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11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剂学期末复习材料docWord文件下载.docx

汤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变化,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散剂一一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药材节省、便于服用与携带。

丸剂一一与汤剂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

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

8、方剂的服法:

时间般在饭前1小时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

宜饭后服用;

滋补药宜空腹服用。

治虐方宜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药睡前服。

慢性药定时服。

反佐服药法:

热证用寒药可冷服以助其清,寒症用热可热服以助其温,但有时寒热偏盛、阴阳离绝、相互格拒,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如系真寒假热症候宜热药冷服,系真热假寒症候宜寒药热服。

第一章解表剂一一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止解表

若外邪己经入里,或麻疹己透,或疮疡己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1、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芍配伍体现:

营卫同治、相辅相成、相制相成。

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2、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细辛(少阴)、白芷(阳明)、川苇(少阳、厥阴)、羌活(太阳)、苍术(太阴)

3、小青龙汤:

君药是麻黄和桂枝,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4、银翘散:

荆芥穗和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

温病条辨称为“辛

凉平剂”。

桑菊饮是“辛凉轻剂”。

5、升麻葛根汤:

主治麻疹初起,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

6、败毒散: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人参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英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

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散真元。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里陷之

“痢疾”,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口止。

为“逆流挽舟”之法。

第二章泻下剂一一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1、大承气汤:

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主治阳明腑实(痞满燥实)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为峻下热结、

急下存阴、釜底抽薪、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寒下法的代表方。

去硝名为小承气,去厚朴、枳实,加甘草为调味承气。

加莱蔗了、桃仁、赤芍为复方大承气汤。

2、麻子仁丸:

由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芍药而成,脾约: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第三章和解剂一一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1、小柴胡汤:

主治:

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热入血室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成大柴胡汤

2、蒿苓清胆汤: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虐,寒热轻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3、四逆散:

主治阳郁厥逆证。

症状:

肝脾气郁证,手足不温,或腹

痛、或泄利下重,胸胁胀满,月完腹疼痛。

脉弦。

4、逍遥散:

、(P85):

⑴病症:

脾郁血虚脾弱证

⑵病机:

因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脾郁血虚

⑶症状: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虚者

⑷治法: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⑸方解:

①柴胡:

疏肝解郁;

为君药②当归:

养血和血;

口芍:

养血敛阴;

为臣药③白术、茯苓、甘草:

健脾益气,营血化源;

薄荷:

疏散郁竭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烧干姜:

温运和中,辛散达郁;

为佐药④廿草:

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5、半夏泻心汤: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腻而微黄。

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

寒热互用、补泻兼施、辛开苦降。

第四章清热剂一一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

1、白虎汤:

气分热盛证。

身大热,汗出、口渴,脉洪大。

2、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清轻透泄体现入营尤可

透热转气,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3、仙方活命饮:

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

疮家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4、龙胆泻肝汤:

病例分析

总病机:

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筋湿热下注所致

症候分析:

1・肝胆之火循经上炎则头痛,目赤,耳聋,旁及两胁则胁痛口苦;

2•湿热循经下注则阴痒,阴肿,筋萎阴汗,小便淋浊,带下臭;

3•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皆为痰火盛及湿热之像

病名:

肝胆实火上炎症;

肝筋湿热下注证。

治法: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药物:

龙胆草、黄苓、泽泻、木通、当归、梔子、生地黄、柴胡、车前子、生甘草

方解:

君龙胆草一一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臣黄苓梔子一一清热泻火,清热燥湿

佐泽泻木通车前子一一利水通淋泄热;

归、地一一养血滋阴

使柴胡一一疏肝利胆;

甘草一一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5、芍药汤: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肝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弦数。

行血则便脓白愈,调气则后重白除。

6、青蒿鳖甲汤: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7、清署益气汤:

暑热气津两伤证。

西洋参为君药

第六章温里剂一一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1、理中丸:

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功用:

温中

祛寒,补气健脾

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痰

涎,或小儿慢惊等

脫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澹,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君干姜一一温中祛寒;

臣人参一一益气健脾;

佐白术一一燥湿健脾;

使甘草一一调药补屮

2、小建中汤: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由桂枝汤倍加芍药重用饴糖而成。

3、吴茱萸汤:

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4、四逆汤:

附子、干姜、甘草。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细微。

5、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去生姜而成。

6、阳和汤:

主治阴疽,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

第七章补益剂

1、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2、四君子汤:

人参、茯苓、口术、甘草。

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3、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脾虚湿盛证。

桔梗宣肺利气,

通调水道,乂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

4、补中益气汤:

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等。

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

5、玉屏风散:

罠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罠祛邪不伤止。

6、完带汤: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7、四物汤:

熟地、归、芍、茸。

补血调血。

8、归脾汤:

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⑶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口,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斑,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舌淡,脉细弱。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①黄罠:

补脾益气;

龙眼:

补脾气,养心血;

为君药②人参、白术:

甘温补气;

当归:

滋养营血;

为臣药③茯神、酸枣仁、远志:

宁心安神;

木香:

理气醒脾;

为佐药④炙甘草:

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为使药。

配伍特点: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9、炙甘草汤:

组成。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

脉失养证。

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舌干而瘦小者。

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10、六味地黄丸:

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三补:

熟地、芍药、山药。

三泻:

泽泻、茯苓、丹皮。

□、肾气丸:

