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119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冯至的诗Word下载.docx

千百个寂寞的集体。

一个寂寞是一座岛,

一座座都结成朋友。

当你向我拉一拉手,

便象一座水上的桥;

当你向我笑一笑,

便象是对面岛上

忽然开了一扇楼窗。

等到了夜深静悄,

只看见窗儿关闭,

桥上也敛了人迹。

6

我时常看见在原野里

一个村童,或一个农妇

向着无语的晴空啼哭,

是为了一个惩罚,可是

为了一个玩具的毁弃?

是为了丈夫的死亡,

可是为了儿子的病创?

啼哭得那样没有停息,

像整个的生命都嵌在

一个框子里,在框子外

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

我觉得他们好象从古来

就一任眼泪不住地流

为了一个绝望的宇宙。

7

和暖的阳光内

我们来到郊外,

象不同的河水

融成一片大海。

有同样的警醒

在我们的心头,

是同样的运命

在我们的肩头。

共同有一个神

他为我们担心:

等到危险过去,

那些分歧的街衢

又把我们吸回,

海水分成河水.

8

是一个旧日的梦想,

眼前的人世太纷杂,

想依附着鹏鸟飞翔

去和宁静的星辰谈话。

千年的梦像个老人

期待着最好的儿孙——

如今有人飞向星辰,

却忘不了人世的纷纭。

他们常常为了学习

怎样运行,怎样陨落,

好把星秩序排在人间,

便光一般投身空际。

如今那旧梦却化作

远水荒山的陨石一片。

9

你长年在生死的的中间生长,

一旦你回到这堕落的城中,

听着这市上的愚蠢的歌唱,

你会象是一个古代的英雄

在千百年后他忽然回来,

从些变质的堕落的子孙

寻不出一些盛年的姿态,

他会出乎意外,感到眩昏。

你在战场上,像不朽的英雄

在另一个世界永向苍穹,

归终成为一只断线的纸鸢:

但是这个命运你不要埋怨,

你超越了他们,他们已不能

维系住你的向上,你的旷远。

10

你的姓名,常常排列在

许多的名姓里边,并没有

什么两样,但是你却永久

暗自保持住自己的光彩;

我们只在黎明和黄昏

认识了你是长庚,是启明,

到夜半你和一般的星星

也没有区分:

多少青年人

赖你宁静的启示才得到从

正当的死生。

如今你死了,

我们深深感到,你已不能

参加人类的将来的工作——

如果这个世界能够复活,

歪扭的事能够重新调整。

11

在许多年前的一个黄昏

你为几个青年感到“一觉”;

你不知经验过多少幻灭,

但是那“一觉”却永不消沉。

我永久怀着感谢的深情

望着你,为了我们的时代:

它被些愚蠢的人们毁坏,

可是它的维护人却一生

被摒弃在这个世界以外——

你有几回望出一线光明,

转过头来又有乌云遮盖。

你走完了你艰险的行程,

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

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12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

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

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有健儿的死伤,

天边有明星的陨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

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

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

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

只照出来可怜的形像。

13

你生长在平凡的市民的家庭,

你为过许多平凡的女子流泪,

在一代雄主的面前你也敬畏;

你八十年的岁月是那样平静,

好像宇宙在那儿寂寞地运行,

但是不曾有一分一秒的停息,

随时随处都演化出新的生机,

不管风风雨雨,或是日朗天晴。

从沉重的病中换来新的健康,

从绝望的爱里换来新的营养,

你知道飞蛾为什么投向火焰,

蛇为什么脱去旧皮才能生长;

万物都在享用你的那句,

它道破一切生的意义:

“死和变。

14

你的热情到处燃起火,

你把一束向日的黄花,

燃着了,浓郁的扁柏

燃着了,还有在烈日下

行走的人们,他们也是

向着高处呼吁的火焰;

但是初春一棵枯寂的

小树,一座监狱的小院

和阴暗的房里低着头

剥马铃薯的人:

他们都

像是永不消港的冰块。

这中间你画了吊桥,

画了轻倩的船:

你可要

把些不幸者迎接过来?

