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466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负责人签字:

系(院)盖章

年月日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

2013级

田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貂蝉形象;

分析

1.关于貂蝉形象来源的各种说法

据考证,貂蝉本是汉初兴起的一种武官的帽子。

《后汉书•舆服志》记载:

“附貂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1﹞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官名。

关于貂蝉其人正史中从无记载,只是若隐若现地出现过一个模糊的影子。

关于貂蝉形象的来源,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董卓的待婢。

此种说法出现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

书中记载: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但其中的侍婢是谁,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不过说是董卓侍婢,多少可以看出貂蝉这个人物形象的一点影子。

这些记载起码说明了戏曲演义中的“吕布戏貂蝉”和王允的连环计并非完全是凭空构造,而是有一些根据的,只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之间问题罢了。

二是秦宜禄之妻。

在《三国志•关羽传》注引的《蜀记》中说,关羽同曹操一起攻吕布于下邳时,战前关羽就曾多次向曹操提出想得到吕布手下秦宜禄之妻。

城破之后,曹操见关羽多次提起,就想此女子可能不凡,要亲自看一下,果如天仙美人。

曹操就据为己有了,为此关羽大为扫兴。

书中只说此女貌如天仙,有闭月羞花之貌,并未说姓甚名谁,所以无法证实。

三是吕布之妻。

貂蝉故事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平话》中。

平话中说貂蝉“本姓任,小字貂蝉”。

说貂蝉吕布之妻,和丈夫失散后流落他方,因偶然的机会被王允所收容。

她得知吕布在长安后,为求得夫妻团圆,故接受了王允的连环计。

在元人所编的杂剧《连环计》中,也说貂蝉姓任。

该剧还说貂蝉为“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作貂蝉”。

汉灵帝先是将貂蝉赐给并州刺史丁原,丁原又把她配给义子吕布。

战乱之中貂蝉与吕布失散,流入王允府中。

一次,她在后花园焚香求神灵保佑吕布,被王允发现。

问知情况后王允大喜,待其如亲生女儿,因此与其密议设置了连环计。

不管是《三国志平话》还是后来元人改编的的杂剧“连环计”,都是叙述夫妻间悲欢合的故事,较之《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显得平庸了许多。

2.《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没有《红楼梦》中女子的胭脂粉味,也没有《水浒传》中孙二娘形象的豪侠形象,她大义凌然、美丽智慧、外柔内刚,犹如是一位可畏可敬的女将军形象。

2.1大义凌然的貂蝉

当时十八路诸侯共诛老贼董卓,未果。

贼臣董卓恶贯满盈、惨无人道。

《三国演义》第八回写到:

“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将卒数百人到。

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助,卓饮食谈笑自若。

”[2]“卓于省台大会百官,列坐两行。

酒至数巡,吕布迳入,向卓耳边言不数句。

卓笑曰:

‘原来如此!

’命吕布于筵上揪司空张温下堂,百官失色。

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

百官魂不附体。

卓笑曰:

‘诸公勿惊。

张温接连袁术,欲图害我,因使人寄书来。

错下在吾儿奉先处,故斩之。

……。

’众官维维而散。

”﹝2﹞董卓欲行篡位,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

面对如此情况,作为朝廷重臣的王允,坐卧不安,长吁短叹,仰天垂泪却束手无策。

貂蝉作为王允家中的歌伎,深受允恩,“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艺俱佳,允以亲女待之”﹝2﹞。

看见王允近日两眉愁锁,长期生活在王允府中,培养了貂蝉敏锐的洞察力。

她隐约地觉察到王允必有国家大事,说道如有用她之处,当万死不辞。

毛宗岗赞叹道:

“好貂蝉!

”透视《三国演义》,王允的连环计是以貂蝉的青春和幸福为代价的。

虽然貂蝉用其最宝贵的青春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允的内心深处,他对貂蝉更多的是利用和贱视。

当王允发现貂蝉于牡丹亭长吁短叹时,呵斥曰:

“贱人将有私情耶?

