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50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泵站施工规范标准Word格式.docx

2.2.11泵站金属结构预埋件的安装放样点测量精度指标应符合表2.2.11的要求。

2.2.12立模、砌(填)筑高程点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混凝土立模和混凝土抹面层以及金属结构预埋安装使用的高程点,均应采取有闭合条件的几何水准法测设。

2对软土地基的高程测量应考虑土壤沉降值。

3机泵预埋件的安装高程和泵站上部结构的高程测量,应在泵房底板上建立初始观测基点,采取相对高差进行控制。

2.2.13竣工测量及归档资料应包括下列容:

1施工控制网(平面、高程)的计算成果。

2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建基面和进出水渠道的平面、断面图。

3实测建筑物过流部位及其他主要部位的竣工测量成果(坐标表、平面和断面图)。

4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和竣工图表及施工期变形观测资料。

5有特殊要求部位的测量资料

3地基与基础

3.3基坑开挖

3.3.1基坑的开挖断面应满足设计、施工和基坑边坡稳定性的要求。

3.3.2采用水力冲挖应注意下列事项:

1保证水源、电源与排泥场地。

2挖土应分块分段、先周边后中间、分层进行,每层深度为2—3m。

3机组应均匀布设,间距宜为20m。

4排泥场的围埂应分层夯实。

3.3.3根据土质、气候和施工情况,基坑底部应留0.1一0.3m的保护层,待基础施工前再分块依次挖除。

3.3.4基础底面不得欠挖和超挖,若有局部超挖应用混凝土填筑。

3.3.5应及时处理在基坑开挖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

3.3.6在0C以下施工,基础保护层挖除后,应立即采取可靠防冻措施。

3.3.7对于岩石地基的基坑开挖,应按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4泵房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对于泵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应做好施工措施设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措施设计中拟定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备足施工机械和劳力,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和有关的技术准备工作。

4.1.2泵房水下混凝土宜整体浇筑。

对于安装大、中型立式机组的泵房工程,可按泵房结并兼顾进、出水流道的整体性设计分层,由下至上分层施工。

层面应平整。

如出现高低不同的层面时,应设斜面过渡段。

4.1.3泵房浇筑,在平面上一般不再分块。

如泵房较长,需分期分段浇筑时,应以永久伸缩缝为界面,划分数个浇筑单元施工。

泵房挡水墙围护结构不宜设置垂直施工缝。

泵房部的机墩、隔墙、楼板、柱、墙外启闭台、导水墙等,可分期浇筑。

4.2泵房钢筋混凝土

4.2.1泵房混凝土施工中所使用的模板,可根据结构物的特点,分别采用钢模、木模或其他模板,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所有模板及支架必须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正确;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模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小漏浆;

制作简单,装拆方便,经济耐用。

2钢模所使用的材料宜为3号钢。

木模所使用的木材宜为Ⅱ、Ⅲ等材,木材湿度宜为18%~23%。

3模板、支架及脚手架应按照工程结构特点、浇筑方法和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并应明确材料、制作、安装、检验、使用及拆除工艺的具体要求。

4设计模板、支架及脚手架时,应选择实际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为计算荷载。

迎风面的模板及支架,应验算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抗倾稳定性,抗倾倒系数不应小于1.15。

5各种材料的模板及支架、脚手架的设计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

6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模板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表4.2.1—1的规定。

7制作与安装模板的允许偏差,如设计图纸上未注明时,应按表4.2.1—2的规定执行。

8拆除模板及支架的期限,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

墩、墙、柱部位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

2)承重模板及支架,应在混凝土达到表4.2.1—3的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3)流道、深井筒式的泵房及其他体型复杂的构筑物,其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制定专门方案,拆时间除满足强度达到100%之外,一般不宜少于21d。

4.2.2钢筋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热轨钢筋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l499—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轨带肋钢筋》有关规定。

使用前应按规定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做焊接工艺试验。

发现性能异常的钢筋,应做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2钢筋的种类、钢号、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需要代换时,应符合DL/T5057—96《水工混凝土设计规》的有关规定。

泵房建筑结构部分的钢筋应符合GBJl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的有关规定。

3钢筋加工后的形状、

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

4钢筋的接头类型选择和焊接要求,应符合DL/T5057—96或GBn0—89的有关规定。

泵房混凝土的钢筋接头宜优先采用电焊接头。

电焊接头宜优先采用闪光对焊。

5钢筋安装位置和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乙2.2—2的规定。

表4.2.2-2钢筋安装位置和保护层的允许偏差(mm)

