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56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机制及制剂编写细则Word格式.docx

17.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临床资料

20.处方组成及功能主治。

用中医药理论阐述适应病症的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解。

2l.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及供临床医师参阅的药理、毒理研究结论综述。

22.临床试验负责单位整理的临床试验总结资料及各临床试验单位的临床试验报告。

分类与申报资料的说明与注释

1.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系指根据该药材的特性和主要组份用人工方法制得而成的产品,如人工牛黄、人工魔香等。

制成品的处方组成包括各组份的名称、配比和制成量;

制备工艺包括各组份的制备、加工和成品配制全过程及主要技术条件。

并同时报送有关的试验方法、数据及与原药材对比的药理、毒理、理化、临床研究等资料。

2.新发现的中药材系指元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中药材。

含新的菌类药材(包括已有法定标准的菌类药材经人工发酵制得的菌丝体或菌丝体与发酵产物等的混合物)及国内外有文献记载的天然药物作为中医用药者。

3,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复方提取的有效成分系指提取的单一化学成分(纯度90%以上),须按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该品及其制剂除按第一类要求申报资料外尚需补充以下几个项目:

(1)确证其化学结构,提供其化学、物理全面研究资料(包括数据、图谱等)及有关文献资料。

(2)药代动力学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3)生物利用度或溶出度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4.中药注射剂的组份可以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单方或复方等。

除复方中的药材可以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外,其它组份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附上该组分(药材)的第2、10、11项资料及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件(复印件),如组份未制订标准的,须按相应类别报送有关资料,并随制剂一起上报审定。

注射剂的主要成分必须基本清楚。

5.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如果历代本草有记载,必须详细提供本草的年代、版本及有关记述。

6.中药材、天然药物、复方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系指提取的非单一化学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等,有效部位含量一般不低于50%。

7.以人工方法在动物体内的制取物,如培殖牛黄、引流熊胆等。

8.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以人工方法在动物体内的制取物和引种(养殖)药材,申报资料中的5、6、10、11、13~16项的研究应与原药材作对比试验。

其临床试验要求,根据其对比试验而定。

9.新的中药复方制剂,系指法定标准未收载的制剂。

其处方中的组份均应符合法定药品标准。

复方制剂中若含有未制定药品标准的药材应先制定其省级质量标准,按照《新药(中药材)申报资料项目》中的第2、4、5、6、10~13、15、16、20项的要求报送资料,其资料随制剂一起上报;

若处方中的药材已制定省级药品标准的,须附上该药材的第2、10、11项资料及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件(复印件)。

除药材外的其它组分,如果未制定药品标准的,须按相应类别报送有关资料并随制剂一起上报审定。

10.以中药疗效为主的中药和化学药品复方制剂,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除按要求的申报资料外,尚需报送该组方中的中药、化学药品、制剂三者在药效、毒理、临床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研究等资料及文献资料。

11.改变剂型的药品(如是其它剂型改为注射剂的,按注射剂的要求报送资料),除按规定报送资料外,还应提供原剂型的工艺、质量标准资料及新剂型与原剂型在制备工艺、剂型、质量标准、稳定性和临床对比试验的研究资料。

并说明新剂型药品的优、特点。

12.改变剂型又增加新主治病证的药品,除应按五类新药要求做新病证的药效学试验和临床试验外,还应按本注释的第11条有关四类新药要求报送对比试验的研究资料。

13.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如果是由局部用药改为全身用药者(如口服、吸入等制剂,按第三类要求申报资料。

14.中药材国内异地引种系指地道药材或野生变家养的动植物药材,其申报资料中的第5、6、10、11、13、15、16、项研究,应将原地与异地或野生与家养的药材进行对比。

如外观性状或内在质量标准有变化的,则按第三类要求申报资料,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15.增加新主治病证的药品,如临床用药剂量超过该药原剂量的,必须提供该药的急性毒性试验资料或文献资料,临床用药时间超过原治疗时间的应报送长期毒性试验资料或文献资料。

16.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主治病证的药品,其质量标准必须有新的提高和完善,增加理化检测指标等。

