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09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 细胞增殖教案Word下载.docx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题目:

第二节细胞增殖(建议4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教学难点: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讨论:

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1、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

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那些结构上?

这使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引导学生简要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从细胞变化角度分析:

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是很小的,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通过细胞分裂使其体积减小。

为什么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呢?

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请参考“细胞有丝分裂ppt”)

学生总结:

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

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根据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观察并讨论:

认真观察39页青蛙红细胞细胞分裂图、37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107页产生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

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如青蛙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分裂。

(见扩展资料)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

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产生以及无性生殖过程中新个体或生殖细胞——孢子的形成……。

人体就是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成的。

  有丝分裂可以连续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学生阅读并讨论:

  1、学生分析有关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

起、止的标志?

为何这样划分?

  2、根据图解描述什么是细胞周期。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

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一个细胞从它产生开始直到它又通过细胞分裂变成两个相同的子代新细胞这就是一个周期。

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

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

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设问:

为什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进行?

  一般情况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全部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性。

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

为什么有丝分裂能够产生相同的细胞呢?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各自完成了那些生命活动?

  配合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根据本给出的数据等资料可以知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有极大的比例。

分裂间期是一个新生的细胞进行物质积累生长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细胞还要为新一代细胞的产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因此看似静止的分裂间期其实是细胞最繁忙的阶段。

  根据给出的图形和照片比较并描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

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裂间期:

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

(占时90~9%)

  细胞变化: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

核内渐出现染色体纤丝。

  分子变化:

DNA复制加倍,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

总结:

  1、细胞变化:

细胞由扁变方,细胞核占有极大的比例。

细胞核染色均匀,颜色渐深,核仁不止一个,非常显著。

  2、物质变化(原因):

细胞核内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增加了一倍。

核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颜色明显变深。

细胞内有大量的蛋白质被合成,其中有一部分与DNA分子一同构成染色体。

根据书中图示可以知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是靠一个着丝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核仁部分见扩展资料。

可以给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

  一切准备就绪后,细胞分裂就可以开始了。

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和细胞质等结构的分离。

分裂间期复制的DNA要完整地分离,使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分别获得完全相同的一整套DNA。

如何保证复制的两套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呢?

根据引导学生讨论:

  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的阶段界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核内DNA、染色体的变化是观察的重点,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是主线。

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精密合理的美感。

  为了研究方便,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被人为地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期:

细胞一分为二。

主要是完成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均分。

(占时~10%)

  1、前期:

  进入分裂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细胞核内的DNA散出,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分。

观察前期细胞模式图及其变化过程,描述分裂前期细胞的主要变化特点。

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根据对动画、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细胞特征。

  染色质→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核膜、核仁消失,细胞核解体。

纺锤体形成。

  1、完成了DNA的复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核仁逐渐解体消失。

阻碍DNA分离的核膜也随着解体消失。

  2、DNA分子很大,数目也较多,遗传物质以染色质形式高密度地聚集在细胞核内。

在细胞分裂初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3、简要介绍纺锤丝的和纺锤丝体的形成。

  4、关于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以通过照片及动画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染色体的结构。

让学生明确:

染色单体形成于细胞分裂间期,。

在有丝分裂前期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通过复习染色体与遗传物质DNA的关系——染色体是转载遗传物质DNA细胞结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DNA分子与染色体、DNA分子与染色单体间的数量对应关系。

DNA分子的行踪是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到的。

  2、中期:

  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征。

  DNA高度螺旋化。

短粗的染色体清晰可见。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上。

  1、突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到细胞中央的道板上。

  2、强调赤道板是位于细胞中央部位的一个坐标面,不存在任何物质性结构。

  3、由于染色体高度集中,造成纺锤体清晰可见。

  4、强调绘图要点……。

  3、后期:

  根据对动画片段、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核遗传物质DNA均分。

  1、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

原在一起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用词要准确。

重点强调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

  2、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着丝点是受力点,染色体臂应该是顺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3、由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品,因此形态、大小等特征应该完全相同。

  4、末期:

  遗传物质已经完成了均分过程,接下就是细胞质的分离等收尾工作了。

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DNA解螺旋,染色体→染色质。

  新的核膜出现,细胞核重新形成。

纺锤体消失。

  赤道板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分离成两部分。

  1个亲代细胞→2个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1、收尾工作与分裂前期正好相反。

  2、由于细胞壁的物理特性,导致了植物细胞在分裂结束时只能是细胞板向外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有丝分裂有效地保持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恒定性。

对生物的遗传意义重大。

  1、为什么细胞只有在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其他阶段都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呢?

  2、同时出现或消失的结构都有哪些?

其中细胞核结构与染色质几乎是同步存在的意义?

  3、DNA是如何实现平均分配的?

  4、简要说明有丝分裂的特点?

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回味有丝分裂过程中精巧的程序设计,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设怎样的?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示?

   用表格形式如何表现?

表格的优点是?

  用曲线如何描述?

优点是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根据这一图表可以清楚地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复习:

(素材资料:

可以选用网上下载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自制中的动画或下载的录像片断)

  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

  看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丝”,回忆遗传物质的均分过程。

  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片和动画片段,对比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讨论二者的异同。

  讲解有关中心体的产生时间及组装过程(后者选讲)。

堂练习:

尝试用表格形式表示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1、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2、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所产生的下一代个体有什么特点?

  3、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双胞胎个体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4、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成果是利用生物有丝分裂的特点实现的?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在细胞进入分裂期以前也进行过一次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但是紧接着却连续发生了两次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两次被平均分配。

你认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相比还会相同吗?

应该有什么特点?

(这就是减数分裂名称的由)

  6、无丝分裂过程产生的子代细胞能否用于培养新一代个体?

