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56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第33题对题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 兵马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整理

(1)写出与材料一直接关联的秦朝监察制度的官员名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以来的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的建造原则。

真题2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

(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

材料一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

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

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

(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2.(2018·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一)(加试题)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人类文明多样性。

材料一 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调几废。

……而吴中以北曲擅场者,仅见张野塘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

……今南教坊有傅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

寿亦豪爽,谈笑倾坐。

若寿复嫁以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材料二 任继愈先生指出,有四种文化现象引起注意,即第一文化的继承与积累现象;

第二文化衰减与增益现象;

第三文化势差现象;

第四文化的融合现象。

建筑文化亦如此。

对于以上四种文化现象,我们从不同史实出发形成了以下认识:

①新文化运动为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势差

②以古希腊罗马建筑文化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

③以颐和园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的融合现象

——根据吴庆洲《建筑文化传承融合与演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昆曲是如何吸收北曲长处的。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认识?

请扼要予以论述。

3.(2018·

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加试题)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

材料一 从唐代开始。

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

宋太祖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

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

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策者从经旨上阐述;

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和分析;

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图一 清末殿试宫殿  图二 紫禁城某区域

宫殿群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一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二中的位置(填写代号)。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真题3

 中外杰出的历史人物

(加试题)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

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

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

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詹氏早就自豪地说:

“中国已渐觉醒。

”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

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材料二 回顾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

——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

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加试题)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5.(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材料二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

”孔子回答说:

“子张过分,子夏不够。

”子贡问:

“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

”孔子说:

“过犹不及。

——据《论语·

先进》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真题4

 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

(加试题)古语云:

温故知新。

重温历史,汲取智慧的力量。

材料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

“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

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

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

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

“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

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

②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1)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

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

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

6.(加试题)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骄傲。

材料一 有时它是绵延数百里的厚重城体,有时却演变为长墙间矗立着的烽燧与零星散落的烽火墩台。

……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曲线是它整体的形廓,展现了线的力量与韵律。

无数垛口重复而有节奏,竖立于城墙之间的敌楼与绵延的墙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尽显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美感。

——屈琳《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视觉艺术表现特征》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宣传图

(1)材料一提到了哪些长城建筑的组成部分?

请依据材料概括长城的建筑艺术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7.(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 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 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

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

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

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

答案精析

真题1 

(1)特点:

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

观点:

肯定秦始皇功绩。

(2)选择阐述①,价值意义:

突出的普遍价值;

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

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

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精神:

工匠精神。

选择阐述②,制度依据:

军功爵制。

行政系统:

郡县制。

1.

(1)名称:

中央设御史大夫;

地方设监御史。

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2)特点:

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成功把握整体效果;

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

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原则:

事死如生。

真题2 

(1)含义:

传统礼制;

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意义:

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

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

“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

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

(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

恰到好处;

和而不同;

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

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

两条垂直轴线统领;

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

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

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2.

(1)状况:

南曲繁荣,北曲式微;

父子相传的封闭师徒制,传统戏曲技艺容易失传。

吸收:

在曲调演唱上,吸取北曲“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长处,形成水磨腔;

在曲调运用上,借鉴结构严谨的长处,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克服了南曲音律上的缺陷;

在乐器伴奏上,吸收北曲管弦伴奏,使其具备了戏曲声腔的条件。

(回答任意2点即可)

(2)侧重认识①: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弊端,所以他们提倡向西方学习救亡中国。

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但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有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思想倾向。

侧重认识②:

罗马人继承了建筑艺术:

希腊柱式建筑、三角形门墙。

图拉真广场内乌尔皮亚廊柱大厅排列的多彩大理石柱,万神殿门廊的设计呈长方形,希腊式的三角形门墙,整体风格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

罗马艺术在传承希腊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点:

罗马拱门和圆顶建筑特色。

如大斗兽场把希腊的柱式建筑与罗马拱门式建筑相结合;

万神殿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

侧重认识③:

颐和园将各种不同风格园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博物馆。

政治活动区与居住区主要建筑呈现北方四合院风格;

江南水乡风格的苏州街,呈现江南园林风格的谐趣园;

象征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的四大部洲;

唯一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白色石舫;

佛香阁仿杭州六和塔而建造,昆明湖的西堤是模仿西湖苏堤而建,呈现典型杭州西湖风格。

3.

(1)目的:

防止结党营私;

方便皇帝控制科举,加强君主专制。

特色:

既测试举人对经义的掌握,又测试历史及时政;

同时注重举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任意答出2点即可)。

(2)位置:

①。

地位:

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

内涵:

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体现儒家礼制思想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所有宫殿面朝正南方,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

(宫殿群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体现阴阳学说)

真题3 

(1)范围:

19世纪60年代;

沿海地区。

路径:

洋务派官办企业;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2)倾向于①,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

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

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

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倾向于②,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

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上的奇迹;

维护中国铁路权益。

技术报国。

4.

(1)内涵:

严肃法令,遵守法律;

减少独断,广任贤良;

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

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

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

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

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5.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亚里士多德。

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两者都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并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3)①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了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真题4 

(1)预期目的:

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

实际结果:

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

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2)侧重解读①,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

侧重解读②,内政:

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

外交:

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6.

(1)组成:

城墙;

敌台(敌楼);

烽燧(烽火台)。

特征: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因地制宜;

和谐统一;

技艺高超。

(2)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

(1)作用:

便于军事防御;

保护边民正常生产生活。

(2)历史信息:

边关贸易繁荣。

原因:

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

历朝政府设置边贸市场。

(3)依据:

长城是建筑艺术的典范;

诞生了众多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

留下了大量关于长城的诗词歌赋。

(4)原则:

真实性。

尊重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