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19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SiO2熔点高、硬度大

SiO2作光导纤维

C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漂粉精用于游泳池消毒

D

Na2CO3溶液呈碱性

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污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明矾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用于水的净化,A正确;

B.SiO2作光导纤维,是因为其良好的光学特性,与其熔点高、硬度大小无关,B错误;

C.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C正确;

D.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所以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污,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B.氧根离子

电子式: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铀(U)原子:

14692U

【详解】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H-O-Cl,故A错误;

B.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中O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氧原子达到八电子稳定结构,氢氧根电子式为

,故B正确;

C.氯原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7,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的质量数为146+92=238,该铀原子符号为23892U,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应注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确定原子间连接顺序的方法是先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异性微粒相邻,同性微粒相间的原则确定。

3.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制取方案,其中从理论、操作、经济和环保等方面考虑,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Cu

CuO

CuSO4

B.Cu

C.Cu

D.Cu

Cu(NO3)2

Cu(OH)2

【答案】A

【详解】A.Cu

CuSO4中原子利用率高,经济、环保;

CuSO4中原子利用率低,且产生大气污染物SO2;

C.Cu与稀硫酸不反应;

CuSO4中步骤过多,成本较高,不经济。

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方案是A,答案选A。

4.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

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试题分析:

氰酸铵(NH4OCN)是铵盐,是离子化合物,尿素[CO(NH2)2]中只含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是单质,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都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

答案选C。

考点:

化学键,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

5.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该元素(  )

A.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高化合价一定为+2价

C.一定是ⅡA族元素或是HeD.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答案】D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原子,可能是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He,还可能是副族元素,若为副族元素,其最高正价不一定为+2价,答案选D。

6.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ⅦA族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都是+7价

B.第V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定是+6价

C.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都是+4价

D.第IA族中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分析】

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一般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据此判断。

【详解】A.第ⅦA族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不一定都是+7价,例如F没有正价,A错误;

B.第V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定是+5价,B错误;

C.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都是+4价,C正确;

D.第IA族中并非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例如H是非金属,D错误;

7.下列粒子中与NH4+具有不同质子数但具有相同电子数的粒子是

A.Na+B.Cl-C.OH-D.-CH3

【详解】NH4+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11、10。

则:

A.Na+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11、10,A不选。

B.Cl-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17、18,B不选。

C.OH-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9、10,C选。

D.-CH3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9、9,D不选。

8.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向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是因为铝表面被氧化为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而不是没有反应。

9.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A.X是NH3,Y是水

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

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X可能溶于Y或与Y发生反应.

解:

A、NH3极易溶于水,NH3溶于水时,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导致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NH3和水,故A正确;

B、SO2能够与NaOH浓溶液反应,SO2被吸收,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导致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SO2和NaOH浓溶液,故B正确;

C、CO2与稀硫酸不反应,难溶于稀硫酸溶液,压强基本不变,小气球不能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

CO2和稀硫酸,故C错误;

D、氯化氢不与NaNO3反应,但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化氢溶于水时,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导致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氯化氢和NaNO3稀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硫单质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详解】A.使石蕊试液变红体现硝酸的酸性,A不选;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由硝酸盐生成,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能表现出氧化性,B选;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只体现硝酸的酸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

D.与硫单质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没有硝酸盐生成,只体现硝酸的氧化性,D不选;

【点睛】明确硝酸体现酸性和氧化性的标志及特征是解答的关键,如果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得到电子,体现氧化性。

如果有硝酸盐生成,则体现酸性。

11.在4mol/L的硫酸和2mol/L的硝酸混合溶液10mL中,加入6.5g锌粉,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A.112mLB.224mLC.448mLD.672mL

【详解】锌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3Zn+8H++2NO3-=3Zn2++2NO↑+4H2O,混合溶液中含H+物质的量=0.04mol×

2+0.02mol=0.10mol,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6.5g锌的物质的量=6.5g÷

65g/mol=0.1mol。

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3Zn~2NO3-~8H+~2NO,因此氢离子、锌过量,硝酸根离子完全反应,则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剩余的锌是0.07mol,氢离子是0.02mol,根据方程式Zn+2H+=Zn2++H2↑可知还可以产生0.01mol氢气,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3mol×

22.4L/mol=0.672L=672mL,答案选D。

【点睛】明确反应的先后顺序以及准确判断出过量问题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与硝酸反应时应该利用离子方程式判断,不要利用化学方程式,为易错点。

1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IO4<HBrO4<HClO4

B.原子半径大小:

Na>S>O

C.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F->Cl->I-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I<Br<Cl,则酸性强弱:

HIO4<HBrO4<HClO4,A正确;

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

Na>S>O,B正确;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Li,则碱性强弱:

KOH>NaOH>LiOH,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F>Cl>I,则还原性强弱F-<Cl-<I-,D错误;

答案选D。

13.X和Y均为短周期元素,两者能组成化合物X2Y3,已知X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1B.n-6C.n+3D.n-5

【详解】A、如果是N2O3,则Y的原子序数是n+1,A不选;

B、根据价序原则,化合价为奇数的,核电荷数为奇数,化合价为偶数的,核电荷数为偶数,则X、Y的核电荷数之差不可能是偶数,因为奇数和偶数的差与和还是奇数,B选;

C、化合物X2Y3中X、Y的化合价分别是+3价和-2价,即分别可能为第ⅢA和第ⅥA。

若X、Y位于同一周期,则Y的原子序数n+3,若位于X的下一周期,则Y的原子序数n+3+8=n+11,若位于X的上一周期,则Y的原子序数n+3-8=n-5,C不选;

