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131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B.要抓住时机,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C.要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

D.要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来衡量人生价值

5.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6.2007年是农历猪年,人们不断听到“猪年出生的孩子是小金猪,有福气”的说法。

这种说法()

A.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B.体现了一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联系着

C.否定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7.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C.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据此回答8—10题:

8.“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提倡多样化”共同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普遍性B.矛盾特殊性

C.抓重点,抓关键D.分清主流和支流

9.“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要求我们()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主观要符合客观④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5

10.“文化发展要弘扬主旋律”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孟子曰: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可见,孟子认识上的局限,究其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①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②阶级立场的局限

③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④知识结构的残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达·

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

”这表明()

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统一的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1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②生产关系③思想观念④国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东线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兴建,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正式由规划阶段进入实施阶段。

从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看出()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B.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5.一位哲学家说过:

“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

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

”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6.“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17.唐朝思想家刘禹锡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这一观点()

A.是正确的,表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B.是错误的,表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应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C.是正确的,表明人与自然都统一于物质

D.是错误的,表明人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

18.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立足国情。

这体现了()

A.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D.主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19.和谐文化融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①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美国商务部将二季度美国GDP年增长率推算值从上个季度的5.6%下降至2.9%。

美国经济似乎已经开始“打喷嚏”,经济学家分析,中国航运、低端电子制造、纺织等行业将受此影响出现“感冒”的可能。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反映的哲理不符合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

D.事物总处在因果链条中

21.胡锦涛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

①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④意识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2.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北京市计划今冬明春在22处城区道路积水点集中建设一批大型雨水收集工程。

专家预计,这些往日给雨后城市交通带来极大不便的道路“小水库”将变成雨水“小金库”。

这说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办好事情

③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作用④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为保证中非论坛峰会期间的交通畅通,北京市政府采取了提高公交出行率,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号召单位错开高峰上下班,采取交通预报制度等多种措施。

你认为北京市政府在峰会交通管理中运用的哲理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00年,我国人均GDPP突破800美元,实现总体小康。

但全国未达小康水平的人口却占25.16%。

2005年我国GDP总量虽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1600美元,全球排名124位。

回答

24.“如果只研究中国,不研究世界,就会落后世界潮流;

如果只研究世界,不研究中国,就会脱离中国国情。

”这句话主要说明()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不能忽略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分析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而不是一点

D.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特点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

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

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据此回答25-26题

25、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①主观必须符合客观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④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④

26.强调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7.仲由问孔子:

“听了就去干吗?

”孔子答:

“不能!

”冉求问孔子:

“干吧!

”华西问孔子:

“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回答不一样呢?

”孔子说:

“冉求很畏缩,我要鼓励他;

仲由好勇过人,我要约束他。

”这个故事表明()

A.既要根据实际,又要解放思想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性质

28.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长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

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

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②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④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9.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群众路线

C.矛盾分析法D.实践的观点

30.一首歌中唱道: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歌词蕴涵的哲理有()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1.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

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

据此回答33—34题

33.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路线

34.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

回答35—36题。

35.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3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006年10月2日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

由于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干扰机制,美国人安德鲁·

菲尔和克雷格·

梅洛荣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据此回答37-38题

37.历经长期的研究,RNA干扰终于被发现,这表明()

A.人们能够穷尽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B.世界上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

D.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8.美国科学家安德鲁·

梅洛成功发现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的前提是()

A.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的意识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是否尊重客观规律

39.2006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和谐理念”已一周年。

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果"

、“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

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正确的意识有时候也可以决定物质

40.2006年11月11日中国新闻网载文: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五方面的具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

这表明实践活动具有()

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直观具体性D.主观能动性

41.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发展红色旅游能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是因为()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4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6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D.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图案,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

“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

”据此回答43-45题:

43.之所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突出了()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统一性

44.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

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它的创作思想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②整体优化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④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5.奥运会徽的创作思想与哲学观点的关联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系统与要素B.共性与个性C.内容与形式D.世界观与方法论

4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

A.否定过去的一切

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要有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

47.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

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48.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哈尔滨普通电业工人李庆长的先进事迹。

在哈尔滨市,无论哪个家庭、无论哪个单位用电出了问题,只要打个传呼,他就会无偿献上最及时、最优质的服务。

从人生价值看,上述材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需要、立场,都会导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

小芳时常跟着妈妈去买菜,发现菜价总是梅雨季时高于平时,刚上市时高于大量上市后,早上的高于傍晚的,市中心菜场的高于郊区菜场的,还发现青菜的最高价总是比螃蟹、甲鱼这一类水产品的价格低好多。

回答49-50题。

49.影响青菜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小芳发现的是()

①季节因素②时间因素③区域因素④习惯因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0.青菜价格之所以随着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主要是因为这些因素变化直接影响了青菜的()

①供应数量②价值③使用价值④供求关系

A.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

51.与商品价格成正比关系的有()

①商品的价值量②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商品的供应量④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52.在撇开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下列图示能体现价格对商品需求量影响情况的是()

yyyy

xxxx

ABCD

53.根据价值规律,价格必须与价值相符,但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这是由于()

A.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B.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结果

C.商品价值与价格相互制约的结果D.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制约的结果

54.漫画《跟不上趟》中老农的经营行为着重表明()

A.价格变动会使生产者的利润增加或减少,促使生产者调整规模

B.价格变动会使市场销售量增加或减少,促使生产者调整生产规模

C.价格变动会使产品质量提高或降低,促使生产者调整生产规模

D.价格变动会使商品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促使生产者调整生产规模

55.对比下列图表,可知:

()

人民币外汇牌价,2003年10月25日,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

人民币外汇牌价,2006年11月19日,来源:

100外币人民币卖出

美元827.66

欧元961.70

英磅1562.40

美元793.98

欧元951.57

英磅1375.56

A.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B.英镑升值

C.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D.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56.下列关于商品、货币、价格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有商品必然有价格,有价格则必然有货币

B.有商品未必有价格,有货币则必然有价格

C.货币和价格都是商品的价值表现

D.价格是商品和价值的表现形式

57.关于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8、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

这表明()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作为一种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59.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当时某生产部门()

A.生产某种产品时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B.生产某种产品时使用的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C.生产某种产品时社会上绝大部分商品所使用的生产工具

D.生产某种产品时社会上绝大部分厂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

60.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里讲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的是(  )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B.劳动中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C.劳动量相等的劳动D.生产同样商品的劳动

第二卷非选择题(40分)

61.根据所学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简述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分)

(2)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去某些价格昂贵的商品如今也随着价格的降低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并且出现了剩余。

假如你是该种商品的生产者,应如何应对市场的竞争?

(8分)

(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什么启示?

(4分)

62.星期天,小明在家帮妈妈做饭,拣菜要用5分钟,洗菜要用3分钟,淘米用2分钟,切菜要用4分钟,用电饭煲煮饭要用30分钟,用煤气灶炒菜要用18分钟。

怎样安排最省时合理?

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这一安排对你有什么哲学启示?

(至少两点)(6分)

63.辨析题: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64.某校高二(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12分)

村民人均年收入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