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28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建筑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

内城(宫城)与外城,以宫城为中心

③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开始走向定型

④“前朝后寝”的宫室格局

⑤土圹木椁、深葬、设墓道

⑥茅茨土阶

3、西周①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最早最严整四合院实例,陶制排水管、卵石砌筑排水沟,瓦、铺地方砖,屋顶用瓦;

②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遗址

 

四、封建社会

1、我国最早的建筑文献——《考工记》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官书,匠人主要内容:

匠人建国;

匠人营国;

匠人为沟洫

2、汉代建筑技术

①木架建筑趋于成熟,穿斗式、抬梁式已形成

②斗栱广泛使用,形式不统一,结构作用明显

③屋顶形式多样

④砖石技术的发展:

楔形砖、有榫砖;

板梁结构、拱券结构、叠涩砖穹窿;

地面建筑:

墓阙、墓祠、墓表、石兽、石柱等。

3、砖、瓦的发展概况

①西周早期,出现瓦;

中期,半瓦当

②春秋,瓦普遍应用;

板瓦、筒瓦、半瓦当、全瓦当

③西周,出现土坯砖;

春秋,带花纹的空心砖

④战国,大块空心砖

4、汉代地下砖石墓室的三种结构形式

①板梁结构;

②拱券结构;

③叠涩砖穹窿。

5、汉代的建筑实例

高颐墓的石阙、山东肥城孝堂山郭巨墓祠

6、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正12边形密檐塔,我国遗存最早的佛塔

7、最早的石窟寺:

新疆克孜尔石窟,

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3世纪)

敦煌莫高窟(366年)

大同云岗(460年)

甘肃麦积山(十六国后秦)

洛阳龙门(北魏)

8、石窟寺的三种类型

①塔院型;

②佛殿型;

③僧院型。

9、河北赵县安济桥的年代、结构特征、修建者

隋,李春;

大跨度建筑;

敞肩拱桥:

减少自重,减少水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架建筑

南禅寺大殿(唐)

11、唐代的砖石塔的实例

①楼阁式砖塔——大雁塔(明代重修)

②密檐塔——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唐)

③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唐)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

12、都料概念

专门从事建筑设计与指导施工的阶层(唐——元)

13、五代时期砖木结构塔与石塔的实例

①砖木结构: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杭州保俶塔

②石塔: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杭州闸口白塔、杭州灵隐寺双石塔

③铁塔:

广东光孝寺铁塔

14、《营造法式》年代、编修者;

了解材分制

北宋,李诫;

建筑预算定额标准

材分制: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高15分宽10分)

15、宋代的砖石塔的实例、基本特征;

石墩梁桥实例

砖石塔:

①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84米;

②河南开封祐国寺塔——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③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多为八角形平面;

楼阁式塔;

仿木建筑或木构屋檐

桥梁:

泉州万安桥(石墩梁桥)

16、元代的藏传佛教建筑北京妙应寺白塔,其设计者

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

17、元代道教及伊斯兰教建筑代表作品

道教——山西永乐宫

伊斯兰教——泉州清静寺

18、元代木构架技术的基本特点

①采用天然弯木

②减柱法、移柱法

③减弱斗栱功能,加强柱梁联系

——加工粗糙、用料草率、构件简化,但加强了稳定性、整体性

19、明代建筑特色

①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空斗砖墙,出现硬山建筑

②明代的木结构:

减柱造消失,生起、侧脚、梭柱、月梁逐渐取消

③官式建筑:

加强整体性、斗拱装饰化、简化施工,建筑形象严整稳重;

民间建筑水平提高

④《鲁班营造正式》——民间房舍和楼阁的建造方法

20、无梁殿是砖拱结构,实例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21、明《园冶》作者、性质

计成《园冶》,属于造园专著(私家园林)

22、清《工程做法》性质,了解斗口制

雍正年间官书——工部《工程做法》

以斗口为基础单位:

①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宽度,一个斗口为10分;

②材分十一等

23、样式房、算房、样式雷、画样、烫样、工程做法

①样式房、算房——从事设计、施工、预算的部门

②样式雷——清代200多年主持皇家建筑的雷姓世家

③画样(工程图纸)、烫样(模型)、工程做法(工程说明书)

五、城市建设

1、简述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城市初生期(父系氏族社会末—西周)

②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

③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

④开放式街市(宋—清)