4.2.4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合理选定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

2)运输时间不宜超过0,5h(搅拌车除外),如混凝土初凝,应另作处理。

3)运输道路应平坦,防止离析和漏浆。

4)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2m,超过时应采用溜管、串筒或其他缓降措施。

2混凝土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应按表4.2.4—l的规定执行。

3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按表4.2.4—2的规定执行。

4.2.5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面层凝结后,应立即浇水养护,使混凝土面和模板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早期应遮盖,避免太曝晒。

2混凝土连续湿润养护的时间在常温下应按表4.2.5的规定执行。

3作好混凝土养护记录,包括每日浇水次数、气温(含泵房外温差)。

4.3泵房底板

4.3.1泵房底板地基,必须经过工程验收合格,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

4.3.2地基面上宜先浇一层素混凝土垫层,其厚度可为80~100mm,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0,垫层混凝土面积应大于底板的面积,以利施工,避免搅动地基土。

4.3.3模板制作安装的允许偏差,应按表4.2.1—2的规定执行。

4.3.4底板上、下层钢筋骨架网应使用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柱掌。

柱掌可为钢柱或混凝土预制柱。

应架设与上部结构相连接的插筋,插筋与上部钢筋的接头应错开。

4.3.5制作和安装钢筋的允许偏差,应按表4.2.2—1和表4.2.2—2的规定执行。

4.3.6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结构与配筋应合理。

2混凝土的标准强度应与浇筑部位相同。

3柱的表面应凿毛,且洗刷干净。

4柱在现场使用时应支承稳定。

5应处理好柱周边和柱顶面的混凝土,防止渗透现象。

4.3.7底板混凝土各种材料的质量,应按本规4.2.3的规定执行。

4.3.8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宜低于200kg/m3。

4.3.9混凝土使用缓凝剂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应在工地进行试验。

4.3.10混凝土浇筑前应全面检查准备工作,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开盘浇筑。

4.3.11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不得斜层浇筑。

如果浇筑仓面较大,可采用多层阶梯推进法浇筑,其上下两层前后距离不宜小于1.5m,同层的接头部位应充分振捣,不得漏振。

4.3.12在斜面基底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升高,并采取措施保持水平分层,防止混凝土向低处流动。

4.3.1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止水片和预埋件上的灰浆。

混凝土表面泌水过多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设法排去仓积水,但不得带走灰浆。

4.3.14混凝土表面应抹平、压实、收光,防止松顶和干缩裂缝。

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4.5埋件和二期混凝土

4.5.1各种埋件及插筋、铁件的安装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牢固可靠。

4.5.2各种埋件及插筋在埋设前,应将表面的锈皮、油漆和油污清除干

4.5.3埋设于混凝土中的供、排水管,测压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5.4埋设的管子应无堵塞现象,外露管口应临时加盖保护。

4.5.5埋设管子的连接接头必须牢固,不得漏水、漏气。

4.5.6管路安装后,应用压力水或充气的方法检查是否畅通,否则应进行处理。

4.5.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各种管路进行保护,防止损坏、堵塞或变形。

4.5.8闸门槽和水泵机座部位,应进行二期混凝土施工。

4.5.9浇筑二期混凝土前,应对一期混凝土表面凿毛清理,刷洗干净。

4.5.10二期混凝土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等于或高于同部位——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对于体积较小,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压入法施工。

4.5.11二期混凝土采用膨胀水泥或膨胀剂时,其品种和质量应

符合有关规定,掺量和配比可通过试验确定。

4.5.12二期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已安装好的设备及埋件,且应振捣密实,收光整理。

4.5.13机、泵座二期混凝土,应保证设计标准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继续加荷安装。

4.6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4.6.1在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的冷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作好冷天施工的各种准备,骨料应在进入冷天前筛洗完毕。

2混凝土浇筑应尽量避开寒流到来之时,或尽量安排在白天温度较高时进行。

3基底保护层土壤挖除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尽快浇筑混凝土。

在老混凝土或基岩上浇筑混凝土,必须加热处理基面上的冰冻,经验收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

4未掺防冻剂的混凝上,其允许受冻强度不得低于10MPa。

5配制冷天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6冷天浇筑的混凝土中,宜使用引气型减水剂,其含气量宜为4%~6%。

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盐。

与镀锌钢材或与铝铁相接触部位及靠近直流电源、高压电源的部位,均不得使用硫酸钠早强剂。

7合理确定混凝土离开拌和机的温度,人仓温度不宜低于0℃,覆盖混凝土的温度不宜低于3℃。

8制备混凝土应先将热水与骨料混合,然后再加水泥,水泥不得直接加热,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4.6.1的规定。

