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97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课件《古诗三首》Word格式.docx

  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

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

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

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

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

  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3)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

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3.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

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能够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点评。

  (课件出示4:

生字)

  duà

nchǔzhì

ɡūfān

  断楚至孤帆

  

(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

  

(2)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换一换:

“继”换掉“纟”,加上“斤”,就是“断”;

“定”换掉“宀”,加上“林”,就是“楚”;

“狐”把“犭”换成“子”,就是“孤”。

  减一减、:

到—至,变成“至”。

  加一加:

“巾+凡=帆”。

  5.男生来读读。

*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6.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再去读读、找找、画画。

  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5)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

  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

能够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2.(课件出示6、7)

  

(1)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

“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

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

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

劈开,断开。

  (5)至此: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

回漩,回转。

指这个段江水因为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

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

突出,出现。

  (8)日边:

天边。

  (9)日边来:

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3.个人自学开始。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学习前两句诗。

  1.(课件出示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相关图片)

  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3.引导想象: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个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4.

(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

“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3)从这两句我们能够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水势湍急、激荡回旋)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

  (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4)*读、男生读、齐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谈话过渡:

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

两岸青山------相对出)

  2.(课件出示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

(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高兴、激动、自豪)

  6.指导朗读:

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三)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

(课件出示10)(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板书:

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

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表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

(断、开、流、回、出、来)(板书:

断开流回出来)

  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但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谈话引读:

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

(男生齐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谈话接读:

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

(*齐诵: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

他满怀希望,满怀*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

  六、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

试试看。

(学生配乐感情朗诵。

  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

(指名配乐朗诵。

  3.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来。

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的朗诵表达出诗中的情。

  4.全班一起朗诵。

(配乐)

  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断楚至孤帆

  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实行范写指导。

  “楚”——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

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

  “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

  “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

  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

  6.过关评价。

  八、总结拓展,积累使用。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所以,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

(《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但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

  【设计意图:

使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准确的写字方法。

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饮湖上初晴后雨】

  1.理解文中“亦、宜”等3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生字,理解多音字“抹”。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水平。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课前搜集相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

  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

(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

)这个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2.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人间仙境……)

  3.谈话揭题:

同学们,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题:

(课件出示13)《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4.(课件出示14)简介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15)《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

  2.小组交流:

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

  3.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1)知道了天气:

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2)知道了地点:

西湖的小舟上。

  (3)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

饮酒聊天,欣赏美景。

  4.谈话激趣:

诗人苏轼以前在杭州做过地方官员,他非常喜欢西湖,经常到西湖来观赏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刚开始的时候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

看到这奇妙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个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

  (课件出示16)突出显示“饮”“初”“亦”“抹”“宜”。

  1.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2.生自由朗读。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诗句。

  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②指导生字:

  yǐnchūyì

mǒyí

  饮初亦抹宜

  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

  “亦、宜”整体认读音节,“饮”前鼻音。

“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mǒ,组词“涂抹”;

还有一个读音是mā,组词“抹布”。

  ③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

饮=欠+饣初=刀+衤宜=且+宀

  减一减:

迹-辶=亦

  4.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出这首诗的节奏。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17)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5.指名读,提示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

  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2.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3.引导理解:

  

(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

  

(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

  (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

  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

  

(一)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潋滟”是什么意思?

(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

(晴天。

  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

(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方好。

  5.“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正当,恰好。

(查字典。

)“晴方好”又是什么意思?

(方好:

正好,正显得美。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8.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

(雨)

  2.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山色空蒙。

  2.“空蒙”是什么意思?

(空蒙:

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3.“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亦奇。

  5.“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也。

)“亦奇”又是什么意思?

(亦奇:

也显得非常奇妙。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7.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三)个性赏读——晴雨西湖。

  1.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

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

(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2.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1)为了表现不同情况下的美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2)因为是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天气造成了西湖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3)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读出作者的感受。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

  (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

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你要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呢?

(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

  2.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

(西子)你从怎么知道的?

(读诗:

欲把西湖比西子。

  3.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西子:

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的美女。

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淡妆浓抹总相宜。

  5.“淡妆”是什么意思?

(素淡的妆容。

)“浓抹”是什么意思?

(浓重华丽的打扮。

)“相宜”什么意思?

(合适)“”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6.作者写这句诗仅仅为了赞美西施吗?

(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

意思是说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都很美。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8.指导朗读:

读出作者对西湖的的赞叹之情。

  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课件出示18:

生字田字格课件)饮初

  1.读准字音,指导写字。

  师范写指导:

  “饮”左窄右宽,第二笔是横勾,第三笔是竖提,撇要注意避让,捺可舒展。

  “初”左窄右宽,左边是“衤”,不是“礻”。

  2.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仿影、临写。

  3.教师巡视并实行写字提示:

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投影展评,实行写字修正。

  七、总结延伸,背诵积累

  1.苏轼在一天之中同时领略了西湖晴雨时的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高兴……)

  2.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3.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4.我国历代诗人都喜欢以大自然为题材实行写作,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诗句和美文,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并和同学一起分享。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