为什么?

  7、分析比较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的异同。

他们各自适用于那些过程?

为什么?

(选作)

实验四:

观察植物细胞的朋丝分裂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检验实验结果的依据。

因此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利用那些生物材料和实验工具实现目的?

  一、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应满足什么特点?

如何培养?

取材时有什么要求?

如何实现?

  二、分析实验设计思路……。

  三、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

  四、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制作玻片标本?

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培养材料: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还可以用那些材料替代?

解离:

药品?

作用?

根尖最佳长度?

原因?

如何判定解离状况?

  怎样才能看清细胞核的变化?

药品性质?

是否可以直接染色?

怎么办?

  漂洗:

目的?

方法?

要求?

  染色:

染色的方法?

注意事项?

染色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

(解离状况、温度)作比较要有纪录。

  制片:

如何使解离的细胞分散开?

  :

录像带上截取的录像片断

  观察:

寻找什么形状的细胞?

重点观察那些内容?

     视野内最多的是什么时期的细胞?

  如何依据细胞的状态,确认细胞所处的时期?

简图

五、学生操作、观察并用绘图的方法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填写实验报告。

记录心得体会如你认为制作一个好的装片关键环节是什么?

  如有时间,可以增加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内容。

扩展资料

关于核仁

核仁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非常显著。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仁是一个高度动态的结构,会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不同。

核仁会经历明显变大、解体消失、再次重现的变化过程。

在细胞分裂间期,在DNA的控制下会转录出大量RNA。

其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基因、RNA和蛋白质高度聚集成为核仁。

因此核仁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就会显得更加明显。

关于无丝分裂

人和哺乳动物的血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不能再进行细胞分裂。

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有进行细胞分裂的基础。

无丝分裂最早就是发现于鸡胚胎的红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但是由于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色体的规律性运动,因此我们不清楚在五无丝分裂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均分过程。

  关于无丝分裂一直存在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的学者认为这与有丝分裂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分裂类型。

与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活动过程中一样,无丝分裂过程只适用于已经分化的细胞。

其特点是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始终存在,细胞的功能活动可以不中断地进行。

典型例题

  例1不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体细胞  卵细胞  D孢子

  答案:

  解析:

考察有丝分裂的适用范围。

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可以用于体细胞数目的增加,这些细胞经过分化过程就可以形成组织完成相应的生理功能了。

因此神经细胞与其他体细胞一样都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如果用于形成新一代个体,则子代与亲代个体在遗传性上会保持高度一致。

因此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生殖过程会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异现象。

所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孢子可以直接发育成子代新个体。

但是卵细胞和精子细胞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因此需要进行细胞的结合——受精过程才能保证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遗传物质数量上的恒定性。

  例2有丝分裂前期的变化是()

  A细胞核消失出现染色质 B开始形成染色单体

  每条染色体由两个DNA分子构成  D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D

考察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以及经过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遗传物质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之前完成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再进行复制。

分裂期的任务就是将复制好的遗传物质进行平均分配。

因此染色单体的形成过程发生于分裂间期,在分裂间期它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当细胞进入分裂期后才通过逐步的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的形式被观察到。

有丝分裂前期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都是由一个DNA分子与相应的蛋白质共同构成的——染色单体这一细胞结构包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成分。

  例3 染色体增加的原因是()

  ADNA的复制  B染色单体的分离

  染色单体的分裂  D染色单体的增加

B

细胞分裂期以前通过复制产生的两个DNA分子通过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因此染色体数目不会因为DNA的复制而增加。

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一分为二,导致原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两条染色单体各自形成新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这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开始时增加了一倍。

在染色体加倍的过程中没有出现DNA的断裂过程,因此染色单体的分开过程用“分离”比用“分裂”描述更加准确

  例4表中记录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过程根据这些数据完成填空。

答案:

考察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DNA以及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判断的依据是将细胞分裂开始与结束时相对比。

(可以参考曲线变化图和表格)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和DNA是不可能消失的,只有染色单体会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而转变成染色体。

由此可以判定第二行是染色单体的变化。

  由于在分裂前期染色体已经完成了复制过程,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因此根据细胞分裂前期数据的差异,可以判定第一行与第三行分别是染色体和DN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只有分裂后期有遗传物质及相应结构的数量改变,在细胞分裂结束时随着子细胞的形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及相应结构将会得到均分。

习题精选

1、如果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将停留在()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分裂后期  D当时所处的时期

2、解离的主要目的是()

  A去除细胞壁  B溶解细胞壁之间的物质  

  使细胞解体  D杀死细胞

3、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

  A从第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

  B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

  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D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中和后期  B前期、中期和末期  

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中期

、细胞周期中DNA和染色体增加的时期分别是()

A间期和中期  B间期和后期  

前期和后期  D前期和中期

6、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遗传物质的变化过程完全相同  B末期细胞的分离方式不同

  细胞的核的规律性变化完全相同  D只是细胞结构不同

7、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正确的顺序是:

解离用的药剂是和以比例混合。

漂洗的目的是要去除以防止其与染色剂发生。

8、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数目要体积要。

9、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期的后,再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10、绘制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模式图(假设该植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参考答案

1、A2、B3、4、D、B6、D

7、解离→漂洗→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质量分数为1﹪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的酒精溶液1︰1

细胞间残存的解离液

化学反应从而保证染色效果

8、多小9、间复制平均

10、注意图形要符合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1)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纺锤丝牵引。

  

(2)纺锤丝尽量绷直,纺锤丝在靠近细胞两极处向一点聚拢。

  (3)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着丝点是受力点,染色体臂应该是顺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4)由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品,因此形态、大小等特征应该完全相同。

  ()植物细胞要画细胞壁,细胞形状尽量呈矩形或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