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59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Word下载.docx

人类最初是不存在“权力或财产世袭制”的,当时的人们必须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当时可能主要表现为体力,而现今更重要的是智力)来获取权力或财富,因此是完全能力治国的社会。

但是由于当时人类更需要的是团结起来以集体的力量来对付恶劣的环境,而在当时加强血缘关系是加强人类团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人类的初期也是血缘治国逐渐加强,能力治国逐渐减弱的时期。

到了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以及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和印度,血缘治国已经发展到了顶峰,能力治国则降到了最低点。

尤其是中国的西周社会,建立了历史上和世界上最为完备的权力和财产的世袭制度。

不过自此之后,世界各主要文明都普遍走向了权力世袭制减弱、财产世袭制保持基本不变的时期。

中国的春秋战国的长期社会大动乱导致的结果就是权力世袭制受到了极大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帝王以下的官员及平民百姓的权力世袭制,但还保留了帝王的权力世袭制,以及财产世袭制。

如果我们不是出生在现今,而是出生在“血缘治国”的顶峰、“能力治国”的最低谷时期,或稍后不久,我们看到的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历程就是退步的,而不是呈正“U”字型(相对于“能力治国”而言)或倒“U”字型(相对于“血缘治国”而言)的了。

我认为这是“历史退步论”思想产生的最根本根源。

权力和财产世袭制的恶果就是造成了人和人之间起点和规则的不平等,使得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几乎完全是由其出生决定的,而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

比如,假如你出生在西周时期的奴隶之家,那么你天生的就只有当奴隶的份,而不管你如何努力、如何有才能;

相反,假如你出生在帝王之家,那么你天生的就拥有了帝王的身份、权势和财富,而不管你是否是白痴和坏蛋。

由此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会产生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向往和崇景的思潮,为什么会有“历史退步论”思想。

这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们对建立在权力或财产世袭制的基础上的“血缘治国”的社会的不满和憎恶。

但是,由于权力或财产世袭制是附着在人类最基本的关系——血缘关系,最真挚的感情——血缘亲情上的,因此人们往往只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恶劣,却很少能真正找到其根源的——人们常常认为权力或财产世袭制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愿意反对它,不愿意承认它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比如老子就错误的认为现实社会的不美好是由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多造成的,而主张回到那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

权力世袭制的本质是权力的家族私有制,财产世袭制的本质是财产的家族私有制。

我在《论政治私有制与政治公有制》一文中说过,“需要说明的是,我说的私有制和公有制主要是从家族性质的角度讲的,而非从个人性质的角度讲的,即衡量一种制度是私有、还是公有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实行的血缘继承制或世袭制。

如果一种制度实行的是血缘继承制或世袭制,那么这种制度就是私有制的;

如果一种制度不是实行的血缘继承制或世袭制,那么这种制度就是公有制的。

”“为什么我不从个人性质来讨论私有制和公有制,而只从家族性质来讨论私有制和公有制呢?

因为我认为个人性质的私有制和公有制意义不大,私有制和公有制是因为有了家族性质才有意义,是因为有了世袭制和血缘继承制才有重大意义。

如果财产和政治权力不能世袭或血缘继承,那么这种财产和政治权力终归是有限的,在其生命结束后也就终结了。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不允许个人将其财产和社会地位世袭给其子女,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对个人的财产和社会地位进行限制,而不会允许个人积累庞大的财富和极大的政治权力。

”因此,现实社会的罪恶也可以说是由权力或财产的家族私有制造成的。

只有完全彻底的废除了权力或财产的家族私有制,建立起权力或财产的公有制社会,美好社会才会实现。

我在前面说过,权力的世袭制在“血缘治国”的顶峰时期——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以及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印度之后,就普遍开始走向削弱了,而财产的世袭制则保持不变。

