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62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15单元 第31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文档格式.docx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5)作用: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精巧点拨]       图示经典力学

2.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①基督教坚持上帝创世说,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②文艺复兴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地冲击。

③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展,思想更加开放。

④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奠基:

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3)标志: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4)内容

①生物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

(5)意义:

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精巧点拨]图示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及意义

3.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1)“蒸汽时代”

①条件

②进程

a.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

b.应用:

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c.推广: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③影响

工业生产

机器大工业工厂形成,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城市进程

形成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成为工业国家

世界联系

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电气时代”

①条件: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a.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b.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a.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b.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c.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进了垄断组织形成。

d.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NO.2理解——学会读史·

学会用史

核心问题1 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史料探究]

科学和非科学的斗争

史料 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教育部竟明文规定,中学生物学课本除进化论外,必须还有神创论的内容,而且两者的页数要各占一半。

在田纳西州,进化论被禁止讲授;

南加罗来纳州,官方教科书上竟然不准提“进化”的术语和“达尔文”的名字。

如何理解史料反映的问题?

提示:

此史料反映了科学和非科学的斗争,要改变一个众所周知的固有观念实属不易,而改变一个载于至高无上神圣经典里的观念更比登天还难;

科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也任重而道远。

[史论拓展]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与实质

项目

宗教

科学

分歧

观点

生命是由神创造的

生命是自然界进化而来的

世界观

唯心主义世界观

唯物主义立场

方法论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实验和观察研究

政治

统治阶级维护其特权的工具

追求民主和平等

根源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实质

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核心问题2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比较

[要点归纳]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异同

蒸汽机发明

电气技术应用

①都是由于社会生产需要的作用而产生的成果

②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通过科学实验得以产生并投入生产领域

③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升华

①主要在英国完成,代表人物是瓦特

②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①多国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代表人物是爱迪生

②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产生

③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史料印证]

“蒸汽时代”的发明与“电气时代”的发明的主要不同

史料一 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

许多事例表明,“实验方法”无法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试验法”也许更恰当。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史料二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很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

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蒸汽时代”的发明主要依靠的是经验和技巧。

(2)史料二反映了“电气时代”的发明主要依靠精密的实验,且发明家主要是科学家。

NO.3探究——感悟真题·

捕捉动向

(1)主干知识:

近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及其产生的影响。

(2)史观角度:

运用近代化史观和生态史观理解蒸汽技术与电气技术的影响。

运用全球史观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社会热点:

从节约和开发利用能源的角度考查蒸汽技术和电气技术。

(2014·

江苏高考)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英国

二抓关键——“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

三析选项

选项

理由

结论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仅涉及知识,并没有涉及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错误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只是知识方面的进步,与技术进步无关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仅涉及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是知识对技术促进的结果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体现了知识(或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

正确

NO.4应用——对点训练·

落实强化

1.(2015·

江苏高考)“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D.普朗克

A [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科学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故答案为A项。

依据材料中的“第一次”,可排除B、C、D三项。

]

2.(2010·

江苏高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B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

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项。

棉纺织厂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选B项。

3.(2017·

盐城调研)“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B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

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是对宗教思想的冲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新认识,故B项正确;

爱因斯坦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C项错误;

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4.(2016·

常州一模)“进化生物学的新颖而出乎意料的结果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念。

”有人把进化生物学的观点归纳为下列几点:

①没有固定不变的种类,只有无止境的改变 ②大自然是平和协调的 ③一种优秀的生物,是一个能在其他生物不适宜生存的地方存活的生命形式 ④适应性的变化取代了美德,上述各点中正确的应该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C [大自然是平和协调的与进化论观点不符,②错误;

生物进化论强调生物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演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①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5.(2016·

镇江一模)“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

①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B [达尔文的生物学出现在19时间中期,与启蒙运动无关,故①错误;

牛顿和达尔文分别从物理和生物领域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两者也都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故②③正确;

牛顿的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与工业资产阶级无关,故④错误;

B项符合题意。

6.(2016·

南通、扬州、泰州二模)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道:

