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75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7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DLTE网络性能测试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5.时延测试22

8.5.1.控制面时延测试22

8.5.2.用户面时延测试25

8.6.同频组网测试27

8.6.1.业务信道性能测试27

8.6.2.控制信道性能测试29

8.7.其他测试项30

8.7.1.用户体验测试30

9.编制历史33

前言

本标准的目的旨在规范TD-LTE初期小规模外场网络性能评估方法,规范测试所涉及的测试例及测试步骤,为中国移动开展TD-LTE初期性能评估测试制定基本参考规范。

本标准内容包括对于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方法的定义,包含覆盖、吞吐量和容量、移动性和切换、QoS、时延等测试例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0〕104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曲嘉杰、刘磊、江鹏、杨光、李新、董炎杰、芮鹤龄、吕骥、黄海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TD-LTE初期小规模外场测试的测试例与测试方法,规定了测试需要输出的数据及结果,供中国移动各部门开展TD-LTE网络性能评估时参照使用;

适用于中国移动在TD-LTE产业化初期,在国内外进行的TD-LTE小规模外场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TD-LTE外场测试通用的测试准则,针对不同的测试场景和需求,可增加章节,制定针对性的测试例以及测试方法,对指标的特殊要求、测试设备的数量等,也可以另行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参考3GPP的规范(2009年3月版本):

[1]

3GPPTS36.101

UserEquipment(UE)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

[2]

3GPPTS36.201

LTEPhysicalLayer–GeneralDescription

[3]

3GPPTS36.211

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

[4]

3GPPTS36.212

Multiplexingandchannelcoding

[5]

3GPPTS36.213

Physicallayerprocedure

[6]

3GPPTS36.214

PhysicalLayer–Measurements

[7]

3GPPTS36.300

Overalldescription

[8]

3GPPTS36.321

MediumAccessControl(MAC)protocol

[9]

3GPPTS36.322

RadioLinkControl(RLC)protocol

[10]

3GPPTS36.323

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

[11]

3GPPTS36.331

RadioResourceControl(RRC)

[12]

3GPPTS36.401

Architecturedescription

[13]

3GPPTS36.410

S1Generalaspectsandprinciples

[14]

3GPPTS36.411

S1layer1

[15]

3GPPTS36.412

S1signalingtransport

[16]

3GPPTS36.413

S1ApplicationProtocol(S1AP)

[17]

3GPPTS36.414

S1datatransport

[18]

3GPPTS36.420

X2generalaspectsandprinciples

[19]

3GPPTS36.421

X2layer1

[20]

3GPPTS36.422

X2signalingtransport

[21]

3GPPTS36.423

X2applicationprotocol(X2AP)

[22]

3GPPTS36.424

X2datatransport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表3-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列表

缩略语

全称

中文释义

AMC

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

自适应编码和调制

BLER

BlockErrorRate

误块率

CDF

CumulativeDistributedFunction

累计分布函数

CP

CyclicPrefix

循环前缀

DL

DownLink

下行链路

DwPTS

DownlinkPilotTimeSlot

下行导频时隙

eNB

EvolvedNodeB

演进型NodeB

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HARQ

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IR

IncrementalRedundancy

增量冗余

MCS

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

调制编码方式

MIMO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多进多出

non-GBR

nonGuaranteedBitRate

非保证比特率

PDCCH

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F

ProbabilityDistributedFunction

概率分布函数

PDSCH

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UCCH

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QPSK

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

正交相移键控

RSRP

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SFBC

SpaceFrequencyBlockCodes

空频分组编码

SIMO

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

单进多出

SM

SpaceMultiplexing

空间复用

SNR

SignaltoNoiseRatio

信噪比

SINR

SignaltoInterference&

NoiseRatio

信干噪比

TC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DP

UserDatagram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UE

UserEquipment

用户设备

UL

UpLink

上行链路

UpPTS

UplinkPilotTimeSlot

上行导频时隙

4.被测对象

4.1.硬件架构

表4-1测试硬件设备列表

名称

数量

型号与版本(测试时填写)