15

看这一队队的骡马

驮来了远方的货物,

水也会冲来一些泥沙

从些不知名的远处,

风从千万里外也会

掠来些他乡的叹息:

我们走过无数的山水,

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

仿佛鸟飞行在空中,

它随时都管领太空,

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

什么是我们的实在?

从远方什么也带不来

从面前什么也带不走

16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17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

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

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

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

也有了一条条宛转的小路,

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

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

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

还有些年纪青青的男女,

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

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

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

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

18

我们常常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

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

原野——

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

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

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闭上眼吧!

让那些亲密的夜

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生命象那窗外的原野,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

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19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

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身边感到冷,眼前忽然辽阔,

象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啊,一次别离,一次降生,

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

为了再见,好象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象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

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

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20

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

在我们梦里是这般真切,

不管是亲密的还是陌生:

是我自己的生命的分裂,

可是融合了许多的生命,

在融合后开了花,结了果?

谁能把自己的生命把定

对着这茫茫如水的夜色,

谁能让他的语声和面容

只在些亲密的梦里索回?

我们不知已经有多少回

被映在一个辽远的天空,

被船夫或沙漠里的行人

添了些新鲜的梦的养分。

21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钢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

各自东西。

我们紧紧抱住,

好象自身也都不能自主。

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

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

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

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22

深夜又是深山,

听着夜雨沉沉。

十里外的山村

廿里外的市廛

它们可还存在?

十年前的山川

廿年前的梦幻

都在雨里沉埋。

四围这样狭窄,

好象回到母胎;

神,我深夜祈求

像个古代的人:

“给我狭窄的心

一个大的宇宙!

23

接连落了半月的雨

你们自从降生以来

就只知道潮湿阴郁

一天雨云忽然散开

太阳光照满了墙壁,

我看见你们的母亲

把你们衔到阳光里,

让你们用你们全身

第一次领受光和暖,

等到太阳落后,它又

衔你们回去。

你们没有

记忆,但这一幕经验

会融入将来的吠声,

你们在深夜吠出光明。

24

这里几千年前

处处好象已经

有我们的生命;

我们未降生前

一个歌声已经

从变幻的天空,

从绿草和青松

唱我们的运命。

我们忧患重重,

这里怎么竟会

听到这样歌声?

看那小的飞虫,

在它的飞翔内

时时都是永生。

25

案头摆设着用具,

架上陈列着书籍,

终日在些静物里

我们不住地思虑;

言语里没有歌声,

举动里没有舞蹈,

空空问窗外飞鸟

为什么振翼凌空。

只有睡着的身体,

夜静时起了韵律,

空气在身内游戏

海盐在血里游戏——

梦里可能听得到

天和海向我们呼叫?

26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象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

这是谁的身体?

27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无穷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象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原载《十四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版)

蚕马

溪旁开遍了红花,

天边染上了春霞,

我的心里燃起火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在那时,年代真荒远,

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

在那荒远的岁月里,

有多少苍凉的情感。

是一个可怜的少女,

没有母亲,父亲又远离,

临行的时候嘱咐她:

“好好耕种着这几亩田地!

旁边一匹白色的骏马,

父亲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

“它会驯良地帮助你犁地,

它是你忠实的伴侣。

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

不知父亲往天涯,还是海际。

依旧是风风雨雨,

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

“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回来?

别离真象是汪洋的大海;

马,你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

去寻找父亲的笑脸?

她望着眼前的衰花枯叶,

轻抚着骏马的鬃毛,

“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

他必定肯为我到处去寻找!

她的心里这样想,

天边浮着将落的太阳,

好像有一个含笑的青年,

在她的面前荡漾。

忽然一声响亮的嘶鸣,

把她的痴梦惊醒;

骏马已经投入远远的平芜,

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影!