17.凡局部用药,除按所属类别报送相应资料外,尚须报送局部用药毒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凡对人体具有依赖性倾向的药品,须报送药物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9.初审单位对生产用药品的质量标准、稳定性、有效期等进行审核后,必须提出审核前后的修改意见等有关资料。

20.凡菌类药材和引种(养殖)药材,在生产的同时须了解是否有变异退化等现象,应按申报资料项目的第5、6、10、1l项要求进行三代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质量。

21.新药用辅料系指除已应用的传统辅料外,在我国首次使用于中药制剂的赋形剂、附加剂等。

新辅料的申报资料和审批程序按照《新药审批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22.药材按《新药(中药材)申报资料项目》要求报送资料;

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所有中药制剂均按《新药(中药制剂)申报资料项目》要求报送资料。

药材(原料)与其制剂按要求分别报送资料;

作为两个品种计。

23.有关新药药理、毒理、临床、质量标准、质量稳定性及对照品按《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另行发布)执行。

24.第一类新药需报送资料项目17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如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阳性者,还应报送18致癌试验资料。

第二、三、四类新药如含致突变药材或成分,应提供致突变试验资料或详细文献资料。

25.凡对申请临床研究时所报送的资料有改动者,在申请生产时需重新补报,并说明原因。

26.计划生育药品包括避孕药、中止妊娠药及其调节生育的药物。

27.三类药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者要求进行I期临床试验,视情况可要求进行IV期临床试验。

28.改剂型的同时,对工艺作了重大改动,变成有效部位药物的,宜作I期临床试验,视情况可要求IV期临床试验。

29.增加新适应症,需明显加大剂量,延长疗程,方中又含毒性药材的要求进行I期临床试验。

30.所报每项试验资料封面应写明试验项目、名称、试验负责人(签字),试验单位(盖章)并注明各项研究工作的试验者、试验起止日期、原始资料的保存地点和联系人姓名、电话,药品研究机构登记备案代码等。

3l.所报资料均须按资料项目中的规定号码编号,统一使用A4幅面纸张,并须打印。

第一部分报送一式5份(申请表报送一式6份),第二、三、四部分报送一式3份。

新药制剂标准编写细则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正文按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贮藏等项顺序编写。

除名称外,其余各项加鱼尾号“【】’作为该项小标题。

一、名称

详见《中药命名原则》。

二、处方

1.成方制剂应列处方:

单味制剂为单一药味,故不列处方。

而在制法中说明药味及其处方量。

2.保密品种编写方法另行文。

3.处方中的药材名称 

(1)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已收载的药材,一律采用最新版规定的名称。

(2)凡部标、药典未收载的药材或辅料,应制订标准。

4.处方药味的排列 

根据中医药理论,接“君臣佐使”顺序排列;

非传统处方,也可按药物作用主次排列。

5.药引及辅料

处方中的药引(如生姜、大枣等),如为粉碎混合的列入处方中;

煎汁或压榨取汁泛丸的,不列入处方,但应在制法项注明药引的名称、用量。

一般辅料及添加剂,如炼蜜、酒、蔗糖、饴糖、防腐剂等,亦不列入处方,可在制法中说明。

6.处方中药材与炮制品的写法

(1)处方中药材不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净药材(干品);

某些剧毒药材如草乌、川乌、天南星等,根据习惯应冠以“生”字,以引起重视,如“生草乌”“生天南星”等。

(2)处方中药材属炮制品的,一般均用括号注明,如黄茂(蜜炙)、当归(酒炒)。

牡蛎(煅)、地榆(炭)等。

有些炮制方法一时难以统一,为了照顾用药习惯可收载两种方法或括号内注明“制”,如熟大黄(酒蒸、酒炖)、天南星(制)、狗脊(制)等;

有些炮制品用括号难以说明而且习惯直接用炮制品的,即用炮制品名如熟地黄、诃子肉等;

如炮制品已作为单列品种收载于药典正文中,可直接使用其名称,如制何首乌,不写“何首乌(制)”;

属于净选加工的“炮制品”按最新版药典附录通则和药材正文项下的规定处理,不另加括号注明,如肉桂按规定除去粗皮,不必注明“(去粗皮)”。

7.处方量

(1)处方中各药材的用量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容量以ml表示。

(2)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总出药量一般以1000g(袋)、1000片(粒)、1000ml计算。