TD-LTE基站

≥5

TD-LTE终端

≥10

EPC

1

IxChariot或Iperf或其他业务模拟软件

按需要配置

测试用PC

≥7

5.测试环境

选择密集城区或典型城区环境测试(高速测试除外)。

站间距500m左右,站高30米左右,拓扑结果基本保持均匀。

覆盖区内道路相对较多,能够形成网状覆盖,且能够保证车辆通行。

具体测试时,需要提供照片,地图之类能展示环境的资料。

5.1.测试网络拓扑

网络配置A

图5-1网络基本拓扑图

网络配置B

图5-2切换性能测试网络配置示意图

网络配置C

图5-3用户面时延测试网络示意图

根据测试例需求,网络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方式。

网络规模为不少于5个基站,扇区数可以参考实际覆盖范围给出,原则上不少于10个,基本要求是同频组网情况下,构成干扰受限系统,选择其中1个扇区作为主测小区。

要求主测小区位于试验区域中心,周围邻小区较多。

主测小区周边没有明显阻挡;

路线有径向和环形路线,且路况较好。

同频部署情况下,针对主测小区构建干扰受限环境。

干扰的产生方式,详见后续章节的加载方式说明。

文中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同频组网环境,被测小区为干扰受限场景,加载上行以及70%下行邻区干扰。

5.2.配合设备

表3-1测试配合设备列表

5~7(扇区数大于10个)

TD-LTE测试终端

频谱分析仪(或扫频仪)

核心网设备

1套

ApplicationServer

Probe路测工具

6.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

6.1.测试工具

频谱分析仪(或扫频仪):

用于测量空口信号的频域带宽。

IxChariot或Iperf或其他业务模拟软件:

用于模拟业务。

6.2.测试方法

详见具体测试例。

测试模型设计

在每轮的测试期间,除特殊要求的测试项外,网络参数应该为真实网络商用时的一个常用配置参考值,且应保持不变。

主要参数配置如下。

表6-1测试主要配置参数列表

参数

配置方式

说明

测试环境

密集或典型城区环境

频率

2.3GHz~2.4GHz

带宽

20MHz、10MHz

帧结构

FS2

DL:

2:

2or3:

DwPTS:

GP:

10:

2

CPstyle

Short

Subcarrierspacing

15KHz

天线模式

MIMO:

DL:

adaptiveMIMO

UL:

BF:

4+4双极化天线

参测厂商需说明:

1:

是否支持AutoRank、是否支持空分复用与SFBC自适应,测试时采用什么方式;

eNodeB和UE单双流收发具体算法(例如:

是否多天线接收,何种算法等等)。

3:

各类多天线算法实现的上下行通道数。

调制方式

Enable

测试时需要说明具体方式(CCorIR)

上行功率控制

测试时需要说明功控包含哪些信道(如PUCCH,PUSCH,Sounding等),以及具体的实现方式。

PUCCH跳频

UE数量

测试过程

本节规定了测试中上下行模拟加载以及上下行干扰加载的模式及加载参数配置。

概念说明(OCNG):

本方法需要系统设备支持。

在分配好真实数据的资源之后(如果有的话),剩下那些未被分配数据的物理资源将会被分配一些无用的数据(意思是说没有任何UE会去收这些数据)以实现模拟加载或是邻区干扰加载。

在3GPPRAN4中,这种方法被称为OCNG(OFDMAChannelNoiseGenerator)。

为了达到干扰的真实性,OCNG产生的数据应该是放在随机化的PRB上,而不是某些固定位置的PRB。

具体随机化的方式,以尽量真实模拟实际多UE业务时的PRB分配为原则。

测试时,需要明确记录干扰RB的加载位置及变化方式。

下行

A.本小区模拟加载方式:

由于TD-LTE系统不是自扰系统,本小区模拟加载主要是为了验证调度算法性能、高负荷下系统时延、资源抢占特性等指标,因此建议采用真实终端业务进行加载。

B.邻小区干扰产生方法:

OCNG方式。

例如70%、100%两类,eNB在70%(或100%)的PRB上发射数据,每个PRB上分配最大功率(包括RS和Data);

