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217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代文学大纲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些思想对小说戏剧及传统的诗文词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1、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无论新兴的小说、戏剧,还是传统的诗、词、文,数量超越前朝,质量珍品层出,且有高峰叠现。

2、传统精神复归,古典审美特征昂扬

(1)诗:

遗民诗的诗史内容;

叙事诗的崭新境界;

神韵诗的含蓄淡远。

(2)词:

走出俚俗,复归雅道。

阳羡派、浙西派、纳兰性德,规模和成就均称大观。

(3)骈文:

乾嘉骈文大盛,几与桐城抗衡,是对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补偿。

3、小说、戏剧雅俗并存

(1)戏剧:

一方面吴伟业、尤侗等继续走向文人化、案头化,另一方面苏州派、李渔等继续走向舞台化。

思想追求则是历史意识和轻松娱乐并存。

南洪北孔是最高代表。

(2)小说:

短篇话本说教加重;

才子佳人小说雅化;

李渔则增强调侃、议论和主观性。

长篇章回则出现了《醒世姻缘传》、《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著。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第一节清初诗歌

一、遗民诗人

遗民诗人是改朝换代之际,坚持前朝立场,保持民族气节,不向新朝投降的诗人。

卓尔堪《明遗民诗》收作者400余人,作品约3000首,超过南宋。

代表作家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及吴嘉纪、屈大均等。

其共同特点是追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张扬气节,均能抒发家国之悲,表现民族危机,歌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阅读顾炎武《秋山》、《京口即事》、《精卫》、《海上》,体会其“词必已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

黄宗羲《山居杂咏》等

王夫之《补落花诗》等。

吴嘉纪《难妇行》、《过兵行》等。

屈大均《大同感叹》、《旧京感怀》等。

二.入仕诗人

(一)虞山派及其代表钱谦益。

1、钱谦益身份的复杂性。

2、钱谦益诗内容:

第一,感慨明末世事的孤愤、忧虑,如《狱中杂诗三十首》等。

第二,揭露“王师”的无道,对李自成等起义的仇视,歌颂市民领袖,如《王师二十四韵》、《葛将军歌》等。

第三,与柳如是的唱和诗和黄山诗。

第四,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如《夏五诗集》、《高会堂诗集》、《投笔集》等。

3、钱的诗歌主张及创新:

第一,批判地吸收明代复古和反复古派。

第二,主张“诗有本”,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要求性情、世运、学养并举。

第三,主张转益多师,对清诗起了“导乎先路”的作用。

第四,各体兼擅,尤工近体。

如《后秋兴》、《投笔集》,步杜诗原韵,8首一组,共13组104首,是具有诗史性质的大型组诗。

第五,延引奖掖了一批诗人,如王士祯、施闰章、宋琬、冯班等。

4、虞山诗派:

虞山诗派是清代初年在钱谦益影响下在常州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

他们师承钱谦益,反对七子、竟陵,特别是严羽的“以禅喻诗”,诗风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根柢徐、庾而出入温、李,婉而多讽,冯班成就最显。

(二)梅村体

1、吴伟业“两截人”身份的复杂性。

2、吴伟业诗的内容:

第一,以诗存史,广泛反映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生活,一写宫中帝妃的沧桑巨变,二写明清交战和农民起义,三写歌妓艺人,见证历史,四写百姓遭遇,民不聊生。

第二,痛失名节的悲吟,如《自叹》、《遣闷》、《过吴江有感》等,《梅村家藏稿》的后半部分大都是这一主题。

3、梅村体的特点:

吴伟业律绝妍秀华艳,贡献重在七言歌行,被称为“梅村体。

(1)地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定评。

(2)特征:

师法元白感伤诗,博取四杰温李,突出传奇性,形成独具一格的叙事体。

(3)方法:

以人物命运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极尽俯仰之能事,如《圆圆曲》等。

(4)成就:

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

(5)例证《圆圆曲》。

(三)王士祯及其神韵说

1、神韵说,王十祯论诗以神韵为宗,主旨是从司空图“韵外之致”,严羽“妙悟”化出,提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视清新淡远为最高境界,推王孟为最高典范,把诗从政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其作品风神独具,特别是模山范水、批风抹月的山水清音,冲和淡远,含情绵渺,语言明隽圆润,音节流利跌宕,代表作如《秋柳四首》、《秦淮杂诗》、《真州绝句》等。

