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445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

3、投资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地区投资覆盖率最高,80%以上的国家中有中国直接投资企业;

从境外企业的国别(地区)分布来看,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德国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业的41%;

其中中国香港为21%;

2010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3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0.1%;

澳大利亚29.3亿美元,增长20.5%;

东盟25.7亿美元,增长12%;

欧盟21.3亿美元,若不考虑对卢森堡(避税地)的投资,增长297%;

美国13.93亿美元,增长81.4%;

日本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4、投资方式中国企业以海外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提高。

2010年中国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3%,收购领域主要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

主要项目有中石化集团(通过香港公司)71.39亿美元收购雷普索尔公司巴西公司40%股权;

中石油集团联合壳牌能源公司共同收购澳大利亚Arrow能源有限公司23.71亿美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17.88亿美元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

国家电网公司9.89亿美元收购巴西7家输电公司及输电资产30年经营特许权项目等。

5、投资主体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呈多元化的特征,但仍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占总对外直接投资近50%;

另外是民营企业,占总对外直接投资近20%;

外商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显著。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全球陷入经济寒冬期,大量国外优秀跨国企业倒闭和资产缩水,而中国依然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这就为拥有较多资产、急需提升企业知名度、进行企业扩张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绝佳机会。

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败多成少,大多以“分手”收场。

中石化总价185亿美元的瑞水Addax收购失败,中铝注资力拓告吹,腾中重工收购悍马胎死腹中,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止步于美国政治压力。

这一系列海外收购失败的案例警示我们中国的对外投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把机遇转化为成功还必须克服各种挑战。

  首先,从宏观方面来说,政府对海外直接投资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和规范布局。

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由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及各重要部门各地方政府管理,过于多元化、分散化。

企业海外投资融资难,中国企业的自有资本到境外以后,没有中国的银行跟进;

同时很难得到对方金融机构的授信。

大量民企在境外进行金融活动相当困难。

同时,我国缺乏完善的对外投资统筹规划,在指导企业海外投资方向、重点、规模、战略及人才提供上略显弱势。

  其次,从微观基础来考查,海外投资企业投资决策及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海外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由权,无法对国际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

第二,海外投资企业的经营一体化程度低。

第三,海外投资风险意识不强,盲目“豪赌”。

第四,中国本土企业并购海外企业,还面临着如何协调和融合东西方企业文化的问题。

尽管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投资行业全,但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发展初期,同样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规模小,竞争力低,投资效益低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不足100万美元,比发达国家的600万美元低得多,且大部分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投资额不超过200万美元,即使与国内利用外资规模相比,也是属于小型项目。

这些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是从外贸公司为发展贸易业务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开始的,这些公司一般规模都很小,主要是为了联系客户,催缴货款,监督发货。

中国比较多的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就像一个据点或办事处,仅仅具备维持基本运转的能力,而没有独立发展和抗风险的能力。

在对外投资中,中国企业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在资金上很难引进先进的设备,没有研发能力,更没有能力去支持销售服务,市场的开拓能力变弱。

与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企业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低,对外投资风险加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大约只有55%的企业能够赢利。

2、对外投资企业融资难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普遍遇到金融服务瓶颈。

主要体现在外汇与融资成本上。

由于中国目前对资本项下的外汇仍然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境外投资用汇成为一大难题。

现行的结售付汇政策不允许企业在资本项下拥有自有外汇,企业用汇必须得到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

外汇审批制度手续复杂,审批的周期长,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不能购汇汇出,也不能由母公司向境内银行担保后由银行在投资地的分支机构对海外子公司贷款。

此外,国家外管局对境外工程承保的结售汇比照进出口贸易方式进行管理,也给企业带来不少问题,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机会和收益。

融资难的另一个问题是融资成本偏高。

对外投资企业融资的利率偏高,即便是政策性银行,利率也偏高。

在贷款时还要强制进行出口信贷保险,而政策性保险的费率也是偏高的。

由于综合成本很高,往往导致企业在国际投标活动中缺乏竞争力。

3、投资地区集中

 在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结构上,中国对外投资增长非常快,但是仍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亚洲、拉美地区,它们占了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4,对于欧美和日本的投资相对规模较小。

2003年以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80%,其中中国香港地区占总存量的74%,拉丁美洲地区存量46.2亿美元,占14%。

2004年以后亚洲地区投资存量下降,拉美地区比重上升,但亚洲仍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地区。

2009年年底,中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4%。

这对于中国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

在具体投资地点上,多数企业都选择了避税地。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避税地的金额为99.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81%;

2006年避税地投资额达到153亿美元,占比达到86.8%。

4、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

 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但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