温暖的柳絮成团,

彩色的蝴蝶翩翩,

我心里正燃烧着火焰,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三眠,

只要你听着我的回声落了泪,

荆棘生遍了她的田园,

烦闷占据了她的日夜,

在她那寂静的窗前,

只叫着喳喳的麻雀。

一天又靠着窗儿发呆,

路上远远地起了尘埃;

(她早已不做这个梦了,

这个梦早已在她的梦外。

现在啊,远远地起了尘埃,

骏马找到了父亲归来;

父亲骑在骏马的背上,

马的嘶鸣变成和谐的歌唱。

父亲吻着女儿的鬓边,

女儿拂着父亲的征尘,

马却跪在地的身边,

止不住全身的汗水淋淋。

父亲象宁静的大海,

她正如莹晶的明月,

月投入海的深怀,

净化了这烦闷的世界。

只是马跪在她的床边,

整夜地涕泪涟涟,

目光好像明灯两盏,

“姑娘啊,我为你走遍了天边!

她拍着马头向它说,

“快快地去到田里犁地!

你不要这样癫痴,

提防着父亲要杀掉了你。

它一些儿鲜草也不咽,

半瓢儿清水也不饮,

不是向着她的面庞长叹,

就是昏昏地在她的身边睡寝。

黄色的蘼芜已经调残

到处飞翔黑衣的海燕

我的心里还燃着余焰,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织茧,

空空旷旷的黑夜里,

窗外是狂风暴雨;

壁上悬挂着一张马皮,

这是她唯一的伴侣。

“亲爱的父亲,你今夜

又流浪在哪里?

你把这匹骏马杀掉了,

我又是凄凉,又是恐惧!

“亲爱的父亲,

电光闪,雷声响,

你丢下了你的女儿,

又是恐惧,又是凄凉!

“亲爱的姑娘,

你不要凄凉,不要恐惧!

我愿生生世世保护你,

保护你的身体!

马皮里发出沉重的语声,

她的心儿怦怦,发儿悚悚;

电光射透了她的全身,

皮又随着雷声闪动。

随着风声哀诉,

伴着雨滴悲啼,

“我生生世世地保护你,

只要你好好地睡去!

一瞬间是个青年的幻影,

一瞬间是那骏马的狂奔:

在大地将要崩溃的一瞬,

马皮紧紧裹住了她的全身!

姑娘啊,我的歌儿还没有咱完,

可是我的琴弦已断;

我惴惴地坐在你的窗前,

要唱完最后的一段:

一霎时风雨都停住,

皓月收束了雷和电;

马皮裹住了她的身体,

月光中变成了雪白的蚕茧!

——1925

附注:

传说有蚕女.父为人掠去,惟所乘马在。

母曰:

“有得父还者,以女嫁焉。

马闻言,绝绊而去。

数日,父乘马归。

母告之故,父不可。

马咆哮,父杀之,曝皮

于庭。

皮忽卷女而去,栖于桑,女化为蚕.——见干宝《搜神记》。

(原载《昨日之秋》北新书局1927年版。

选自《冯至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吹箫人

我唱这段故事,

请大家切莫悲伤,

因为他俩又跑入了深山,

也算是快乐的收场!

在中古,西方的高山,

高山内,洞宇森森;

一个壮美的青年,

他在洞中居隐。

不知是何年何月,

他独自登上山腰;

身穿着闲雅的长衫,

还带着一支洞箫。

他望那深深的深谷,

也不知望了多少天,──

更辨不清春夏秋冬,

四季的果子常新鲜。

他顺手拿起洞箫,

无心地慢慢吹起──

为什么今夜的调儿,

含着另样的情绪?

一样的松间

一样的小溪细语,

为什么他微合的眼中,

渐渐含满了哭泣?

谁将他的心扉轻叩,

可有人同他合奏?

