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2120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届高考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Word格式.docx

埃特尔,以表彰他在界面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下面实例中涉及到的变化都属于“界面化学”的范畴。

其中正确的是

A.在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一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为二氧化碳,可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B.泄漏在海洋中的原油可被海洋生物迅速分解而除去

C.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直接化合生成了水合氧化铁(Fe2O3、nH2O)的结果

D.放置在空气中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的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8.研究发现,奥司他韦可以有效治疗H1N1流感,奥司他韦分子式为C16H28N2O4·

H3PO4,

分子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奥司他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极性键,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B.分子中含有酯基、氨基、苯环等官能团

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D.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9.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10.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E同主族,B和F同主族,E与F同周期。

已知常温下A与E组成的单质状态不同,D的核电荷数是B的最外层电子数2倍,由F组成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F与D形成的化合物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酸反应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E>

F>

C>

D

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

B

11.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4B.Y的化学式为Fe2O3

C.S2O32-是还原剂D.每有1mo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L浓度为1mol·

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13.将pH=1的稀硫酸慢慢加入—定量的BaCl2的溶液中,恰好使Ba2+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体积为100mL(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且混合溶液的pH=2,则原BaCl2溶液中Cl-的浓度为

A.0.011mol/LB.0.22mol/LC.0.022mol/LD.0.11mol/L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无错选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2019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罕见的冰雪灾害,持续的雨雪冰冻导致城区大面积停水断电,许多街道大树树枝被冰雪压断,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武警官兵在高速公路上撒工业用盐,目的是增大过往车辆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B.为了安全起见,结冰的高速公路上,车辆应减速慢行,以减小行驶车辆惯性

C.在结冰的路面上,车辆如果保持原来的功率行驶而不打滑,那么其最大运行速度将增大

D.据测定,某汽车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7,而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那么该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在普通路面和冰面上行驶,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之比为7:

1

15、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1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面关于物体此时的位置和速度方向的说法中正确是

A.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B.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C.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D.位置若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位置若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一定向下

16、我国已成功发射多颗卫星,为实现国人的飞天梦想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科技支持。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新的航天时代的到来。

已知发射的卫星中,卫星A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卫星B是地球同步卫星,二者质量相同,且卫星A的运行周期是卫星B的一半。

根据以上相关信息,比较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B离地面较近,卫星A离地面较远

B.正常运行时卫星A的线速率比卫星B的线速率大

C.卫星A和卫星B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卫星A比卫星B的发射难度大

D.卫星A对地球的观测范围比卫星B的观测范围大

17、在电场中,一个带正电的微粒,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沿直线运动,顺序经过直线上A、B、C三点,如图所示。

已知带电微粒在A、B、C三点的动能EA=4EB,EC=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到B所用时间一定小于由B到C所用时间

B.由A到B所用时间一定等于由B到C所用时间

C.电场线的方向一定沿CA方向

D.电场线的方向一定沿AC方向

18、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在足够长的斜面上以一定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斜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则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A.动能一定一直减小B.机械能一直减小

C.如果某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相同,则此后物体动能将不断增大

D.如果某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相同,这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功率一定相等

19、如图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计分别改装成电流表A1(O~3A)和电流表A2(O~O.6A),

把这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满偏

B.A1的指针没有满偏,A2的指针不可能满偏

C.A1的读数为1A时,干路中的电流为1.2A

D.A1的读数为1A时,A2的读数为O.6A

20、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构成回路,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变化的匀强磁场,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导线abcd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强度按下列哪一图线所表示的方式随时间变化时,导体圆环将受到向上的磁场作用力

21、如图所示是一示波管工作的原理图。

电子经一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

偏转电场,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移量是h,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电压为U2,板长为L。

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移量

叫示波管的灵敏度。

为了提

高示波管的灵敏度,可采用下列哪种办法?

A.减小U2B.减小LC.增大U1D.减小d

22、(9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

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

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时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的)。

该实验探究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_________的。

水滴下落时间与等高物体运动时间

(填“相等”或“不相等”)

次数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2)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V为相应过程量筒收集的水量。

分析表中数据,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序号

A1示数(A)

A2示数(A)

V1示数(V)

V2示数(V)

0.62

0.30

2.41

1.21

0.45

0.32

2.55

0.49

23、(6分)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该同学把变阻器的触片P移到不同位置时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将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电流表内阻看作零.

(1)电路中E、r分别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1、R2、R3为定值电阻,在这五个物理量中,可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求得的物理量是(不要求具体计算);

(2)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压表的示数相同(但不为零),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电阻故障引起的,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

24、(14分)“3m跳板跳水”其运动过程可简化为:

运动员走上跳板,跳板被压缩到最低点C,跳板又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然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落入水中。

将运动视为质点。

已知运动员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取跳板的水平点为B,AB间、BC间和B与水面间的竖起距离分别为h1、h2、h3,如图所示,求:

(1)运动员入水前速度大小;

(2)跳板被压缩到最低点C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假设从C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获得的机械能为跳板最大弹性势能的k倍,k<

1)。

25、(18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在离B距离为x的A点,用水平恒力将质量为m的质点从静止开始推到B处后撤去恒力,质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处后又正好落回A点,求:

(1)推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2)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所做的功最少?

最小功为多少?

(3)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用力最小?

最小力为多少?