D、根据C中分析可知D不选。

【点睛】明确化合价的计算依据以及掌握常见的化合物组成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学会举例排除法在答题中的应用。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只能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B.离子化合物只能存在离子键

C.盐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HCl存在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不含金属元素,如氯化铵中不含金属元素,但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

C.氯化氢分子中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所以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但氯化氢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C错误;

D.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X、Y、Z三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强弱顺序为:

XH3<H2Y<H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Y>ZB.非金属性:

X<Y<Z

C.原子半径:

X<Y<ZD.离子的还原性:

X3-<Y2-<Z-

【详解】A、X、Y、Z三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说明X、Y、Z为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强弱顺序为:

XH3<H2Y<HZ,故原子序数为X<Y<Z,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为X<Y<Z,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X>Y>Z,故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增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还原性X3->Y2->Z-,故D错误;

16.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为第二周期的元素B.C为VA族元素

C.三种元素不全是非金属元素D.C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由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设A的质子数为x,则B的质子数为x+9,C的质子数为x+2,由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可知x+(x+9)+(x+2)=2(x+9),解得x=7,则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然后利用元素的位置及性质来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

A.B为S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是第三周期的元素,A错误;

B.C为F元素,为ⅦA族元素,B错误;

C.A、B、C三种元素分别是N、S、F,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C错误;

D.C为F,为ⅦA族元素,极易得电子,则C元素单质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非金属,D正确;

17.A和B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B和C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且AB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A、B、C三种元素按用顺序是

A.S、O、FB.F、O、SC.S、Cl、OD.N、F、Cl

【详解】A和B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B和C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且A、B、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在周期表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位置:

①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x=7,则A为Cl,B为S,C为O;

②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x=17/3,不符合题意;

③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x=7,则A为F,B为O,C为S;

④设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x+1,则有x+x+1+x+1=19,x=17/3,不符合题意,

18.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1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是非金属元素B.X的钠盐的化学式为Na2X

C.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详解】元素周期表的前六周期已填满,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

2+8+8+18+18+32=86,而前七周期可容纳元素的种数是:

86+32=118;

可见116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ⅥA族,属于氧族元素。

A、该元素属于氧族元素,位于钋的下一周期,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没有负化合价,不能存在Na2X,故B错误;

C、该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高正价为+6价,故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故C正确;

D、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因此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碱,故D错误。

19.在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A.A-x+n+48B.A-x+n+24C.A-x-n-48D.A+x-n-24

【详解】R原子的质量数为A,设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为N,则R的质子数为A-N,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所以A-N+24+n=x,所以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N=A-x+n+24。

20.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

X<

Y<

Z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的是14C,采用的是断代法;

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这是工业上生产氮的方法,Z的原子序数大于X、Y,且不能形成双原子,所以可只能是稀有气体Ne,X、Y、Z核外内层电子是2个,所以W是H,则:

A.X为C,Y为N,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C>N,Z为He,原子半径测定依据不同,一般不与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相比较,A错误;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4+5+8=18,B错误;

C.W与Y可形成N2H4的化合物,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

D.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C和H可形成多种烃类化合物,当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时,形成的烃在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沸点较高,D错误;

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1.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A、甲烷分解生成氢气和碳单质,故A正确;

B、烷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B正确;

C、烷烃能够和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由于烷烃性质稳定,不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考查了烷烃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

22.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

C.甲硅烷(SiH4)相同条件下的密度大于甲烷(CH4)

D.甲硅烷的热稳定性强于甲烷

【详解】A、硅烷的分子组成和烷烃相似,故可表示为SinH2n+2,故A正确;

B、与甲烷性质类比,甲硅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故B正确;

C、SiH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H4大,所以密度应比甲烷大,故C正确;

D、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弱,所以甲硅烷的热稳定性不如甲烷,故D错误。

【点睛】掌握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和烷烃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

23.下列各物质的名称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丁烷B.2,3,3-三甲丁烷

C.2,2-二甲基-3-乙基丁烷D.2,3-二甲基-4-乙基己烷

【详解】A、不符合离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应是2,2-二甲基丁烷,A错误;

B、不符合支链的代数和最小,应是2,2,3-三甲基丁烷,B错误;

C、不符合主链碳原子最多,应是2,2,3-三甲基戊烷,C错误;

D、2,3-二甲基-4-乙基己烷命名正确,D正确;

24.在常温下,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的甲烷和氯气的密闭玻璃容器放在光亮的地方,两种气体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原子的总数不变B.容器内的分子总数不变

C.容器内压强不变D.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A.化学反应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

正确。

B.甲烷与氯气发生的的取代反应,在反应前后,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

C.由于反应后会得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这些物质在常温下是液态物质,因此反应后容器内压强会减小。

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时发生反应是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被Cl原子代替,因此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考查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原理的知识。

25.0.4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A.0.5molB.1molC.1.5molD.2mol

【详解】0.4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CH3Cl、CH2Cl2、CHCl3、CCl4的物质的量都是0.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时消耗的氢原子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1,生成0.1molCH3Cl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0.1molCH2Cl2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0.2mol,生成0.1molCHCl3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3=0.3mol,生成0.1molCCl4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4=0.4mol,所以总共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0.1+0.2+0.3+0.4)mol=1.0mol。

答案选B

二、填空题(共50分)

26.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D与E能形成一种三核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

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

(3)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CaCl2

(2).

(3).S=C=S(4).H2S(5).2F2+2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