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00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见周刊49期011521重点关注专科医院和新型诊所三诺蛇吞象康美吞下一个县植入Word格式.docx

由著名眼科医生林顺潮2012年1月在香港创立的希玛眼科,此次IPO吸引了数位来头不小的基石投资者,除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外,还包括富华国际集团主席陈丽华之子赵勇和思捷环球创办人刑李?

希玛眼科主席林顺潮表示,引入基石投资者都希望有协同效应。

他表示未来有可能与腾讯展开线上-线下合作,此外基石投资者之一的富华国际集团在北京拥有众多业务,而北京未来是希玛发展重点之一,因此未来双方会有很多合作机会。

而就在上周,据彭博社报道,截至公开认购最后期限(2018年1月8日),希玛眼科IPO公开发售获得至少1557倍超额认购,成为11年来香港股市市值5000万美元及以上新股中最受散户欢迎的新股,成功问鼎“超购王”。

据希玛眼科招股书显示,个人客户占希玛眼科客户群的大部分。

2014年~2017年6月30日,来自个人客户的收益分别占公司总收益的95%以上。

同期,公司前五大客户(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分别占公司总收益的3.0%、3.4%、2.4%及2.8%。

分析指出,希玛眼科跟个人品牌林顺潮先生的关系非常大,这是高风险因素,即个人诊疗技术能否具有可复制性,受著名专家精力所限,往往著名专家自己主治的医院不错,但连锁经营的诊所却由于缺乏老专家治疗而经营业绩惨淡,太依赖于医生个人品牌可能会让大幅扩张难以展开。

而对于如马化腾等基石投资者看好希玛眼科,这可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希玛眼科目前经营的不错,在当地的品牌议价能力强;

二是在私人诊所方面,受公立医院治疗体验落户、患者收入和消费需求提升等因素,中国未来专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三是眼科市场目前在内地的品牌并不多,如果希玛眼科诊疗技术和医疗体系能够复制,那么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

据希玛眼科的招股书介绍,假设发售价为2.63港元,本次发售所得款项总净额的1.99亿港元(约占总金额的42.5%)将用于三家中国运营中的眼科医院的潜在收购;

1.889亿港元(约占总金额的40.4%)用于在选定的中国城市开设三家眼科医院,计划城市分别在华东(宁波或杭州),西南或华中地区(郑州),粤港澳大湾区;

另外的0.2亿港元(约占总金额的4.2%)用于在深圳开设两家卫星诊所。

按收益计,国内私营眼科服务市场规模已从2012年的6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6年的1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7%。

预计2021年私营眼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28亿元,即从2016年至2021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8.4%,高于同期公立眼科13%的复合年增长率。

预计私营医疗机构日后将在中国眼科市场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海通证券研究所报告指出,相较内地,香港地区眼科医疗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

香港私营眼科医疗市场2012~2015年均复合增速仅为5%,同期内地增速为16.6%。

此外,与另一家眼科医疗服务龙头标的爱尔眼科相比,两者在规模上差距较大,2016年爱尔眼科是希玛眼科收入的20倍,但2016年ROE(净资产收益率)和ROA(总资产收益率)的数据希玛眼科更高。

2.技术、病源双突破!

上海知名私立专科医院炼成记。

在2017年的一次社会办医论坛上,上海一位知名三甲医院院长透露,2016年一整年,上海公立医院眼科的手术量下降得厉害,尤其在白内障领域。

这无疑和民营眼科专科医院的崛起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上海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眼科白内障组拥有7位医生,一年的手术量6000多台。

但是眼科连锁医院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5个医生一年却做了15000多台手术。

自2004年成立以来,10余年时间,新视界眼科医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并吸引到了很多优秀的专家加盟。

2017年4月,田小波离开了工作近30年的公立医院,加盟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作为临床专家并担任专科团队的管理工作。

提及放弃体制、投身民营医疗机构的原因,这位原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屈光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组委员表示,面对民营眼科医院的快速发展,“我们根本顶不住进攻啊”。

上海的情况并非个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教授就曾表示,在眼科领域,专科医院的手术量几乎在每一个地级市都超过了当地的三甲医院!

专科医院如何取得优势?