”在王允的思想中,女人是“贱人”,“贱人”是不能有私情的。

他试图想泯灭青春女子所应该有的自然情愫,把她们完全变成无情无欲的顺从之物。

而当发现貂蝉可成为其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时,他对貂蝉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呵斥变成“叩头便拜”、“泪如泉涌”。

在小说中,王允并非坏人,甚至是“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的英雄,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封建等级观念和男权意识极强的士大夫的代表。

事实上,将貂蝉物化为工具的不只是王允,在不同男性眼中,她有不同的物化功能。

于王允,他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

于董卓和吕布,她是提供淫乐的工具。

这是貂蝉的悲哀,是那个时代男权意识下的悲哀。

然而,在这样的生存权利和精神状态遭到如此肆意的践踏时,貂蝉并未窒息,她依然努力地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追求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机会。

我们通常理解貂蝉的行为只是为了报答王允的恩情,其实当王允把连环计的计划和心思完全展现给貂蝉,把她推向斗争的最危险的浪尖之时,貂蝉没有丝毫的犹豫,曰:

“妾若不报大义,死万刃之下。

”此时,她的情感已经完全超越了知恩图报的个人恩怨,有着更深层面和更加崇高的义,也就是救国救民的“大义”,是“重扶宗庙,再立江山”之“义”。

她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并非任人摆布的处于蒙昧状态的人物形象。

从这个层面上看,她是有很强正义感和明辨大是非的责任感的人物,是一位识大局、明大理,为了国家的大义而不顾生死的女英雄。

在这里,貂蝉所表现出的是大义凌然的人格风范,显示出其为国赴死的悲壮美和崇高美。

所以清代毛宗岗这样评点道:

“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貂蝉足以杀之。

刘、关、张三人不能胜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

……我谓貂蝉之功,可书竹帛。

”﹝2﹞

2.2美丽智慧的貂蝉

貂蝉毅然接受王允的连环计。

王允先是将貂蝉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以间离二人之间的关系。

而此计成败如何,主要看其运用者貂蝉。

吕布本以为董卓占为己有,[2]是先把貂蝉接入府中,择良辰吉日配于吕布,没想到同样的好色之徒吕布心中岂能平衡,两人的矛盾由此展开。

貂蝉正是利用这种心理,使二人的矛盾一次次激化。

当貂蝉发现吕布潜入董卓卧房窥探时,“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

复以香罗频试眼泪”,稍后又以目送情,吕布岂不神魂飘荡?

董卓见如此光景,自然心中疑虑,曰:

“奉先无事且退。

”两人虽然心中不宣,可吕布心中岂是滋味?

两人的矛盾又一次深化。

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

布心如碎。

”[2]这使吕布的心达到如碎的地步,点燃了吕布心中对董卓的怒火。

此时董卓又见吕布目不转睛地盯着貂蝉,岂不大怒?

呵斥吕布曰:

“汝敢戏吾爱姬耶!

”两人的矛盾第一次出现正面交锋。

没想到被董卓的谋士李儒从中调和,虽然李儒也可能没猜出连环计的策略,但他深知吕布的重要性,如吕布心变,大事去矣。

故以利害劝董卓,来朝赐吕布以金帛,好言相劝,因为他深知吕布是爱财之人,二人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无奈吕布心系貂蝉,凤仪亭之事使二人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貂蝉是催化剂。

吕布于凤仪亭等貂蝉,貂蝉故意良久才来,愈发引起吕布的相思之情。

貂蝉来如月宫仙子,并言对吕布的相思之情,吕布怎么能抵抗得住如此诱惑。

为了表明对吕布的深情,貂蝉假意要以死明志,手攀栏杆往荷花池跳去,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忠贞。

貂蝉言其在董卓府中度日如年,渴望吕布救其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又深深地博得了吕布的同情之心。

当吕布说:

“我今日偷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了”时,貂蝉曰:

“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

……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

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

”[2]貂蝉激将法,毛宗岗云:

“谚云‘请将不如激将’是绝妙说士声口。

”用得何其妙哉!