2、南施北宋,是指宣城施润章和莱阳宋琬,皆非贰臣,诗中都不时流露叹息之声,只是格调平和,怨而不怒。

如施之《燕子矶》,宋之《初秋即事》。

第二节清初散文

一、概况。

清初散文可分为两派:

一是学人之文,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一是文人之文,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被誉为“清初三大家”。

二、学人之文。

学人之文质实致用,关心国家大事。

代表作为黄之《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顾之《日知录》、《与友人论学书》;

王之《读通鑑论》等。

三、文人之文。

文人之文推崇唐宋散文,文学性突出。

魏长于析理,汪长于写人状物,侯则全面。

侯之《壮梅堂文集》或指斥权贵,或评说功过,皆恣肆雄辩,声情并茂,又以小说笔法渗入散文,《马伶传》、《李姬传》均个性鲜明,刻划逼真。

魏禧政论独出已见,议论风生;

传记能将描摹与抒情结合起来,《大铁椎传》是代表。

汪琬本于六经,叙事有法,尤擅碑传,代表作为《周忠介公遗事》

第三节清初词

总评:

清初词仅顺、康逾2000家,计50000首,呈现中兴气象。

一、遗民词:

1.王夫之《船山鼓棹词》初集、二集和《潇湘怨词》,以顺治八年为界,前诉悼明之悲,后抒隐后不屈。

体兼骚辩,芳菲缠绵。

2.屈大均《道援堂词》亦多抒复明之志,扭转了词风轨辙。

3.今释澹归《遍行堂词》是其剃发之后所作,苍劲悲凉,沉痛凄厉,多苦涩之语。

连章叠韵,动辄数首、数十首,有创新之处。

总之,遗民词怀念故明,抗清不仕,抒坚贞不屈之志,发回天无力之愁,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大步前行。

二、京华三绝

1、陈维崧有词一千八百余首,为历代词人之冠,把词提升到与诗相同的地位,拈大题,出大意,有“词史”之称。

与朱合刻《朱陈村词》。

代表作《醉落魄·

咏鹰》。

阳羡派:

清代初年以陈维崧为代表的一个词派。

陈为江苏宜兴人,宜兴古称阳羡,故称。

其代表人物还有万树、蒋士铨、沈雄、陈维岳、曹贞吉等。

词风师发苏、辛,主张风雅兴寄。

2、朱彝尊前期崇尚醇雅词风,宗法姜夔、张炎;

后期适应歌舞升平,倡导“宴嬉逸乐”,使天下向风。

代表作《桂殿秋》,有《江湖载酒集》等四种。

浙西词派是清代初年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一个词派,朱与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并称“浙西六家”,故称。

3、纳兰性德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小令尤工。

其词情致缠绵、哀婉幽绝,多用白描,而感情真挚。

艺术成就最高,有《纳兰词》(《饮水词》),代表作《长相思·

山一程》、《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等。

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一、沈德潜的格调说

尊唐抑宋,以为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方是“格高”“调响”,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影响颇大。

二、厉鹗的浙派诗人

作诗重学问、主空灵、好用典,以宋人为宗,著有《宋诗纪事》。

三、翁方纲的肌理说

肌理来自杜甫《丽人行》中“肌理细腻骨肉匀”,以为写诗要议理和文理相结合,义理即“言有物”,符合儒家思想学问,文理为“言有序”,符合诗律、结构、章句。

是考据学风影响下的诗派。

四、袁枚与性灵说

宣扬性情至上,男女为真情本源,反对假道学,主张个性解放。

郑燮论诗讲求“真气”、“真意”、“真趣”,反映民生痛痒,“一枝一叶总关情”。

黄景仁则能撕开“盛世”面纱,诉说民生疾苦和世态炎凉。

第二节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一、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槐、姚鼐。

方苞论文主张“义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把封建思想与写作技巧结合起来。

刘则讲求“神为主”,“气为辅”。

姚鼐更强调“文理、考据、词章”的统一,义法外增加考证。

又论析“阳刚”和“阴柔”两种风格,接触到散文的审美实质;

