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98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4套安徽省宣城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9.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约为-20℃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4.5m

C.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0.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

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二、填空题

11.某钢瓶内所装氧气密度为8kg/m3,一次电焊中用去其中的四分之一,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kg/m3

12.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如图,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蕊上折断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

14.今年入冬以来,江都经历了雾霾天气,常见的雾是属于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直径最大为_____m,请你提出一条减少PM2.5产生的建议:

______.

15.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___产生的。

今年大连市很多高架桥都安装声屏障,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16.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___的,要求学生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_________现象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三、计算题

17.一个容积为

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求该容器的质量是多少克?

18.2018年9月23目,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

广深港高铁全程141千米,其中内地段115千米,香港段26千米.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下: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广州南

——

7:

55

02

虎门

8:

12

14

2分钟

03

深圳北

31

36

5分钟

04

香港西九龙

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20s车厢出隧道,求:

(1)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所用的时间;

(2)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隧道的长度。

四、实验题

19.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_____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处;

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石块应放在天平的_____托盘内。

当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3)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3,由此可算得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光屏上呈现了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向右移动透镜至图中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且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如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远视”)

21.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2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某同学组装的仪器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选填“变大”、“变小”),到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就表明水沸腾了;

此时,酒精灯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选填“不断升高”或“保持不变”)。

(3)某小组把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3.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0.5

C

40

D

尼龙丝

30

E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

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6kg/m3

12.放大虚像

13.色散(折射)折射

14.液化2.5×

10-6少开汽车

15.振动传播过程中

16.运动惯性

17.50g

18.

(1)1h;

(2)141km/h;

(3)1200m

19.水平右左56.4202.82×

103

20.投影仪或幻灯机40缩小远视

21.

(1)确定像的位置

(2)重合,相等;

不能,虚(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22.碰到杯底96变大保持不变水量过多、水的初温较低、酒精灯火焰较小等

23.CEDE20cm

24.v=s/t刻度尺秒表便于计时0.180.225变速

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

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

在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的是

A.

B.

C.

D.

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5.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

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

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A.甲、乙瓶中水都能沸腾

B.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C.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D.甲、乙瓶中水都不能沸腾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快

B.印度尼西亚海啸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高达300Hz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D.人们将手机调成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減弱噪声

11.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

1,体积之比是2:

5,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____.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____.

12.患近视眼的小张,在阳台上埋头看书,被街对面电子眼的闪光干扰了,他戴上眼镜后,好奇地观察街道上的情况,清楚的看见了一辆轿车绝尘而去,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小张戴的眼镜是_____透镜;

电子眼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当轿车绝尘而去,电子眼所拍摄到的轿车的像将逐渐_____。

(选填:

“变大”或“变小”)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上/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

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左/右)移。

14.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_______;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_________;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_______。

15.“请保持安静”,考场上监考老师的提示声通过______传入我们耳中,该过程说明声音可以传_____(能量/信息),“请保持安静”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6.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向____(填“东”或“西”)行驶的。

1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

(1)AB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18.每节油罐车的容积为50m3,从油罐中取出20cm3的油,质量为17克,一满罐的油的质量是多少吨?

19.小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上,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2)小明这种测量方法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明接着又测定某液体密度。

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跟液体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可计算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20.小明同学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过程中,他们将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1)他们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则这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调整实验器材时,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他们应调整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上。

调整好器材后,固定蜡烛,然后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可能是因为____.

(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他们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

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有一次,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他们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左移B.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右移

C.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左移D.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右移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红同学把自己的眼镜放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这说明小红同学配戴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的____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图乙中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22.小明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的_____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在图甲中三处读取温度计示数,符合读数规范的是_____(选填“A”“B”或“C“);

观察发现水在沸腾时产生的气泡情况如图乙中的_____图所示;

(3)图丙是水沸腾的图象,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停地吸收热量,_____保持不变。

(4)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白气”形成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_____(选填“汽化”、“液化”或“升华”)成的小水珠。

23.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何变化?

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

(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

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因为_____和_____都能传声,第一次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过来,这是因为______。

24.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

”,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

(1)”;

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

(2)”.你同意________同学的方案.

(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请你为他填上.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____

(3)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

(____)

(4)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的速度是________m/s.

(5)从图象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__(正/反)比.

11.6∶5、3∶1

12.凹凸变小

13.

(1)下

(2)放大;

左(3)左

14.

(1)汽化.

(2)液化(3)升华.

15.空气信息声源

16.船东

17.

(1)30km;

(2)80km/h.

18.一满罐的油的质量是42.5t

19.

(1)2.6×

103;

(2)偏大;

(3)1×

103

20.0同一高度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小于10cm缩小照相机A远视

21.不需要对称不能BBD

22.铁圈BB99温度液化

23.能声音变小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固体(钢轨)气体(空气)钢轨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

24.

(1)乙

(2)15

如图所示

(4)0.02(5)正

1.关于密度的公式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类别

B.由公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D.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2.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C.

4.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5.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镜甲比物镜乙视野暗

C.若不改变目镜,则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短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