但是由于许多国家和文明的历史与中国不同,它们常常受到过外族入侵的极大影响,甚至毁灭性的打击。

西方的历史就是这样,古希腊后来被马其顿所征服,马其顿又被罗马征服,西罗马又被日耳曼人征服。

日耳曼人在征服了西罗马之后,在欧洲的土地上建立了多少有些类似于中国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在这样的制度里,权力世袭制得以恢复,财产的世袭制也得以保留,西方的制度文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近代开始了对中世纪的反抗,民主运动我认为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中世纪所遗留下来的权力世袭制的反抗,洛克的《政府论》就是从对费尔默爵士的“世袭权力说”的批评开始的。

社会主义运动,我认为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中世纪所遗留下来的财产世袭制的反抗。

但是由于我前面说过的原因,“由于权力或财产世袭制是附着在人类最基本的关系——血缘关系,最真挚的感情——血缘亲情上的,因此人们往往只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恶劣,却很少能真正找到其根源的——人们常常认为权力或财产世袭制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愿意反对它,不愿意承认它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找准了其反抗的目标——财产世袭制(或称之谓财产私有制)。

他们更多的找到的是那种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但也有象圣西门、巴枯宁那样的找准了目标并取得了广泛支持的。

(一)国际在1869年的巴塞尔大会上围绕财产继承权的废除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和巴枯宁主义者展开了尖锐的争论。

马克思主张的是废除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上的私有制,巴枯宁则相反,主张的是废除财产继承制(世袭制)。

在表决马克思为总委员会写的《关于继承权的报告》的提案时,有19票赞成,37票反对,6票弃权,13票缺席;

在表决巴枯宁提案时,有32票赞成,23票反对,13票弃权,7票缺席。

巴枯宁的提案虽然由于赞成票没有超过总票数(75)的一半,也没有为大会所通过,但巴枯宁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尽管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与家族性质的财产私有制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两者的共同性也是不少的。

一个主张彻底消灭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的人,必然是主张彻底消灭家庭性质的财产私有制的人;

一个主张彻底的消灭家庭性质的财产私有制的人,也必然是主张彻底的消灭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的人。

一个彻底的消灭了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的社会,必然是彻底的消灭了家庭性质的财产私有制的社会;

一个彻底的消灭了家庭性质的财产私有制的社会,也必然是彻底的消灭了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的社会。

但是两者在实际政治斗争中的侧重点和先后顺序会有所不同。

(二)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对万恶的私有制社会的不满、憎恶和扬弃,对美好的公有制社会的崇景、向往和追求。

社会主义就其形式来说是产生于近代西方的运动,是继民主运动反抗中世纪所遗留下来的权力世袭制之后,进一步的反抗财产世袭制的运动,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找准了反抗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

恩格斯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学者们的思想“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个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学者之一——卢梭,就认为,社会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

私有制出现后,才有了贫富之分,社会上才出现了不平等,一切风俗道德败坏也随之而来。

国家又把这种不平等固定下来。

因此,他主张回到“自然状态”——人类社会初期的那种纯朴、善良,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中去。

法国启蒙运动直接促进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及造就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对启蒙学者的思想的极端成份、激进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卢梭虽然认识到了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也喊出了回到“自然状态”(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始形态)中去的口号,但他并不主张在现实社会里完全废除私有制,而只是主张均衡贫富,实行小所有制。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则不同,他们要在现实社会里也完全的、彻底的消灭“私有制”。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他们致力设计这种理想的社会的具体制度和模式,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思想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家,以下是维基百科对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家的简介:

克劳德昂列圣西门(ClaudeHenrideRouvroy,comtedeSaint-Simon,1760年10月17日-1825年5月19日)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出身贵族,曾参加法国大革命,还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

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花掉了他的全部家产。

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人人劳动,没有不劳而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查尔斯傅立叶(CharlesFourier,1772年4月7日于贝桑松-1837年10月10日于巴黎)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傅立叶出身于商人家庭。

他批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希望建立一种以法伦斯泰尔为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

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完全可以消除,并且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人民是否彻底解放的衡量。

但是他的学说在当时无人理会,被认为是“大脑患病的产物”。

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年5月14日-1858年11月17日)是一位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

欧文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店长、后来成为了一家工厂老板。

他在自己的工厂中主动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改善福利条件,提高工资。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欧文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并从生产力的角度提出公有制与大生产的紧密关系。