“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50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

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

”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 [材料中“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表明了开始转化阶段周期长的原因,以后随着该原因的改善转化周期就越来越短,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中间隔了50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表明随着相关条件的改善,转化周期会逐步变短,故B项正确;

先有“法拉第发现”即科学理论的突破,但“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中分析法拉第的发现“应用”的滞后,没有涉及法拉第的发现“源于”什么,故D项错误。

考点2

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

量子论

背景

经典力学面临挑战

①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②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标志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成就

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②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意义

①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①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②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易错警示]      爱因斯坦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不是因为其提出了相对论,而是因为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2.信息技术

(1)概况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③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④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②促使传统产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③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精巧点拨]       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核心问题1 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发展

牛顿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

(1)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但这些定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即物体在低速运动情况下。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提出时空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而变化,物体的质量也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出了质能转化原理,这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对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相对论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史料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解读] 首先应明确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

第一次是17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是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

还应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两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

核心问题2 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史料一 《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每4个多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博客的“自媒体”属性愈发明显。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用户调查》数据显示,98.2%的互联网用户为奥运受众,其中67%将互联网作为“第一接触媒介”,显著高于电视(12.7%)、报纸(3.5%)、杂志(1.6%)以及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

史料二 2008年7月1日上海闸北恶性袭警事件发生不久,就有人造谣称犯罪嫌疑人行凶的原因在于曾被执法民警殴打致残,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后据造谣者供认,他此举的目的是扩大自己在网上的影响。

这些言论自由的滥用,直接造成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在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高达73.7%,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倾向的达27.1%。

值得重视的是,很多网站和网络游戏运营商以营利为目的,精心设计内容和情节,增强网站内容和游戏的“粘性”,以牺牲网民健康为代价赚取利润,成为部分网络依赖症的“病源”。

——上述史料均引自2008年7月16日浙商网

《互联网影响力调查》

根据上述史料概述互联网应用所带来的影响。

史料一表明,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来源和网民表达观点、主张和情感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史料二表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网民在虚拟世界里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意愿。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自由正被一些人滥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消耗、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②对时代进步的影响:

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转到知识经济时代、虚拟时代、数字时代。

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教学方式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⑤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信息时代人们的交流更加快捷方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冲突、交融,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社会思想形成多元并存的状态。

(2)消极方面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②世界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社会,使部分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未成年人。

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

运用社会史观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

从信息网络使“远程教学”、“网上购物、就医、娱乐”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加强了人与人的信息交流的视角命题,考查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2013·

江苏高考)“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科技成就,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定时空——时间是隐含的,不明确;

知识范畴方面考查的是自然科学理论

二抓关键——由“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可以断定,“这一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伽利略的成就

与牛顿的经典力学有关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量子理论

1.(2011·

江苏高考)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D.爱因斯坦

D [材料反映了物体运动发展是相对的,这一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故D项正确;

伽利略、牛顿的科学贡献只是局限在肉眼的观察范围即宏观世界的绝对时空观,故A、C两项错误;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题目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

江苏高考)“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

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A [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体现的是量子理论的相关研究,它是19世纪末科学家在研究热辐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故A项正确;

B项体现的是相对论思想,C项是材料中现象进一步发展的结果,D项是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A项。

3.(2016·

扬州一模)“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

A.经典力学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

D [经典力学主张绝对时空观,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

量子理论解释的是微观粒子现象,与题干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

按照狭义相对论而言,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质速关系),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正确。

4.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这一成果(  )

A.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

B.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使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导致爱因斯坦遭受纳粹德国迫害,被迫移居美国

C [爱因斯坦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故选择C项;

A、B两项为相对论的意义,与光电效应不符,故排除;

纳粹德国反犹太主义的狂潮使得爱因斯坦遭受迫害移居美国,故D项不正确。

5.“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是指(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普朗克的量子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电子运动的规律

B [从材料信息中的“原子”“分子”等信息,可知该理论研究的是微观世界的规律,故选B项。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的是宏观世界的规律,故排除A、C两项,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

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

工厂里面。

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车和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