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27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制造和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同时,在传统汽车产量逐步过剩的情况下,贵州省汽车企业也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据奇瑞汽车发布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力争通过十年,推动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落户贵州,也将极大的推进贵州汽车工业的发展。

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基地,贵州省对汽车用工数量需求十分旺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接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员工数量达到5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从事摩托车生产和汽车维修的庞大人群。

作为典型的长线产业,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各种高素质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零部件检测、部件装配与调试、整车装配与调试、现场工艺和质量人员、发动机和整车试验检测、汽车售后人员。

贵州省政府规划力争到2020年,贵州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按照规划静态测算,上述人员需求缺口高达5万人。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基础

(一)校企合作合作基础

学校与比亚迪汽车公司、贵州奇瑞万达汽车公司、贵州广汇乾通汽车公司、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公司、贵州通源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PPG公司、奔腾汽车公司、贵州依家爱车网络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引进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途径,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

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10人。

并且聘请了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10名为专业兼职教师。

形成了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三)实验实训条件

系部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制造与检修技术实训基地一个,实习场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设备总值800余万元。

建有“理实一体化”教室8个,另有汽车构造与维修仿真实训室,汽车文化博物馆,现代汽车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实验中心,汽车名车维修中心,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场所,汽车空调实训中心,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大赛训练场所,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中心,汽车底盘中心中心等各一个。

与贵州万友汽车销售公司、贵州广汇乾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建成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

上述试验实训手段大部分可以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所用。

(四)课程改革与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工艺基础》四门核心课程,主编《汽车装配》或参编该专业适合我校课程设计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五)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等中/高级技能培训与鉴定资质,是贵州省授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组织企业的汽车装配工、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两次,参与本地区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技术服务两项,为三家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响应贵州大数据、大扶贫战略,举办“汽车维修工培训班(中级)”,培训来自贵州地区贫困家庭青年200人,并推荐他们成功就业。

四、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方向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汽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以培养汽车企业急需人才为宗旨、以汽车企业各生产岗位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专业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水平、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汽车制造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在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下,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基于汽车企业制造和装配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共建,融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企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把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教学质量高、为企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方向。

2.具体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职业员工基本素质,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和整车装配、总成和整车磨合调试、总成和整车试验、总成和整车售后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人才培养规格及规模

表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规模规划表

年度

2016年

(基础)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学生规模(人)

300

400

450

500

550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完善以汽车制造与装配岗位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的目标

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汽车制造与装配职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构建符合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精选教学载体,优化学习场境,以学生为主体,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技术方向重点建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四门核心课程,编写出版国家规划教材《汽车装配》教材一本。

(4)师资建设的目标

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通过研修培训、学历提升、学术交流、企业挂职锻炼、兼职引进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1名来自合作企业),培养6名骨干教师(包含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2名);

6名“双师”素质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5%。

招聘9名专任教师,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31人;

增聘兼职教师13名,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名;

在上述教师队伍中,要形成以本科本专业为主的学历结构,同时通过引进和现职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等形式,使具有硕士以上教师人数达到6人,具有副教授以上技术职务教师人数达到10人,青、中、老教师比例为5:

4:

1,形成一支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承担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课程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为1:

1。

(5)实践条件建设的目标

新建校内汽车制造与装配实训室(实训车间)一个。

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个(一个是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基地,另一个是汽车整车制造基地)。

五、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与本院自动化系、机械系。

经管系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接受企业指导,考虑到汽车制造逐步转向以机器人操作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密切和上述单位配合,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系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培养过程共管、教学成果共享的紧密合作办学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专家组的领导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与企业要求的结合模式,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人才,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展专衔本或专本连读教学;

针对现代汽车制造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汽车智能制造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规格改革与创新,“量身定做”培养汽车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

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

职业岗位(群):

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

汽车总成、整车制造与检测;

汽车总成、整车调试和试验;

汽车总成和整车售后。

面向上述岗位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

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进行课程开发。

2.建设校企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项目课程

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汽配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对职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细化,参照汽车各工种有关国家职业技术标准的需要,并考虑现代汽车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确定出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这些核心课程的其他相关课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素质课(文化素质,综合素质),职业知识课(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拓展)、职业技能(技能基础,工作过程)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基于汽配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发课程项目工单,实现技能训练的模块化,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模块化方案。

最终形成工作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将汽配专业的四门职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2,其余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3。

表2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规划

年度

级别

基础

2021年

2022年

课程名称

院级

资料准备

完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

汽车制造工艺

表3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其余核心课程建设规划

建设内容

2017年基础

完善课程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库

调研,资料

准备

资料

汽车企业生产管理

汽车智能制造

3.优质教材建设

编写出版《汽车生产管理》、《汽车智能制造》及实训指书4本,优质教材建设规划见表4。

表4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优质教材建设规划表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参编