晚年还提出过共产主义主张。

最著名的著作为《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

1823年,他以全部财产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一所新和谐村,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欧文对人类教育理论宝库的一大贡献。

他认为,要培养智育、德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欧文并不是一个有杰出思想建树的人,而是一个伟大实践家,他将空想社会主义从制度设计拉入到了实践。

当然这里的实践与后来的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这三大作为实际政治运动、政治斗争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不相同的,而是实验,即在原有社会的某一小范围内建立自己设想的理想制度模式,以此来检验这一理想制度的合理性及可实施性。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的“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义者”一章中说:

“最早使用“Socialist”〔社会主义者〕一词是在1827年,当时把它应用于欧文的信徒。

空想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严重不足,后来的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从不同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不足作了弥补。

三、社会主义的第二阶段——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之后,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从不同的侧面对其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发展。

1、无政府主义:

又译安那琪主义。

近代第一个提出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是英国的W.戈德温(1756-1836)。

此后德国的M.施蒂纳、法国的P.-J.蒲鲁东(1809~1865)、俄国的M.A.巴枯宁(1814-1876)及P.A.克鲁泡特金(1842~1921)等人,也相继提出过各种无政府主义主张。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蒲鲁东,他第一个使用了“无政府”概念并作了较系统的理论阐述。

无政府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认为这些弊病的产生是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存在。

认为政府是一种强制力量,造成人们的屈从,而屈从是产生一切邪恶的根源。

人们只应受自己意志的支配。

必须立即废除一切国家,建立一个以个人自由联合为基础的、以小生产者为主体的、不设立国家政府的绝对自由社会。

提出“自由即至善”的口号,认为个人自由高于组织纪律,个人意志高于集体意志,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自由产生了社会秩序而不是社会秩序给人们以自由。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无政府主义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的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世纪初期,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影响日益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由于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日益频繁,60、70年代,欧美一些地区又兴起了一股无政府主义思潮,许多人创办报刊,发表论著,继续宣扬无政府主义。

大部分人主张和平宣传,也有少数人走上了恐怖主义道路。

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从欧洲和日本传到中国。

中国早期最有影响的无政府主义者是刘师培、张继等人。

他们创立无政府主义团体和刊物、宣传蒲鲁东、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人的观点。

由于老庄虚无思想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影响,焚符破玺,无为而治被一些人认为是理想社会,并把它和西方的无政府主义相比附,因此无政府主义曾一度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无政府主义开始走向衰落。

无政府主义者纷向四方面转化:

①改变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

②消极颓废,或遁入空门;

③与反马克思主义势力合流;

④继续打着无政府主义旗号,苦撑破碎局面。

1932年,无政府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流派在中国已彻底破产。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2、马克思主义:

又可以叫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要通过社会政治运动,这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提出的(参见《共产党宣言》)。

后来经列宁等人继承和发扬,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马克思主义分析了社会的阶级划分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理论。

20世纪初,发展自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武装夺取政权。

虽然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都没有像小说《乌托邦》一样详细描述“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

在理论上,共产主义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根据共产主义的理论,要达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长期的发展,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是通过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占人口少数的处统治和剥削地位的资产阶级将会被占人口多数长期处于被剥削被统治地位的广大无产阶级取代。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这个政权称为是“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必将发展到社会主义并最终到达共产主义。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由资本主义造成的。

没有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不可能进入共产主义。

要强调的是西方的改良社会主义跟列宁主义在政党的本质及重要性上完全不同。

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帜,1991年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也易帜。

当前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

这些国家现在大部分都处于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国家部分实行了传统上认为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如中国;

而有的国家依然持续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如朝鲜。

3、社会民主主义:

近、现代工人运动中流行的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潮,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思想体系。

1951年后又称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容很不相同。

“社会民主主义”一词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大陆的工人运动中。

它把“社会”一词附加在当时流行的“民主主义”概念上,用来表达激进民主派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把政治改革与有利于劳动群众的社会改革结合起来的要求,它是传统民主主义的引申。