实际应用时,可按比例折算。

三、制法

1.制法应考虑到各生产厂的设备条件、产量及经验等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结合现代新工艺,简明扼要叙述制备方法、条件和要求。

2.属于常规或中国药典已规定的炮制加工,在制法中不需叙述,特殊的炮制加工可在附注中叙述。

3.制法中药材粉末的粉碎度用“粗粉”、“中粉”、“细粉”、“极细粉”等表示,不列筛号(药典凡例中对上述药粉的筛号有明确规定)。

4.一般一个品名收载一个剂型的制法;

蜜丸可并列收载水蜜丸、小蜜丸与大蜜丸;

制备蜜丸的炼蜜量要考虑各地气候、习惯等不同,应规定一定幅度,但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用药剂量。

如“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

5.单味制剂如属取原料(如总生物碱)直接投料,不需经过各种处理的,可不列制法(如颠茄片、北豆根片)。

6.制法项下主要叙述处方共多少味、各味药处理的关键工艺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参数:

如清膏的相对密度、使用药引、辅料的名称和用量、制成品的总量等。

7.制法书写格式举例如下:

(1)丸剂

①水丸:

以水为粘合剂泛制的水丸:

龙胆泻肝丸【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以药引煎汁泛丸的水丸;

香砂六君丸【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另取生姜10g、大枣2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用煎出液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以部分药汁煎汁为粘合剂泛制的水丸;

妇科分清丸【制法】以上十一味,石韦加水煎煮二次,滤过;

其余当归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用石韦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以部分细料药包衣的水丸:

七珍丸【制法】以上九味,除麝香、巴豆霜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

其余僵蚕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朱砂适量作包衣用)配研,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朱砂粉末包衣。

即得。

②蜜丸(水蜜丸、小蜜丸与大蜜丸)

无并列丸型蛋丸

香苏正胃丸【制法】以上十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

其余广藿香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③浓缩丸

银翘解毒丸【制法】以上九味,金银花、桔梗粉碎成细粉,过筛;

薄荷、荆芥穗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另器收集;

药渣与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稠膏状,加入金银花、桔梗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喷加薄荷、荆芥穗挥发油,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浓缩丸,即得。

(2)散剂

七厘散【制法】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血竭等五味粉碎成细粉;

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3)颗粒剂

感冒清热颗粒剂【制法】以上十一味,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其余防风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l.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50~60℃)的清膏。

取清膏1份,蔗糖3份,糊精1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

或将合并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5(50~60℃)的清膏,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成无糖颗粒800g,干燥,喷加上述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即得。

午时茶颗粒【制法】以上十九味,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连翘、前胡、陈皮、枳实、柴苏叶、厚朴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山楂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乙醇等量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加蔗糖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上述苍术等挥发油,混匀,制成600g,即得。

(4)片剂

牛黄解毒片【制法】以上八味,雄黄水飞成极细粉;

大黄粉碎成细粉;

牛黄、冰片研细;

其余黄芩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牛黄、冰片粉末,混匀,压制成1000片(大片)或1500片(小片)或包衣,即得。

(5)锭剂

紫金锭【制法】以上七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

山慈姑、五倍子、红大戟粉碎成细粉;

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及千金子霜配研,过筛,混匀。

另取糯米粉320g,加水做成团块,蒸熟后与粉末混匀,压制成块,低温干燥,即得。

(6)煎膏剂(膏滋)

二冬膏【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的清膏。

每100g清膏加炼蜜50g,混匀,即得。

(7)胶剂

阿胶【制法】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

用文火浓缩(或加适量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即得。

(8)糖浆剂

川贝枇杷糖浆【制法】以上四味,川贝母流浸膏系取川贝母45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方法(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5天后,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38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俟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续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45ml,滤过;

桔梗、枇杷叶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及防腐剂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薄荷脑、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适量,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9)合剂

生脉饮【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IO.),用65%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约4500ml,减压浓缩至约250ml,放冷,加水400ml稀释,滤过,另加60%糖浆300ml及防腐剂适量,调节pH至规定范围,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即得。

