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47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护理集文档格式.docx

而对于热性病人(发热、急性化脓性疾病),则宜选用清淡之品。

若进食不分寒温,则会加重病情。

  5、生活起居

  护理《内经》云: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生活起居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比如中医强调起居有常,应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冬天宜早睡晚起,夏天宜晚睡早起。

  6、运动保健

  体育锻炼对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预防疾病有着重要作用,中医早有“导引”与“吐纳”的锻炼方法。

所谓“导引”,是指“摇筋骨,动肢节”,通过有规律的呼吸和全身肢体的适量运动,以疏利关节、调和气血,提高抗病能力。

五禽戏、太极拳就是在导引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吐纳”是一种内养功,通过静心思念、集中精神,与特殊的呼吸方式相配合,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7、护理技术操作

  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捏脊、药枕、浴面、浴足、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

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群众欢迎。

  8、预防为主的思想

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如果等到疾病有了症状,病情加重或恶化了才去治疗,那就象“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一样,“不亦晚乎”?

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人类追求返朴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

“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

“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

”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

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

《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但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

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

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

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妾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

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

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不同,施护方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方法。

如室内注意通风凉爽,饮食可给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绿豆汤、番茄、苦瓜等,忌生冷、油腻和辛辣等助湿化热之物。

如果是冬令时节感冒,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使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功效。

可见,同属感冒病,由于其发病季节不同,而施护的方法也不一样。

  又如风温,在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施护方法也各异。

风温初起,邪在卫分,病位在表,宜用发汗解表的护理原则。

若邪热进入肺胃的气分证时,由于病邪由表入时,护理上应用“清”的刻法,从室温、饮食、服药等应清、凉的措施。

对高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法。

当热入营血证时,护理上应防变预防病发症的发生。

当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时,护理上征在“调”字上,通过调养使病症得到痊愈。

  所谓“导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

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

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

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

保持会阴部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

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

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

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中医护理-痉厥护理

  病因病机

  1.痉证的病因病机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

  ①外邪侵袭:

风寒湿邪,壅滞脉络,致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养,拘急而成痉。

 

 ②热甚发痉:

热极入里,耗灼津液,阴液被伤,筋脉失去濡养,引发痉证;

或热病伤阴,邪热内伤营血,热盛动风,引发痉证。

  ③阴血亏耗:

平素体质较弱,阴血俱虚,又因失血过多;

或表证汗下太过,使阴血亏耗,筋脉失去濡养,因而致痉。

  2.厥证是由于气机突然逆乱,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而引起,临床上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和暑厥之分。

  ①气厥:

因情志不调,恼怒惊恐,致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蔽清窍而引发;

或元气素弱,又因悲恐或劳累,使阳气耗损,气虚下陷,清阳不升,亦可引发气厥。

  ②血厥:

素体肝阳上亢,又遇暴怒,致血随气逆,气血上壅,清窍不利,出现昏厥。

  ③痰厥:

形盛气弱,又嗜食肥甘醇酒,使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聚痰生,痰浊内阻,气机不利,遇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蒙清窍,眩晕而厥。

  ④食厥:

由于饮食不节,使积滞内停,转输失常,气机受阻,壅塞清窍,窒闷而厥。

  ⑤暑厥:

夏令炎热,久暴烈日之下,或久居高温之室,感受暑邪,热郁气逆,阻碍气机,闭塞清窍,卒然发厥。

  一般护理

  痉证和厥证的发病机理与证候表现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护理措施差异不大,因此,将其一并介绍:

  ①病室环境:

病室应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但应注意通风时不要让风直接吹病人,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光线宜暗,避免噪音和各种声光刺激。

  ②生活起居:

病人应卧床休息,平卧时,头应转向一侧或侧卧。

病情缓解后,仍应卧床休息。

痉、厥发作时,要解开衣领裤带,床旁加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在抽搐时切忌强加约束,以免造成骨折。

  ③病情观察:

要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面色的变化。

  ④情志护理:

痉厥病人发病常与情志过极有关,应劝慰病人不要急躁、恐惧,同时要作好家属的工作,切忌在病床前谈论病情或伤心哭泣,以免影响病人的情绪,嘱咐家属要与医护人员合作做病人的思想工作。

  ⑤饮食护理:

痉厥发作时应暂禁食,待病情缓解后,不能经口进食的可鼻饲喂食。

饮食宜给易消化的高热量的流质,补充足够的果汁以滋养筋脉,忌食辛辣油腻、煎炸、腥发等助热生痰之品。

  ⑥皮肤护理:

病人痉厥发作时,或发热时都会出汗,应及时擦干、更换湿衣被,保持皮肤和衣被的干燥、清洁、平整。

抽搐停止后,可给以翻身、更换卧位,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

  ⑦口腔护理:

病人痉厥发作,出现牙关紧闭时,应用开口器轻轻撑开口腔,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牙垫垫在上下牙齿之间。

以防咬伤舌体。

抽搐停止后应协助病人清洁口腔,可用2%黄柏液或银花甘草液漱口,或做特殊口腔护理。

  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病人抽搐时应将头向后仰,并及时清除口咽部痰涎及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

肺痈的辩证施护原则

 

(1)一般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

窗通气,加强空气消毒。

  ②严格观察咳嗽咯痰情况,痰液的性状是分期的重要依据。

做好痰液、痰具的消毒。

  ③重视口腔清洁,咯痰后应漱口。

  

(2)初期护理:

  ①按风温邪犯肺卫证护理。

  ②注意胸痛及痰量的变化。

若咯痰日见增多,正确记录痰量、颜色,以资早期诊断。

  (3)成痈期扩理:

  ①观察发热、胸痛、痰液的量、颜色、气味的变化。

若热盛、痰黄浊、腥臭、量多,则是本期的重要表现。

  ②痰液经石碳酸“84”消毒液消毒后倾倒,痰具经常消毒。

  ③每日作口腔护理,咯痰后嗽口。

  ④胸痛较剧者可取侧卧位,或宽胶布束胸,减少局部活动量而减轻疼痛。

  ⑤饮食宜素半流,高热宜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煎炸食品。

  ⑥高热应及时予以降温处理,可参照“风温气分证”护理内容。

  (4)溃脓期:

  ①本期护理重点在排痰。

根据病灶位置以空心掌拍背或体位引流,以便痰液排出顺畅。

  ②观察痰液咯出难易,痰液性状、量,并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③做好痰液、痰具消毒。

  ④每日做好口腔清洁护理。

  ⑤痰粘稠不易咯出时,可遵医嘱内服竹沥水化痰。

或中药鱼腥草液雾化吸入,咯出无力者应吸痰。

  ⑥痈溃脓痰排出后,食欲增进,脾胃功能初复时仍需予软食、易消化、富营养食品,少食油腻,可每日食豆浆一碗、薏仁粥等清补食品。

  (5)恢复期:

  ①可适当下床活动,以逐渐增强体力,但勿过劳。

  ②饮食中应逐渐增加补养肺食品,应忌用油腻、辛辣及热性食物,戒烟酒。

心悸的辩证施护原则

  

(1)一般护理:

  ①居室环境温湿度应适定,安

静,避免突然的高声、噪音的干扰。

  ②情志因素如思虑过度、惊恐等,常为本病的诱因。

所以要重视做好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当病人心悸发作时常自觉心慌恐惧,六神无主,此时最好有人守护在旁,使其感到放心,稳定情绪。

  ③心悸经常发作者,要重视休息。

若属于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则要卧床休息,甚至绝对卧床。

  ④对重症心悸病人,要严密观察脉象、呼吸、面色、血压的变化。

若见脉结代、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心气衰微表现时,立即予以吸氧,报告医生。

同时可针刺内关、神门。

  ⑤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之前,要测心律、心率(测一分钟),并做记录。

服药后要观察服药反应,若发现有中毒症状时,暂停给药。

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⑥针刺止悸穴位如双内关、双针神门。

耳穴有心、肾、副交感等。

  ⑦必要时可作心电图检查。

血压过高或过低者,应定期测血压。

  

(2)心血不足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③适当的饮食调补,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

忌烟、酒、浓茶及咖啡。

  ④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针双内关、双神门,服用补心丹1~2粒,每日2次。

(3)阴虚火旺证:

  ②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的刺激,郁怒伤肝,致肝阴虚阳亢。

同时必须作发了家

属工作;

积极配合。

  ③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厚细腻之品。

  ④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心肾之阴,如可食用甲鱼、桑椹、银耳、红枣、鲜藕等。

  ⑤心悸时可服用珠砂安神丸1~2粒。

或针内关、神门,或耳穴埋豆。

  ⑥心悸伴头晕目眩者,要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每日测血压1~2次。

  (4)心阳不足证:

  ②心悸甚者,必须卧床休息。

  ③注意保暖,居室向阳,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着。

  ④兼有水肿症状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饮水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重度水肿者参照“水肿”病护理。

  (5)心血瘀阻证:

  ②本证常伴胸闷心痛,要密切观察脉象等病情变化,若病人出现剧烈胸痛、面色苍白、脉结代或细微欲绝,则属心阳暴脱之危证,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立即予头低卧位或平卧位,测呼吸、血压。

配合医生抢救。

  ③心悸伴有胸闷不适者,需卧床休息。

  ④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及肥甘厚味、忌食动物油脂及内脏,鱼子、虾子、蟹子黄、蛋黄、富含胆固醇应慎食或不宜食。

可用少许红花酒20ml,每日小酌,有活血通脉作用。

  ⑤心悸胸痛发作时可服用三七粉1.5g,琥珀粉1.5g.

