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478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木、竹、花、茶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十一五”期间,发展龙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其中双洋骏华农机合作社荣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已完成林改面积328.5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1.9%。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开展“旅游发展年”活动,推动了旅游产业兴起,全年旅游人数达63.6万人次,旅游收入2.32亿元,分别增长89%和76%。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九鹏溪景区倍受游客青睐,永福高山农业旅游区被命名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规划开发了赤水香寮百家姓古村、拱桥等乡村旅游项目。

商贸经营业态更加多样,新华都、米兰春天等知名连锁超市入驻我市。

交通物流业日渐发达,物流配送点、运输企业发展较快,2010年公路、铁路货运量764.15万吨,是2005年的5倍。

房地产与建筑业加速发展,万成、凯源、九龙桂冠、大景城等一批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发建设;

2010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30.73万平方米、销售额9.1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0.3倍和16.9倍。

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漳平民泰村镇银行、海峡银行漳平支行先后组建开业,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存贷比位居龙岩市县(市、区)首位。

(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23:

29.9:

47.1调整为2010年的13.8:

42:

44.2。

工业结构比重达31.7%,比2005年提高6.4个百分点;

非资源型工业与资源型工业比例由2005年的20.6︰79.4调整为2010年的35.8︰64.2;

市本级规模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51.2%提高到2010年的86.8%,改变了工业发展长期依靠中央、省、龙岩市属企业支撑的历史。

2010年,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7,增长74.7%。

全市工业企业税金总额4.42亿元,增长42.6%。

财税大幅增收。

采取奖励政策引导,充分挖掘税收潜能,规范各类税收征管,2010年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税收分别增收2754万元、2630万元、2274万元,这三项税收对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率达41.9%。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0年来首次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创新创牌力度加大。

经培育、创建、争取,亮出了十张城市名片。

2010年我市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福建十大产茶县”、“中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茶叶)”。

坚持开展特色品牌宣传活动月。

建立了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龙岩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

正盛公司被命名为中国硅化物产业基地。

20家企业与大中院校和科技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拥有白炭黑“正”字牌等省名牌产品9个、木村“美丽家园”等省著名商标8个、省级农业企业金奖1个,龙岩市知名商标16个,农业企业取得有机食品标志1家;

茶叶企业取得绿色食品标志4家、QS认证14家。

成功注册“漳平水仙茶”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积极申报“永福”花卉中国驰名商标。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实施了红狮水泥、振鸿水泥、漳平火电“上大压小”、“双永”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123个,完成投资100.73亿元。

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20.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

2010年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和“旅游发展年”活动,全力组织实施“五大战役”。

十大重中之重项目完成投资28.83亿元,实现产值67.25亿元;

38个本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54亿元,其中10个省、龙岩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3亿元。

漳平火电“上大压小”工程完成投资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43亿元;

天守超纤科技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完成投资1.03亿元;

“双永”高速公路(漳平段)累计完成投资13.22亿元,完成路基工程90%;

江滨大道(“双永”高速连接线)完成投资7012万元;

投资2.5亿元完成省道路面重铺102公里和县道604线、桂月线改造工程;

投资9059万元完成省道203线改造路基43公里;

省道308线动工建设;

完成渡改桥6座,危桥改造54座。

坚持每个季度新开工、竣工一批项目。

新开工项目39个,总投资36.75亿元;

新竣工项目19个,总投资6.31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南三龙”高速铁路、200万吨钢铁铸造项目已开工建设;

“漳永”高速公路已完成工可审查,开始征地拆迁,即将开工建设;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土地勘查工作。

坚持每年举办一次重大项目策划论坛,2010年策划生成天然气发电、漳泉肖铁路扩能等项目129个,经龙岩市专家评审入库69个。

坚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招商,积极对接央企、上市公司、港澳台招商,新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89.3亿元。

园区经济聚集发展。

“十一五”期间,漳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8亿元。

2010年平整土地1347亩,报批土地、林地1608亩,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

出台《企业入园与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不断规范入园企业管理。

今年以来共论证6批61个项目,总投资66.3亿元,其中准入园项目44个,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7.2亿元。

漳平工业园区扩区规划环评通过省级专家评审。

园区入驻企业98家,已投产63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4.4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9.9%。

支柱产业逐步凸显。

“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的“3+6”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电力、林产、建材、农产品加工、轻纺产业产值均超10亿元;

煤炭、化工、矿冶、机械产业产值均超5亿元。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城市功能区拓展完善。

“十一五”共实施城市建设与管理项目60个,投入18.25亿元。

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立足“一江两岸”,实施大手笔扩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万亩工贸新区,累计投入4.6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工业路一期、二期建设,工业路三期正加快实施。

完成火车站新站房及站前广场改造、东山公园、东门步行桥、城区夜景工程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完成漳平中元大酒店26层主体工程建设;

