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68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200,跨度3200m,支撑地基为一层板面。

2.3本工程高大模板特点与施工关键

KZL2线荷载24KN\m,属于大荷载模板工程,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支撑体系受力情况,对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查看。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高支模区域对应的地下室顶板支撑体系不得拆除。

3.支撑系统设计

3.1支撑系设计

1)、立杆

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搭设,架体钢管全部采用Φ48×

3.5钢管,梁底钢管立杆横向间距设置小于300mm,纵向设置小于1000mm。

梁下立杆设置顶托,顶托内放置双钢管,顶托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mm,对超大梁处的立杆顶托伸出悬臂长度控制在200mm以内。

搭设过程中应根据柱距控制好立杆间距、保证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m,应保证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相邻两个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即500mm,立杆接头如下图所示。

在立杆底部应铺设垫板.200*200*50垫板。

立杆的顶部自由高度小于200mm。

立杆接头

2)、水平杆

离地200mm设置纵横方向的扫地杆。

沿立杆高度方向设置纵横方向的水平杆,横杆向上步距1500m。

立杆顶部设置纵横方向拉杆,保证立杆的自由高度小于200mm。

架体水平杆需与其周围的墙柱进行抱柱加强措施,以确保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高支模在架体顶部1500mm范围设置水平杆加强层,步距为750mm,高支模区域的水平杆应与非高支模水平杆贯通,保证立杆形成整体受力,具体搭设见附图。

3)、竖向剪刀撑

在架体外围沿架高满布剪刀撑,在板跨中沿水平方向每六根立杆沿架高设置一道剪力撑,剪刀撑纵横双向设置.角度在45°

与 60°

之间。

其接长必须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用三个旋转扣件连接。

竖向剪刀撑布置见附图。

4)、水平剪刀撑

离地200的扫地杆处设置第一道水平剪刀撑,在垂直方向上每两个步距(3000mm)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设置见附图,其宽度4~6m.角度在45°

5)、抱柱

水平杆沿高度方向进行抱柱处理,两步抱柱一次。

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3.2模板工程

梁板模采用18厚胶合模,木枋采用2m长50×

100mm木枋,梁底模下立杆上加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200mm,对大梁处的立杆顶托伸出悬臂长度控制在200mm以内,顶托内设置双钢管,顺梁长方向设置,在钢管上沿垂直梁长方向铺设木枋,木枋间距为200mm;

梁侧模背枋间距为300mm,采用对拉螺杆夹通长双钢管加固夹紧,纵横向对拉螺杆间距均为500mm,最下一道螺杆距梁底200mm。

详见附图。

3.3梁模板及支撑体系设置表

水岸丽城

梁截面尺寸

梁高度内对拉螺杆数

梁侧对拉螺杆纵/横间距

梁侧模背枋间距

梁底楞间距

梁底立杆数量

梁底立杆纵/横间距

800×

1200

3根

500mm

300mm

200mm

4

8000mm\300mm

4.材料要求

4.1模板体系材料选用

模板选用木胶合板模板(1830*915*18);

小楞选用50*100木枋;

主楞:

Φ48×

3.5钢管。

辅材:

2cm宽粘带纸、海绵条、铁钉、铁线、刷子、小铁铲、撬棍等;

4.2支撑体系的材料选用

采用Φ48×

3.5钢管;

钢顶托、对接扣、十字扣、旋转扣;

对拉螺杆:

φ12的对拉螺杆;

脱模剂:

YJA-Ⅱ脱模剂。

4.3支模材料的材质指标要求

木枋品种:

北美短叶松;

木材弹性模量E(N/mm2):

9000.0;

木枋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4;

面板类型:

胶合面板;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钢管:

国标要求,出厂合格证

顶托:

焊缝符合二级焊缝要求,焊缝无裂缝

扣件:

无裂缝,无滑丝

强度、直径符合要求

5.搭设方法

5.1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施工工艺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的工艺流程为:

基础承载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垫板→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连墙杆、抱柱→安装模板

5.2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施工工艺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

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拆底模→清理模板材料→拆拉杆→脚手板→拆剪刀撑→拆水平杆、立杆等。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拆除水平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当架体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水平杆件。

6.安全保证措施

6.1技术安全保证措施

1、脚手架搭设前,应按《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J43-2000)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3、架体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4、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5、水平加固杆应设在脚手架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脚手架立杆外侧并连牢。

6、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7、模板支撑和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8、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9、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10、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1、脚手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12、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13、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14、层与层之间的支模立杆基本上要上下对齐,以利于施工荷载的传递。