这就故意延长了吕布在凤仪亭的时间,使得董卓发现的机率就越大。

果然,董卓见此光景大怒,以戈刺吕布,矛盾彻底被激化。

读到此,本以为二人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没想到剧情又一次出现了转变,谋士李儒又出现了,并劝董卓将貂蝉赐予吕布,以成大业,并用昔日楚庄王的例子来劝说董卓。

董卓似乎已被李儒说动,如此以来连环计计划岂不前功尽弃,此时貂蝉又一次用其超凡的智慧扭转了局面。

她猜出此为李儒之计,并趁此说李儒与吕布交厚,借此离间董卓与李儒的关系,为其连环计扫除这一致命的障碍。

果然,董卓被貂蝉说动,致使吕布对董卓恨之入骨,和王允一起最终除掉了董卓,连环计的成功,不能不归功于女将军貂蝉!

毛宗岗曰:

“为西施易,为貂蝉难。

西施只要哄得一个吴王,貂蝉一面要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大是不易。

3.貂蝉何去何从

这样一位美丽智慧、大义凌然并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她最后的归宿在哪里?

这一直是无数读者所关心和好奇的问题。

可是小说中却未明确记载,只模糊地告诉我们:

“诛吕布后,曹操载吕布妻小并貂蝉回许都。

”毛宗岗评本中,直接把“貂蝉”二字删去,全书此后没有再出现过貂蝉的名字,所以貂蝉的归宿一直是读者心中的一个谜,留给我们无数的想象空间。

毛宗岗对貂蝉结局如何有这样一段评语:

“吕布去后,貂蝉竟不知下落,何也?

曰:

成功者退。

神龙见首不见尾,正妙在不知下落。

”日本人吉川英治在他的《三国志》中,对貂蝉形象进行了成功的改写和重构,“他的貂蝉却由一个只知恩图报的凡庸女子成长为了忠贞不二的纯情烈女”﹝3﹞。

吉川对《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最明显的改写,就是让貂蝉自杀。

《三国演义》中,董卓被诛后,“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

在吉川的《三国志》中,吕布取貂蝉后,把她送回长安府中,等吕布忙完公事再回府中之时,貂蝉已经自杀身亡。

“貂蝉什么也没说,她的神情十分安详,似乎对这个世界毫无牵挂,她仿佛在说:

‘该做的我都做了。

’她的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

她的肉体曾遭恶魔蹂躏,作了牺牲,但如今她又回归了自我。

”﹝3﹞面对貂蝉的离去,吕布悲痛欲绝,悲伤得在她的身体上睡着了,醒来突然发现,貂蝉内衣里有一个香囊,香囊里有一方桃花笺,打开一看,上有一首短诗:

“纵然身为弱女子,但若弃红妆握起宝剑,正义之心也能因此变得坚强无比。

我微笑着迈入荆棘,为了报答胜过父母的恩情,何况还可挽救我的国家。

我弃了乐器,止了歌舞,怀揣匕首逼近了恶魔。

我向他们献上了毒酒,左边一杯,右边一杯,剩下一杯我给了自己。

”﹝3﹞这里的貂蝉,较之《三国演义》中,被赋予了更加崇高的悲剧美。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董卓死后随了吕布,吕布死后又被曹操载回许都。

吕布兵困下邳城时,陈宫为吕布献策说,曹操远到而来,粮草有限,吕布当率布骑出于城外,和城内的陈宫形成犄角之势,必可破曹。

然而严氏劝吕布不可出城,吕布犹豫不决之际,入告貂蝉,貂蝉曰:

“将军与妾做主,勿轻骑自出。

”于是吕布终日不出,只与严氏、貂蝉饮酒解闷,结果导致兵败而亡。

这里的貂蝉,已经满足与吕布的长相厮守,也许在和吕布的相处中,对他产生了依赖之感,从而真心爱上了吕布,才让他为自己做主。

而吉川的《三国志》中,貂蝉在除掉董卓之后,立即自杀身亡,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她不可能爱上这个和董卓一样的恶魔,在一开始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她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所以她说:

“我向他们献上了毒酒,左边一杯,右边一杯,剩下一杯我给了自己。

”当计划完成之后,不能苟且于这个世上,让他人践踏自己的身体,她要高贵地死去。

她和王允的感情也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主仆之情,他们之间的情感是平等的,是充满温暖的。

作品中写深夜王允入后园,见貂蝉长吁短叹,柔声的说道:

“此非貂蝉乎?

……缘何一人在此哭泣?