表4.6.1水及骨料加温允许最高温度(℃)

9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10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止水片和预埋件上的冰雪和污垢。

运输器具应有保温措施。

13模板和保温层的拆除,除按本规4,2.1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

2)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

3)避免在寒流袭击、气温骤降时拆除。

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4℃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4冷天施工时应做好下列各项观测记录:

1)室外气温和暖棚气温,每天(昼夜)观测4次。

2)水温和骨料温度,每天观测8次。

3)混凝土离开拌和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每天观测8次。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5d,应加强混凝土部温度的观测。

用蓄热法养护时,每天观测4次;

用蒸汽或电流加热时,每小时观测1次,在恒温期间每2h观测1次。

4.6.2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的热天进行施工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混凝土离开拌合机的温度应符合温控设计要求,且不得超过30℃。

2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宜采用下列措施:

1)预冷原材料。

骨料应适当堆高,堆放时间应适当延长,使用时由底部取料,采用地下水喷洒骨料,采用地下水或掺冰的低温水拌制混凝土。

2)应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间浇筑。

3)混凝土运输工具应配备隔热遮阳措施;

缩短运输时间,加快混凝土入仓覆盖速度。

4)混凝土仓面应采取遮阳措施,喷洒水雾降低周围温度。

4应适当加大砂率和坍落度,且宜掺用缓凝减水剂。

5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早覆盖养护。

4.6.3雨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掌握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暴雨或台风过境时浇筑混凝土;

砂石堆料场应排水通畅,防止泥污;

运输工具宜采取防雨措施;

应采取必要的防台风和防雷击措施;

混凝土的浇筑仓面应设防雨棚;

骨料含水量应加强检验。

2无防雨棚,在小雨中浇筑混凝土应通过试验调减混凝土用水量;

应加强仓外的排水,但不得带走灰浆;

应及时作好顶面的抹灰收光与覆盖。

3无防雨棚仓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如遇大雨、暴雨,应停止浇筑,并将仓混凝土振捣好并覆盖。

雨后应清理表面软弱层。

继续浇筑时,应先铺一层水泥砂浆,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应按施工缝处理。

4.7质量检验及缺陷处理

4.7.1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骨料宜先在料场取样,通过试验选用。

到工地后,按一批或300~600t取样检验一次。

2水泥、混合材和外加剂应有质量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单。

到工地后,应取样检验。

水泥应分品种每一批或每200~400t为一取样单位,混合材应每一批或100~200t为一取样单位,外加剂浓缩物应每1~2t为一取样单位。

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三个月,散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半年(不包括出品后的静置期),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袋装水泥进库前应抽查包重,如分量与标明的不符÷

则拌合时应另行称量。

3水质应在开工前进行检验,如水源改变应重新检验。

4.7.2混凝土在拌和、浇筑过程中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种原材料配合比检验,每班应多于三次,衡器应随时校正。

2砂、小石子的含水量检验,每班应多于一次。

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天应增加检验次数,并及时调整配料单。

3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随时检查。

4混凝土在拌制地点和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检验,每班应多于两次。

在取样成型时,应同时测定坍落度。

5外加剂的浓度检验,每班应多于两次。

引气剂还应检验含气量,其变化围应控制在土0.8%以。

4.7.3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应以标准养护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主。

必要时,尚需作抗拉、抗冻、抗渗等试验。

抗压试件组数应按下列规定留置:

1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应分别制取。

2厚大构件的混凝土应每100~200m3成型试件一组。

3非厚大构件的混凝土应每50~l00m3成型试件一组。

4每一分部工程成型试件不应少于一组。

现浇楼层,每层成型试件不应少于一组。

5每一工作班成型试件不应少于一组。

4.7.4应留置一定数量与结构同等养护条件的试件。

4.7.5评定混凝土质量的原始资料的统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等级和配合比相同的一批混凝土应作为一个统计单位。

2不得随意抛弃任一数据。

3每组三个试件的平均值应作为一个统计数据;

当三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可取中间值;

当三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不应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6进、出水建筑物施工

6.2前池及进水池

6.2.1前池、进水池施工应以泵房进水轮廓为基准,按照先近后远、先深后浅、先边墙后护坦的原则,在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