对新视界眼科而言,无外乎两点,技术服务。

田小波介绍道,在白内障筛查和宣教方面,新视界眼科一直坚持开展“光明快车进社区,关爱老人眼健康”的公益项目,他们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合作,与上海16个区签订了合作服务协议,为全上海60余万老年人展开公益眼病筛查。

60几辆“光明快车”开进市区和郊县的每个社区,到居民家门口为居民做健康宣教和筛查,对于可能需要手术的患者,由“光明快车”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手术后还会送患者回家,术后的随访也是服务到家。

不仅如此,新视界眼科还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在保证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上,价格上也非常低廉。

尽管白内障手术是一个标准化,且相对低频的医疗服务项目,但田小波表示,位于汇川路的这家成立最早的新视界眼科医院,手术量多年稳定在14000~15000左右;

旗下三家连锁医院(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上海新视界东区眼科医院)在上海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其中大部分病源都来自于患者的口口相传。

田小波表示,精细化的流程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灵活性,让新视界眼科在“质”和“量”都不落后于公立医院。

田小波说,自己在公立医院的时候被称为“拼命三郎”,但到新视界眼科,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还在提高,一个月平均可以开到200台手术,而且他还承担着眼健康宣教和培养年轻医生的责任。

如何提高效率?

田小波认为,这得益于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每个人的分工都非常明确,甚至病房护士送患者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再接到患者,都可以做到无缝对接。

手术量大时,医生还可能面对“跳台”的情况,医生进入手术室时,所有的准备工作就都已做好。

不仅如此,从手术到用药,护士会详细告知患者,患者在每个环节也非常清楚相关的注意事项。

在保持高效的同时,新视界眼科还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据田小波介绍,公立医院的院感率控制得十分严格,同样在新视界眼科,上万例患者也极少出现感染现象,这在过去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牢牢守住白内障市场的同时,新视界眼科也非常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

比如,在小儿视光方面,以往公立医院大都只重视平面测试,缺乏立体视觉训练。

田小波加入新视界眼科之后,开展了小儿视功能训练,对儿童视力的范围、深度、持续性等进行训练,也是希望填补相关领域的市场空白,满足更多患者需要。

眼科是目前医疗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专科,连锁化专科医院的竞争日趋激烈,2004年成立以来,新视界眼科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已经在重庆、成都、济南、无锡等10多个城市通过自建收购的方式,建立了12所连锁医院,未来还要立足长三角地区,从西南和山东等地开始,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布局自己的连锁体系,新视界眼科希望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百年医院连锁品牌。

更多的医院也意味着对医生资源更加迫切的需要。

随着品牌和口碑的建立,越来越多像田小波一样的优秀专家开始加入新世界眼科,尤其是在成都、重庆地区,已经吸引到了当地最顶级的眼科医生。

而在上海地区,仅汇川路这一家医院,他们就拥有32名全职医生,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8名。

但田小波坦言,在吸引一级大牌方面,新视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市场和政策也愈加开放,但和公立医院相比,他们仍处于劣势地位。

“一家民营医院要花10年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但在职称晋升和聘任等方面,却很难满足人才自身的需要,”田小波说,“医生不是普通的打工者,他们需要更多的上升空间。

”和很多社会办医机构一样,新视界眼科也在探索自己的人才培养之路。

除了引进自有专家,他们还与仁济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大牌专家合作,开展会诊、学科和亚学科梯队建设。

他们还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建立医学生规培基地。

“社会医疗机构往往要沉淀10到20年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希望在医疗市场化的环境下,社会办医和公立医疗可以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在灵活的机制下,我们会更有机会。

3.病床满员!

一家私立专科医院的突破之道。

2011年,原华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陈公白教授按照三级专科标准规模,创建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也开启了沪上首家以脑科为重点的专科医院的发展之路。

2016年2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搬迁到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的新院区,编制床位数也扩张到了500张。

对于很多医院来说“搬迁”都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必然面临经营的压力和患者量的考验。

但是2016年当年底,蓝十字医院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作为一家私立专科医院,而且是脑科这种高风险的科室,如何在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上海地区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存空间?

如何吸引大牌专家加盟?

又如何在患者和医疗同行中建立自己的品牌?

