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45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就业市场的期待 张卓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调查报告4

3.1我院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期待

3.2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3.3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五、后记

前言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本次调查通过对我院学生就业期待的调查和企业的双向了解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

为了最真实的掌握我校大学生就业心理,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最真实反映我院大学生就业期待,本小组特做此调查,希望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7.5.08----2007.4.14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及在校大学生

大学生数据:

共发送120收集有效数据100份

企业数据:

网络可靠的相关统计数据

1

2.1针对我院大学生

关键词1:

不自信

63%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其余35%为“有点严峻”。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

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先就业再择业"

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06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

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2:

不满意

6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很不满意”或“不满意”。

学校急需对就业指导进行改革,从而使之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同时提高学生满意度。

其他

与07届毕业生相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

的比例相应增加,这可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更加不乐观。

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时间,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所以抱有"

车到山前必有路"

的学生比例增加较快,.而表示"

信心十足"

的比例相应下降,与07届毕业生(13.39%)相比,比例降为8.01%.外企仍是在校大学生中的最青睐的就业单位,与07届毕业生(29.85%)相比,选择比例有了一定提高,达到35.82%。

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18.18%)超过了国企(15.69%),这预示着未来"

公务员热"

可能继续升温。

能力、技能与心理素质是在我院大学生眼中企业招聘员工重点要求之三甲选项。

也是大学生自身评价的弱点所在。

三、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我院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期待

1.1大学生就业现状

学生普遍现状

a.毕业生对07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07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

07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1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

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

有28.87%的毕业生明确表示"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另外,有18.09%的毕业生表示"

,对能否就业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担忧。

b."

先就业、后择业"

观念日趋流行

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07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

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相关内容分析见报告其他部分。

c.大学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2000以下(元/月)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以下及1000-1500元之间。

d.更多人选择继续深造

调查显示,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占35%,这个比例与选择工作的比例越来越接近,这也说明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高学历成为就业的一种优势。

第二部分、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人士在"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

上的选择的话,发现有很大不同。

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

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而"

学生提高职业素质"

、"

提高学生技能"

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

提高技能"

及"

提高职业素质"

是最主要的,"

调整就业心态"

反而并不主要。

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

第三部分、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现状分析

从我院大学生和企业的需求的对比情况来看,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0万,06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而从我们调查的企业06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同步,在调查的企业中,只有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还有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所以从用人单位来看,06年招聘大学生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

这样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对自己的能力素质不感到满意,仍然希望有提升的空间。

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大学的教育内容及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造成的。

而企业对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的关注,说明大学生在认知层面上可能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有差距,在企业hr给大学生的建议中,"

眼高手低"

是企业最为诟病大学生的一个缺点。

a.关于就业心态的建议

※调整心态,放底架子,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到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些,更务实些。

※主要是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

※心态要端正,从基础做起

※大学生在首次就业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期望太高,即使不如意,可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

※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心态放平

※关键是心态的转变、对职业的预期值也序号适时加以调整

※'

大学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

b.关于专业知识的建议

※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调整心态

※大学生应该更加地深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我们的综合能力;

※专业理论不全面,缺乏基础操作技能,薪酬待遇期望过高

※现在的大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职业素质也有待提高

c.关于品德

※企业喜欢录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毕业大学生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道德素质很重要的,不要忽视

※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实践经验

d.关于实践

※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端正就业态度

※希望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职

※提高自身素质;

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调整就业心态

※建议多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求职者、对企业而言是双赢

※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务实勤奋

e.也有一些HR人士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归到了政策、社会、高校中,期望这方面的改进促进大学生就业

※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机会。

提高职业教育的数量

※高等教育应更多与实际的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相结合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引和辅导

※最根本的要从教育体制彻底改,否则地基不好建起的也是危楼

※中国的大学教育也需要改革

后记

以上,就是关于徐海学院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期待的调查报告,基于时间以及能力未能进一步深入分析,仅观察出了一些表面现象,对此我本人颇感遗憾。

在报告中引入的数据并不完全是依照调查问卷,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与被调查者的谈话,这些谈话内容中透着惊人的相似:

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企业对能力的看重。

同时也有双方观点的激烈冲突,学生的“先就业后择业”使企业面临招得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这使企业不敢过多的招收大学生,而双方中间沟通者学校所做的工作又不尽如人意,于是便出现了供需矛盾。

希望我们本次的调查工作能缓和这一矛盾,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从而对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徐海学院学生对就业市场期待的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报告一共对本专业中的10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现在调查结果如下.

1.你对2008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态度是:

A.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10)(10人)B通过努力应该可找到工作(43%)(43人)

C现在就业困难很大(29%)(29人)D对就业形势很是担忧(18%)(28人)

以下同上:

2.毕业之后的大概方向是哪里?

A.继续深造(35%)B找工作就业(40%)

C边读书边工作实践(15%)D出国留学(6%)E另有打算(4%)

3.毕业之后最想去什么工作单位?

A国有企业(16%)B外企(36%)C私营或者传销类的(20%)D国家机关(18%)E其他(20%)

4.将来开始工作对个人薪水的期望值是多少?

A月薪1000以下(20%)B月薪1000-1500(50%)C月薪2000-3000(20%)C月薪3000以上(10%)

5.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35%)B信息量少(15%)

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30%)D能力不足(50%)

E优势难以发挥(45%)F求职方法技巧欠缺(35%)G对社会缺乏了解(40%)

H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20%)

J其他补充:

(5%)

6.你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最多可选择2项)

A提高技能(50%)B调整择业期望值(30%)C提高职业素质(60%)

D职业培训(20%)E调整心态(45%)F就业渠道(40%)G提高自身求职技巧(50%)

7.你对你现在的学校提供的职业或者就业培训满意吗

A很满意(3%)B满意(10%)C1般(20%)

D不满意(25%)E非常不满意(40%)F未提供有关培训(1%)

8.你是否在校园里见过有关职业培训的广告

A经常(60%)B有时候(30%)

C不怎么留意(10%)D未见过(无)

9.你和你的朋友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

A自己接受过有关培训(30%)B朋友接受过有关培训(30%)

C都接受过有关培训(25%)D未接受过任何有关培训(15%)

10.对你接受过的职业培训有何感想

A.非常好(20%)B还可(35%)

C未达到我想要的效果(35%)D非常差(10%)

11.或你同学朋友接受过的职业培训是什么价位

A100-400元/天(30%)B400-700元/天(50%)C700-1000元/天(10%)

D1000-1500元/天(7%)D1500元以上/天(3%)

12.对哪种职业培训方式最感兴趣(最多可选择3项)

A互动沟通(30%)B经验分享(20%)C案例分析(5%)D集体活动(10%)E专题讲座(15%)F角色扮演(9%)G自我推销(3%)H游戏(3%)I课程式(无)J面对面咨询(5%)

13.你认为将来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能力占主导(30%)B社会关系占主导(20%)C机遇占主导(10%)D三者缺一不可(40%)

14.你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最要注意的因素是?

A工作的业绩(10%)B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15%)C处理好和上司的关系(10%)D三者都要非常注意(65%)

15.将来工作后的大致目标是什么?

A安安稳稳做好自己的事(30%)B一定要奋力工作,需要更好的位置和薪水(30%)C按自己的喜好办事(20%)D现在还不能确定(20%)

16.现在的就业态度是什么?

A先就业再择业(44%)B先择业再就业(21%)

C按能力所长而定(12%)D无所谓有工作就好(23%)

以上就是我们所做调查问卷的总结归纳

2007年5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