6.2.2两岸连接结构及护坦的施工,必须分别满足稳定、强度、抗冻、抗侵蚀的要求,其临水面应与泵房边墩平顺连接。

6.2.3进水池填筑反滤层应在地基检验合格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反滤层厚度以及滤料的粒径、级配和含泥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铺筑时,滤料宜处于湿润状态,应避免颗粒分离,防止杂物或不同规格的料物混入。

3滤料不得从坡上向下倾倒。

4各层面均应拍打平整,保证层次清楚,互不混杂。

每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5%。

5分段铺筑时,应将接头处各层铺成阶梯状,防止层间错位、间断和混杂。

6.2.4进水池导渗如采用土工织物,其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铺设应平整,松紧均匀,端锚着应牢固。

2连接可采用搭接、对接等方式,搭接长度应根据受力和基土条件确定。

3铺设和存放均不宜日晒。

6.2.5滤层与混凝土或浆砌石的交界面应隔离,并应防止砂浆流人。

充水前,排水孔应清理,并灌水检查。

孔道畅通后,可用小石子填满。

前池边墙和进水池两侧翼墙为浆砌石时,其施工可参照本规6.5的规定执行。

6.2.6前池边墙和进水池两侧翼墙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时,其施工应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施工安排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参照本规4的规定执行。

6.2.7土方回填应根据结构物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按照设计质量要求进行。

未经检验查明的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土料,不得作为回填土。

土方回填·

应按本规:

6.3.1的规定执行。

6.3出水池

6.3.1出水池的地基为填方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土应每300~500mm厚为一层。

碾压应密实,压实系数以0.93~0.96为宜。

2当填土为粘性土或沙土时,其最大干容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

当填土为碎石或卵石时,其最大干密度可取19.6~21.6kN/m3。

3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填料。

当填料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一般不应大于200mm。

4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渗、防漏的工程措施。

6.3.2出水池施工宜以泵房流道出口轮廓为基准,按照先近后远、先深后浅、先边墙后护坦的原则进行。

6.3.3出口翼墙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参照本规4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必须分别满足稳定、强度、抗渗、抗冻、抗侵蚀、抗冲刷、抗磨损等性能的要求,其临水面与泵房流道出口边墩应平顺连接。

6.3.4出水池的防渗和止水缝、伸缩缝、抗震缝等永久缝所用的材料、制品的品种和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3.5水下混凝土防渗墙工程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施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标准、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强度保证率应在80以上。

2对工程质量应如实准确记录,文字简洁,数据清晰可靠。

3资料应及时整理,并绘制混凝土浇筑指示图等图表。

6.3.6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桩或木板桩作防渗板桩时,其施工应参照SL27—91《水闸施工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6.3.7出水池护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施工,参照本规4的有关规定执行。

护坦宜分块、间隔浇筑。

在荷载相差过大的邻近部位,应等浇筑块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交接处的另一块体。

6.3.8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护坦上行驶重型机械、堆放重物,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同意。

6.3.9出水池粘土铺盖的填筑应减少施工接缝,防止之水破坏。

必须分段填筑时,其接缝的坡度不应陡于1:

3。

6.3.10用塑料薄膜等高分子材料组合层或橡胶布作防渗铺盖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止沾染油污。

2铺筑平整,及时覆盖,避免日晒。

3接缝粘结紧密牢固,并有一定的叠合段和搭接长度。

4加强抽查和试验。

6.5砌石

6.5.1砌石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石工程应在基础验收及结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2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线砌筑。

3砌石应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

6.5.2砌石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料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2混凝土灌砌块石所用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0mm。

3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号。

4使用混合材和外加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混合材宜优先选用粉煤灰,其品质指标参照有关规定确定。

5配制砌筑用的水泥砂浆和小石子混凝土,应按设计强度等级提高15%。

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同时应具有适宜的和易性。

水泥砂浆的稠度可用标准圆锥沉入度表示,以40~70mm为宜,小石子混凝土的坍落度以70~90mm为宜。

6砂浆和混凝土应随拌随用。

常温拌成后应在3~4h使用

完毕。

如气温超过30℃,则应在2h使用完毕。

使用中如发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6.5.3浆砌石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前应将石料刷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砌体石块间应用胶结材料粘结、填实。

2砌体宜用铺浆法砌筑,灰浆应饱满。

护坡、护底和翼墙部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灌填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并认真捣实,再用碎石块嵌实。

不得采用先填碎石块,后塞砂浆的方法。

6.5.4翼墙及隔墩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l基础混凝土面层应进行凿毛或冲毛,并冲洗干净后方可砌筑。

2砌筑应自下而上逐层进行,每层应依次先砌角石、面石、后填腹石,均匀座浆,并随铺随砌。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