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15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Word格式.docx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昼夜交替的产生:

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如图4-6。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

如当太阳直射在20º

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º

´

N或70º

S。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

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

,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

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误区警示

 

(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

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

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120°

E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或0°

经线的地方时。

【主线构架】

【热点难点全析】

【基础突破】

一.图示地球自转速度二.图示时区、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三.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及其判断方法

太阳光照射地表时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组成

晨线(即日出线)和昏线(即日落线)

特点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

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介于66°

34′和90°

之间

指示

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18时;

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

作法

侧视图上,过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直面,该面与球面相交的大圆,即为该日的晨昏线(圈)

判断

方法

原则

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顺地球自转方向

夜进入昼—晨线

昼进入夜—昏线

逆地球自转方向

夜进入昼—昏线

昼进入夜—晨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

6时晨线

18时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说明

如右上图,AOB为晨昏线,O为北极点,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AO为昏线,BO为晨线

四.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

利用技巧指导

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图示

先确定东西经度和要判读的两点A和B,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

口诀为:

时间计算很简单,东加西减不绕弯;

向东越过180°

,减去一天日期变。

五.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的确定

判断某一时刻在地球上所处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水平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

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东至180°

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线向西至180°

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

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

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

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判断法则

北半球用右手表示,南半球用左手表示,掌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

原理应用

⑴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

具体示意如下:

⑵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⑶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⑷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难点突破】

一、晨昏线的判断和应用:

1、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

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上图中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

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

00。

若上图中弧AB为晨线,AO的地方时为6:

00;

若弧AB为昏线,AO的地方时为18: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

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

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

且大部分或全部都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如上图中的OD。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

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

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例题】下图中PQ表示晨线,

此时位于极圈上且和图中P点经度相同的某地,太阳高度为3°

26′,据此回答

(1)、

(2)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3°

26′NB.20°

NC.23°

26′ND.10°

N

(2)这天可能是我国的()

A.教师节前后B.清明节前后C.儿童节前后D.国庆节前后

【解析】第

(1)题,根据题干提示P点太阳高度为0度,而北极圈太阳高度为3°

26′,说明P点纬度比北极圈纬度高3°

26′,则其纬度为70°

N。

70°

N以北有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

(2)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识。

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

N,则时间为6月初或7月中旬,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1)B

(2)C

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

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

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定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

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

,时差为3小时。

(4)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

00+=15:

00,F点地方时24:

00-=21:

2.区时的计算

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定时区,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

(1)定时区:

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

该地的经度数÷

15°

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例题】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北京时间12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该地的时区是()

A.东二区B.西二区C.东四区D.西四区

本题借助某地某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图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等知识。

解答该题关键把握以下关键点:

(1)白昼的时间内太阳高度大于0°

(2)北京时间24(0)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当地应为12时;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该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有关。

(1)A

(2)D

三、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

如下所示:

1.经线展开图

【例题】

读图1-1-46,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

(1)、

(2)题。

(1)若图中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A.6日23时B.7日23时C.6日11时D.7日11时

(2)该季节()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全球昼夜平分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解析】第

(1)题,本题考查日期变更问题。

根据题干提示可知,180°

经线为7日3时,可以求出北京时间(120°

E)为6日23时。

(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及昼夜长短状况。

由图中提示可知,北极点附近目前是极夜现象,北半球为冬半年。

(1)A

(2)B

【高考零距离】

(2012天津卷)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

(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图4中的()

2.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

A.菲律宾B.巴西C.新西兰D.英国【答案】1.A2.D

【解析】1.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则需确定全球同一日期的范围,零时区区时为19点12分,则72°

E为24时,从东经72°

E向东到180°

为新的一天28日,伦敦属于旧的一天27日,则A图符合条件。

2.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结合四个选项,英国白昼最长,北半球的菲律宾纬度低,巴西和新西兰位于南半球。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3.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历时两个月的考察,4月21日返回,可推知2月21日出发,2月21日和4月21日正好关于春分日(3月21日)对称,P地2月21日的昼长和4月21日的夜长相等,为11小时,所以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

(2012海南卷)图7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

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甲地时间为()

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

5.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B.上海C.雅加达D.莫斯科

【答案】4.B5.D【解析】4.根据“甲地经度为15°

E,假定西五区区时(75°

W)为6日0时20分”,可知该地此时的时刻为6时20分。

5.甲地此时的时刻为6时20分,又由图中斜线示意晨昏线,可知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再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则北半球的高纬度城市莫斯科当日白昼最长。