──箫声的杂复,

绝不像平素的那样质朴。

第二天的早晨,

他好象着了疯狂,

他吹着,挟着长衫,

望喧杂的人间奔向。

箫离不开他的唇,

眼前飘荡着昨夜的幻像──

银灰的云里烘托着

一个吹箫的女郎。

乌发与云层深处,

不能仔细区分:

浅色的衣裙,

又仿佛微薄的浮云。

四围尽在睡眠,

他忘却山外的人间,

有时也登上最高峰,

只望见云幕的重重。

三十天才有一次──

若是那新月弯弯;

若是那松间★萃,

把芬芳的冷调轻弹。

若是那夜深静悄,

小溪的细语低低;

若是那树枝风寂,

鸟儿的梦境迷离。

他的心境平和,

他的情怀恬淡;

他吹他的洞箫,

不带着一些哀怨。

一夜他已有十分睡意,

浓云却将洞口封闭,

他心中忐忑不安,

这境界他不曾经验!

如水的月光,

尽被浓云遮住,

他辗转枕席,

总是不能入睡。

她分明是云中的仙女,

却又充溢了人间的情绪;

──

他紧握着他的洞箫,

他说,要到人间将她寻找!

眼看着过了一年,

箫吻着他的唇儿呜咽,

早遗掉山里的清幽,

同松间的风韵。

他穿过无数的市廛,

他走过无数的村镇,

他看见不少的吹箫女郎,

于他只是有满衣的灰尘。

古庙中,松柏下,

一座印用的池塘──

他暂时忘去了他的寻求,

又觉到一年前的清爽。

心境恢复平淡,

箫声也随着和缓──

可是楼上谁家女,

正在蒙蒙欲睡?

在这里,停留了三天,

该计算,明日何处去,

呀!

烟气氤氲中,

一缕缕是什么声息?

楼上红窗的影儿

是一个窈窕的女郎;

她对谁抒写幽思,

诉说她的衷肠?

他如梦如醉地

一似当年的幻像──

他那能自主,

洞箫不往唇边轻放?

月光把他俩的箫声

溶在无边的泪海之中;

深闺与深山的情意,

乱纷纷织在一起!

流浪无归的青年,

哪能娶侯门娇女?

任凭妈妈怎样慈爱,

严厉的爹爹也难应许。

他俩日夜焦思,

为他俩的愿望努力──

夜夜吹箫的时节,

魂露儿早合在一起!

今夜呀,为何听不见,

楼上的箫声?

他望那座楼窗,

也不见孤悄的人影

父母才有些话意,

无奈她又病不能起;

药饵侧都无效,

更没有气力吹箫!

梦里洞箫向他说,

「我能医入了膏肓的重病;

因为在我的腔子里,

尽藏着你的精灵。

他醒来没有迟疑,

把洞箫劈成两半──

煮成了一碗药汤,

送到那病人的床畔。

父母感戴他的厚意,

允许了他们的愿望。

明月如旧团圆,

照着并肩的人儿一双!

啊,月下的人儿一双!

箫芽,已有一枝消亡!

人虽是,正在欣欢,

她的洞箫,独自孤单!

他吹她的洞箫,

不能如意;

他起他自己的无可奈何的伤泣!

「假使我的洞箫还在,

天堂的门,一定大开,

无数仙家女,为我们,

掷花舞蹈齐来!

他深切的伤悲,

怎能够向她说明:

后来终于积成了,

不医治的重病。

她终不能不把她的箫,

也当作惟一的圣药;

完成了她的爱情!

完成了他的生命!

Epilog

剩给他们的是空虚,

还有那空虚的惆怅──

缕缕的箫的余音,

引他们向着深山逃往!

一九二三年五月四日

帷幔──乡间的故事

谁曾经,望着那葱茏的山腰,

葱茏里掩映着,一带红墙,

不曾享受过,幽闲的圣味──

氤氲地,漾起来一丝遐想?

在那里起居的,或男或女,

都说是脱去了,许多索累;

在他们深潭古井般的心中,

却像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

是西方的,太行的余脉,

有两座无名的高山,遥遥峙立;

一个是佛院,一个是尼庵,

两座山腰里,抱着这两个庙宇。

在二百年前,尼庵里一个少尼,

绣下了一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