咳嗽的辨证施护原则

  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

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⑤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

注意保暖,戒烟酒。

  ⑥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

必要时吸痰。

  ⑧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针刺止咳:

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

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

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

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2)风寒咳嗽:

  ①参照“风寒感冒证”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

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④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

(3)风热咳嗽:

  ①参照“风热感冒证”护理。

  ③咳嗽时可服止咳楷杷露10~20ml,或

服用桔红丸。

  ④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

  ⑤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⑥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4)燥热伤肺:

  ②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③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④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⑤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5)痰湿蕴肺证:

  ②病室温度不宜太高。

  ③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④注意饮食调护,食饮有节,配食健脾利湿化痰食品,如薏米、赤豆、山药,忌食糯米等粘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生痰。

(6)痰热壅肺证:

  ②参照“风热咳嗽证”护理内容。

  ③肺热咳嗽可服用桔红丸、枇杷

露。

  ④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

  (7)肺气虚证:

  ①一般护理。

  ②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

  ③肺气虚易感外邪,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当风。

  ④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倦更伤正气。

  (8)肺阴虚证:

  ②参照“燥热咳嗽”护理。

  ③可予养阴清肺膏10g,每日二次服。

  ④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

  ⑤观察有无痰中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⑥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

哮喘的辨证施护原则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

适宜,避免烟尘异味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

  ②室内禁止吸烟,患者必须戒烟。

  ③哮喘发作时宜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④可予喷吸止喘气雾剂以临时平喘。

  ⑤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丰隆等穴位;

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等穴。

  ⑥未经医生许可,不能随便使用镇咳、镇静剂。

  

(2)寒证哮喘:

  ②病室宜向阳,宜加衣被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③中药汤剂宜热服。

  ④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

  ⑤咳嗽痰多时,参照“咳嗽”有关护理内容。

(3)热证哮喘:

  ②病室宜凉爽,衣被不宜过厚。

  ③伴发热症状者,定时测体温,每日

2~4次。

观察服药后病情变化,以及体温。

  ④中药宜温服。

  ⑤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痰粘稠难出,口干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及食用新鲜水果,如雪梨、鸭梨等。

  ⑥痰多粘稠难咯者,可给予川贝粉1.5g开水冲服,或蛇胆川贝液1支口服,或蛇胆陈皮末1支,或服用鲜竹沥水20ml.以化痰易咯出。

  ⑦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餐后漱口。

  (4)正虚哮喘:

  ②本证属正气虚衰,易发生变证,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发现患者呼吸气促,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脉浮大无根或结代者,多为心肾阳衰的喘脱重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详细记录病情。

  ③呼吸困难、或唇甲青紫者,给予低流量间歇吸氧。

  ④咯痰无力者,应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排痰。

或予以吸痰。

  ⑤加强生活起居护理,预防并发症。

如预防褥疮、口腔炎症,防止外邪侵袭,避风寒等。

  ⑥饮食清淡、富营养,依虚损之脏腑,选择相应补益食品,如补益肺气、滋养肺肾之阴等。

中药的给药护理要求以及煎药.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

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

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

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在指定时间内给药。

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

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

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

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

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

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

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

(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

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

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

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

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

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③旋复花、枇杷叶、海金沙、马勃等药物宜用布包后入煎。

④饴糖、蜂蜜月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兑入。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应先用黄酒炖化后,待药物煎好去渣冲服。

⑤犀角、羚羊角、鹿茸、沉香、琥珀、川贝、三七等药物,需先研成细末,再用开水或煎剂冲服。

⑥质轻而面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应先将该药加水煎煮,然后去渣。

再用此水煎其它药物,称为“煎汤代水法”。

慢性肾衰的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肾衰是指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

目前,慢性肾衰病人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同时配合透析疗法。

我院多年来一直

采用该疗法,取得满意效果,其护理体会如下:

1.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可直接影响其相应的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或病情加重。

慢性肾衰病人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致使病人易产生抑郁悲观情绪。

此时应积极开导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