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70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大学考研药学院药学模拟卷和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Qp, 

△H≠Qp,△G>

0.

B.△U<

△H=Qp,△G>

C.△U>

△H>

Qp,△G<

D.△U<

△H=Qp,△G<

1.比较水的化学势,有误的一项是:

A.373K,101.325KPa,液态水的化学势等于相同其气态水的化学势。

B.373K,202.6KPa,气态水的化学势大于373K,101,325KPa气态水的化学势。

C.373K,202.6KPa,气态水的化学势小于373K,202.6KPa液态水的化学势。

D.373K,101.325KPa,气态水的化学势小于373K,101.32KPa液态水的化学势。

6.已知气相反应2NO(g)+O2(g)=2NO2(g)是一个放热反应,当该反应达到了一个平衡时,可以采取下列的哪种方法使反应向平衡的左方向移动:

A.降温和加压 

B.升温和减压

C.升温和加压 

D.降温和减压

7.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放入足够的碳酸氢铵固体,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了一个平衡,则:

NH4HCO3(s)=NH3(g)+H2O(g)+CO2(g)

A. 

Ψ=2,K=1,f=2 

B. 

Ψ=2,K=2,f=1

C. 

Ψ=1,K=1,f=2 

D. 

Ψ=2,K=1,f=1

8.已知化合物A和化合物B可以生成恒沸混合物,最低恒沸温度为T

恒沸组成含A30%,现将组成含B为20%的混合液在精馏塔中分离,则

1.得到纯A和恒沸混合物

2.得到纯B和恒沸混合物

A.得到纯A和B

B.不能得到纯物质

9.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Λm对√C作图外推至C→0,从而求得:

A.BaCl2 

B.NaOH 

C.HCOOH 

D.苯甲酸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一个电池的电动势为正值,表示在给定的方向上的反应一定是自发过程。

B.标准电极电势的数据就是每个电极双电层。

C.随着电解质溶液的稀释,其摩尔电导率也随之下降。

D.对于一个电极,当他作为正极时的电极电势是它作为负极时电极电势的绝对值。

11.当一个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体系中的各个物质都处于标准态。

B.阴极和阳极的电极电势均为零。

C.在该电池反应中,反应物的活度和产物的活度相等。

D.阴极和阳极的电极电势相等。

12.下列关于影响反应速度常数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对于大多数反应而言,速度常数和温度的关系遵从阿伦尼吾斯经验公式。

B.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的途径,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或者增加了A,从而使反应的速度大大增加。

C.如果产物的极性很大,并且大于反应物的极性时,则在非极性溶剂中可以显著的提高正向反应的速度。

D.对于离子或者极性分子间的反应,溶剂的介电常数越大,则同种电荷的离子间的反应速度越大,对于异种电荷的离子间的反应或离子与极性分子间的反应速度常数越小。

13.已知化学反应:

1摩尔的硫代硫酸钠和2摩尔的碘化钠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1摩尔的碘单质和2摩尔的硫酸钠,该反应的速率常数方程为:

-dCS2O8/dt=KCS2O8CI,根据上述条件可以得出

A.反应的分子数为2

B.反应的分子数为3。

C.反应级数是2

D.反应级数是3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被火化的分子或者原子数目等于被吸收的光量子数。

B.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反应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

C.在光化反应的次级过程中,温度对于该过程的速率影响小于光化反应的次级过程。

D.虽然不同频率的光可以有选择性的引发不同化学反应,但是相对于热反应,光化反应的选择性更低。

15.在一定量的KBr为稳定剂的AgBr溶胶中加入不同的电解质使其聚沉,下列电解质用量最大的是

A.AlCl3 

B.BaCl2 

C.KCl 

ZnSO4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但有热力学不稳定性。

B.溶胶具有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以及光学性质,对于动力学性质中的布朗运动,可以通过雷利公式定量描述。

C.大分子对于溶胶具有保护的作用,但是其保护的作用与该大分子的用量有关,如果用量不足,则有絮凝作用。

D.胶团的结构主要由胶核,定位离子,内层反离子,外层反离子组成。

17.关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中,正确的阐释是

A.物理吸附的吸附力组要是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的主要则是化学键力,他们均不具有选择吸附性。

B.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均为多分子层吸附,并且吸附热前者较小,而后则较大。

C.物理吸附由于是多分子层吸附,因此吸附较慢,化学吸附的吸附速率相对较快。

D.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发生,无法将其截然分开。

18.在293.2K时,一滴油酸落在洁净的水面上,已知有关的界面张力数据为:

水0.075N/m,油酸的为0.032N/m油酸和水的混合界面张力为0.012N/m,当油酸和水相互饱和后,此时油酸的界面张力假定不变,而水的为0.04,据此推测,油酸在水面上合最后的形状为

