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52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8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是

A.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B.由政府部门规定的

C.由生产者之间的协商决定的

D.在商品生产者背后,有社会自发地确定的

第6题: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第7题: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第8题:

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表述的文件是

A.党的七大《党章》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十五大报告》

D.党的十五大《党章》

第9题:

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第10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11题:

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

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12题:

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A.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D.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13题:

邓小平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第14题:

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的石油管道是

A.中国一吉尔吉斯坦石油管道

B.中国一塔吉克斯坦石油管道

C.中国一俄罗斯石油管道

D.中国一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

第15题:

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重点是

A.业务知识培训

B.政治理论培训

C.政策法规培训

D.文化素养培训

第16题:

2005年12月5日,中国和日本在东京签署中日长期贸易协议。

这是中日两国自1978年首次签订中日长期贸易协议以来,第六次签署类似协议。

这次长期贸易协议的核心内容是

A.中日两国要在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及环保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B.中日两国要在东海油气开发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C.中日两国要在防治空气污染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D.中日两国要在技术交流和投资贸易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17题:

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万物莫不有对”

C.“礼之用,和为贵”

D.“过犹不及”

ABC

第18题:

把认识过程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的依据是

A.认识主体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区分

B.认识客体是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

C.认识客体是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

D.认识客体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AD

第19题:

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限定和超越

B.限定中的超越

C.双向对象化

D.创造与被创造

第20题:

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

A.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

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

D.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

第21题:

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市场竞争

B.资源的有效配置

C.价格波动

D.供求关系的变化

ACD

第22题:

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在于

A.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且流通的起点与终点不同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ABD

第23题:

借贷资本作为转化为资本的货币,其双重的使用价值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的使用价值

C.资本的使用价值

D.产业资本的使用价值

BC

第24题:

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有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股份制度

D.政企分开

第25题: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出发点或理论依据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的思想

D.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第26题:

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文献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CD

第27题:

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

A.把一切工作与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立足于本国

B.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C.以争取外援为辅

D.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第28题:

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政策是

A.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B.有效防范风险

C.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

D.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29题:

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的基本职能是

A.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C.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D.加强就业培训

第30题:

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必须以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

C.是社会主义最终的目标和最大优越性所在

D.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31题: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BCD

第32题:

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着两大矛盾是

A.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B.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

C.不发达的经济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D.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

第33题:

2006年6月1日,在维也纳就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的国家包括

A.美国

B.欧盟

C.中国

D.德国

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

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说明:

第34题: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

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

材料2惠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详细解答:

第35题:

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并加以评述。

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

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

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尤其在1991年以后的十年(1992-2001年)中,GDP总值翻了一番半(增长152%),GDP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了9.7%,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8%。

2004年我国GDP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2005年11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首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225:

1,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3.3:

1,这将是改革开放历史上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名义上的最高值,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趋势的话,2020年按照预计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

1。

郑新立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为不利,这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迈过的一个坎。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建设这样前景的新农村,当然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但我还认为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公正和谐,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材料4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政策的原因,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城乡政策的平等,而且要向农村倾斜。

这是关键所在。

只有城乡平等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惠及亿万农民的新农村。

材料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

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

请回答:

第36题: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从资料看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合理因素,又有不合理因素。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

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37题:

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判别过份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张解决好收人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

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帮助社会成员特别是下岗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使他们拥有参与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

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发展需要。

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的材料:

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引者注)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

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申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

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的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1930年5月15日)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

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

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

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

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说来,则基本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

”“中国的特点是:

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

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

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第38题:

指出材料1中的错误及其原因。

这段话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其原因在于没有看清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第39题:

指出材料2所坚持的错误道路。

当时中央领导人多次非常严厉地指名批评和指责毛泽东,他们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

他们的指责从反面进一步表明毛泽东等人这时已初步确立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设想。

第40题:

根据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新思想及其实质。

毛泽东这时已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把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强调根据地的存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革命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正确路线,其实质就是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三位一体原则。

只有逐步扩大和巩固根据地,才能创造真正的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命的工具,达到动摇反动统治基础,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目的。

第41题:

根据材料4说明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

在这里毛泽东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非常明确地把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相比较,指出中国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逐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全国胜利。

以下是关于我国现代化战略的一组材料: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战略步骤:

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江泽民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1990年到2001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一倍多。

到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基本改变了多年来以吃、住为主的格局。

第42题:

依据材料1,分析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我国现代化实行“三步走”战略,是一个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水平的过程。

这一发展战略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这个战略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是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43题:

说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

十五大报告指出,“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44题: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为什么我们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尽管人民生活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因此,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