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71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泵站运行管理Word格式.docx

  本标准自2000年8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000年十月十一日

  【全  文】: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前   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组织,对SD204-86《泵站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分册)》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更名为《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

 

  ——泵站技术经济指标;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

  ——机电设备检修管理;

  ——工程管理;

  ——调度管理;

  ——安全管理;

  ——科学试验与技术档案;

  本规程解释单位: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程主编单位: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本规程参编单位:

江苏省水利厅

          湖北省水利厅

          广东省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李继珊 林建时 赵乐诗 冯贤华 徐叶琴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泵站工程技术管理,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泵站的技术管理。

小型泵站的技术管理可参照执行。

  1.0.3 泵站技术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本规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泵站运行、维修、调度及安全等规章制度;

  2 完善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3 搞好泵站的机电设备和工程设施的运行调度和检修维护等管理工作;

  4 认真总结经验,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科学试验,采用和推广新技术;

  5 按照泵站技术经济指标,考核泵站技术管理工作。

  1.0.4 泵站技术管理除应贯彻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泵站技术经济指标

  2.0.1 考核泵站技术管理工作应以下列技术经济指标为依据。

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1 工程完好率;

  2 设备完好率;

  3 装置效率;

  4 能源单耗;

  5 供排水成本;

  6 供排水量;

  7 单位功率效益;

  8 安全运行率。

  2.0.2 工程完好率应达到80%以上,其中主要建筑物的工程评级不应低于本规程5.4.2条规定的二类工程标准。

  2.0.3 设备完好率,对于电力泵站不应低于90%,对于内燃机泵站不应低于80%,其中与水泵机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设备评级不应低于本规程4.5.2条规定的二类设备标准。

  2.0.4 抽水装置效率应根据泵型、平均装置扬程和水源的含沙量按以下规定取值:

  1 装置扬程在3m以上的大、中型轴流泵站与混流泵站的装置效率不宜低于65%;

装置扬程低于3m的泵站不宜低于55%。

  2 离心泵站,在抽清水时,其装置效率不宜低于60%;

在抽吸浑水(含沙水流)时,其装置效率不宜低于55%。

  2.0.5 泵站能源单耗考核指标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电力泵站能源单耗不应大于5kw•h/(kt•m);