A.开始和最终均为铺展状态

B.开始和最后均为透镜状

C.开始为铺展状态,最后变成透镜状

D.开始为透镜,最后铺展。

19.微小晶体和普通晶体的比较中,下列哪种性质是错误的

A.微小晶体的化学势高

B.微小晶体的蒸汽压小

C.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大

D.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20.将体积为10ml,浓度为0.02mol/L的KI溶液和体积为100ml浓度为0.005mol/L的AgNO3溶液混合制成的溶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将

A正极移动

B.负极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比较。

分析化学部分(100分)

1.一,选择题(60分,3分/题,1-10为单选,11-20为多选,答案需全对给分)

2.在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将测定过程中的偶然误差降低的有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D.对仪器进行校正

2.NaOH溶液的标签浓度为0.5mol/L,该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现在以甲基橙为滴定的指示剂,用盐酸作为标准溶液标定,其标定的结果比标签浓度:

A.高 

B.低 

C. 

不变 

D.基本没有影响

3.在配位滴定法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是

A.酸效应可以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辅助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羟基配位效应可以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D.各种副反应都可以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4.在测定未知溶液的PH值时,通常采用两次测量法进行测定其PH,这样测定的目的何在

A.消除玻璃电极的酸差和碱差。

B.消除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和测定公式中的常数。

C.从根本上消除液接电位的影响。

D.稳定PH值和从本质上消除不对称电位

5.在氯离子的测定中,通常采用铁铵矾作为指示剂,同时需要加入适量的硝基苯或则二甲酸脂类等物质,若不加入,将会使测定结果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基本无影响

6.有一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现将其稀释后浓度降低,那么该溶液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将会

A.长波方向移动,峰高值降低

B.短波方向移动,峰高值升高

C.不移动,峰高值降低

D.不移动,峰高值升高。

7.荧光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下列关于荧光的产生的叙述正确对的是

A.从第一激发态的不容能解发车的光量子回到基态

B.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震动能及发出的光量子回到基态

C.从激发三线态的不同能级发出的光量子回到基态

D.从激发三线态的最低震动能及发出光量子回到基态

8.有机化合物的酮和醛均具有羰基部分,利用中红外吸收光耦可以初步鉴定酮类和醛类,他们的红外光谱的主要区别的特征是

A.酮类和醛类的羰基频率基本一致

B.他们的羰基频率差距较大

C.醛类具有2820和2720的双峰,酮类不具有。

D.酮类的羰基频率比醛类的羰基频率略低。

9.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化合物可以产生m/z108离子

10.在气相色谱中,下列哪个因素对两组分的分离度没有影响

A.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

B.改变柱温

C.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D.增加柱子的长度。

11.在配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使用新煮沸后放冷的蒸馏水

B.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配置后应该立即标定。

D.加入适量的酸抑制嗜硫细菌的生长。

E.装入棕色瓶中,放置于暗处保存。

12.在直接电位法中,通常会加入TISAB,其目的何在

A.保持电极电位的稳定

B.与被测得离子形成配合物

C.控制测定环境的酸碱度

D.稳定测定环境的离子强度和去除共存离子干扰。

1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下列适用标准加入法检测的是

A.消除基本干扰 

B.消除背景干扰

C.测定样品的回收率 

D.纯物质中极微量的元素。

14.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下列措施可以改变保留体积的是

A.改变流速 

B.降低流动相中盐的浓度

C.改变离子交换剂 

D以三价金属盐代替二价金属盐溶液

15.薄层色谱法中,可以使俩组分相对比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改变展开的温度

B.改变薄层的厚度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D.改变展开剂的种类或者组成

16.下列滴定的终点误差为负值的是:

A.NaOH滴定盐酸,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盐酸滴定NaOH,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C.烧碱滴定磷酸至PH5.5(化学第一计量点)

D.蒸馏法测定铵离子时,用盐酸吸收氨气,以烧碱标准溶液反滴定到PH7.0

17.下列关于荧光分析法叙述正确的有

A.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具有镜像关系。

B.荧光的波长重视大于激发光的波长,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内部能量转换,振动弛豫,以及激发分子和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C.荧光效率是指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分子数和基态分子吸收的激发光光量子的比值。

D.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应该同时具有强的紫外-可见光和一定的荧光效率

18.AgCl在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盐酸的浓度的增加,显示减少然后逐渐增加,最后超过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溶解度开始减少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B.开始减少时由于配位离子效应

C.开始减少时由于酸效应

D.最后的增加由于配位效应。

19.在反相键合色谱中,若适当降低流动相的极性则:

A.组分的K增大 

B.组分的K减少

C.流动相得洗脱能力下降 

D.流动相得系统能力上升。

20.在气相色谱法中,下列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有:

A.热导型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二.判断题(40分,正确的划勾,错误的划叉)

1.化学分析法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一般相对误差≤0.2%),因此有的时候可以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2.在相同的至信水平下,适当增加测定的次数n,可以使置信区间显著减少,因此可以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度

