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2190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实践团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章节实践前言

第二章节实践定位

第三章节实践报道

第四章节实践过程

第五章节实践问卷

第六章节实践感想

第七章节实践总结

第一章节

实践前言

在各种流行元素叱咤风云的今天,前卫艺术遍布市场。

于是,人们在艺术欣赏方面,按照个人的喜好,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而作为千年历史名城,嵊州积淀了丰厚的民间曲艺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曾让嵊州人引以为傲的财富正逐渐被“快餐”文化所取代;

而观众群也逐渐趋向老龄化,存在断层的危险。

作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保护民间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期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能够把越剧的魅力由校园传向社会,把“戏曲”这门由民间形成的艺术反哺回基层群众,让更多普通市民了解到越剧的发展现状,并参与到民间戏曲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来。

与此同时,关注当地越剧事业的发展,既有助于我们大学生了解民生民情,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知,也符合迎接建国六十三周年历史变迁这一时代特征。

嵊州文化源远流长,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是全国著名的“越剧之乡”,越剧诞生于嵊州,发展至今历经百年,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全国第二大戏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越剧艺术资源的保护、传承、发展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嵊州,是中国越剧的诞生地,梦里江南越韵清,浅斟低唱醉中游。

越剧自诞生以来,就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她的温婉美丽已深入人心。

越剧诞生于嵊州,是嵊州的青山绿水滋养了她的柔和婉转,让她的音韵有如风弄秋叶。

因为嵊州,越剧得以鲜活和蓬勃;

因为嵊州,越剧得以唯美和灵动。

越剧从田头地角走来越剧,这种来源于农村田头的草根艺术,由生活在嵊州民间的多才多艺的农民所创造。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来自于民间,生长于民间,大量民间剧团的存在和发展是越剧拥有恒久艺术魅力的保证。

从田头歌唱、沿门卖唱、走书台、小歌班、绍兴文戏,发展到越剧艺术……在百年繁衍流变中,越剧始终秉持扎根民间、服务群众的艺术追求,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选取人民群众熟悉和关心的生活题材,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时代精神,从而为越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无数的越剧爱好者,正是越剧艺术今后发展创新的动力和支撑。

现今快速的流行文化已经让大家没有时间和耐性进剧院欣赏越剧,而电视、音像制品等文化载体的出现也减少了大家进剧院看戏的念头。

越剧与各种戏曲形式一样,面临外部的巨大压力,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一部分人对越剧和其他各种戏曲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所分散和转移。

特别是年轻人,都认为看戏曲就是老土,越剧要发展,必然要培养一批能欣赏高雅、创新越剧的年轻观众,因此越剧在这个大戏剧视野下的发展之路更得我们密切关注,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越剧走得更远。

第二章节

实践定位

调查主题:

实践内容:

赴嵊州市探寻越剧发展之路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日——7月5日

调查地点: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

调查对象:

嵊州市民

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网上查询

调查人员:

陈斌丁童洪杰邬秋雨

单雅丽俞洁俞力孙源

调查目的:

一百年,对于人来讲可谓此生足矣,但对于一种文化,却不免显得短暂。

从百年前的村头小戏,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走过了艰难而又繁华的一百年。

然而,在流行元素的冲击和文化样式的多样化前提下,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的处境日益尴尬。

为了追溯越剧发展之源,为了传承百年越剧薪火,我们认为对越剧文化的了解要从源头上来落实,而不仅仅将它停留在参观博物馆的层次。

只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感受越剧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们通过对嵊州市民的街头问卷调查;

走访剧团、越剧学校;

参观越剧村与越剧艺术表演家交流,倾听艺术家对越剧的看法及发展前景。

来体验越乡文化,探寻大戏剧视野下的越剧发展之路让越剧能够走得更远、更久。

调查过程

组员分工:

组员姓名

具体分工

陈斌丁

统筹安排所有活动及负责实践安全保障;

调研基地总负责,围绕调研基地策划组织实践活动;

调研报告编写总负责

童洪杰

协助负责人工作,围绕调研报告策划组织系列实践活动;

当地联络员,实地访问

邬秋雨

财务后勤总负责,负责对实践队伍的财务支出及后勤物资的管理;