26.(15分)

Ⅰ.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下列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用玻璃棒的是

(填写编号)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④探究Ba(OH)2

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用蒸馏法分离两种沸点差距较大的液体;

⑥过滤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

⑦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过程;

⑧稀释浓H2SO4的过程

Ⅱ.为测定某含有杂质Na2O的Na2O2样品的纯度,某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准确称量样品mg,与水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的体积稀释为VmL,从中取出V1mL溶液,装入锥形瓶,用已知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以确定溶液的浓度,再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1)此方案中,酸碱中和滴定时应选用指示剂是。

【方案二】准确称量样品mg,将样品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2)该方案的实验过程中,仪器的连接顺序是(填仪器下方序号),①中的进气口为(填“A”或“B”)

(3)装置⑤的作用是。

(4)在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盐酸和蒸馏水时,请设计一种最简单的测定Na2O2纯度的实验方案。

27.(14分)已知A、E、I、L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

Z是常见的金属单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32,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大16,Y是一种常见的液体,J是磁性氧化铁,D、H、K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X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组成X的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差18。

下列框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S4N4

B.该物质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该物质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D.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2)E的电子式为,D的分子式,在反应①、②、③、④、⑤、⑥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J与过量H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8.(14分)“温室效应”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研究的环境问题之一。

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

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其中一种途径是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

如:

2CO2(g)+2H2O(l)==C2H4(g)+3O2(g)ΔH=+1411.0kJ/mol

2CO2(g)+3H2O(l)==C2H5OH

(1)+3O2(g)ΔH=+1366.8kJ/mol

则由乙烯水化制乙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条件下,6H2(g)+2CO2(g)

CH3CH2OH(g)+3H2O(g)。

CO2转化率(%)

n(H2)/n(CO2)

500

600

700

800

45

33

20

12

60

43

28

15

83

37

22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

①温度一定时,提高氢碳比[n(H2)/n(CO2)],CO2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吸”或“放”)热反应。

(3)一定条件下,将3molH2和1molCO2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H2(g)+CO2(g)

CH3OH(g)+H2O(g)。

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H3OH的浓度为0.2mol/L。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

s)

c.CO2的转化率为6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4)如图是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填“乙醇”或“氧气”),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5)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

10—9。

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

10—4mo1/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大于。

29.(5分)请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将发芽小麦种子的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加热至沸腾,试管中

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2)在盛有1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

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一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3)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层析时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

最快的色素是。

(4)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

分生区处于期的细胞染色体。

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该根尖分生区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处理前比较其数目可能为条。

(处理前小麦染色体数目为42条)

30.(12分)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

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1数据正确,但是有一箭头方向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图1中未标记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百万千焦(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图2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最小改正;

共有条食物链。

(4)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可表示。

(5)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可表示。

31.(10分)下图为人类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

请回答:

(1)仅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请利用遗传图解简要说明原因。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只写出与解答问题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即可。

(2)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___;

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_______。

(3)如果将该系谱图中一个表现正常的个体换成患者,便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系谱图,而且根据新系谱图,就可以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哪种染色体上。

请写出这个个体的标号和致病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写出一个即可)。

32.(12分)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实践。

中学生需要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延长切花玫瑰保鲜期的探究”就是一例。

(1)提出问题,进行推测

插在水中的玫瑰花过几天就凋谢了,怎样让鲜花开得更久?

观察凋谢的玫瑰花茎部的切口,发现有发黑和腐烂现象,这是由于,由此推测,玫瑰切花凋谢的原因可能是。

(2)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针对提出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海藻酸钠是比较合适的实验药品。

海藻酸钠又称海藻胶,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溶于水,其水溶液与钙离子反应时可形成粘胶膜。

无毒,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医学上作血浆代用品、止血剂、胶囊等。

根据以上信息,选择海藻酸钠作为延长玫瑰切花保鲜期的比较合适的实验药品的主要依据是。

(3)设计实验,实施探究

实验一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对玫瑰切花的保鲜实验。

实验分为5个组,第1组只用自来水处理,第2~5组分别浓度为0.05moL.L-1、0.10moL.L-1、0.20moL.L-1、和0.40moL.L-1的海藻酸钠溶液处理。

实验过程:

剪切玫瑰花的茎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切口→将切口放入海藻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放入1.2%氯化钙溶液浸泡10分钟→移入清水中→观察。

实验二玫瑰花茎部切口处膜外细菌总数检测

用无菌水洗下膜内和膜外的细菌,再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分别进行计数。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实验一结果如下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b。

②实验二结果表明,经过海藻酸钠溶液处理的玫瑰花,茎部切口处膜外的细菌大约是膜内细菌数的10倍,这说明玫瑰花茎部切口处的粘胶膜具有的作用。

33、(选修3—4模块)

(1)(5分)、如图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其中S1、S2为双缝,D为光屏,实验中观察到屏上O点为中央亮纹的中心,P1为第一级亮纹的中心。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D屏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则

A.屏上O点仍然为中央亮纹的中心。

B.屏上P1位置仍然可能为亮纹的中心。

C.屏上P1位置可能为暗纹的中心。

D.屏上干涉条纹间距将变小。

(2)(10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振幅5cm,从图示时刻起经0.5s时间x=2的质点P刚好第二次出现波峰,求

①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间

②P点1.1s时位移

③P点2s钟在波的传播方向上通过的路程

34、(选修3—5模块)

(1)(5分)、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一挡板,挡板的质量为m,一物体沿光滑水平面以一定的速度撞向挡板,物体质量为M,物体与挡板相接触的一面都装有尼龙搭扣,使得它们相撞后立即粘连在一起,若碰撞时间极短(即极短时间内完成粘连过程),则对物体M、挡板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M与m相撞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

B.在M与m相撞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守恒

C.从M与m开始接触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都不守恒

D.从M与m相撞后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守恒

(2)(10分)、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2的激发态,当它们跃迁回基态时,将放出大量光子,用这些光予照射金属铯时.求:

(1)从铯表面飞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电了伏?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铯的逸出功为1.88eV)

(2)这些电子的截止电压是多少?

35.[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

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I1

I2

I3

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

(3)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

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4)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

写出基态钾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

(5)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36.[化学——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