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③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代纣,建立西周的时间,④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位于成都平原,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选项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时,为了运送粮草也修筑的一条人工运河;

C选项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筑的;

D选项长城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筑的防御工事.故答案选A.

【详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我们国家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孔子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认为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故B正确;

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A;

孙子是兵家学派创始人,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主张,排除C;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故选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答案选B.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

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故本题选D.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朝代是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过去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图片反应的正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示意图,所以A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10.成语

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因此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破釜沉舟”不符;

故选D.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C.

【详解】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符合题意;

汉高祖时期经济衰退,没有达到鼎盛时期,A不符合题意;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但是没有达到鼎盛局面,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当时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所以太后重用外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依赖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所以C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A.最初开通于明朝B.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故选B.

C

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

【详解】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A项.

【详解】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汉代”,再结合给出图片中的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制作流程可知,图中展现的是东汉时期的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种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所以A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于208年的赤壁之战.故选B.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的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往,故选D.

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革

【详解】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详解】书法是由汉字的书写而发展来的艺术.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故C项正确;

A是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排除A;

B属于篆书;

D是楷书,均排除.故选C.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本题表述正确.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本题表述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东晋灭亡后,我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的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选:

C.

25.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详解】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拔部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故本题正确.

【答案】

(1)东:

齐国(2分)南:

楚国(2分)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3)秦国(2分)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2分)

(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1)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七雄位置口诀是: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所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南的诸侯国是楚国.

(2)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齐魏桂陵之战;

齐魏马陵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各国纷纷变法.

(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4)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秦王扫六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