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574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环认证环境标志管理评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评审参加部门:

办公室、技质部、供销部、生产部

主持:

总经理

出席:

本公司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和其负责人。

评审内容:

1、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的适宜性。

是否需要更新或修改;

2、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的充分性。

过程是否被充分识别并适当规定,过程开展是否充分,组织机构、职责分配、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3、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过程控制、质量控制是否达到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的要求。

4、保障体系方面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

5、其它需要评审的事项。

各部门需准备的资料(2012/2/9前提交管代):

1、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内部审核情况分析报告;

(管理者代表)

2、公司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运行情况;

(各部门)

3、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报告;

(办公室)

4、产品环境行为要求的符合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状况、产品质量管理情况;

5、内外环境变更情况及改进建议。

计划评审时间:

2012年2月10日

编制:

办公室审核:

批准:

时间:

2012年2月3日

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管理评审签到表

KXSH-4.1.7-10时间:

序号

姓名

职务

管代

办公室主任

生产部经理

供销部经理

技质部经理

员工代表

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KXSH-4.1.7-11序号:

会议时间:

2012年2月10日9时至17时

会议地点:

会议室主持人:

评审本公司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评审当前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参加评审人员: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

评审内容摘要:

1、本次内审结果:

根据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要求,评估了本公司的保障体系。

于2012年2月1日进行了内部审查,发现1项不合格,详见《环境标志产品内部审核资料》,现行的体系文件适合于本企业现行的保障要求,相关文件得到有效实施。

目前内审所发现的问题,亦得到了改善。

2、公司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运行情况:

依据指南的要求,公司健全了组织机构且职责明确。

公司拥有包装制品行业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齐全,以及经培训合格上岗的得专业生产和检验人员。

公司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文件记录管理、证书与标志管理制度、信息交流管理、内审和管理评审以及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等控制程序,并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

公司对内外信息交流渠道畅通,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沟通,体系运行相应控制文件和记录健全规范,并严格按照ISO9001相应控制程序归口管理,实施情况有效。

3、产品环境行为要求的符合性:

公司在原材料检验、生产工艺和成品质量检验上严格控制,产品能够确保满足HJ/T209-2005标准要求。

公司保持了合格原材料供方的稳定,使用得原辅材料均从合格供方名录中的供应商处采购,制定了各种原辅材料进货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作业指导书,对进厂所有原辅材料的主要指标进行检验控制,确保原材料合格。

公司已经建立了健全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建有齐全规范的生产运行控制记录,重要岗位制定有生产设备的操作、保养和维修规程,对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制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并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管理人员监督执行。

生产人员对生产工艺和设备操作规程熟悉,产品生产、检验和包装、标识等于产品要求保持一致性,生产现场设备和物料存放整齐有序,标识明确,生产设备保养完好,运转正常。

公司配备齐全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和经培训合格上岗的专职检验员,对每批次生产的产品均严格按执行的标准进行严格检验控制,相应记录齐全规范。

对检验的不合格产品不允许出厂。

至今产品未出现过不合格现象。

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状况

法律法规收集与执行:

公司应执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收集齐全,并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公司各部门对应执行的环保法律法规熟悉,能再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

排放主要污染物及达标排放控制:

生产过程中主要为冲洗废水,公司废水属于循环利用,设备噪声控制达标,固废回收处理符合标准要求。

5、产品质量管理情况:

本公司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相对较稳定,未发生过异常事故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各工序建立的控制文件要求,过程能力确认结果可满足产品质量与生产要求,基础实施维护保养建立的制度能得到有效实施,能满足要求。

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了培训,整个作业过程得到了有效控制。

产品质量较稳定,无不合格产品出厂的现象。

6、不合格处理结果:

依据现有记录资料,在体系实施运行这段时间生产过程中未发生较大质量问题。

内审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于当日内审结束已要求相关部门实施改进,到目前通过内审小组跟踪验证,已得到改进,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分别实施了处置。

7、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公司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与保障体系的需求,基础设施基本满足需求,设施无过剩的现象,人力资源通过目前的培训,依据技能和经验安排人员,人力资源可满足本公司需求,相关资源的配置基本合理。

8、能影响环境保障体系的因素:

目前尚未发现显著影响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运作的地方,根据本公司的经营特点,决定本公司能否达到环境保障体系正常的关键——是保证各部门的环境措施能够按要求正常执行,各相关部门应着重对作业过程管理进行监控,对有倾向性影响保障体系的地方,由管代组织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

9、改进建议:

各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的理解学习,并贯彻到各层次的管理活动。

评审结论:

本次管理评审是公司按照《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要求实施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后的第一次管理评审,通过对2012年2月1日内部体系审核和本公司保障体系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肯定了体系实施以来的成绩,也看到了尚需改正和纠正的方面,为体系实施运行过程中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次管理评审,按照会议议程完成了制定的各项事宜,评审和通过了2月1日内审报告和不符合项纠正实施情况报告。

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情况报告,讨论了各部门提交的有关问题。

关于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运行状况的评审决议:

本次管理评审通过对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的全面分析和评价,一致认为,经过相关的体系标准培训、体系实施、以及几个月的体系运行,本公司目前运行的保障体系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在管理等各方面均有提高,体系建立策划的相关文件基本符合本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也适应本公司发展的需要,体系在有效实施上,总体是适宜、有效的。

对纠正、预防措施所需的资源进行了评审,从各部门资源分析,目前管理层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均能满足要求,待规模再一步发展时,再补充资源。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摘要及责任单位:

由管代监督各部门加强《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进一步理解,并加强内部管理。

分发参会人员: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审核:

批准:

日期:

实施情况报告

一、环境标志保障体系运行情况

在编制文件初期,公司就环境标志保障措施向员工广泛征求意见,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环境标志保障体系文件草案,经管理层反复讨论,并于11年11月01日正式发布实施。

通过3个多月的运行,公司制订的环境标志保障体系是有效的,适宜的。

在环境标志知识培训中,环境标志保障措施的培训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为保证培训效果,无论是黑板报还是会议,都在进行宣传和贯彻,总经理在本公司职工大会上也进行了详细讲解及宣贯,要求全体员工深刻领会执行,并在工作中,对违反环境标志保障措施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

二、环境标志保障体系的实施情况

本公司已按照保障措施指南的要求,建立了保障体系,通过3个多月的运行,目前,体系运行情况良好,并计划在近期正式申请第三方的审核,本公司一直把环境标志保障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持作为一项管理改善工作来做,并且紧紧地围绕使用、有效的原则展开,将以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来保证环境标志保障措施的实现。

本公司一直严格按照环境标志保障措施指南和相关文件的要求,体现本公司所作的承诺。

体系运行至今,还未出现过因未执行承诺而引起的不符合事件。

三、环境标志保障体系的总体评价

通过对环境标志保障体系的综合分析评价可以认为,公司目前运行的保障体系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同时,通过良好的宣传,环境标志保障措施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

管理者代表:

2012年2月10日

生产部环境标志保障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按环境标志保障体系手册的要求,对生产方面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确保保障措施能够严格执行,具体措施如下:

1、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

2、对工艺文件及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进行下发并为有效控制版本;

3、对生产中的所有设备进行统一建帐、统一管理,并进行标识,落实责任人;

4、对每台设备编制操作规程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并上墙;

5、制定了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及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

6、车间噪声达标,废水排入市政管道,固废物控制在指定回收方范围内;

7、制定了产品检试验规程,对采购原辅材料制定验收标准,相关文件规定明确、完善,检验结果满足环境标志标准的要求。

8、对环境标志标志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确保产品持续满足环境标志的要求

9、本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危险废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并实施有效的控制,相关控制措施形成文件,以指导作业。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保证了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体系目前运行是有效的。

生产部:

日期:

技质部环境标志保障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技质部为确保环境标志保障体系运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过程产品质量和环境控制:

对于设置检验点的关键工序,均进行了针对性检验并作了详细的记录,保证了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环境影响的受控及稳定性;

2、产品出厂检验:

按公司成品检验规程要求,对每一批生产完工的产品进行了检验并作了详细的记录,进一步核实产品符合环境标志的要求。

3、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超过检定日期的均已全部送检,并取得了合格证书,同时指定专人保管和使用,保证了产品各项指标的符合性,量值指标的准确性;

4、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仪器,均实施报废;

5、通过统计数据证明,在管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受控率100%;

6、到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已提交重新检验。

7、制定了公司环境标志保障措施技术发展战略,形成文件;

8、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

9、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要求的措施,确定产品所应执行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保证了环境标志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

技质部:

供销部环境标志保障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按照环境标志标准的要求,本部门确保环境标志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ISO9001和ISO14001的基础上,完善保障体系的控制程序。

2、建立对供应商的控制措施,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内容。

如对公司所有物资供应方,包括设备和材料供方,均进行了一次满足标准及我方要求的调查,对供应方实施全面的了解,保证采购物资的合格率及环境标志符合性:

A、供方运营的合法性;

B、供方资质及社会信誉;

C、供方技术质量能力及产品控制标准;

D、供方的产品检验是否达到要求;

E、供方生产能力及交货期限。

F、供方的环境保护能力及产品的环境影响,能否达到环境标志产品的要求。

3、相关方投诉问题的及时处理;

4、明确部门各岗位职责和相互关系。

5、严格执行文件记录的相关规定。

6、与各方信息交流保障正常畅通。

7、对不符合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予以控制。

供销部:

办公室环境标志保障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本部门从体系运行起,按标准的要求,规范部门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对各部门实行保障体系情况的监督;

2、制定岗位能力要求说明书,对公司的员工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和考核;

保证从事对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环境行为有影响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

3、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进行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后进行评估,再次不合格的员工进行转岗或辞退;

4、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对员工的情况实行统计和分析;

5、对各个部门体系运行的过程实施抽查。

6、制定环境标识保障体系运行考核标准,对各个部门的环境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7、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对影响环境标志保障体系的因素进行预防控制。

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