技巧上要求“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相结合,有《古文辞类纂》。

二、阳湖张是桐城分支,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

第三节骈文的复兴和汪中

骈体文是以汉学为旗帜反对桐城派的另一创作倾向,代表人物是洪亮吉和汪中。

汪中的骈文取材现实,感情真实,遒丽富艳,渊雅醇茂,属对妥帖,代表作是《哀盐船文》。

李兆洛、恽敬、张惠言合称“阳湖三家”。

第四节浙词派的嬗变和常州词的兴起

浙派词人的代表是朱彝尊、厉鹗。

推举姜白石、张炎、周邦彦,以“清空”为高。

后来龚翔麟选编《浙西六家词》,遂有此称。

常州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周济。

嘉庆之后,盛世已去,社会矛盾尖锐,因此他们主张比兴寄托恢复风骚传统,“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

以选编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的《宋四家词选》影响为大。

必须阅读理解的作品:

吴伟业:

《织妇词》、《圆圆曲》、《捉船行》

钱谦益:

《狱中杂诗三十首》

顾炎武:

《秋山》、《精卫》、《广宋遗民录序》

王夫之:

《补落花诗》

吴嘉纪:

《过兵行》、《李家娘》

屈大白:

《菜人哀》

王士祯:

《秦淮杂诗》、《真州绝句》

郑燮:

《渔家》、《竹石》、《潍县署中画竹呈包大中丞括》

袁枚:

《马嵬》

赵翼:

《论诗绝句二首》

陈维崧:

《南乡子·

天水沦涟》、《醉落魄·

寒山几堵》

朱彝尊:

《桂殿秋·

思往事》

顾贞观:

《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

纳兰性德:

《长相思·

山一程》、《如梦令·

万帐穹庐》、《蝶恋花·

辛苦最怜》

黄宗羲:

《原君》

侯方域:

《李姬传》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

全祖望:

《梅花岭记》

姚鼐:

《登泰山记》

汪中:

《哀盐船文》

梅曾亮:

《记棚民事》

参考书目:

《明遗民诗》卓尔堪中华书局1961.6

《亭林诗文集》顾炎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

《南雷集》黄宗羲中华书局1962.3

《疆斋诗文集》王夫之中华书局1963.1

《吴嘉纪诗笺校》吴嘉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

《翁山诗外》屈大均上海国学扶轮社宣统二年

《牧斋初学集》钱谦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

《牧斋有学集》钱谦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9

《投笔集》钱谦益宣统三年

《吴梅村全集》吴伟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壮梅堂文集》侯方域《四部备要》排印本

《魏叔子集》魏禧康熙易堂原刻本

《尧峰文钞》汪琬《四部丛刊》影印本

《渔洋山人精华录》王士祯《四部丛刊》影印本

《赵执信全集》赵执信齐鲁出版社1993.7

《曝书亭全集》朱彝尊《四部丛刊》影印本

《陈迦陵全集》陈维崧《四部丛刊》影印本

《纳兰词笺注》纳兰性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0

《柯茗文编》张惠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0

《方苞集》方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2

《刘大魁集》刘大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惜抱轩文集》姚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2

《小仓山房诗文集》袁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

《郑板桥集》郑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

晚晴簃诗汇徐世昌中华书局1990.10

全清词钞叶恭绰中华书局1982.5

清词史严迪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清史稿·

艺文志赵尔巽等中华书局1976.7

思考题

一、解释

遗民诗人清初三大家岭南三大家古文三大家京华三绝虞山诗派

梅村体遗民词人阳羡词人浙西词派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

性灵说桐城派常州词派

二、论述

1、顾炎武诗歌的内容

2、黄宗羲诗歌创作的内容

3、王夫之诗歌创作的内容

4、吴嘉纪诗歌创作的内容

5、屈大均诗歌创作的内容

6、古文三大家散文创作的概况

●7、钱谦益诗歌的内容及特色

●8、吴伟业诗歌的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9、遗民词人词作的基本风貌

●10、陈维崧的词论及其词作概况

11、朱彝尊的词论及其词作概况

●12、纳兰性德词的内容及其创作特色

●13、“桐城派”的散文理论

14、汪中、洪亮吉的骈文创作概况

●15、张惠言的词论及其词作概况

二清代戏曲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清初戏曲

一、吴伟业、尤侗的戏剧

(一)吴之戏剧观是以剧抒心,“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

而我之性情,爰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

”其杂剧《通天台》演梁亡后沈炯流寓长安,在汉武通天台陈述痛切之心。

杂剧《临春阁》述洗夫人与陈后主、张贵妃轶事,亡国后她入山修道,以为江山坏于文武大臣。

传奇《秣陵春》叙徐适和黄展娘南唐亡后在仙界结合,回到人间遭陷,宋皇又成其美事的二界姻缘。

全都是寄托兴亡之感的作品。

(二)尤侗的杂剧有屈原遭谗被逐的《读离骚》,陶渊明归隐成仙的《桃花源》,文姬吊青冢的《吊琵琶》,聂隐娘避世的《黑白卫》,李白奉诏赋诗的《清平调》,还有传奇《钧天乐》虚构沈白、杨云怀才不遇,下第遭难,郁闷而死,死后天堂高中,奏钧天乐之事。