19世纪60年代,社会民主主义成为工人政党的纲领。

这一时期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上一致。

第二国际后期,社会民主党发生分化。

原第二国际左派从社会民主党中分化出来,建立共产党。

他们抛弃了社会民主主义概念,采用共产主义概念。

右派和中派在20世纪20年代初合并,建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仍然使用社会民主主义名称。

从此,社会民主主义成为与苏联共产党为代表的共产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和改良主义的代名词。

它反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批评苏联没有民主,扼杀自由,力图走一条在资本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主要代表人物有伯恩施坦、K.考茨基、E.F.M.德宾、H.德曼、H.拉斯基。

社会民主主义继承了近代西方自由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传统,并力图把两者结合起来。

它强调不仅要争取和扩大传统自由民主主义在政治上的成果,而且要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剥削、贫困、失业等。

它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持否定态度,要求按社会主义原则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但反对把暴力和革命作为社会变革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民主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1951年社会党国际的纲领性文件《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1951),第一次正式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政治纲领。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被社会党国际各党所遵循。

主要思想代表有:

奥地利的B.克赖斯基、德国的W.勃兰特、瑞典的O.帕尔梅、法国的F.M.M.密特朗、英国的C.A.R.克罗斯兰。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拒绝把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作为唯一真理,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它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平稳地进行社会变革;

它放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把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为人民党,主张实行多党制。

其目标是走第三条道路,具体内容是实现自由、平等、正义和互助。

它几乎承认所有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把自由和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主张扩大自由民主权利。

同时,它坚持政治民主必须与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结合起来。

要求建立一种在社会监督之下的经济制度,通过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部分企业收归国有、国家限制和调节私人资本、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措施,使经济为全社会服务。

保障人民的社会权利,消除性别、社会集团、城乡、地区和种族之间的歧视。

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东欧局势急剧变化和苏联的解体,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展。

为一更好的理解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差别,我们有必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论述。

在理论上,我们又可以区分为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实践上,我们则可以分为暴力革命、社会改良和恐怖破坏三种方式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理论上,由于宇宙万物都有时空属性,因此我们在研究事物的时候,有时会侧重于时间维度,有时则会侧重于空间维度。

对于社会主义来说也是这样,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都侧重于空间维度,侧重于考察某一时期(比如,当前、未来甚至古代)社会的具体模式和制度结构,这样的社会主义又可以称之谓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它们着重于建设具体的社会制度;

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则侧重于时间维度,侧重于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从而论证社会主义在未来的必然实现性及实现的方式,因此可以称之谓历史论证社会主义。

在实践上,无政府主义可以分为社会改良和恐怖破坏两派。

浦鲁东就是社会改良派,他认为自己可以发明出种种社会改良方案去消灭资本主义的坏的方面,而保留其好的方面,从而将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

巴枯宁则是恐怖破坏派,他反对各种形式的政治斗争,主张通过暴动和不间断的破坏立即消灭国家,然后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各自由公社的联邦。

马克思主义是暴力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则是社会改良派,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平稳地进行社会变革,将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

无政府主义主要活跃于早期——第一国际时期(1864~1814),中期开始衰退,后期则基本消失;

现代意义的社会民主主义主要活跃于中后期——即第二国际(1889~1872)到现今,1951年又改称民主社会主义,是以伯恩斯坦为鼻主的;

马克思主义虽然也经历了高潮和低谷,但一直都起着比较大的作用。

第一国际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合作建立的,后来也因为彼此的观点、立场不同,而分道扬镳;

第二国际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主张走改良道路的拉萨尔主义合作所建立的,后来则因为彼此的观点、立场不同,而分成了左、中、右三派,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派表面上坚持中立实际上靠近右派,右派坚持社会民主主义。

由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和复杂,以及不同的人理解也不同,因此有几点需要说明的:

无政府主义也有认为不属于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是从近代的社会民主主义中分化出来的,无政府主义也被认为是早期的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现代社会民主主义)也有人认为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分化而来。

四、社会主义的未来或第三阶段的社会主义:

总结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我们会发现社会主义对我们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列宁主义道路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在鼎盛时期几乎统治了半个地球;

以伯恩斯坦道路建立的社会主义在西方国家也取得了巨大成果,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