数据可以是真实数据或无用数据,只要最终达到70%(或100%)的PRB上有功率就可以;

模拟加载时,下行控制信道也需要加载,功率采用最大值。

上行

干扰水平:

100%(IoT5dB)

1.真实终端:

将若干UE放置在邻小区的切换边界,使得UE的上行数据对测试小区造成效果明显的干扰。

2.信号模拟器(SignalEmulator):

将模拟器生成的干扰信号通过RRU的天馈接口直接输入RRU,再经过Ir接口传输给BBU。

注:

信号模拟器不是简单产生5dB的IoT电平值,而是可以精细配置模拟UE数量,位置,业务类型,最终模拟尽量真实的干扰,达到平均5dB的干扰水平。

关键指标统计及分析

本小节规定了测试中特殊概念约定解释以及测试各项目指标的基本准则。

终端移动速度(km/h)

慢速:

0~15;

中速:

15~60;

快速:

60以上。

信道条件“好”“中”“差”的定义

实际测试:

为避免具体数值带来的不可操作性,需要针对具体测试环境,进行预测试判别:

首先进行上下行干扰加载(下行70%干扰,上行5dBIoT),在干扰受限环境中,尽量遍历(多次遍历,每次遍历尽可能不停留,不断链,不重复历经;

如果因场景限制,遍历有困难,可以仅在径向路径上进行测量,直到断链,并且可以反复多次。

)被测小区内所有位置,测得小区内SINR、CQI、RSRP的详尽指标,绘制CDF曲线(同时提供SINR和CQI映射表)。

根据RSRPCDF曲线确定覆盖好、中、差区间,辅以连接状态CQI、RSRQ的记录,90%-100%为“好”,40%-60%为“中”,5%-15%为“差”。

具体选点的时候,采用同一个终端进行。

针对参测主设备厂商和终端的定义,需要在测试前明确给出上下行信干噪比(SINR,或信噪比SNR)的定义。

覆盖测试中,判断小区边界的原则

话音和实时视频:

掉话。

数据:

考虑到外场数据吞吐量的不稳定性,无法用一个确定指标来限定边界,因此测试时首先使用单终端在单小区网络内进行遍历性测试,尽量遍历小区内所有位置,保证过程中不断链、不重复历经;

绘制Throughput的CDF曲线,以此为评估覆盖能力的基本数据。

找出根据需求确定的(或以5%的cdf点为准)边界速率值发生位置GPS坐标,从而确定覆盖距离(取均值即可)。

测试其他约定

单项指标的记录,涉及到测试时间长短的,测试时间最少30s,记录数据为30s中获取数据序列的均值(峰值测试采用30s内的最大值)。

整体测试建议进行至少3次,最终结果为多次的均值。

涉及到吞吐量的测试,需要记录L1与L3(业务应用层)的吞吐量,并且其统计方式需要说明(包括统计时长,平滑方式,上报周期等),若采用如Dumeter之类的软件,则说明软件采用的具体统计方式以及配置参数。

为了不引入不可预测的时延,下载/上传的文件尽量放在测试网络内部(ApplicationServer),以得到更适合验证TD-LTE无线性能的数据。

测试例中,若无特殊说明,HARQ、AMC、UE上行功控功能均打开,上行配置为SIMO天线模式,下行为MIMO单双流自适应模式(Rank1&

2自适应。

是否支持空分复用和SFBC间的自适应,参测厂家在测试前需要说明)。

具体特殊规定,在测试例中另作说明。

VoIP测试要求如下。

(1)参数配置:

调度周期建议采用20ms;

速率采用AMR_NB(12.2)或AMR_WB(12.65)或G.711(64)的规定;

建议采用SIP协议进行。

(2)数据记录:

测试时,需要记录VoIP业务相关的MOS值、抖动、时延、丢包率等指标;

记录采用的调度周期和速率;

记录采用的协议类型。

需要说明是否采用SPS(Semi-PersistentScheduling,36.213)进行调度。

如果采用了SPS,需要说明具体实现原理。

Ping的具体设置:

