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00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6

U型箱

(h2-h1)mm

<30mm

7

填充箱

%

>80%

Ⅰ.坍落流动度测试方法

1.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尺寸不超过40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流动度试验方法。

2.仪器

坍落度筒,采用《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规定的坍落度筒尺寸。

钢板,底板采用坚硬不吸水材料,最小边长为800mm的正方型,底板中央有圆形标记,更外围标记有直径为500mm的同心圆。

刮刀、铲、直尺、秒表

3.步骤

用湿布擦拭坍落度筒的内外表面和平板表面。

将坍落度筒放在水平放置的平板上。

按照方法A或者方法B向坍落度筒内填充试样。

方法A对应于实际建筑物不需要振捣的情况,方法B则对应于需要振捣的情况。

在方法A中,混凝土不需插捣或者震动,连续填充。

在方法B中,混凝土分三层填充,每层深度相同。

用捣棒先使每层水平,然后均匀插捣5次。

注意:

(1)水平状态要保持在同一等级上。

(2)准备的试样盛于容器中,向坍落度筒内倒入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均匀分布。

应在2分钟内将混凝土填充到坍落度筒内。

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边缘水平,然后立刻垂直向上提起坍落度筒,提升速度稳定并不能有间断[6]。

当混凝土的流动停止以后,测量最大直径以及与其成直角方向的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坍流度。

测量只进行一次。

(3)提升坍落度筒至300mm高度的时间应为2到3秒。

对于500mm流动时间,要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直到最大直径达到500mm所用的时间,使用秒表测量至秒。

若要测量流动结束时间,就要用秒表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开始,直到流动停止所用的时间。

备注:

当需要测量坍落度时,应测量混凝土中心的垂直下落高度,将其作为坍落度。

测量的坍落度精确至5mm。

4.结果

对坍流度值(mm),成直角方向的两个直径值的测量应精确至1mm。

平均值精确至5mm。

如果混凝土扩展流动的形状明显偏离圆形,其坍流度直径的差异达到50mm或者更大时,就需要从同一批次的混凝土中另外取样来重新进行测试。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必需的项目:

(1)时间

(2)天气

(3)气温

(4)批次编号

(5)最大粗集料粒径

(6)混凝土温度

(7)坍落流动度

(8)500mm流动时间

(9)停止流动时间

(10)坍落度

(11)是否观察到离析

6结果说明

坍流度(SF)值越高,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填充模板的能力越好。

对于SCC,要求最低值为650mm。

对于特定数值的合理公差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一般可取±

50mm。

T50时间是流动度的次要表征。

时间短表示流动性好。

应用于土木工程方面,建议T50时间可为3~7秒;

房屋建筑方面应用时,可为2~5秒。

如果混凝土分离严重,则大多数粗集料停留在混凝土的中央位置,而灰浆或水泥砂浆分布于周边。

在混凝土分离较小的情况下,混凝土的边缘将会出现不包裹粗集料的灰浆。

如果上述现象没有发生,也不能确定混凝土不会出现分离,因为还有一个时间的影响因素,可能混凝土在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后会出现离析现象。

Ⅱ漏斗流过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粒径小于等于25mm的自密实混凝土漏斗流出时间的测量。