上海蓝十字医院的住院人数超过500,床位满员是常态,谈及其中的“秘诀”,院长项耀钧的答案和很多私立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一样:

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做他们的不愿意或者不能做的。

对于蓝十字医院来说,“差异化竞争”体现在两个方面:

既要牢牢把握中高端人群,也不放弃普通老百姓的常见病治疗。

蓝十字脑科医院提出了一个“521学科建设攀登计划”,即在三年建设周期内形成5个有特色的重点专科,其中2个达到国内先进、部分技术领先水平,并形成1个完善的综合与支撑平台。

五个特色专科分别是脑血管病科、功能神经科、脑肿瘤外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其中脑血管病科和功能神经科为重点建设学科。

项耀钧表示,“521”是与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相关的,其中很多都是公立医院不愿意做的。

据介绍,蓝十字医院60%的患者是脑血管病,这部分病人大都是常见病,住院周期比较长,往往会影响公立医院的床位周转率。

再比如,功能神经科的手术一般比较精细,对技术要求很高;

肿瘤外科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为疑难杂症。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这些病人要么不愿意收治,要么难以承接,而他们恰恰成为蓝十字医院这样的私立专科医院的机会。

蓝十字医院从建院起,就强调要以“大专科、小综合”为载体,以脑科疾病的专科发展为方向,配合其他专科的综合保障。

“虽然没有设立相关的科室,但我们在心内、呼吸、消化、普外、骨科等都有专门的医生,这在脑科专科医院还是比较少见的。

”项耀钧表示,脑科疾病往往比较复杂,多伴随有其他专科的疾病,因此必须提供全面的保障。

蓝十字医院的目标是要在“2”上赶超公立医院,对于脑科这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必然需要人才的支撑。

以神经内科为例,他们的4个主任全部来自于知名三甲医院,其中2个主任医师,2个副主任医师。

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

项耀钧有自己的心得。

他其实是个已经“退休”了的“年轻”医生,到蓝十字医院之前,他曾长期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担任业务副院长,根据部队医院的规定,服役30年就可以选择退休,于是还在医生的当打之年,项耀钧便投身于社会医疗办医中。

不仅如此,项耀钧也将人才引进的目标盯牢了“军改”的机会。

据介绍,近来加入蓝十字医院的很多优秀专家都来源于武警和部队医院,不久之后,很有可能引入某部队医院的一个团队。

除了抓牢机遇人才引进,蓝十字医院还与很多来自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的顶级专家建立多点执业合作,邀请他们进行门诊或手术指导。

“很多在大医院约不到的医生,在我们这里都能看,我们要把每个病人的治疗和手术做到最好!

”项耀钧说。

但由于体制上的天然劣势,项耀钧也坦诚,目前引进的医生平均年龄仍然偏大,不少都是退休专家,年轻医生仍相对较少。

但他们也在不断通过自己品牌和市场影响力的扩大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数年时间,蓝十字医院已经获得了患者和医疗同行的认可。

除了学科、人才、技术等软实力,也有强大的硬件条件作支撑,在蓝十字医院,仅百级手术室就有四间,很多医疗设备也是按照国际一流水平配置的。

除此之外,蓝十字医院也非常看重服务水平和医疗安全。

2017年6月,医院还开始启动JCI项目认证工作,希望能够达标国际化的医疗服务标准。

据了解,在2017年的上海社会医疗机构星级评审中,蓝十字医院也名列前茅。

未来三年建立连锁医院:

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后,蓝十字医院已经开始在成都、杭州等城市进行选址,希望在三年内建立连锁医院。

在项耀钧看来,无论是蓝十字医院还是其他私立医疗机构,都必须实现三个层级的转型:

告别私立医疗机构的野蛮生长期的运营模式;

把技术、学科和人才结构搭建好,丰富病人来源,转变病种结构,形成特色;

成为学院派的医院,做比公立医院更精准的人才培养。

“医疗资源的总体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在项耀钧看来,这正是私立医疗的机会。

4.高端全科连锁诊所曜影医疗完成A轮6000万元人民币融资。

1月18日,上海曜影医疗宣布完成由麦星投资领投、创始人和医生团队跟投的6000万元A轮融资。

成立之初,创始团队和天使投资人一起投资近3000万,加上本次完成的A轮融资,曜影医疗在2年内融资了近亿元人民币。

自2016年创立以来,已经在上海开设了两家高品质门诊部,成为众多对医疗服务品质高要求的客户的首选服务机构,其客户包括40余家中外商业医疗保险机构的保险客户、以及一部分自费客户,其中约有50%的客户为在华外籍客户,另有50%为中国籍客户。

目前,人们对高品质的医疗服务领域有很大的需求,曜影医疗事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具备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能力,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