3.分布系数是指在平衡体系中溶质某提醒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

4.低于经书指示剂而言,指示剂的酸或碱的电离常数越小,终点误差越小。

5.苯甲酸的酸性大于一般的有机酸,如远远大于醋酸的酸性,因此可以用烧碱标准溶液在谁溶液中直接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6.在间接碘量法测定金属铜的反应时,需要加入过量的碘化钾,目的是为了减少碘的挥发,同时为了防止碘化亚铜的沉淀表面吸附碘单质。

7.在一定浓度下,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值与待测离子的活度成线性关系。

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当其他条件一定,Ε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9.由于吸电子基团的诱导效应,常常使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而共轭效应常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

10化合物CHX3中,随着卤素原子的颠覆性逐渐降低,质子共振信号将会向高场方向移动。

11.凡是具有不饱和C=X基团(X为O,N,S,C等)和第三为氢原子的化合物,均能发生麦克重排。

12.根据速率理论,减少固定相颗粒的直径,增加固定液液膜厚度可以提高柱效。

13.在反相高校色谱中,如果保留时间过长,可以减少流动相中水的比例,从而使组分的保留时间适当。

14.化学键发生断裂时,一般有均裂,异裂,半开裂三种方式;

支链烷烃的单纯开裂容易发生在直链处,正电荷保留在支链处。

15.一个化合物中三种质子相互耦合构成AM2X2系统,JAM=10Hz,Jxm=4Hz,那么A质子为三重峰,M为双质子六重峰,X为双质子三重峰。

16.对于化学等价和磁等价,化学等价的质子不一定是磁等价;

但是磁等价的质子一定是化学等价,并且在同一个组核内所有质子磁等价。

17.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紫外分光广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但是对于红外分光广度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不适用。

18.化合物2,4-二羰基戊二酮的IR光谱中,将会出现三个羰基吸收峰。

19.线性色谱体系的分配系数与组分的浓度的大小没有关系,其色谱峰呈高斯分布。

20.直接电位法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待测离子的浓度有关。

有机化学部分(100分)

1.一.根据题意排序(30分,3分/题)

2.下列化合物与醇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的速度大小。

4。

在DMSO溶液中,下列离子亲和性大小:

A.CH3O- 

B. 

HCOO- 

Br 

D.OH-

5.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快慢:

A.乙醛 

B.甲醛 

C.丙醛 

D.丙酮

6.化合物沸点的高低:

A.甲醛 

B.乙醇 

C.乙酸 

D.乙酰氯

7.发生水解的快慢:

二。

完成反应(40分,4分 

/题)

1.二.合成(30分,10分/题)

2.

生物化学部分(50分)

1.一.选择题(1.5分/题,共15分)

2.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3.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丙酮酸,羟基丁酸。

4.酮体生成的关键酶是HMG-CoA合成酶。

A.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内正常分解代谢的一类中间体。

B.酮体在肝外组织氧化可导致酸中毒。

1.含胆固醇最高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HDL

3.在肝,肾组织中氨基酸脱胺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作用

B.氧化脱胺作用

C.联合脱胺作用

D.嘌呤核苷酸循环脱胺作用。

4.糖类,脂肪酸,氨基酸,三者代谢的交叉点是:

A.乙酰辅酶A

B.草酰乙酸

C.丙酮酸

D.柠檬酸

5.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酮体中毒的主要原因是

A.脂肪代谢出现异常

B.组织带白纸分解过多

C.糖的供应过多

D.糖利用出现障碍。

6.下列关于RNA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rRNA主要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mRNA中含有遗传密码子。

D.tRNA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一种RNA

7.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的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底物浓度

B.作用时间

C抑制剂浓度

D酶与底物和抑制剂亲和力的大小。

8.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发生:

A.三次脱羧,7次脱氢

B.三次脱羧,5次脱氢。

C.四次脱羧,5次脱氢。

D.四次脱羧,7次脱氢。

9.下列不属于调节尿素合成的因素的是

A精氨酸 

B.N-乙酰谷氨酸

C.天冬氨酸 

D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10.基因表达是指:

A.复制+翻译

B复制+转录

C复制,转录,翻译

D转录+翻译

1.二.名词解释(1-3每题三分,4-6每题四分,共21分)

1.Km 

2.同工酶 

3.P/O比值

4.ex 

vivo 

5.plasmid 

6.centraldogma

三.简答题(每题7分,14分)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各自特征,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简要阐述三羧酸循环是如何通过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有机物的代谢?

答案:

物理化学:

1-5 

BCBDC 

6-10BDACA 

11-15DCCAC

16-20BDCBB

分析化学

1-5CDDBA 

6-10CBCCA 

11ABE12CD13.ACD. 

14.BCD. 

15ACD

16.AB. 

17.ABCD 

18.AD 

19.BD 

20.BD

判断题:

2,3,7,8,10,13,15,18,19正确,其余错误。

有机部分答案:

生化部分:

BCCAD 

BB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