负责拍摄

单雅丽

相关资料收集总负责,负责收集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所有资料整合

俞洁

负责对实践活动的校园报道、校园微博及负责实践中所有活动的记录

俞力

负责所有相关计算机技术及后期相关总结媒体制作;

负责拍摄、数据分析

孙源

信息处理总负责,负责实践中所有相关活动的信息处理,整理存档,后期负责相关的文本制作

第三章节

实践报道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社会实践报道

(一)

为了溯百旬越剧音韵,传百年越剧薪火,7月1日,商学院团委学生会“越韵我心”实践团一行来到“越剧之乡”——美丽的嵊州,在简单的休整和任务部署之后,陈斌丁同学带领队员们熟悉了生活环境,确保此次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由此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探寻大戏剧视野下的越剧发展之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越剧之乡——嵊州,寻访越剧之源,发掘文化亮点,重识越剧百年辉煌历史,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宣传越剧文化,下午我们来到了嵊州市越剧文化广场,实地感受浓浓的嵊州越剧艺术氛围,深切感受越剧的群众基础和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傍晚时分,市民们纷纷来到文化广场,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是一群年轻的朋友正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细细聆听原来是朗朗上口的越剧选段《十八相送》,咦,这太让我们惊讶了,平时我们司空见惯的是一些广场现代歌曲舞蹈,而这里却引用越剧曲目来跳舞,这让我们疑惑不解,怎么越剧也可以跳广场舞?

在欣赏了这个优美的舞曲后,我们找到了这个广场舞的发起者——王芳同学,她是来自嵊州市艺术学校的学生,她说“越剧是我们嵊州的品牌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今我们正值年轻,我觉得自己应该为越剧事业做一点贡献,因此我想到了这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广场舞,让更多的越剧爱好者和舞蹈爱好者加入这个团队。

“越剧不仅是嵊州的骄傲,也是浙江的骄傲,更应该是中国的骄傲。

”这句话出自一位越剧爱好者王阿姨的口中,相信这种信念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越剧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精神支持。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社会实践报道

(二)

越音清韵,流唱百年。

然而如今的越剧面临断层的危险——艺术家后继无人,民众的热情消退,观众欣赏层次的断层……保护、继承、发扬越剧艺术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在熟悉了嵊州越剧环境之后,商学院“越韵我心”实践团开始了“探寻大戏剧视野下的越剧发展之路”的调查实践活动。

7月3日,“越韵我心”实践团通过访问调查,采访了嵊州某越剧团团长张女士、越剧爱好者、业余越剧表演者等人士,从中了解了越剧发展的历史、越剧文化的基础知识、越剧的生存现状等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龄段对越剧文化的喜好,从中寻找越剧发展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越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断层的危机,不论是作为文化的传承者的青少年,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们,对越剧文化兴味索然,这对越剧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越韵我心”实践团此次与越剧文化亲密接触,以大学生的身份与越剧文化碰撞、浸染,亲身感受越剧的魅力,跟访剧团艺人、越剧爱好者、越剧业余表演者,学习越剧艺术之路以及对越剧发展的看法。

我们将追寻越剧文化与青少年喜好的交合点,通过自身感情的升华,把越剧文化带入大学生活,吸引大学生成为越剧文化的传承者。

本次调查实践活动,对越剧文化来说,可以为其起到宣传作用;

对越剧传承来说,可以为其起到发展作用。

我们了解了越剧作为国宝的艺术魅力和现有的危机,深感发挥自己的一份力,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艺术事业,为越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的重要性。

越剧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如果能进入大学校园,将会获得新生,获得新的传承途径,而我们大学生,正是为这样一个保护中国文化传统行动的使者。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社会实践报道(三)

7月4日,“越韵我心”实践团组织了一次越剧文化之旅,在越剧发源地嵊州我们兴致勃勃的先后参观了嵊州越剧之家、越剧艺术中心、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实地感受浓浓的越剧艺术氛围,深切感受越剧的群众基础和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聆听历史余音,探寻越剧足迹

“越韵我心”实践团的队员们边参观博物馆,感受深深蕴藏于越剧内部的文化气息;