在服务模式上,曜影医疗选择的是全科加专科的联合模式。

目前,英国、美国的医疗系统都是全科加专科的模式,很多客户也觉得这个模式比较容易建立起医生团体和客户的长期沟通关系,使得医疗更加高效。

我国也开始推广全科医生体系,但目前在国内优秀的全科医生比较缺乏,曜影医疗选择从国际全科医生开始,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一起在曜影医疗建立起国际标准的全科医疗体系,为患者客户提供了从预防到诊治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让客户体会到全科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的意义,实现了国外全科医生模式在中国的落地实施。

在专科学科建设上,曜影医疗对专科学术带头人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有国际背景或国际视野,也要在在医疗技术和客户服务能力两方面都首屈一指。

曜影医疗已经由这样一批专科专家建成包括儿科、胃肠、心血管、泌尿科、骨科、康复理疗科、皮肤科、妇科等各专科服务团队,强力支持全科体系。

曜影医疗的多学科团队依照国际指南标准通力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完善和全面的医疗服务。

医药器械:

三诺生物拟40亿美元蛇吞象,康美药业10亿元吞下一个县的医疗服务和医药市场,风险资本继续加持国内创新药和创新医疗技术研发企业。

国际市场,植入性电刺激医疗器械创新解决很多药物无法或很好解决的问题,受到资本和市场的广泛欢迎。

5.三诺生物联合“国家队”再次上演蛇吞象,拟40亿美元竞购强生糖尿病业务。

1月17日晚上,路透社独家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

强生公司正在和来自中国的包括上市公司三诺生物和中国建投组成的一个联合财团的买家洽淡出售自己的糖尿病业务部门,交易的总金额高达30亿-40亿美元。

路透社称这笔交易获得了多达五名直接信源的证实。

现在尚不清楚中方的买家是看上了强生旗下糖尿病业务的某一家公司,还是打算对强生的糖尿病业务部门进行整体收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交易也吸引了全球其他的一些私募投资者。

其实早在2017年1月,强生就有意出售自己的糖尿病业务部门,主要原因是这一业务的销售数据比较惨淡。

强生的糖尿病业务部门的收入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下降。

2017年前9个月,销售额同比下滑7.7%。

2016年也出现了类似的下滑。

强生也一直希望甩掉这些盈利能力不足的资产。

然而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总量高达1.1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三分之一,过去20年,我国15岁以下Ⅰ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近4倍。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糖尿病防控形势有多严峻,市场就有多大。

因此,类似三诺生物这样的公司积极参与交易,是因为中国的糖尿病市场相当分散,需要更广泛的产品组合才能带来竞争力,这就势必要求不断进行外延并购。

值得注意的是,1月17日收盘时,三诺生物的总市值不过84.2亿人民币,自己的全部身家差不多只有强生卖价的三分之一。

所以如果消息属实,三诺生物试图获得强生糖尿病业务的交易是典型的“蛇吞象”式交易。

不过,这并不是三诺生物第一次试图“蛇吞象”。

2015年,三诺生物曾联合中信证券旗下金石投资基金组成财团,试图出资10亿美元竞购拜耳集团旗下的糖尿病设备业务,但拜耳最终以10.22亿欧元将其出售给了松下医疗集团。

6.10亿,康美药业吞下一个县,包括18家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及所有医药配送资源全被收了!

1月14日,在湖北通城县,一个以药企名称冠名的二级甲等公立医院“康美通城人民医院”正式挂牌。

1月9日,康美药业曾发布公告,拟投资10.8亿元,在湖北通城县设立医院投资公司,持股80%。

通城县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城县人民医院、通城县人民政府三方将以实物出资,入股20%。

医投公司成立后,以通城县人民医院为基础,整合周边土地资源,将投资10亿元建设三甲综合医院——“康美通城人民医院”。

公告显示,康美将在通城新设立或收购一家商业公司,在符合国家及湖北招标政策的前提下,统一供应和集中配送通城县人民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等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所需的医院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和通用物资。

另外,康美占80%股权的医投公司,要为通城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提供服务,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通道。

建立以县级医院为核心的三级医联体,加强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提高效率和整体效益。

整个县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医药市场,尽在掌握。

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通城县拥有卫生机构18个(不含村级卫生室)。

任何投资都要求回报。

那么,回本和盈利从哪里来呢?

药企、药商、医保还是患者?

尽管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可以参与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等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尽管政策并未明确不可以托管医院药房,但也不无隐患。

大体来说,一旦公立医院的药品配送渠道被“集约化”控制,最明显的后果,就是配送点位逐年走高,从15%到27%,有地方甚至到了35个点——华山一条道,点位就是这么高,爱做不做。

尤其是在两票制下,高昂的配送费,成为药企的苦主。

那么,药企唯一应对的办法,就只能极力将中标价做的越来越高。

最终谁受到伤害?