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尚未建立,政企不分,在治理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面存在扭曲,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机制,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等,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优势的发挥和经营空间的扩大。

在这种状态下实施跨国经营,导致无论是规模、人才还是技术都存在优势的国有企业在实际境外投资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有些国有企业投资损失以后,为了经营业绩,对已经损失的投资不作账务处理,尤其是被投资企业破产倒闭以后,由于对外投资在账务处理上需要此法律上的文书才能处理,没人愿去承担责任,也就没人去办理倒闭后的此手续,造成账务处理难或者企业领导从政绩出发要求长期挂账的现象。

5、政府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不够完善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面临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政府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其表现在:

中国至今还未制订好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实施步骤和产业目录,对企业到国外投资的资格认定、业绩评估、过程管理等方面也还有许多不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审批程序繁杂、管理环节过多、没有形成有利的市场机制。

海外投资管理体制也不健全,至今还没有对外投资的专管机构。

6、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

偏重于建筑、资源开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缺少对口项目国际投资主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

7、行业组织和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首先,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普遍缺乏有凝聚力的华人商会组织和服务平台来协调和引导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从而帮助新进入的企业尽快熟悉当地的投资、法律环境,并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而国内现有的行业协会、商会在对外投资领域大多刚刚涉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其次,中国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极不健全。

很多企业对外投资中不仅对选择哪个国家,对投资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投资机会和外国吸引外资政策缺乏了解,而且对政府支持对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方向也不清楚。

有关政府部门虽然通过自己的网站建立了政务服务平台,但这类平台基本上都是根据本部门职能设计的,没有针对对外投资统一平台,查找不便,且政府各有关部门自成体系,缺乏沟通和协调,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传递到投资者而导致浪费。

再次,缺乏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专业服务机构。

在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有信誉、无文化语言障碍和有国际经验的中介机构提供支持。

比如在境外并购时帮助企业进行净值调查,在发生知识产权保护、经济纠纷时为企业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等,但是目前中国这类专业服务机构还不多。

三、对外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研究对外投资决策,要周密地研究影响对外投资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对外投资的盈利与增值水平。

对外投资的收益与增值提高超过对内投资的收益、增值水平是进行对外投资的先决条件。

2、对外投资风险。

对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对外投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

投资风险加大会破坏投资收益的安全性,因此,投资的风险又可称为投资的安全性。

诱发对外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

自然的和企业自身的各种因素往往结合在一起共同对投资收益发生影响。

对外投资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物价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等五种。

3、对外投资成本。

对外投资成本是从分析、决策对外投资开始到收回全部投资整个过程的全部开支。

包括:

(1)前期费用,指从提出投资项目开始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费用,到作出抉择期间发生的调查费用、评估费用、准备费用等;

(2)实际投资额,即用于投资的资金,如联营投资额、股票债券的购买价格;

(3)资金成本,筹措对外投资所需资金而开支的筹资成本,如筹资手续费、利息、股利等;

(4)投资回收费用。

  对外投资的盈利和回收额必须大于投资成本。

4、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

通过投资获得其他企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经营控制权,以服务于企业的其他经营目标,是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

应该考虑用多大的投资额才能拥有必要的经营控制权;

取得控制权后,如何实现其权利等问题。

5、筹资能力。

对外投资决策要求企业能够及时、足额、低成本地筹集到所需资金。

6、对外投资的流动性。

其要求对外投资的资金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较快的速度转换为货币资金。

为此,必须合理安排对外投资的结构。

一般来说,短期投资的流动性高于长期投资的流动性;

证券投资的流动性高于非证券投资的流动性。

7、对外投资环境。

对外投资不能脱离一定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指企业内外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条件总和。

有的属于内部条件,是能被企业控制的;

有的属于外部条件,是企业不可控的。

一个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应当有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比较健全的投资管理体制,完善的资金市场。

在上述对外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因素中,实际上涉及到对外投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这就是:

收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往往是不可兼得的,进行对外投资决策,要从投资目的出发,从中找出三者最佳的结合方式。

 

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应采取的策略

1、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第一,政府应该完善对外投资相关法律,明确对外投资目标,设定对外投资统一管理机构。

同时,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应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政府应该在海外设立经贸合作区,形成集群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政府可以集合所有资源,比如将孔子学院向经贸合作区集合。

第三,深化政企分离,提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自主决策权,提升其海外竞争自由度。

第四,设立企业考核制度,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的考核审查,控制风险。

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将这些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

放松对企业的金融控制和外汇管制,赋予条件适合的跨国企业必要的海内外融资权,进一步完善国际投资担保体系,鼓励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灵活运用发行股票、债券及国际信贷等多种方式融资,并降低申请程序的难度,简化审批过程,减少企业的成本。