教材类型

合作企业

拟完成日期

1

汽车生产管理

主编

正式出版

上海景格

2

合编

校本教材

自动化系、上海景格、奇瑞万达

3

汽车零部件制造实训手册

机械系、实训中心

4

汽车装配和调试实训手册

合编

比亚迪、奇瑞万达、吉利

4.开发自主学习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

建立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其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案、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将这些课程的教学资源链接到数字校园网,教师可以借鉴相关教学资料,学生通过习题库、试题库开展练习和模拟考试,扩大学生习空间;

教师也可在网上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和网上考试、教学等活动。

以学院数字校园网作为支撑平台,系部配置专人对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管理。

(四)汽车装配与制造教学团队建设

汽车装配与制造教学团队建设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并进行,融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之中。

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现有中青年专任教师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从校企合作企业中引进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和领军作用。

将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双师”素质教师列入培养对象,规划期内,培养6名骨干教师。

按照学院“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五个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6名骨干教师;

形成了一支“双师”素质的校级教学团队,在规划建设期内,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队伍增加到44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见表6。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参加国家示范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或企业技能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专业教改科研、核心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参加说课比赛、教案比赛、讲课比赛等方法,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双师”素质教师6名,师资队伍培训进修规划见表7。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师承担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课程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

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师职业规范、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累计不少于15学时,同时,通过教学研讨,观摩“教学公开课”等方式,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表5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表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学位结构

双师素质

兼职教师

高级

中级

初级

硕士以上

学士

比例(%)

人数

比例

(%)

22

12

8

36

6

28

9

16

73

15

68

14

38。

24

37。

5

25

8。

19

71

18

75

42。

26

34。

10

35。

7

27

11。

20

77

21

80。

47。

11

39。

14。

85。

48。

30

33。

40

26。

13。

23

76。

83

50

32

22。

16。

74。

87

31

表6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培训进修规划

培训进修

(□天以上/人)

挂职锻炼

(天以上/人)

社会兼职

2017年(基础)

5天/2

15天/8

30天/8

15天/9

30天/9

15天/10

30天/10

15天/11

30天/11

15天/12

30天/12

15天/13

30天/13

合计

29

5天/3

(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主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用,单独建设好主要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服务的一个实训中心。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共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有关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一个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规划如表7所示。

表7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规划

实训基地名称

实践课程

实践项目

建设年度

经费(万)

备注

汽车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1.汽车概论

2.汽车机械基础

3.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4.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5.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

6.汽车装配调试

1.汽车装配调试的技能培训。

2.对社会待就业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共用)

2016-2018年

350

新建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依据专业工学交替的实施方案,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的层次包括:

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汽车总成与整车装配实习、技术岗位的实习,汽车零部件加工、装配工艺、磨合调试工艺规程编制,企业技术、质量管理,顶岗带薪实习。

新建5家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情况见表8。

表8:

新建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合作企业名称

企业类别

主要实训内容

贵州奇瑞万达汽车有限公司

一类

汽车总成和整车装配调试

贵州吉利制造有限公司

二类

汽车曲轴毛坯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检测、汽车整车装配

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

贵州广汇乾通汽车公司

汽车检修

贵州华阳电器公司

汽车零部件制造

六、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由学院领导班子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认真学习国家和贵州省示范及骨干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在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上创新,坚定了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的办学的信念。

利用专题会议、讲座、宣传栏、校园网等多种方式和载体,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意义与必要性,提高了全院教职工对重点专业建设的认识,汽车工程系系行政和党总支领导对学院的上述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增强了全系教职工建设好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该专业的建设的全面顺利实施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一)组织保障

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汽车工程系成立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专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

组长:

待定

成员:

学校和企业专家组成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和专业负责人制,由专业方向负责人具体负责建设,制定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负责按时、按量、保质完成各项目的建设计划,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完成进度和建设质量进行考核,并给予必要的奖惩。

(二)资金保障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预计需要资金500万元,主要依靠举办方和学院自筹来完成。

系部将严格依据学院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分建设项目和年度对项目资金进行分配,接受学院和上级部门的审计监督,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明确项目建设进度,认真执行验收标准,确保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建成。

(三)管理保障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是学院重点专业培育建设项目,学院和系部将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使项目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建立建设项目监控机制,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对专业建设中各个项目和各项建设工作的质量、进度、经费使用等情况适时进行监控,实行信息公开,向学院主管领导和财务等主管部门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向全系教师和员工公开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高质高效。

保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和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