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37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制安全校园类主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国歌

设计意图:

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

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

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这样做?

(幻灯出示)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

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

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

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

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

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

为什么?

4.小结:

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

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学会自我保护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一:

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

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

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

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

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

  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

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

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

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

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

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

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

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4.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

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

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5.怎样预防侵害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

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分析,学生懂得了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身心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去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歹徒周旋,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课题名称:

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1、知道上学、早读;

集会;

早操;

上课;

课间;

午餐、午休;

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

值日;

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

知道早读、集会、早操、上课、午间广播、十分钟队会的具体要求。

一、导入:

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

问:

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

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

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

(供选择的主题:

早读;

放学)

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3、出示学校对早读;

放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学习。

上学:

(1)按时上学;

(2)穿校服(运动服)回校;

(3)衣服要干净、整齐,不破烂,(4)短衫要束在裤子里,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

(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六、七月可戴队徽(队徽要戴在左胸));

(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

(7)星期一穿白鞋;

(8)不穿没袖的衣服、拖鞋;

(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

课间:

(!

)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

(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

(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

(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

(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

(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早读:

(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

(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

(3)自治自理能力强。

(4)按时完成、缴交各科作业。

上课:

(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

(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值日:

坚持每天“二扫”:

晨扫、午扫;

每周一中扫;

每月一大扫。

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

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

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

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

四、作业:

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

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1、课件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

(课件展示:

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

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

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

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课件(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

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小结:

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4、出示课件:

(图画内容:

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

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

“如果不要公共秩序;

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

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

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

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课件展示:

a.上车时;

b.到影剧院;

c.到游乐场;

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师展示课件,生分组讨论:

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

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

(启发学生答出:

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

总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

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

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

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

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

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

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认知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用智慧保护自己。

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新授:

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

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一)提高警惕

过渡:

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

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

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

警惕)

3.师:

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a.活动:

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

归纳:

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

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

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

智慧)

4.师: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

(出示录像)

5.师:

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

(出示:

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

、、、、、

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

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

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

那该怎么办?

法律)

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

(出示课件)

2、师总结:

(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歌。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

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

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

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

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

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

甲违反了什么法?

他犯了伤害罪,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同学们说得很对。

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

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

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

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

6月17日下午3:

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

(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幸福家庭人生基石--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

教学目的:

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孩子也要尊重父母;

成年人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

1、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保护是无条件的。

2、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家庭中应享有的权利。

教学过程:

一、父母有抚养孩子的权利和义务

1、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有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禁止溺婴、弃婴

3、父母离婚了也要抚养孩子离婚后,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应该担负必要的费用。

二、父母有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1、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利

2、离婚后的父母仍有教育子女的义务

3、不允许未成年人离开成年人单独居住

三、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

1、未成年人要听从父母的管教,尊重父母的意愿。

2、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正确、得当

3、父母不能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

四、父母监护职责的其他方面

1、父母应当管理孩子的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