6.2验收保证措施

1、验收组织

高支模安装完毕后,由项目经理组织经质安部、技术部等有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公司安全监督的部门验收。

验收合格后,各方在验收意见表中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2、验收内容

基础的处理、立杆间距、立杆的接头、立杆的垂直度、水平杆步距、剪刀撑位置、剪刀撑的角度、加强层的设置、扣件的拧紧力矩45KN·

m~60KN·

m,顶托的自由高度。

3、允许偏差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

1

立杆钢管弯曲3m<

L≤4m

4m<

L≤6.5m

≤12

≤20

钢板尺

2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30

3

立杆垂直度全高

绝对偏差≤1/400Hmm

吊线和卷尺

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

相对值≤H/400

6.3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高支模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公司技术部及分管技术的副总工程师审批签字;

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需经质安部、技术部等有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绑扎钢筋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

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

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合格。

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5、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6、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2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网。

7、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7.砼浇筑方案

7.1混凝土浇筑方法

为了保证高支模架体的稳定性,提高高支模体系的安全储备,结构施工必须先完成柱的砼施工,柱砼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楼板砼施工。

7.2混凝土浇筑准备

①人员准备:

10人

②材料准备:

混凝土强度等级柱为C35,梁板为C35.

③设备准备:

天泵一台,振动棒三台,平板振动器一台

④技术准备:

支模架体验收合格,工人进行了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7.3混凝土浇筑路线

楼板施工时先施工高支模区域,后施工非高支模区域。

施工区段以高支模区域为界,依次向两边施工。

施工高支模区域时,先浇筑梁砼至板底,再从由中间向两边顺序浇筑板面砼。

7.4砼浇筑注意事项

①大梁分两层浇筑砼,两层浇筑的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

②板面砼浇筑过程中严禁集中堆料,堆料高度不得超过板面200mm。

③砼浇筑过程中必须由技术人员进行监测。

④高支模砼浇筑必须选择白天浇筑,以便于监测。

8.监测措施

8.1、监测措施

为了确保大截面梁、大跨度梁施工质量和安全,监控梁的挠度变化是必要的,通过支撑的监控,建立预警机制,确保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大梁跨中设置沉降观测点。

支撑体系顶部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

8.2、监测方法

具体做法:

在主梁跨中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梁梁底焊接直径16的钢筋一根,钢筋比楼面高1.5米。

砼浇筑前,在高支模以外的区域安装好水平仪器,并在监测点的钢筋上用红油漆标出水平线,油漆标记在水平线的上方,油漆长度为6mm。

当主梁发生变形或沉降时,水平仪的视轴水平线就会上移至油漆标记段。

当变形达到6mm,水平仪的视轴水平线就会上移至油漆段的上面,此时观测技术人员负责通知项目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

这样就可以全面掌握脚手架支撑系统的整体变化情况,起到有效预警作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支撑系统的安全。

8.3、监测仪器、频率

8.3.1监测仪器:

水平仪,游标卡尺。

8.3.2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15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1小时一次。

便于护模人员及时了解主梁变化及脚手架支撑变化。

8.4、监测预警值

竖向沉降差小于6mm,支架水平位移不超过6mm。

8.5、超预警值的处理措施

架体竖向沉降差大于6mm时,水平位移大于6mm时,停止砼浇筑,撤离所有人员,报告项目负责人。

经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查勘现场,分析沉降原因。

9.应急预案

9.1应急领导机构

1)、针对高大模板工程施工,项目部成立应急小组,以技术、生产、安全、工长、劳务队管理人员为组织机构,对各种应急情况紧急制定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小组成员包括:

主要职责:

处理砼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应急情况。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3)应急预案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9.2应急计划

高大模板工程涉及的的事故包括:

高支模坍塌、物体打击、触电、高空坠落等不可预见性的突发事件,为降低安全事故的伤害,防止事故扩大,制定以下应急预案与措施:

1)高支模坍塌应急措施。

①一旦事故发生,在现场的任何一位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应负责组织现场紧急抢救,以最快、最有效途径组织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和治疗。

②现场组织急救的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应及时派员联络急救中心“120”或急救医院,现场的管理人员应服从组织者的指挥,完成联络、救援、接车等工作

③联络电话应尽量详细说明:

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伤员数、伤势情况,联络人员应负责或派人在主要路口引导救护车辆尽快进入现场。

④同时,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应及时将事故逐级向上(分公司经理、公司工程部经理)报告,以便抢救工作得到总公司的支持。