尤其是面对中国目前所拥有的高额外汇储备,我们有条件提供这些金融支持措施,提供政策性的优惠和用汇上的便利,也可以更好地运营外汇储备资产,并缓解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引导企业对外投资的结构

 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实力需要与跨国经营相协调。

中国企业国际化主要依靠企业本身实力。

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而软实力又是我国企业的软肋,我们的企业在理念、人才、跨国经营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增强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要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跨国投资已经跨文化、跨制度、跨生活习惯、跨待人接物等,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

二是,要正确认识“走出去”的目的不仅是赚点钱拿回来,而是要在当地长久生存、发展下去;

三是,要正确认识理解社会责任问题,修路、建学校等只是部分,关键要了解东道国的利益需求、各界的诉求。

一方面引导企业海外投资的产业结构。

在企业对外投资中,政府应加强引导今后的投资方向与领域。

首先,根据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今后应加大对发达国家的前瞻性高科技产业的学习型投资,引导企业往高科技产业领域进行投资,这是实现技术寻求型投资的有效途径。

其次,投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以过剩产业中的长线产品为主,这些商品优良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投资在国外发挥其优势。

再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应努力探索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业的投资,从而对中国国内相关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会起一定的帮助作用。

另一方面是引导企业海外投资的地区结构。

对外投资企业应在布局上形成定位正确、分布合理、重点突出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当前中国企业可采取的策略是:

确立亚太地区作为投资的重点区域,继续保持对欧美两个市场投资,积极开拓东欧、拉美、非洲等国家市场。

3、努力扩大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

 首先,可以加快培养跨国公司,构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培育具有规模优势的生产型企业集团,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合作、参股、合资、控股等多层次的联合,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发挥中国综合商社对跨国公司发展的贸易信息作用,为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组织、协调功能。

其次,重视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一方面,是与国内的跨国公司展开合作,这样可以加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优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资源配置情况,提高境外投资成功率。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国的跨国公司应通过与这些跨国企业的合作,分享全球营销网络、参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开发合作等,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巨额资本、先进技术和广阔市场加速自身的发展,以达到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的目的。

4、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培育、引进机制

 人才是企业得以成功发展的关键。

发展海外投资业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人才,企业应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培育出一支具有稳定数量和较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

这支人才队伍中的成员素质与企业发展相适宜,对于企业的发展可起到辅助和推进的作用。

面对人才流动的情况,企业可用优厚条件吸引具有专业技术和丰富生产经验带头人才,也可从企业创业资金中拨出部分款项进行人才的培训,给予员工再深造的机会也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专项人才。

在对于人才的分配制度上,应采取激励机制对于企业产品研发的科技人才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良好发展前景,从而调动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积极性,使他们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5、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健全与发展

 支持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在海外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与政府相比,行业协会组织在促进海外投资活动方面往往更有效率。

因为这类组织熟悉本行业情况,掌握投资的信息比较快捷,可以协调行业内不同企业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此外,行业协会在与投资地政府交涉、沟通、谈判方面也具有优势。

为此,在对外投资时,要充分发挥商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将其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支持其积极发挥作用,引导、协调和帮助企业有组织、有秩序地对外投资,发挥产业协同聚集效应,消除内部恶性竞争。

6、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设立政府统一的海外投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目前企业对海外投资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可以由组建或重建对外投资促进机构,编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据库,建设统一的政府海外投资信息平台。

通过此平台,帮企业查询政府相关鼓励对外投资的全部政策措施,了解国际市场和投资环境,学习投资技术和规避风险的技巧,及时提供国别及行业、项目的投资风险通报等。

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团体设立按行业分类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

此外还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建立双边及多边的政府间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构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技术和法律支持体系也非常重要。

技术和法律支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法律、会计、审计、风险评估以及其他经济技术方面的困难,组织国际、国内相关机构或企业,向中国跨国经营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援助。

7、建立对外投资企业海外战线联盟,提高企业竞争力

 海外投资企业应该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经营一体化,不是互相压价而是“抱团”。

由于企业的海外投资往往能够带动整个产业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各海外投资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形成集合优势,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将经营相同行业或相似行业的海外企业结合起来,可加强市场信息交流能力;

结合成战线联盟的企业可进行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链。

相互利用各企业的产品作为初级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可节约产品开发成本,使战线联盟内的企业互惠互利,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发展快,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创造了绝佳的海外扩张机会。

中国企业在全球大手笔买下国际知名企业同时不能忽视海外投资的风险,唯有政府大力扶植和企业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越走越远。

  我们在“引进来”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迫使我们必须像重视出口一样重视对外投资,从出口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适时地“走出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积极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