2、何谓里坊制、瓦肆

①里坊制:

把全城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和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②瓦肆:

宋以后,瓦肆(瓦舍、瓦市、瓦子),娱乐建筑。

③瓮城:

二道以上城门,门洞用砖砌筑,以防火攻。

3、我国最早提及城市规划理论的著作

《考工记》营国制度

4、城郭之制(名称),京城三道城墙名称

城:

子城;

内城;

阙城

郭:

罗城;

外城;

国城

京城三道城墙:

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郭)

5、宋代东京城的防火措施

宋汴京始望火楼、军巡捕(消防队和了望台)

6、古代城市的排水设施(汉长安、唐长安、宋东京/春秋苏州、明北京)

汉长安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

唐长安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

宋东京利用河道排水

明北京设沟渠/清.沟董

7、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之间的继承关系,元—清北京的继承关系。

秦咸阳——以长安城为中心——汉长安——东南营兴建——隋大兴

金中都——(北京宣武门外外城西南隅)之北——元大都——北退5里南进1里,拓建外郭——明清北京

①秦咸阳

郡县制,城市建设体制:

国都城—郡城—县城(—乡—亭—里)咸阳,旧城改造扩建,模拟天象,无外郭

②汉长安

秦咸阳的改造重建,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城市群,长安城—陵邑—郊县,上林苑与城市群结合成为统一整体

形制:

适应实际情况;

③隋大兴

在汉长安东南营建大兴城,唐继续以此为都,更名长安。

结合地形,随地势高下布置分区—宫北(高)市南(低),城居中、郭三面包围城、苑在城北。

宫城南建皇城,中央官署集中于皇城,外郭专建坊市。

④明北京

调整城址,加建外郭——“凸”字形平面

宫城南移,宫前区建太庙、社稷——宫城居中心位置

规划更为严整,中轴线得到进一步强调

内城街道坊巷沿用元大都规划系统

⑤清北京

继承了明代的格局,仅局部改造,开发西、北郊及南郊园林用地

8、实例:

隋大兴(唐长安)、宋东京、元大都、明南京最突出的特点

①隋大兴(唐长安):

结合地形,随地势高下布置,分区—宫北(高)市南(低)

城居中、郭三面包围城、苑在城北。

宫城南建皇城,中央官署集中于皇城,外郭专建坊市

(唐长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整的里坊制城市)

②宋东京:

四水贯城——惠民河、五丈河、汴河、金水河

里坊制解体——开放式的街巷制、遍布全城的网

宫城、皇城、外郭;

以宫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全城主轴线

③元大都:

水系:

以高粱河为水源,汇为海子,并开通惠河

以水面为中心确定格局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④明南京:

改造扩建:

扩大城址;

营建皇城;

调整城市分区

1、避开旧城,东建新宫,西北建军营:

皇城区(城东)、居民和商业区(城南)、军事区(西北)

2、四重城墙:

宫城、皇城、都城、外郭——顺应地形构筑,形制不规整

⑤南宋平江府——苏州

1、以府治所在之子城为中心

2、经纬涂制水陆交通网

3、双层护城河

六、住宅与聚落

1、了解汉代住宅的形式

①小规模住宅:

三合院、“口”字形、日字形

②中等规模:

多重院落

③坞壁(坞堡)

2、什么是坞壁(坞堡),什么是乌头门,什么是鸱尾

①坞堡,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②乌头门:

宋《营造法式》中的门的一种类型,其形式为:

在两立柱之中撗一枋,柱端安瓦,柱出头染成黑色,枋上书名。

柱间装门扇,其上部有成偶数的棂条,下不又涨水版。

柱头多有装饰纹刻。

③鸱尾:

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象征辟除火灾。

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

3、住宅的构筑类型中:

木构抬梁、穿斗、混合式、干阑式、井干式、阿以旺等住宅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区域)

①穿斗式:

用穿祊把柱子串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放在柱头上,在与檩条平行方向,用斗方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室内空间尺度较小。

用于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

②抬梁式:

柱子上搭梁,梁上架檩条,梁上再用柱支梁,如此层叠。

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减少柱子数量,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

多用于北方以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应用:

北方——抬梁式;

南方——穿斗式,白族、彝族;

皖南——抬梁、穿斗混合式

③竹木构干阑式

下部架空,竹、木结构;