边聆听馆内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了解越剧的古往今来,讲解员小王学姐生动详尽的解说将越剧的发展足迹娓娓道来——从最初的农闲说唱形式到如今的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落地唱书时期、小歌班时期、绍兴文戏时期、女子科班时期。

每一时期都各具特色、人才辈出,队员们沉浸其中,认真地做着记录,偶遇疑惑难解之处,更是积极询问,参观我国第一家戏曲艺术博物馆——越剧博物馆,令我钦佩袁雪芬等越剧表演艺术家为百年越剧辉煌,为越剧艺术的改革创新倾注了全部心血,创造了彪炳千秋的《梁祝》、《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等经典作品,并薪火相传,涌现出茅威涛、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等流派传人,以及越女争锋中如杨婷娜、李旭丹等小小百花,使越剧艺术长盛不衰,广受欢迎。

寻踪越剧之家,传承百年文化

结束博物馆之行,“越韵我心”实践团又向下一站即素有“越剧之家”之称的嵊州市艺术学校进发。

嵊州市艺术学校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专业越剧艺校,不仅办学历史悠久,更因地处越剧之乡,群众基础良好,拥有大批优秀生源。

该校为越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现活跃于各大剧团的一线演员中大部分都毕业于该校,其中包括越剧界唯一一位“梅花奖”得主黄美菊以及李玲玉、白雪等人们熟知的艺术家。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发现该校早已放暑假,但我们仍旧受到了该校老师的热情接待,我们先后参观了学校的排练厅、服装道具室、文化课教室等地,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及教育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在行程的最后,我们与该校郑雪萍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向她了解现在越剧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她说“越剧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省内有多所专业越剧培训学校,为越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言及越剧发展前景,话题一时显得有些沉重,但郑校长言谈之间仍流露出她对越剧事业的信心,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趋势,学校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促进越剧的发展,如学校正在与中央戏剧学院合办越剧“传承人”班,为越剧的发展培养各大派别的继承人,为越剧传承贡献力量。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社会实践报道(四)

“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

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7月5日,从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传出一阵阵充满江南韵味的越剧唱腔,商学院“越韵我心”实践团的队员们急冲冲的前往村里,只见几位五六岁的小孩子一板一眼地跟着一位越剧表演艺术家学唱经典越剧《梁祝》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

7月5日一大早,“越韵实践团”的队员们乘着公交车前往越剧女子溯源地——甘霖镇施家岙村,参观了古色古香的绳武堂、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观看了古戏台上娘家戏班表演,采访了当地村民和戏迷朋友,重点交流了越剧的发展和改革。

事后,原村委书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他说目前施家岙正在成长阶段,各项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中。

相信不久以后,施家岙村将成为越剧推向世界的一个平台,重拾越剧的百年辉煌。

跨进绳武堂大门,在古戏台后写着“传神真宝镜,写意大文章”的草书对联。

古戏台的前柱联为:

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品着古戏台的楹联,仿佛鸣响起阵阵越曲,眼前红袖飘飞起来。

古戏台两厢是女子越剧发源地的演变足迹史料陈列,又仿佛把人带回到那草根越剧的岁月。

在上世纪初叶,在嵊州东王村诞生了越剧之后,经过一段男班越剧之后,有个叫王金水的越剧班主在施家岙组织了施银花、王杏花等年轻女子科班,给年轻的越剧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现在,施家岙古戏台焕发出新的艺术光辉,“相约越乡”越剧票友折子戏流擂台赛在这里举行,当游客们参观女子越剧发源历史时,还可以欣赏到54种越剧选曲和24种越剧专场的曲目表演。

在负责人张师傅的热情介绍下,我们点播了一曲《手心手背都是肉》,由村里资深的越剧爱好者张阿姨为我们演唱,之间张阿姨神情自如幽默风趣,演唱时特别注重与我们的情感交流,引得我们拍手叫好,这在这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村落,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剡台相邻的清清剡溪畔,诞生了百年越剧,探访发源地,倍感越乡艺苑百花繁盛,艺友情深,为期五天的“探寻大戏剧视野下的越剧发展之路”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目前民族戏曲正处在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转折点上,振兴民族戏曲,需要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倍努力,我们期待着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交流方式、表达方式及道德情操、喜怒哀乐的中国戏曲,尽早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戏曲欣赏能力,加强我们的民族文化信念,使戏曲尽快摆脱生存困境,走出低谷。