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

附子和桂枝体现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

12、真人养脏汤:

主治久泻久痢,脾胃虚寒证。

13、开窍药分类:

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温开:

苏合香丸

14、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第章理气剂行气、降气

1、越鞠丸主治六郁的证治机理:

病机:

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气血痰火

湿食六郁。

气郁而肝失条达,则见胸膈痞闷;

气郁又使血行不畅,故见胸胁胀痛;

气血郁久化火,则见暧腐吞酸吐苦之火郁;

气郁肝气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气滞,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则聚湿生痰,或食滞不化而见恶心呕吐。

行气解郁。

香附一一行气解郁(气郁)川茸一一活血化瘀(血郁)苍

术一一燥湿运脾(湿郁)

神曲一一消食导滞(食郁)梔子一一清热泻火(火郁)。

2、半夏厚朴汤:

主治梅核气。

3、苏子降气汤中当归的配伍意义:

当归既治咳逆上气,乂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补下虚之效;

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

4、定喘汤: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朿,痰热内蕴证。

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祛痰

共为君药。

第十二章理血剂——活血祛瘀、止血

1、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症的方剂,为理血剂。

2、理血剂分为活血祛瘀与止血。

3、活血药配伍行气药:

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常适当配伍理气药,以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

4、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

5、血府逐瘀汤:

淤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

主治胸中血瘀证,症见胸痛,头痛,痛冇定处,舌暗红或冇瘀斑,脉涩或弦紧。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君桃红一一活血祛瘀止痛臣川茸赤芍一一活血祛瘀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佐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一宽胸行气柴胡一一疏肝解郁

特点:

气血并治、养活同施、升降兼顾

5、补阳还五汤:

屮风Z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分析: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

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

气虚血滞,舌本失养,故语言蹇涩;

气虚失于固摄,故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

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象。

补气,活血,通络。

君黄罠一一益气活血通络臣归尾一一养血活血佐

茸、芍、桃、红一一活血化瘀

地龙功专善行活血通络

6、温经汤: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温清补消并用。

7、小蓟饮子: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第十三章治风剂一一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1、川茸茶调散:

外感风邪;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君川寻一一辛温行散,上行头目,为治头痛要药;

臣薄荷荆芥一一清利头日佐羌活白芷细辛一一祛风止痛防风一一辛散上部风邪使炙甘草一一益气和中

服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乂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

2、羚角钩藤汤:

主治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神昏,舌降而干,脉弦数。

3、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表现为头目眩

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

有力。

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

疏肝理气。

第十四章治燥剂一一轻宣外燥、滋阴润燥

1、麦门冬汤主治:

虚热肺痿,胃阴部足证。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

苔,脉虚数。

半夏降逆下气与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乂使

麦门冬滋而不腻,润燥想得,相反相成。

体现培土生金的代表方。

2、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主治口喉之阴虚燥热证。

3、杏苏散:

主治外感凉燥证。

第十五章祛湿剂一一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渗湿

1、简答: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最易阻碍气机,而气机阻滞,又使湿邪不得运化,故祛湿剂常配

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化。

2、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君苍术一燥湿健脾臣厚朴一行气化湿

佐陈皮一理气燥湿使甘草一调药和中

3、蕾香止气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胸

膈满闷,月完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

外感风

寒,内伤湿滞,清浊不分,挥霍变乱而成。

君董香一一外解风寒,辟秽和中臣半夏曲陈皮一一

理气燥湿和胃白术、茯苓一一健脾祛湿佐大腹皮、厚朴一

—化湿行气紫苏、口芷一一发散风寒,行气燥湿桔梗一一宣肺利气,解表化湿使姜枣一一调和营卫甘草一一和中调药

4、茵陈蒿汤: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5、八正散主治湿热淋证。

6、三仁汤: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温病条辨中的三戒:

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冃瞑不欲言;

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

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饮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

7、五苓散: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恶寒发热,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入水即吐等。

8、苓桂术甘汤: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9、真武汤:

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白芍为佐药意义:

1・利小便以行水;

2•柔肝缓急以止腹痛;

3•敛阴舒筋以解筋肉冃閏动;

4.防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10、实脾散: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Z阴水。

附子、干姜为君,附子善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

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

11>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疼痛、痿软,肢解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补肝肾药对:

寄生、牛膝、杜仲。

第十六章祛痰剂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1、二陈汤: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君半夏一—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臣陈皮一一理气燥湿化痰佐茯苓一一健脾渗湿消痰生姜一一消半夏毒性,和胃降逆乌梅一一敛肺止咳使甘草一一调药和中

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症见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

4、温胆汤: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

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君半夏一一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臣陈皮一一理气和中竹茹一一化痰止呕枳实一一下气导滞佐茯苓一一健脾渗湿姜枣——调和脾胃使甘草一一调药和中

5、清气化痰丸: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痰热咳嗽君药:

胆南星、瓜萎仁。

6、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风痰上扰证。

半夏天麻的配伍:

“足太阴

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

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第十七章消食剂一一消食化滞、健脾消食

1、保和丸: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脫证。

脫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澹泻,舌苔厚腻,脉滑。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

君山楂一消内积臣神曲一化酒积莱莊子一消谷面积半、陈一理气化湿,和胃止呕佐茯苓一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

2、健脾丸: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

肉豆蔻温涩,合山药以涩肠止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