(2012广东卷)6.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死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

20、6:

20、7:

20、8:

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

E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C【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地的地方时为6时日出,根据四地日出的北京时间(120°

E)可以推出四地的经度分别是:

130°

E,115°

E,100°

E,85°

E,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

E的是丙地。

(2012全国大纲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

8.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

【答案】7.B8.C【解析】7.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说明该地该日昼长约为14小时,昼长夜短,为夏半年,结合选项可知该地可能位于地中海沿岸,亚马孙河河口附近靠近赤道,接近昼夜平分,北冰洋沿岸为北极圈附近,接近出现极昼现象,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昼短于夜。

8.6月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太阳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北。

(2012四川卷)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

,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9-

10题

9.由图文信息可知()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10.图示时刻()

A.东经10°

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答案】9.C10.B9.根据极点附近为陆地,可知中心点为南极点,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

,表明MN为晨昏线,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表明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南极附近出现极昼,为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10.东经10°

经线在南极附近为极昼,A错;

从图中看出此时澳大利亚6时左右,相对的巴西在日界线的东侧,分属不同的日期,B正确;

无论何时全球昼夜都是平分,C错;

南半球的夏季,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D错。

(2011·

江苏地理·

T3~4·

单选·

4分)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表1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9:

00

23:

8:

58

02

7:

19

18:

41

20

40

5:

48

39

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根据日出、日落确定昼长,然后根据连续两天的昼长确定纬度的高低,再根据北京的昼长判定地球运动及相关情况。

【精讲精析】1选B,2选C。

第1题,根据“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知,①地当日周长为14:

00、次日周长为14:

04,②地当日周长为11:

22、次日昼长为11:

20,③地当日昼长为13:

08、次日昼长为13:

10。

结合“除全球昼夜平分的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

00,纬度越低”的规律,比较三地最接近12:

00是②地,其次为③地,故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①③②。

第2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

浙江文综·

T9~10·

8分)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

完成3~4题。

3.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4.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思路点拨】掌握晨昏线的意义、地表两点间的连线特点、影子朝向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是解决第3题的关键;

晨线特点和地表上两点的相对位置则是第4题的“钥匙”。

【精讲精析】3选A,4选B。

第3题,同一条纬线上两点之间经度差最大为180°

,即处在同一个经线圈上,图中显示Q1、Q2位于北半球,则过着两点的最短路线一定过北极点;

M、Q1之间连线不过极点,无法与地轴相交;

图中显示M、Q1、Q2三点经度各不相同,不可能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由Q1、Q2相差

180°

、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Q1、Q2位于刚好出现极夜的纬线上,直立物影子不可能朝西、朝东。

第4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内容分析

A

Q1、Q2若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相等

B

Q1、Q2在同一条纬线上,且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Q1、Q2不在同一经线圈上,所在纬线劣弧相差经度小于180°

两点有可能同时位于20°

W向东到160°

E之间

C

Q1、Q2两点分布于一条经线两侧,若经度差小于15°

,则有可能位于同一时区

D

晨线经过M、Q1说明北半球为冬季,晨线经过M、Q2说明北半球为夏季

(2010·

江苏高考)

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

【答案】:

BD【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第1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而且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B。

第2题,根据第1题,再依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

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其余类推。

3.(2010·

山东高考)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

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当日该地是5时日出,以中午12时为当地白天的中间分界线,则该地日落时间应该是19时,选项A错误。

因该地的昼长时间为14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即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说明此时当地的昼长与北纬20°

左右的海口市的白昼要长一些,选项B正确。

4.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

55′N,11°

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B.13时C.16时D.19时

【思路点拨】选D。

根据材料“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升起不久后就要落下,应该在当地地方时的12时之前不久;

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

,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

12之前不久,选项D最接近。

5.(2010·

福建文综·

T11)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

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

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

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A.开普敦(18°

32′E)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

46′E)D.布宜诺斯艾利斯(58°

24′W)

【信息提取】通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1)时期为4月30日。

(2)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切点位于极圈以内)。

(3)P点盛行东南风。

【思路点拨】选B。

根据P点的位置和盛行风向可判断其位于南半球,结合此时的日期可推断出P点及其以南的地区为极夜,P点的地方时为12时;

结合此时的北京时间可知12时为0°

经线的地方时,由此可判断出P点与伦敦位于同一时区。

【考点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12·

泉州模拟)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D.NO为晨线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

答案 1.D 2.B

(2012·

北京宣武模拟)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