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

适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地区。

④木构井干式原木垒成墙体,作为承重结构墙,东北和西南林区

⑤碉楼石砌外墙承重,有收分;

内部密梁木楼层;

土面层楼面、屋面

⑥土楼五凤、凹字、圆、方、半圆、八卦

⑦窑洞黄土断崖挖横穴;

天然土起拱;

黄河中上游地区

⑧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

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阿以旺—夏室(大厅),冬室(卧室)

⑨毡包轻木骨架+毛毡,北方游牧民族

4、北京四合院的特征

①中轴对称、等级分明

②大门作为等级标志;

运用影壁组织门面空间(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

③以院为核心:

交流、活动;

采光、通风;

绿化

④墙垣厚重而封闭——防风沙、防噪音、防干扰

⑤结构构造:

抬梁加硬山(主);

单坡或平顶(次)

⑥色彩素雅,以灰、青色为主

5、客家土楼形制上的共同之处

①以祠堂为中心

②中轴对称

③基本居住模式为单元式住宅

6、客家土楼的技术特点

①夯土外墙高大厚实

②檐口伸出以减少太阳辐射

③内部空间开敞、通透,有利空气流通

④外环楼层开箭窗,利防卫,宜人用

⑤选址注重风水

7、窑洞的三种类型及具体做法

①开敞式靠崖窑:

在天然土壁上向内开挖的券顶式横洞;

前可建土墙或屋组成庭院;

土层深厚处挖双层窑洞

②下沉式窑院(地坑院):

于平地下挖深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

交通:

坡道、台阶、直通或坡道与台阶并列;

排水:

涵洞或渗井上有足够的土层

③砖砌锢窑:

平地上以砖、石、土坯发券建造窑洞房屋

8、徽州民居的特点

①按风水选址;

②建筑以楼层为主;

③重装饰:

墙门、墙头;

木装修;

④天井狭小;

⑤防火、排水、排烟处理较好;

⑥梁架:

彻上明造;

月梁;

冬瓜梁结构体系,穿斗式或抬梁穿斗混合;

⑦平面形制:

三合院、四合院、H形、日字形;

⑧五岳朝天,四水落地。

七、宫殿

1、周——清,历代宫殿的突出特征

①周:

朝廷—纵列的三朝五门(文献)——皋、库、雉、应、路门;

外朝、治朝、燕朝

纵深序列的重视,空间与礼仪的关系

②汉:

前殿(主殿)中央大朝、两侧常朝——前殿与东西厢,兴建大量离宫、宫廷与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组群

③唐长安大明宫

1、布局:

外朝(三殿)、内廷——前朝后寝,大体对称——顺应地形

2、含元殿:

位于龙首原高处,面阔11间进深4间,前有75米龙尾道;

依据承天门的形制是门阙,因此建翔鸾、栖凤两阁,全组建筑成“∏”形平面。

3、内廷:

以太液池为中心,宫苑结合;

麟德殿:

前中后三座殿组成,总面阔11间,总进深17间

④明清北京宫殿(特征见后)

形制的转变

汉:

曹魏:

洛阳太极殿,东西堂制

晋、南北朝:

东西堂制

隋:

恢复三朝五门

唐:

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殿、中华殿;

承天、太极、朱明、两仪、甘露门

长安承天门,含元殿:

“∏”形平面的门阙之制

宋:

始用御街千步廊之制,及于元明清(千步廊金水桥);

工字殿(唐用于官署,称“轴心舍”),及于元,明清置于工字台基上

元:

宫城中轴线上建两组宫殿——大明殿、延春阁;

特色装饰(游牧、喇嘛教、伊教影响):

多色琉璃、金红装饰、毛皮帷幕及壁画等

明清:

三朝五门——仿三朝作三殿,殿前作五门;

三朝两宫

汉-唐-明发展趋势

规模——渐小;

空间序列——增多;

秩序——规则、对称、严谨

2、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②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③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④纵向“三朝”的阶段

3、北京故宫的三朝五门序列,故宫的特色

三朝五门序列:

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特色: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②院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

③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屋顶形式、开间

④富丽的色彩与装饰

⑤技术设施:

材料、供水、排水、防火、采暖等

4、沈阳故宫的特色(与众不同之处)

①布局:

东、中、西三路;

②满族特色;

③逐渐汉化;

④融合了汉、满、蒙、藏各族艺术风格

八、坛庙

1、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

①祭祀自然神;

②祭祀祖先;