我们也相信在大戏剧视野下的越剧必定能够流传千史,也必定能够成为新青年传承与发扬的一大戏曲精粹。

商学院“越韵我心”暑期社会实践感想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一名大学生,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商学院“越韵我心”实践团就此成立了,我们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

越音清韵,流唱百年。

越剧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如果能进入大学校园,将会获得新生,获得新的传承途径,而我们“越韵我心”实践团正是作为为这样一个保护中国文化传统行动的使者,为了能提高活动的效率,也能更好、更顺利地完成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当然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新浪微博,我们随时跟踪发帖,对越剧文化来说,可以为其起到宣传作用;

我们了解了越剧作为国宝的艺术魅力和现有的危机,深感发挥自己的一份力,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艺术事业,为越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受到了@嵊州新闻网、@宁波高校传媒联盟、@嵊州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姚华江、@王梅珍院长的高度重视,他们通过新浪微博多次转发和评论我们的实践情况,对我们此次活动做了极大的支持。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并在社会实践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我们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即将步入社会,这对我们以后能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将起巨大作用。

第四章节

实践过程

1.实际情况

根据总体实施计划,我们进行了本次暑期实践活动。

具体操作过程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作出相应的细微调整。

具体情况如下:

1)前期准备工作。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嵊州越剧的一些基本情况,设计调查问卷(详见附录);

联系嵊州市艺术学校、越剧博物馆、各村村委会,获得他们的支持,确定调查对象为越剧;

2)7月1号到7月5号,在上述部门和个人的帮助下,完成取样、调查和访谈;

3)总结、统计、分析,制作报告册。

2.具体实施

7月1日小队成员集合讨论具体实践活动行程,确定实践的首战任务。

并联系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东王村村委、施家坳村委、马塘村村委,讨论具体交流行程。

7月2日组员分小组进行街头问卷调查,赴图书馆查阅越剧历史资料,越剧文化广场亲身感受越乡文化。

7月3日赴越剧博物馆参观,感受越剧魅力。

7月4日参观越剧艺术学校与同学们交流越剧表演,他们对越剧未来发展的信心。

7月5日走访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与越剧艺术表演家交流,倾听艺术家对越剧的看法及发展前景,感受源头的动力。

实践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一共做了2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一共有200份,进行数据统计。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随机访问,以问卷的形式了解越剧在嵊州的发展,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以图表的形式来对我们所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我们调查了200个人,其中13-26岁的有6人,27-50岁的有50,50岁以上的有144人。

结论:

不同年龄层的被调查者,可以将我们的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出来,数据真实而具有说服性。

1、被调查者的性别:

由调查可以看出,越剧作为一种全名性的戏曲,在男性女性对越剧的了解上比例非常接近,这说明了越剧是人尽皆知的,绝无性别差异。

2、被调查者的年龄:

由上图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50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对越剧的问卷调查相对较感兴趣,27—50岁占数也不多,还有待于提高,13——26岁的青少年对越剧调查不是很感兴趣。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对越剧喜爱程度而言,主要是50岁以上的占主体。

3、被调查者底越剧的接触现状:

由上面的饼图可以看出93%的人都听说过或看过越剧,对越剧有一定的接触,说明越剧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嵊州市民对越剧是相当了解的,基本上都接触过越剧。

4、被调查者接触越剧的途径: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市民中大多数是通过影视(电视、网络)来接触越剧的,其次是广播、剧院、光碟等,这充分说明了嵊州当地的市民接触越剧的途径广,形式不一;

也表明了当地的文化建设在不同形式上鼓励弘扬越剧文化。

5、被调查者对本地越剧团体演出情况的感想:

结论: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对当地越剧团的演出表示很满意,嵊州作为越剧之乡,市民们认为本地的越剧团具有别具一格的越乡风味和淳淳的本土味道。

6、被调查者对越剧的评价: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们对越剧的评价很高,认为越剧相当吸引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表示十分喜欢和热爱,深深地被越剧魅力所吸引。