投资8000万元的汽车客运中心建成投入运营;

闽西南商贸物流园建设加快推进;

汽车交易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

实施城区“绿亮美”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3平方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西园中心镇完成投资7500万元,正进行一期安置房主体工程建设;

永福中心镇完成总体规划初步设计,部分项目开工建设。

永福西山、和平东坑、南洋北寮、赤水香寮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2010年完成投资5235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220千伏登榜变电站,110千伏大深、双洋、富山、永福变电站及其配套电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县两公司”改制工作方案已获批并进入实施阶段。

五年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608.5公里;

建成农村供水点162个,改善了8.79万人的饮水条件;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3720亩;

建设九龙江北溪(漳平段)防洪工程12.56公里。

村庄整理试点村建设和家园清洁行动、宅基地整理、村庄绿化等工作有序开展。

(五)对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大陆阿里山”名气日增。

全力策划、运作、提升“大陆阿里山”品牌,创业园成为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生产地,永福镇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

目前已落户园区台资企业54家,其中高山茶企业43家,总投资19亿元,常住台商450人。

花卉、反季节蔬菜、茶叶、日本甜柿成为创业园的农业特色,种植樱花7.5万株,野生杜鹃10万株。

台缘山庄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进入装修阶段,2.2公里主干道全线贯通。

组建了“大陆阿里山”茶叶研究所。

完成“大陆阿里山”高清数字电影、音乐电视和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等拍摄工作。

积极创新对台优惠政策,制定了全国首个《台商林权证贷款管理细则》(试行),13家台资企业获得农行首批贷款1.02亿元。

互动交流合作拓展。

充分利用两岸签订ECFA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台商公会、民间团体的沟通联系,积极引进推广台湾农业“五新技术”及台湾“三生”观光休闲农业。

推动两地交流合作领域逐步由农业向工业、文化、科技领域拓展。

全力争取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福建漳平台商投资区管委会正式挂牌。

积极参加海峡论坛·

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大会、两岸乡村座谈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及农业博览会,提升交流合作层次。

前来考察、旅游的台商达3600多人次。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工作连续五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推进,通过省科技厅的中期验收。

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评估验收,学前教育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高考考生上线率居龙岩市中上游水平。

校园综治安全工作扎实有效,配齐200名校园保安,全市中心学校以上(含城区公办幼儿园)的学校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校舍灾后重建工程、工贸新区西园学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社会福利中心、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启动建设。

发动社会力量修复文庙。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被评为优秀。

投资200万元建成全民健身工程40个,新建乡镇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42个。

嘉亿电影城投入运营,奇石文化城初具规模,民间绘画院入驻闽西南商贸城。

成功举办撤县设市20周年纪念活动。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建成菁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个卫生服务站;

整合市妇幼保健院与中医院,组建了市第二医院。

落实了乡村医生政府津贴和培训奖励制度。

加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事件。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成果继续巩固,政策符合率为97.31%,居龙岩市第二位。

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双拥”和退伍安置工作继续加强,顺利完成2010年冬季征兵工作,取得27年28次无政策性退兵的好成绩。

同时,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年、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气象、方志、地震、人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民生漳平”见实效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环境质量保持总体良好,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龙岩市下达的总量指标内。

九龙江流域(漳平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辖区内三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稳定,I~III类水质比例和水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

2009年以来,共关闭禁养区养殖场4656户,拆除面积34.91万平方米,完成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44家。

城市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

永福和溪南—象湖片区列入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总投资3676万元。

创建了永福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赤水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以及西山村、岭兜村“省级生态村”。

为民惠民力度加大。

五年来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60项,完成投资7.56亿元。

积极争取并落实原中央苏区县套用西部政策。

争取了龙岩市唯一的省对农村“一事一议”补助示范县。

工贸新区学村一期工程和市第二水厂项目动工建设。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廉租房一期已分配入住,二期已竣工,三期在建设。

实施了3个棚户区改造工程。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7平方米。

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和村级卫生保洁员制度。

完成2个农村敬老院和26个村级骨灰堂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惠农政策较好落实,家电下乡补贴达364万元,摩托车下乡补贴达567万元。

提高了村干部待遇和干部差旅费、会议费补贴标准。

落实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政策。

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各方面全力支援,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6.15”暴雨洪灾,抗洪救灾、恢复生产取得重大胜利,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按照省、龙岩市的要求高标准推进实施,全市966户重建户春节前可迁入新居。

就业与社会保障水平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扎实开展,2010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21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9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征收养老保障基金2000万元。

城乡居民低保补助标准逐步提高,2010年共发放低保金1万余人1033万元。

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已参保11.8万人(含60周岁以上),总参保率77.8%,超额完成龙岩市下达的目标;

发放年满60周岁以上农民基础养老金25225人277.4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市农民参合率达98.63%。