钢制漏斗,形状和尺寸见图1。

漏斗试验装置应该包括一个漏斗和一个支撑支架[2]。

漏斗卸料口应设置一个可以即时开放的水密性活门,顶部边缘要光滑以便用刮尺抹平。

除漏斗装置外,还需要准备一个装料容器(例如一个5升的塑料罐),卸料容器(大约12升),用于抹平上表面的刮尺,秒表[3]以及湿布。

(1)漏斗的内表面要光滑平整。

容积应为10升。

(2)需要注意,支架要能够调整水平。

为了便于运输,可采用可拆卸式的支架。

(3)秒表应可测到1/10秒。

将漏斗用水清洗,并垂直放好(顶部边缘保持水平)。

用湿布擦拭以保持漏斗内表面潮湿。

将卸料容器放置在卸料口下方,关闭活门[4]。

使用装料容器将混凝土试样轻轻倒入漏斗,直至达到漏斗的顶部边缘。

用刮尺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其与漏斗上口边缘在同一水平面[5]。

抹平之后,在10秒钟内打开活门,用秒表[7]测量混凝土完全流出漏斗所用的时间[6]。

得到的时间记做t0。

同时,还要观察和记录流动情况(在流动过程中混凝土是否有阻塞的倾向)。

当测完流出参数时,按照上述至的步骤将混凝土试样倒入漏斗,抹平然后静止5分钟,再测量流出时间,记做t5。

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记录混凝土流动情况。

(4)在将混凝土填入漏斗中之前,要检查卸料活门是否可以完全打开。

(5)需要调整试样数量到恰好为10升。

(6)混凝土的粘性高将会造成对混凝土完全流出漏斗的时间的确定上存在困难。

因此,可以把从上面可以看到下料口的时间作为混凝土完全流出漏斗的时间。

流出时间的测量要精确至1/10秒或者更高。

(7)在5分钟内使用不同试样对流出时间进行两次甚至更多次的测量是比较合理的。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后面的测试之前要用水清洗漏斗。

即使可用于测试的试样数量是有限的,两次或者三次测试的平均值也可以有效的纠正取样偏差。

(8)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流出时间会有所延长。

抗分离性能低的混凝土,其两次测试的流出时间会存在很大差异。

可以通过这些测试在一定范围内判断混凝土离析的程度。

记录所测流出时间,精确至秒。

记录流动情况(混凝土在流动过程中是否有阻塞倾向)。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必须包括下列项目:

(1)漏斗类型

(2)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温度

(4)流过时间t0与t5

(5)流动/阻塞情况

6.试验结果说明

这个试验测量的是混凝土流动的容易程度:

时间越短表明流动性越好。

对于SCC,流动时间为10秒被认为是适当的。

倒转的锥体形状限制了混凝土的流动,流动时间的延长可以给出一些关于拌和物对于阻塞的敏感性的暗示。

经过5分钟的沉淀之后,混凝土如出现离析,将表现为流动的不连续以及流动时间的延长。

Ⅲ.L型箱流动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粒径为25mm的自密实混凝土在没有阻碍条件下的L型箱流动试验方法。

标准L型箱流动测试装置应该是一套钢制设备,形状和尺寸见图1。

一套L型流动装置应该安装有一个滑门,以避免在加料时混凝土流出。

滑门的制造材料要能够保证滑门在装填混凝土或者提起时,不会产生变形或者损坏。

在槽的边缘设有刻度,以便于测量混凝土达到最大或者其它任意L流动距离[2]时的时间。

除了L型流动装置外,还要一个装料容器(比如说5升的塑料罐),用于抹平混凝土上表面的直尺,秒表,刻度尺和湿抹布。

(1)如果混凝土流变性质和从本L型流动装置中得到的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明显提前,那就可能需要用到不同于图1所示尺寸的装置。

(2)所用的刻度尺要根据JISB7516的要求选择C类1级或者更高精度,可测量至1mm。

背面有胶带的刻度尺更加方便。

(3)秒表应该精确至1/10秒。

将L型流动测试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用湿布擦拭装置的内表面。

关上滑门,用装料容器将试样倒入装置内,不需插捣或者震动。

用直尺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之与装置的上部边缘对齐。

抹平之后,马上提起滑门。

用秒表测量混凝土到达200mm和400mm标记的时间。

当混凝土停止流动时,测量混凝土混凝土的最大流动局里。

用刻度尺测量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即测量“H1”和“H2”的值。

(4)试验前用水平仪确定水平。

(5)整个试验在5分钟内完成。

(6)在L型流动装置中,靠近平槽壁的混凝土的流动速度要小于中央部位混凝土的流动速度,这是混凝土与壁之间存在摩擦的缘故。

4.测试结果

根据JISZ8401测量最大流动距离和下降高度,精确至1mm,误差5mm之内。

测量L200至L400流动所用的时间,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5.计算

流动速度的计算采用下面的公式,结果取整数。

D=H2/H1

这里D=混凝土阻塞率

H1=混凝土流出端高度(mm)