7、被调查者认为传承和发展越剧,对弘扬本地文化的重要性: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传承和发展越剧对弘扬本地的越剧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我们自身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宣传越剧文化,让更多人实地感受浓浓的嵊州越剧艺术氛围,深切感受越剧的群众基础和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8、被调查者认为可以让越剧继续保存的方法: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们对越剧得以保存的最好方法上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半认为剧团体制改革,走市场之路是最为适合的传承方法,少数认为国家斥资扶持是关键。

9、被调查者认为越剧的发展方向:

结论:

由上面的柱状图反映,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越剧肯定会慢慢恢复起来,回复往日风采,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越剧,也时刻为越剧传承事业而奋斗。

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次调研访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倾听了戏曲工作者和戏迷们的心声,了解了他们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问卷分析和访谈资料整理,我们总结出地方戏曲生存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一,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城市化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与以前大相径庭。

以前娱乐方式单调,人们可以静下来完完整整地看完一场戏,并且还能乐此不疲地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去看;

如今,电视、电影和网络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戏曲,如果它们不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和耳朵,人们宁可离席而去,去寻觅更刺激、更有趣的娱乐形式。

二,文化市场不发达,出现没有观众基础和有观众无购买能力的两难局面。

在和小区老年活动室的几位大妈的攀谈中,我们了解到事实的确如此。

现今演出的票价动辄上百,有时甚至上千,这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

人们不可能因为去看一场戏,就荒废了半个月的灶台。

在生存至上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面前,爱好只能让步。

相反,那些能够承担高昂票价的人群却往往不是戏曲的忠实拥趸,他们去看戏,坐在贵宾席上,或许仅仅为了表露一次身份,也或许只是附庸风雅。

有钱人不爱看,没钱人看不起——如今演出赠票满天飞的现象也就可以解释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使票价平民化呢?

三,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造成戏曲遗产失传。

在我们同某剧团团长王女士的访谈中,她提到说,当年和她一同进入戏校学习越剧的18名同学中,已经有数十位先后离开了舞台。

在越剧界,以浙江小百花当年闻名遐迩的“五朵金花”为例,何赛飞、何英和方雪雯已经远离越剧多时,现今只有茅威涛和董柯娣仍然坚守着舞台一隅。

四,戏曲自身艺术形式特点决定改革受限。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传承中保护,但形式与内容的传承保护特性制约了创新发展和市场推广。

许多老戏迷只忠实于骨子老戏,欣赏的只是原腔原调,看越剧还是很喜欢《梁祝》和《碧玉簪》等经典名戏,其它新编越剧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戏曲改革要想有所突破真的是步履维艰。

但是如果不突破,青年观众是不会融入戏曲的。

失去了原本就已经薄弱的观众基础,那么以后,我们的戏曲将何去何从?

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剧团发展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出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有好些剧团不了解市场需求,不顾观众的审美特性,演出剧目乏善可陈、无人问津,经济效益入不敷出,既使戏迷失去了欣赏戏曲的兴趣,也损害了戏曲工作者的创造热情。

倒是某些民营剧团由于自负盈亏,生存情况固然更加险恶,但却迎合了市场化的趋势,反而更受观众青睐,因此,长痛不如短痛,剧团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我们的建议:

在了解了地方戏曲所面临的问题、查阅了相关理论和政策后,我们尝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也许我们的建议并不成熟,但却是我们探索的结晶,也是为这一次活动所下的最好的注脚。

一、国家各方面的支持

从政治高度上看,要把保护和发展戏曲文化遗产作为新时期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需要来认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戏曲文化的自觉性。

法律方面,国家要设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要根据各地、各个剧种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给予恰当的定位,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

管理方面,建立新型剧团运作机制,进一步激活艺术生产力。

可以采取竞聘上岗和打破以职称为标准领取报酬的分配制度,按任务轻重和贡献大小取酬。

对民营的院团,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还要有实质性的经济上的奖励。

经济方面,改善和加快戏曲文化设施的建设,改善剧团的演出条件和工作环境。

同时,也要注意对戏曲工作者的保护,确保他们生活无忧,工作顺心。

此外,也要对各院团予以各类赞助或补贴,促使演出票价的平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