③先贤祠庙

2、明堂的概念

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明堂:

礼仪兼祭祀;

上圆下方;

象征意义

辟雍:

天子的大学,宣教化;

位于郊;

外圆内方,环以水

3、北京城坛庙建筑的位置分布

①两重墙,北圆南方——天圆地方,内遍植柏树

②内坛,两组祭坛:

圆丘(祭天)、祈年殿(祭谷);

一组斋宫;

③外坛,神乐署和牺牲所

4、北京天坛的组群建筑特色

①象征主义手法——天圆地方,数字象征;

②以圆丘--祈年殿为主轴线,两侧配以辅助建筑;

③各组建筑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又协调统一;

以甬道相连——漫长的过渡空间与相对集中的建筑空间的烘托与对比;

④各建筑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通过体量对比、位置分布突出主体;

⑤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主体建筑超然于林海之上,附属建筑淹没于林海之中;

坛外遍植柏树,坛内不种草木——营造庄严肃穆的祭祀氛围;

隔离世俗空间、强化神性空间

5、北京社稷坛的主体建筑

五色土坛——象征五方之土

拜殿、戟门——(明代)

6、北京太庙三大殿的名称、功能

①前殿(享殿):

祭祀先祖

②中殿(寝殿):

供奉祖先神主

③后殿(祧庙):

祭祀远祖神主

7、太原晋祠现存的宋代建筑

圣母殿

8、各地孔庙主要建筑布局形制

①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

②棂星门前或内设半圆形水池,称泮池

③棂星门内为大成门,内为大成殿和两庑

④大成殿后设启圣祠(崇圣祠)

九、陵墓

1、了解木椁室的构造与黄肠题凑

①木枋构成箱形椁室1至数层,内置棺

②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寝椁室用短木枋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木方端部均指向棺椁。

2、地上坟丘的发展(春秋到明清)

①西周春秋:

长江中下游流行土墩墓(平地堆土起坟埋葬)

②春秋战国:

封土坟丘

③秦:

高崇坟台

④汉:

垒土成方上(方形截锥体陵台)

⑤汉文帝霸陵因山为藏,不起坟塚

⑥唐:

因山为陵

⑦北宋:

方上

⑧南宋:

浮(寄)厝

⑨元:

不起坟、无标志

⑩明清:

宝顶(地宫上圆形坟),宝城(周围墙垣)

3、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兆域图》铜板,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4、唐、宋(南宋、北宋)陵墓(陵园)建筑的形制特征

①因山为陵,分陵园和寝宫两部分,上下宫制;

②陵园:

陵门四出,门外各建土阙,南门外为神道,两侧立阙及石像生;

③陵园南门内建献殿(祭殿)——上宫

④寝宫:

在山下,每日献食——下宫

⑤因山为陵、因山凿穴、以山为阙

北宋:

①八陵集中一区,设永安县护陵;

②建造时间短;

③墓区南高北低,陵台最低——因“五音姓利”之说;

④布局:

陵台,四面陵墙、门、角阙,南为神道;

南门内为献殿——上宫;

陵西北:

管理人员生活区、供祭区——下宫

南宋:

①浮(寄)厝性质;

②上下宫制;

③上宫主体建筑为龟头殿——献殿后加龟头屋,龟头屋地下筑石室(石藏子),内藏梓宫。

5、明十三陵的布局特征

①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13陵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②13陵共有一总神道(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微有弯曲;

③以山向为基础组织各轴线,力求与山川相称

6、明陵的建筑序列:

从神道入口起至祭祀区的宝城结束历经的主要建筑

陵门—祾恩门—祾恩殿—陵寝门(内红门)—棂星门—五供石台—明楼—宝城宝顶

7、陵墓形制中一些名称的具体含义,如黄肠题凑、宝城宝顶、五音姓利、方城明楼、月牙城(哑巴院)等。

十、宗教建筑

1、佛光寺大殿的结构特征

①面阔7间,进深四间8架椽;

单檐四阿顶,用鸱尾

②台基低矮;

金箱斗底槽

③有侧脚、生起;

无普拍枋

④外檐柱头铺作:

七铺作双杪双下昂,一三跳偷心;

补间铺作:

每间一朵,无栌斗。

⑤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

上平槫下用托脚、室内用平闇和月梁

2、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的结构特征

⑴山门(辽):

①面阔3间,进深2间4椽;