其创作倾向都是表现文人遭厄,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垒块。

艺术上的共同特点是曲词雅致,抒情浓烈,但非场上之曲,乃案头之作。

(三)李玉及苏州派

1、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活跃在苏州府的一批传奇剧作家。

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李玉的“一人永占”,《千钟戮》、《万里缘》,朱素臣的《十五贯》,朱佐朝的《渔家乐》,丘园的《党人碑》,叶雉斐的《琥珀匙》,毕魏的《三报恩》。

其共同特色是取材、人物和思想方面突出市民意识,剧本、曲词、宾白和结构重视舞台效果。

《清忠谱》是李、毕、叶、朱共同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2、“一人永占”的内涵

3、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内涵。

《千钟戮·

惨睹》中(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一曲,与《长生殿·

弹词》(南吕·

一枝花)“不提防余年遭离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4、《清忠谱》的思想与艺术

思想上是市民作为一种壮大的政治力量步入历史舞台的戏剧见证。

艺术上是我国第一部事俱按实的严格的历史剧;

又能在繁杂的历史事件中集中笔墨突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四)李渔的创作及戏剧观

1、李渔的生平

南京芥子园书坊表现的经商意识;

与乔复生、王再来的关系;

家庭戏班的评价,绝意仕途,不干寸禄,还是携妓诱利,帮闲文人。

2、《风筝误》及《笠翁十种曲》

《风筝误》是代表作,其喜剧特征、故事梗概及主题意向,恶趣说?

美丑颠倒说?

盲婚危险说?

《笠翁十种曲》中的其它重要作品。

3、《闲情偶寄》的理论意义

李渔戏剧理论的创作原则是“笑”,“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杖头歌一阙”,“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非止调不能高,即使能高,亦忧和寡,所谓多买脂粉绘牡丹也。

”因此其作品大多为风情戏剧,与政治距离较远,有鲜明的商品性和娱乐性,其《笠翁一家言·

闲情偶寄》是中国戏剧理论的主要收获。

首先,它把研究分为“词曲部”和“演习部”两大部分,矫正了前人过分注重文本和音律的偏向,真正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来认识,把舞台演出放到了应有的地位,即“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并为此提出了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的创作原则。

在“词曲部”中,李渔首先提出了“立主脑”的要求,也就是把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放在核心位置,立意明确,还要“脱窠臼”求奇,求新,“密针线”前后照应,“减头绪”鲜明集中,使主脑更加清晰。

在语言方面则提出了“贵浅显”的原则,认识到戏剧的接受问题,抓住了它走道德化、大众化道路的问题。

另外还论述了创作中声韵、宾白、科诨等方面的问题和演员的挑选培养问题,是一部全面论述戏剧的行家专著。

第二节长生殿

一、洪升生平:

早年罹难,20年太学;

革籍返乡;

应邀南京观《长生殿》,返途中乌镇醉后溺水。

洪升的创作。

二、李杨故事的演变:

它是唐代的真实事件,杜甫《哀江头》、《丽人行》;

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白朴《梧桐雨》——明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南戏《马践杨妃》,吴世美《惊鸿记》,汪道昆《唐明皇七夕长生殿》——清初孙郁《天宝曲史》。

三、《长生殿》的思想意蕴:

《长生殿》继承了二白等“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意蕴,又创造性地表现其“败而能悔”,天宫并蒂。

李杨爱情的专一是在杨贵妃理性和感情的双向争取下,才改变了李隆基风流天子的作风,达到神圣专一的。

爱到极致时,便“占了情场,驰了朝纲”,给百姓带来了祸殃,给国家造成了灾难。

作者一方面表现国家的兴亡之感,另一方面又通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重圆”,让李杨重新天宫结合,以精神的“长生”来消解现实的“长恨”,实现了其意蕴的创新。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1、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写实为主。