对造成四级或以上重大事故的,现场专职安全员应立即报告公司总经理。

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即时组织质安机电部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2)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如伤者一次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30%以上时,生命就有危险。

因此,及时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遇有这类创伤时不要惊慌,可用现场物品如毛巾、纱布、工作服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

如无把握就不要随便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未伤及内脏及较大血管时,再拔出异物,以免发生大出血措手不及。

3)触电应急措施

人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

这时,尽快切断电源或其它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活触电者的首要因素。

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快为原则,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②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

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③如果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④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救护者切不可用手拉触电者,也不能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

把触电者抬至安全地点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其具体方法如下:

⑤*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方法是把触电者放置仰卧状态,救护者一手将伤员下颌合上、向后托起,使伤员头尽量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另一手将伤员鼻孔捏紧,此时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对准伤员口部用力吹入。

吹完后嘴离开,捏鼻手放松,如此反复实施。

如吹气时伤员胸臂上举,吹气停止后伤员口鼻有气流呼出,表示有效。

每分钟吹气16次左右,直至伤员自主呼吸为止。

⑥*心脏按压术。

方法是将触电者仰卧于平地上,救护人将双手重叠,将掌根放在伤员胸骨下部位,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凭借救护者体重将力传至臂掌,并有节奏性冲击按压,使胸骨下陷3-4cm。

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往复循环,直至伤员自主呼吸为止。

4)高空坠落应急措施

①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现场解救不可盲目,不然会导致伤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应首先观察其神志是否清醒。

并观察看伤员着地及伤势,做到心中有数。

②伤员如昏迷应但心跳和呼吸存在,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

③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④对于无心跳和呼吸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待伤员心跳、呼吸好转后,将伤员平卧在平板上,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⑤如发现伤员耳朵、鼻子岀血。

可能有脑颅损伤,千万不可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加和细菌感染。

⑥如外伤出血,应立即用清洁的布块压迫伤口止血,压迫无效时,可用布鞋带或橡皮带等在岀血的肢体近躯处捆扎,上肢岀血结扎在臂上1/2处,下肢岀血结扎在大腿上2/3处,到不岀血即可。

注意每隔25~45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⑦伤员如腰部或下肢先着地,下肢可能骨折,应将两下肢固定在一起,并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

上肢如骨折,应将上肢挪到胸前,并固定在躯干上,如怀凝脊柱骨折,搬运时千万注意要保持躯体平伸直,不能让躯体扭曲,然后由3人同时将伤员平托起来,即由一人托脊背,一人托臀部,一人托下肢,平稳运送,以防骨折部位不稳定,加重伤情。

⑧腹部如有开放性伤口,应用清洁布或毛巾等覆盖伤口,不可将脱岀物还原,以免感染。

⑨抢救伤员时无论哪种惰况,都应减少途中的颠簸,也不得翻动伤员。

9.3、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报警程序:

①发生火灾时,现场马上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

立即报警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110),报告内容为:

“xx地方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地址:

xxxx”。

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

同时迅速报告办事处安委会及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②在向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并组织人员救助人员、扑灭火灾。

3)、组织实施:

①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②参加人员:

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③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④使用器具:

灭火器、水桶、消防水带等。

⑤无关人员要远离火灾地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4)、扑救方法:

①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模板,安全网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②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油漆,胶水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③如系电力系统引发的火灾,应当先切断电源,而后组织扑救。

切断电源前,不得使用水等导电性物质灭火。

5)、注意事项:

①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②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③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④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10.验算书

10.1水岸丽城800*1200梁验算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0.80;

梁截面高度D(m):

1.20;

混凝土板厚度(mm):

180.00;

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20;

立杆步距h(m):

1.50;

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5.78;

梁两侧立杆间距(m):

承重架支撑形式:

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

3.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

0.35;

钢筋自重(kN/m3):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2.5;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0.3;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

2.0;

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

50.0;

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

100.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

200.0;

面板厚度(mm):

18.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

300,主楞竖向根数:

3;

主楞间距为:

300mm。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

500;

穿梁螺栓直径(mm):

M12;

主楞龙骨材料:

钢楞;

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

主楞合并根数:

次楞龙骨材料:

木楞,宽度50mm,高度100mm;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0.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计算得10.305kN/m2、28.800kN/m2,取较小值10.305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

mm)

1.强度计算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100×

2.1×

2.1/6=73.5cm3;

M--面板的最大弯距(N·

mm);

σ--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1.2×

10.3×

0.9=11.13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1.4×

0.9=5.04kN/m;

q=q1+q2=11.129+5.040=16.169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30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