单檐四阿顶

②分心槽;

侧脚

③无普拍枋;

用叉手、托脚

⑵观音阁(辽):

①面阔5间,进深4间8椽;

九脊殿屋顶

②金箱斗底槽;

③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部3层

④叉柱造;

夹层檐柱内收;

夹层柱间施斜撑

⑤叉手、托脚;

平闇

3、河北正定隆兴寺的三座宋代建筑

①摩尼殿(北宋)——重檐歇山殿顶,四面正中出龟头屋(抱厦);

侧脚、生起;

用普拍枋

②转轮藏殿(北宋)——2层楼阁式建筑;

九脊殿顶;

下层柱移位;

叉柱造

③佛香阁——千手千眼铜观音(北宋),我国古代铜制工艺品最大的一件

4、河北承德外八庙普陀宗乘

普陀宗乘:

前部、中部、后部(主体)

模仿布达拉宫的成功之作——师其意,而不宗其形

5、佛塔的六种类型与实例

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傣族佛塔

①楼阁式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宋);

苏州报恩寺塔(南宋);

泉州开元寺双塔

②密檐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

山西灵丘觉山寺塔(辽)

③单层塔:

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北齐);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唐)

④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塔(元);

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明)

⑤金刚宝座塔:

北京正觉寺塔(明);

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清)

⑥傣族佛塔:

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7、佛宫寺释迦塔的特征

①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

②八角形平面,副阶周匝、金箱斗底槽

③9层(明5暗4),67.31米

④平坐暗层加柱梁间斜撑(同观音阁)

8、经幢的概念

在八角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宋、辽发展,元以后少见

9、伊斯兰教礼拜寺的建筑特色

①构成:

礼拜殿、邦克楼(省心楼)或光塔、浴室

②礼拜殿面东背西

③殿内不设偶像,仅设朝向麦加(西)的神龛

④装饰图案用植物、几何和文字纹样,没有动物纹样

10、了解结构特征中涉及到相关名词术语的含义

十一、园林

1、明清皇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①规模宏大,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②分宫室和园林两部分,宫室自成一区,再划分景区;

③集仿名园胜迹于园中;

④整体布局较严整,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轴线平行或转折;

⑤主体建筑与山水空间相衬,起统帅作用,体量尺度高大;

⑥小范围叠石手法,大范围内依靠堆土成山,适当与真山结合的手法;

⑦群植或成林布置花木。

颐和园的设计特点:

①它的设计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既有北方园林的皇家气派,又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丽多姿。

②园中有园,开扩的前山前湖区与收敛的后山后湖区,也因有气势雄伟与幽静深邃而各具特色。

2、明清私家园林布局的设计原则与手法

①全园各景区主题多样

②景区之间隔而不塞

③入园和主要景区前欲扬先抑:

④观赏路线曲折萦回

⑤建筑、环境配置尺度(关系)得当

⑥余意不尽,引发联想

⑦远借邻借园外景物

水面处理的设计原则与手法

①池有大小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

②池岸宜曲直相济,小池宜浅岸

③桥于一侧或一隅,高与池面相称,宜曲桥低栏

叠山置石的设计原则与手法

①可看、可游、可居(山洞、石室)

②塑造丘壑(整体)

③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细节)

④用石得当(选料)

建筑营构的设计原则与手法

①位置、尺度、形象、色彩等与山水环境关系配合

②建筑特点:

活泼、玲珑、空透、典雅

③以厅堂为主;

④漏窗、室外铺地式样繁多

⑤屋顶翼角起翘高

拙政园:

①灵活多变的布局手法

②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

③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整个园中分为3区,有山有水,各有侧重。

④有机巧妙的建筑处理。

十二、建筑意匠

1、影响中国建筑的古代社会文化意识:

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②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③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2、我国古代选址的原则:

①近水利而避水患;

②防卫性好;

③交通通畅;

④注重小气候;

⑤理想景观模式;

⑥良好的环境主体

十三、技术

1、相关名词概念:

间、步架、侧脚、生起、梭柱、金箱斗底槽、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分心槽)、槽、副阶周匝、鸱尾、推山、收山、月梁、冬瓜梁等

架:

檩木

步(步架):

檩与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清:

各步距离相等;

相等或递增或递减或不规则

梁:

承受几个檩子就叫几架梁;

n架梁——n-1步架

梭柱:

柱的上下端(或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