(10)胶囊剂

六味地黄胶囊【制法】以上六味,牡丹皮、山茱萸、茯苓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熟地黄等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为2小时,第三次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粉末混合,低温干燥,粉碎,加辅料适量,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11)酒剂

舒筋活络酒【制法】以上十五味,除红曲外,其余木瓜等十四味粉碎成粗粉,加入红曲,另取红糖555g,溶解于白酒11100g中,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IO.),用红糖酒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37.4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静置,滤过,即得。

(12)酊剂

姜酊【制法】取姜流浸膏,加90%乙醇使成1000ml,混合后,静置,滤过,即得。

(13)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大黄流浸膏【制法】取大黄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漏法(附录I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谈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合后,再加60%乙醇稀释至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14)膏药

狗皮膏【制法】以上二十九味,除樟脑、冰片外,乳香、没药、丁香、肉桂分别粉碎成细粉,并与樟脑、冰片粉末配研,过筛,混匀。

其余生川乌等二十三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

另取红丹1100g~12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3500g,用文火熔化,加入樟脑、冰片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15)橡胶膏剂

伤湿止痛膏【制法】以上七味,伤湿止痛流浸膏系取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各1份,肉桂、荆芥、防风、老鹳草、香加皮、积雪草、骨碎补各2份,白芷、山柰、干姜各3份,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约为1.05的流浸膏;

按处方量称取各药,另加3.7~4.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胶浆、混匀。

进行摊涂、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16)软膏剂

紫草膏【制法】以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

过筛。

其余当归等四味,酌予碎断,另取食用植物油60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

另取蜂蜡适量(每植物油10g加蜂蜡2~4g)熔化,待温,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得。

(17)露剂

金银花露【制法】取金银花,用水蒸汽蒸馏,每100g的金银花收集蒸馏1600g。

取蒸馏液,滤过,即得。

(18)茶剂

玉屏风袋泡茶【制法】以上三味,白术粉碎成细粉;

其余黄芪等二味加水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

另取甜叶菊60g,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白术粉末及稠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270g,分装,即得。

(19)注射剂

双黄连注射剂

【制法】以上三味,黄芩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用盐酸(2mol/L)调pH至1.0~2.0,在8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加8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并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盐酸(2mol/L)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至4.0,加10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6.0,加入0.5%活性炭,充分搅拌,50℃保温30分钟,加入1倍量已醇搅拌均匀,立即滤过,滤液用盐酸(2mol/L)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少量乙醇洗涤后,于60℃以下干燥。

金银花、连翘加水浸渍30分钟,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放冷至40℃,缓缓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量水,调pH至7.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

静置48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70~80℃测),放冷至4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5%,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

取黄芩提取物,加水适量,加热并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使溶解,加入金银花、连翘提取液,加水至1000ml,加入0.5%活性碳,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封,灭菌,即得。

(20)栓剂

小儿消炎栓【制法】以上三味,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浓缩液在80℃时加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后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

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pH值至5.0,继用70%乙醇洗至pH值至7.0。

沉淀物加水适量,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搅拌使溶解。

金银花、连翘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的清膏,冷至40℃时搅拌下缓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再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加上述黄芩提取物水溶液,搅匀,并调PH值至7.0~7.5,减压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粉碎;

另取半合成脂肪酸酯780g,加热溶化,温度保持在40℃±

2,加入上述干膏粉,混匀,浇模,制成1000粒,即得。

四、性状.

按颜色、外形、气味依次描述。

片剂如包衣,应除去包衣,就片心进行描述;

胶囊剂应除去囊壳就内容物进行描述;

丸剂如用朱砂、滑石粉或煎出液包衣,先描述包衣色,再除去包衣,进行丸心描述;

丸剂丸心的外层与内部颜色往往不一致,应将外层与内部颜色进行描述,如×

色或×

色;

×

色至×

色,先写浅色,后写深色。

合剂(口服液)的性状应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为“澄清液体”或“液体”。

中药制剂在贮藏期间颜色往往变深;

描述时可根据实际观察情况规定幅度。

如有二种色调,应先描述浅后描述深的,即由二种色调组合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