实行重大疾病住院大额费用补偿机制,参合农民报免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累计为7.4万名群众报免补偿6496.47万元。

在基层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

开展城乡居民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完成我市的省内社保卡“一卡通”终端改造工作。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大幅减少。

“造福工程”累计搬迁2316人。

库区移民后期扶持7801人,争取资金2805万元。

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坚持市领导值班接访制度,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成功调处各类民间纠纷五年累计1938件。

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连续8年实现命案全破。

完成城区36个治安视频监控点、3个红绿灯、5个出城卡口的高清电子监控系统建设。

治理超载超限行动扎实开展。

加强了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类防灾减灾应急体系不断完善。

“平安漳平”建设三率测评居龙岩市前列,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八)政府自身建设加强

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五年来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87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92件,办理率100%。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政务、企务、村务公开深入开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分3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87项,审批服务事项累计办结82486件,办结率99.6%。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扎实推进。

在龙岩市率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土地交易和政府采购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26宗,实现交易总额1.6亿元,节约资金1263万元,增收2507万元。

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五年来共审计50个经济责任单位。

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办力度,重点查处了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效能建设规范有效。

政府绩效管理加强,开展了主题督查季活动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督查。

政府服务质量、效率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启动OA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认真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211件,提高行政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执行效能嘉奖、告诫制度,五年累计效能嘉奖150个单位400人次,被告诫14个单位55人次。

各位代表,“十一五”及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龙岩市委、市政府和漳平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广泛的社会监督的结果,是全市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关心支持和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勇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跨越发展的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方式转变较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跨越发展的后劲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支撑力不强,缺乏能有效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

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投入大、各类经费刚性支出增加,财政资金调度较困难;

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创新等方面有待加强。

对此,我们今后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基本思路:

立足国家、省和市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发展的大格局,结合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十大增长区域”布局,围绕构建漳平“一个核心区、十字型走廊、对接两翼”产业发展布局,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生态工贸城市建设,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生态、对台等优势,承接闽南,对接台湾,融入海西,构建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和轻纺、建材、钢铁、化工产业基地,闽西乃至全省重要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海西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主要奋斗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龙岩上游水平、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两个翻番”。

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9万元以上,财政总收入14.3亿元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27.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2亿美元,外贸出口总值4.6亿美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成效,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

构建“433”产业体系,到201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60亿元,工业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

全力扶持培育正盛、木村等5家企业上市,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

力争获得国家驰名商标2件以上;

城镇化水平54%以上。

三是各项社会事业保持较快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森林覆盖率稳定提高。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龙岩市下达的指数范围内。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80%以上。

单位GDP综合能耗控制在龙岩市下达的基数内。

三、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关系漳平的长远发展大局。

纵观国内外形势,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

我们要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解放思想争上游、狠抓项目促跨越”,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对接闽南沿海的桥头堡,建设承接台湾先进产业转移的先行先试区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生态工贸城市建设,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增长1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6亿元,增长25%;

农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5%;

工业总产值117.5亿元,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7亿元,增长22%;

财政总收入8.2亿元,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4.89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外贸出口2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以上;

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在龙岩市上游水平。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以赴推进落实三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调结构,转方式,促生态工贸城市建设持续提升

1、突出平台建设,推动增长区域跨越发展。

一是打造工业发展平台。

围绕建设百亿工业园区的目标,抓好园区扩区报批工作及内坑小区、和安小区及溪南上坂工业小区的详规编制,规划新桥工业区,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2011年,力争入园企业达120家以上,3000万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5个、新开工15个、新竣工15个以上;

园区工业产值破5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全年完成土地报批2000亩、土地平整2000亩。

进一步完善园区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强化入园企业规范管理,提高新签约企业合同履约率。

通过政策引导、帮扶等有力措施,做大做强工业企业,2011年全市培育新上规模企业20家以上,新增内贸限上企业10家以上。

制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大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及各类名牌、标志等品牌创建力度,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加强企业生产要素保障,促企业满产、超产。

引导企业文化创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围绕“煤炭年产量破百万吨”的目标,充分挖掘煤炭资源潜能,加快推进翁头岭—盖竹溪煤矿、福煤吾祠矿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长塔科山等煤矿的勘探开发。

推进吾祠铁多金属矿勘探开发等项目,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全力支持正盛公司实现上市。

制定城区污染企业的搬迁规划。

加快天守超纤科技、新纶纺织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轻纺产业。

以对接台湾优势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电子机械产业。

抓好产业发展物流配套建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陆地港”项目建设。

大力培育商贸物流产业,重点抓好西园大酒店、城北新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二是做大对台交流合作平台。

围绕“五个一”发展目标,提升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及“大陆阿里山”品牌,力争落户园区台资企业达65家,高山茶种植面积5万亩,实现产值5亿元。

不断完善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省道308线漳平段路面改造、海峡茶文化交流中心、“三农”服务中心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