按照windows默认值进行,ping的时间间隔为1s。

测试时的TCP/IP配置如下表所示。

表6-2测试时的TCP/IP配置列表

7.测试用例说明

7.1.TD-LTE外场测试规范的使用阶段

本标准适用于TD-LTE初期外场小规模试验。

今后根据产业化推进程度以及试验网规模,中国移动将会陆续发布后续版本的标准。

7.2.TD-LTE外场测试规范的用词

在本标准中重要性分为“必选”和“可选”。

“必选”是指基于本标准开展某项外场测试必须执行的测试例;

“可选”是指在标准中未作硬性要求,可以基于实验室测试评估,或者一定时期内,不具备测试条件的测试例。

7.3.本标准规范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是在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移动业务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是对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扩展、加强和补充。

8.测试用例部分

8.1.覆盖测试

项目:

覆盖测试

分项目:

用例编号:

8.1.1

版本:

1.0

参考文档:

网络配置:

A

重要性:

必选

测试目的:

1.验证TD-LTE系统不同业务的覆盖能力

2.在共站的情况下,与TD-SCDMA系统进行覆盖比较

预置条件:

1.本测试为单小区单终端覆盖拉远测试,测试时仅开启主测小区,选取径向路线。

2.单终端测试时保持慢速从小区中心沿径向驶离小区。

记录语音和数据业务的指标变化,在达到小区边界时(判断小区边界的原则参见“测试约定与准则”小节),记录相应位置及数据。

3.待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能满足多种业务(VoIP、实时Video、Data)的正常进行;

4.根据“测试约定与准则”中的定义,进行小区遍历测试,以获得小区基本信道条件信息以及小区边界的界定数值;

5.打开HARQ、AMC与上行功率控制;

6.电子地图与GPS正常使用。

测试步骤:

1.上行覆盖测试:

1)设置传输模式为上行SIMO;

2)在UE端建立并保持VoIP业务;

记录所占RB资源数;

3)UE从基站处出发沿径向以稳定慢速向小区边界移动(移动过程中,记录业务QoS参数,SINR,RSRP,CQI,实时吞吐量等参数),直到断链或完全无法进行通话,记录UE当前位置点,并记录此时电子地图上的GPS坐标等参数;

重复3次。

4)在UE端关闭VoIP业务,建立实时Video业务(速率512Kbps以上,关注上行性能),重复步骤3);

5)在UE端关闭实时Video业务,占满所有上行资源,按满buffer发送上行UDP数据,重复步骤3,小区边界以遍历测试的结果为基准。

6)保持UDP业务,占8RB上行资源,按满buffer发送上行UDP数据,重复步骤3,小区边界以遍历测试的结果为基准。

2.下行覆盖测试:

1)设置传输模式为下行自适应;

2)在eNodeB端建立并保持VoIP业务;

4)在eNodeB端关闭VoIP业务,建立实时Video业务(速率512Kbps以上,关注下行性能),重复步骤3);

5)在eNodeB端关闭实时Video业务,占满所有下行资源,按满buffer接收下行UDP数据,重复步骤3,小区边界以遍历测试的结果为基准。

6)保持UDP业务,占8RB下行资源,按满buffer接收下行UDP数据,重复步骤3,小区边界以遍历测试的结果为基准。

3.同样的测试采用共站建设的TD-SCDMA系统小区进行,以作对比。

话音采用12.2Kbps业务,实时Video采用64Kbps视频,Data测试占满全部下行数据时隙进行测试。

预期结果:

1.随着业务速率的增加,小区的覆盖半径减小;

2.不同的业务QoS指标不一样,覆盖半径也不同;

3.UE上行功率受限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

4.TD-LTE上下行覆盖优于TD-SCDMA。

备注:

1.测试时仅开启主测小区,选取径向路线,单终端在不同业务时(VoIP、Data、实时Video),保持慢速从小区中心沿径向驶离小区。

2.为评估受限方式,上下行都需要测试。

3.在共站的情况下,与TD-SCDMA进行比较,包括数据以及话音。

8.2.吞吐量与容量测试

上行小区吞吐量测试

吞吐量与容量测试

8.2.1

1.验证TD-LTE系统,多用户场景下小区上行吞吐量所能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