如此会感冒的。

快擦干眼泪,别哭了。

”貂蝉的回答是在为他的健康担心,说:

“您看您近来憔悴的,头发白了许多。

”说着就捧起王允的手,贴在了自己的眼睑上。

当她听说了王允的离间计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不是为自己的命运流泪,而是不舍得和王允分别。

“王允亲送董卓到相府后辞别,他正要转身,突然发现毡车内貂蝉的一双眼睛正紧盯着自己,她正在无声的向自己告别。

‘再见!

’王允重复了一遍,这一次是说给貂蝉听的,是对她的告别。

貂蝉眼里涌出了泪水,王允心头一酸,急忙转过头去。

”﹝3﹞这里的感情是双方的,是相互关心和体贴的,而不是一方凌驾于令一方之上,此种情况下做出选择的貂蝉,就淡化了报恩的思想,更多的是自我的意识和主动选择,要向王允一样胸怀天下,为天下苍生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国演义》中,貂蝉最初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的动机,是出于她的善解人意和对主子王允的知恩图报。

王允发现她在牡丹亭长吁短叹时,竟冷酷地呵斥她为“贱人”,可见她与王允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貂蝉形象的最大局限性就在于,她的骨子里有着深深的奴性,封建的等级观念在她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

貂蝉自幼被选入府中,王允以亲女待之,又教其歌舞,如果是出于知遇之恩和人之常情,为王允分忧解难是理所当然的。

问题就在于貂蝉这次的感恩是要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的,为了实现王允的连环计,貂蝉要先侍董卓,后侍吕布,而且还要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

貂蝉之所以会如此牺牲自己,起主导作用的不是为国为民的大义,因为“凭一个从无政治和社会阅历的女子,也从无经过某种特务训练、教育,要有那么的气魄、能耐,完成如此大业,那时不可能也不能的”﹝2﹞,而是出于对王允恩情的回报,只是这种回报带有深深的奴性思想,超越了做人的底线。

在貂蝉的观念里,王允是对她有恩的主人,自己的生命都是属于王允的,又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其实,站在以王允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的立场上来说,他们虚伪的高歌貂蝉高尚的行为,为了国家的利益宁愿牺牲自己的身体,而对于一个年方二八的少女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要先后被两个陌生的男人凌辱和践踏,以换取国家的和平和稳定。

更何况董卓已年过半百,杀人无数,凶残之极,貂蝉和他之间不可能有美好的感情,还要装作心甘情愿的样子讨其欢心。

封建时代,“贞洁”和“一女不嫁二夫”的观念根深蒂固,成为社会衡量女人品质的非常重要的标准,纵然貂蝉是为了“大义”而失去贞洁的,恐怕在王允的内心深处,对貂蝉的“不贞洁”也是存在深深鄙视的。

孙权把其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虽然也有政治的目的,然而他也深知刘黄叔素怀仁义之心,况且只是为了取回荆州,而用的“假招亲扣人质”之法,并不是真心要把妹妹推向对方的。

4.结语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貂蝉的命运必定是个悲剧。

作为一个弱女子,王允本来就把她当作工具使用,计划成功后,成了吕布的玩物,吕布死后,无论落到谁手里都逃不了被当作玩物的命运。

她的生存价值就是作为玩物和工具,这是整个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剧。

而貂蝉的悲剧又是封建社会中美丽女性的常见的悲剧———“红颜薄命”。

那备受赞叹的“义女”光环,使貂蝉在《三国演义》的女性群体中备受瞩目,但是我们要看清,这道光环后的幕布正是男权的阴霾。

注释

〔1〕[宋]吕祖谦.《后汉书》祥节[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7

〔2〕梦昭连,卞清波,王凌,校点.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M].长沙:

岳麓书社,2005.53-144

〔3〕邱岭,吴芳龄.《三国演义》在日本[M].宁夏: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78-208

参考文献

[1][宋]吕祖谦.《后汉书》祥节[M].上海:

[2]梦昭连,卞清波,王凌,校点.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M].长沙:

[3]邱岭,吴芳龄.《三国演义》在日本[M].宁夏:

[4][明]罗贯中,[清]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M]长沙:

岳麓书社.2006.6

[5]马瑞芳,女性意识在“三国”“水浒”中的空前失落.[J]小说家,199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