显而易见。

康美投资这件事起初也有人反对过。

2017年4月,业界曝出康美意向拿下通城人民医院时,这家医院的医生曾打出激愤的条幅极力反对。

但后来被“保持事业单位法人性质不变、公立医院性质不变、非营利性不变、财政扶持不变、现有职工编制和身份不变”等7不变的承诺平息。

根据历年来的公告,其实自2014年起,康美就成批量托管医院。

仅当年就宣布托管吉林通化、广东普宁、广东惠来、辽宁本溪的87家医院药房。

至今,已达100多家。

除了托管医院药房,康美还投资管理了数十家公立医院。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起家于“华南”广东的中医药大健康龙头企业,康美药业一直着力整合地方政府资源,从“东北”吉林、“西北”青海、甘肃、“西南”四川云南重庆,“华东”安徽上海,到此次敲定“落子”华中的湖北通城,意味着康美“智慧+”大健康产业医疗服务体系已完成全国各大区域的布局。

7.泽璟生物获得4亿元B轮融资,由民生保险、深创投和分享投资领投。

1月15日,苏州泽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民生保险、深创投和分享投资领投,北极光创投、中青国融等共同参与投资的4亿元B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多个化学和生物新药的十余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的三个Ⅲ期临床试验和新药上市前商业化生产准备工作,以及其它新药在研项目和公司营运等。

据悉,泽璟制药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独立研发、生产和销售。

多纳非尼是多靶点激酶抑制剂1类化学新药,目前正在进行针对晚期肝癌(一线)、晚期结直肠癌、晚期甲状腺癌、晚期鼻咽癌和晚期胃癌等多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此外,泽璟制药的其它多个化学和生物新药亦在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

泽璟制药已完成固体制剂和重组蛋白质药物GMP生产设施的建设。

2017年获得了口服固体制剂的药品生产许可证,2018年上半年将获得重组蛋白质药物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可以满足泽璟制药新药商业化生产的需要。

泽璟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盛泽林博士表示:

“泽璟制药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抗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等领域新药研发和生产的领军企业之一。

8.信达生物寻求IPO上市募资2亿美元,正进行上市前融资。

据彭博社报道称,信达生物目前正与投资人沟通进行一轮上市前融资。

据悉信达生物估值超过10亿美元,已经是独角兽级别的生物医药公司。

信达正在沟通的投资人当中包括CapitalGroup这家来自美国的知名资产管理公司。

彭博未披露更多细节信息,但透露信达生物的管理层目前正在权衡公司的上市地点,将在美国和香港中做出选择。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8月,创始人俞德超博士从事生物制药创新研究近20年,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并促成新药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包括广为人知的1类生物创新药康柏西普。

信达生物的现有投资人包括富达投资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国投创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等。

信达生物已经打造了一条包括12个抗体新药的产品线,治疗领域涵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底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

信迪单抗(anti-PD1,IBI308)已经在国内报产,是首个递交上市申请的国产PD-1单抗。

另外,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BI301)、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BI303)、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抗(IBI305)也已经进入临床Ⅲ期研究。

9.普恩瑞生物获约印医疗基金等数千万元投资,领跑国内PDTX?

临床应用。

近日,肿瘤个体化诊疗企业普恩瑞生物完成来自约印医疗基金、普华资本的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和国际多中心建设等。

恶性肿瘤个体差异性大,传统标准治疗方案不能针对每位患者做出正确治疗,传统肿瘤和癌症治疗方式,用药无效率高达75%,患者的身体遭受严重损害,医疗资源产生极大浪费(住院费、毒副作用治疗等)。

据悉,普恩瑞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第一个从事体内药效学检测的肿瘤个体化诊疗研究机构。

经过三年的发展,普恩瑞生物通过对PDTX?

检测技术的持续改进,拥有多项PDTX?

专利,掌握全链条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国内PDTX?

临床应用规模最大、数据积累最多、技术最强的公司。

目前普恩瑞PDTX?

建模成功率达到80%,检测时间由国外的4-6个月缩短为2-4个月,不仅手术组织能够移植成功,而且通过穿刺活检、内镜活检等不同方式获取的小样本肿瘤组织,均能够成功建模,解决了药物小鼠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