H2=混凝土流动末端高度(mm)

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温度

(3)最大流动距离

(4)阻塞率

(5)是否可观察到离析

7.试验结果说明

如果混凝土可以像水一样自由流动,静止时它会保持水平,因此H2/H1=1。

所以说,试验测量值越接近,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

EU研究团体建议,可接受的最小值为。

T20和T40也可以部分表征混凝土流动的难易程度。

粗集料在钢筋处的明显阻塞可通过观察得知。

Ⅳ.U型箱间隙通过能力测试方法(自密实能力测试方法)

1.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U型箱装置测量最大粗集料尺寸不超过25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间隙通过能力的试验方法。

2.仪器

U型箱容器应该是以具有光滑表面的材料制成的硬度足够的容器,其形状和尺寸见图1。

U型箱容器被一块隔板分为A室和B室两个部分,在隔板底部设障碍以及滑门。

1。

滑门处安装有直径为13mm的钢筋,中心距为50mm,即设置净间距为35mm的隔栅。

一个装料容器(例如一个5升的塑料罐等),抹平上表面用的直尺、测量用刻度尺、秒表和湿抹布。

(1)容器内表面要光滑以减小摩擦。

尽管任何具有光滑表面的材料都可以使用,还是推荐使用透明材料以便观察流动的状态。

(2)测量刻度尺测量精度要精确至1mm。

(3)秒表的精度要到1/10秒。

3.步骤

将U型箱容器垂直放置,顶部边缘水平。

用湿抹布擦拭装置内表面、滑门、隔板和障碍。

关闭滑门,将混凝土注入A室。

连续不断的注入混凝土直至A室顶部边缘,中间不需要振捣或者敲击。

用金属直尺或者泥刀刮走多余的试样,在1分钟内抹平混凝土表面。

快速打开滑门。

使混凝土通过障碍流入B室,直到混凝土停止流动。

测量B室内混凝土从底部到顶部的高度,精确至1mm,记做H1(mm)。

取三个点测量高度,一般取装置中心点和两个角。

测量A室的混凝土高度(H2)。

4.计算

填充高度H=H1-H2。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3)填充高度H

6.试验结果说明

如果混凝土可以像水那样自由流动,静止时将保持水平,因此H1-H2=0。

所以,试验值,即填充高度,越接近零,混凝土的流动和通过能力越好。

Ⅴ填充箱试验

1适用范围

可用于测量最大集料尺寸为20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充能力,适用于实验室评价混凝土的填充性能。

2仪器设备

(1)填充箱: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使用坚硬不透水、透明的材料,内面平坦光滑。

(2)铲子、标尺、秒表

图1填密度箱

3步骤

将试验装置水平放于坚硬地面上。

润湿装置的内表面,并除去多余的水分。

用混凝土试样填充装置。

将混凝土自无棒端加入,加料高度为90cm高,加料速度为0.2L/sec~0.4L/sec,直至混凝土刚好覆盖第一根位于顶端的障碍管。

等混凝土静止后,测量位于容器一边的两个点的截面高度,计算平均值(h1)。

在相对的一边进行同样操作(h2)

4计算

按下式计算填密度

填密度=A/(A+B)×

100%式中A——已填充混凝土面积

B——未填充混凝土面积

(3)混凝土截面高度h1与h2

(4)混凝土填密度

6.结果说明

如果混凝土像水一样自由流动,当它静止时将会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平均填充百分率=100%。

因此,试验值越接近100%,表明混凝土自密实性能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