2、结构上互相对比又互相照应。

上半部为真,下半部为幻,真中有喜有悲,幻中有实有虚。

上半部的“闻乐”与下半部的归仙,下半部的“看袜”、“骂贼”与上半部的宠信、赐死等都照应周全。

3、主线与副线互相交织,互相配合。

主线是李杨爱情,副线是朝政得失,主线有爱也有恨,副线又加深了主题的深度。

4、钗盒作为一个重要道具,起了非常重要的调度作用和象征意义,既是定情的见证,又是失盟的体现,既是相思之怨的对象,又是团圆结案的物化。

全剧的悲欢离合,都在钗盒之上。

5、曲文清丽流畅,善于化用前人名句,又能抒发人物的真情实感。

适合舞台表演,还能准确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

6、音乐安排得体、讲究。

前后宫调绝不重复,南曲和北曲的调度合理。

音律上字字精审,又经过徐麟的考订,朗朗上口,无懈可击,深受南北各剧种的欢迎。

第三节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著述

孔门64代孙,隐居石门——御前讲经,步入仕途——淮扬治河,结识冒辟疆、张怡等知情人——返京任职创作——朝野轰动,罢职归乡。

创作:

《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小忽雷》(与顾彩合作)、《平阳府志》

二、创作主旨

1、“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达到“惩创人心”之目的,其深层意蕴为国本思想,君、臣、民都必须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考虑自身,张瑶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话正是作者的思考。

2、国君昏庸,奸臣篡权,文争于内,武哄于外是南明复灭的根本原因。

3、肯定了复社文人政治上的进步,但客观上说明沉醉在歌楼楚馆中的一代文人,是无法独挽狂澜,扶国家于不倒的。

4、史可法等爱国将领,有正义感的下层人物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才是民族的中流砥柱。

三、艺术特色

首先,“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独特构思,“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

”从侯李相恋中已足见复社作派和门户意气,《却奁》则表现了南明立朝前的政治矛盾;

侯李之分便是立朝后两种政治力量斗争结果的体现;

分手后李香君的遭遇展示的奸党马、阮的狠毒、自私,侯方域的漂泊中足见史可法的孤立和四镇间的争斗;

侯李双双入道的结局,则是国家覆灭后的必然选择。

桃花扇就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道具。

其次,人物形象众多,性格独特:

李香君不同于历史上的反抗女性,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杨龙友是个老于世故、见风使舵的政治掮客,侯方域风流倜傥却关心国事,左良玉忠于朝廷却轻率骄矜,四镇都恃武逞强,却各有面目。

足见每个人物都是很复杂的。

第三,严格的历史剧。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第四,人物安排井然有序,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了表达主题的任务。

有名姓者39人,分左、右、奇、偶、总五部。

侯李分担左、右正色。

左、右各分正、间、合、润四色,共16人。

君子为奇,小人为偶,各分为中、戾、余、煞四气。

史可法、弘光帝为奇部中、戾,偶部左良玉、黄得功为中气,马士英、阮大铖为戾气,共12人。

总部经星张瑶星,纬星老礼赞,分别总结兴亡,细参离合。

另外,作品的语言也有独特之处。

以宾白叙事,以曲词抒情是基本功能;

总体风格是典雅优美;

语言与性格高度一致。

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第一节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昆曲雅化和政治高压造成戏剧萎靡、案头化。

唐英的《天缘债》、《双钉案》、《十字坡》、《面缸笑》从乱弹改编而来,具有鲜活的民间气息。

蒋士铨的《冬青树》、《桂林霜》、《临川梦》写文天祥、马雄镇、汤显祖,有英雄忠义。

《雷峰塔传奇》的演变:

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明代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陈亦龙传奇《雷峰记》——清传奇黄图泌《雷峰塔传奇》——陈嘉言父女在乾隆中修订为40出的演出本,后方成培也曾润色。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的积极意义和案头气息。

第二节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一、康熙末到乾隆初,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等花部逐渐勃兴。

二、花雅之争

1、乾隆十六年(1751),皇太后六十大寿,弋阳腔在京战胜昆腔,进入宫廷,被雅化。

2、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进京,压倒昆腔、弋阳腔,统治者干预,挤走魏长生。

3、乾隆五十五年(1790),皇帝八十八寿,高朗亭徽班晋京,合京腔、秦腔组成三庆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