对于内燃机泵站能源单耗不应大于1.35kg/(kt•m)。

  2.0.6 安全运行率,对于电力泵站不应低于98%,对于内燃机泵站不应低于90%。

  3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

  3.1  一般规定

  3.1.1 所有机电设备都应进行编号,并将序号固定在明显位置。

旋转机械应示出旋转方向。

  3.1.2 长期停用和大修后的机组投入正式作业前,应进行试运行。

  3.1.3 机电设备的操作应按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

  3.1.4 机电设备启动过程中应监听设备的声音及振动,并注意其他异常情况。

  3.1.5 测量设备运行参数的仪表至少应每1~2h记录一次。

  3.1.6 对运行设备应定期巡视检查。

  3.1.7 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2主水泵运行

  3.2.1 运行中不应有损坏或堵塞水泵的杂物进入泵内。

  3.2.2 水泵的汽蚀和振动应在允许范围内。

  3.2.3 多泥沙水源泵站提水作业期间水源的含沙率不应超过7%。

  3.2.4 轴承、填料函的温度应正常。

润滑和冷却用的油质、油位。

油温和水质、水压、水温均应符合要求。

  3.2.5 全调节水泵其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

采用液压或机械调节机构还应注意观测受油器温度和漏油等现象。

  3.2.6 水泵的各种监测仪表应处于正常状态。

  3.2.7 水泵运行中应监视流量、水位、压力、真空度和运行温度、振动等技术参数。

  3.2.8 对于投运机组台数少于装机台数的泵站,每年运行期间应轮换开机。

  3.3 主电动机运行

  3.3.1 电动机启动前应按制造厂家的规定,测量定子和转子回路的绝缘电阻值。

  3.3.2 电动机的运行电压应在额定电压的95%~110%范围内。

  3.3.3 电动机的电流不应超过铭牌规定的额定电流,超负荷运行时,其过电流允许运行时间应按表3.3.3的规定取值。

  表3.3.3 电动机过电流与允许运行时间关系表

   ┌───────────┬──┬─┬─┬─┬─┬─┬─┐

   │过电流(%)     │10 │15│20│25│30│40│50│

   ├───────────┼──┼─┼─┼─┼─┼─┼─┤

   │允许运行时间(min) │60 │15│6│5│4│3│2│

   └───────────┴──┴─┴─┴─┴─┴─┴─┘

  3.3.4 电动机定子线圈的温升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允许值,如制造厂未作规定,可按表

  3.3.4的规定取值。

  表3.3.4 电动机定子线圈的温升极限值(℃)

   ┌─┬─────┬─────────────────┐

   │项│电动机  │       绝缘等级     │

   │目│类别   ├────────┬────────┤

   │ │     │   E级   │   B级  │

   │ │     ├──┬──┬──┼──┬──┬──┤

   │ │     │温度│电阻│检温│温度│电阻│检温│

   │ │     │计值│值 │计值│计值│值 │计值│

   ├─┼─────┼──┼──┼──┼──┼──┼──┤

   │l│额定功率 │  │  │  │  │  │  │

   │ │在5000kW│  │70 │70 │  │80 │80 │

   │ │ 及以上 │  │  │  │  │  │  │

   │2│额定功率 │65 │75 │75 │70 │80 │80 │

   │ │ 小于  │  │  │  │  │  │  │

   │ │5000kw  │  │  │  │  │  │  │

   └─┴─────┴──┴──┴──┴──┴──┴──┘

  表3.3.4 电动机定子线圈的温升极限值(℃)  续表

   ┌─┬─────┬──────────────────┐

   │项│电动机  │      绝缘等级       │

   │目│类别   ├────────┬─────────┤

   │ │     │   F级   │   H组   │

   │ │     ├──┬──┬──┼──┬──┬───┤

   │ │     │温度│电阻│检温│温度│电阻│检温 │

   │ │     │计值│值 │计值│计值│值 │计值 │

   ├─┼─────┼──┼──┼──┼──┼──┼───┤

   │l│额定功率 │  │  │  │  │  │   │

   │ │在5000kW│  │100│100│  │125│125 │

   │ │ 及以上 │  │  │  │  │  │   │

   │2│额定功率 │85 │100│100│105│125│125 │

   │ │ 小于  │  │  │  │  │  │   │

   │ │5000kw  

│  │  │  │  │  │   │

   └─┴─────┴──┴──┴──┴──┴──┴───┘

  3.3.5 电动机运行时其三相电流不平衡之差与额定电流之比不得超过10%。

  3.3.6 同步电动机运行时其励磁电流不宜超过额定值。

  3.3.7 电动机运行时的允许振幅不应超过表3.3.7的规定。

  表3.3.7 电动机运行的允许振幅值(mm)

   ┌─┬─────┬───────────────────┐

   │序│ 项目 │     额定转速(r/min)    │

   │号│     ├────┬────┬────┬────┤

   │ │     │100以上│350以上│375以上│500以上│

   │ │     │至250 │至375 │至500 │至750 │

   ├─┼─┬───┼────┼────┼────┼────┤

   │ │立│带推力│    │    │    │    │

   │1│式│轴承支│0.12  │0.10  │0.08  │0.07  │

   │ │机│架的垂│    │    │    │    │

   │ │组│直振动│    │    │    │    │

   ├─┤ ├───┼────┼────┼────┼────┤

   │ │ │带导轴│    │    │    │    │

   │2│ │承支架│0.16  │0.14  │0.12 │0.10  │

   │ │ │的水平│    │    │    │    │

   │ │ │振动 │    │    │    │    │

   │ │ │定子铁│    │    │    │    │

   │ │ │芯部分│    │    │    │    │

   │3│ │机座的│0.05  │0.04  │0.03  │0.02  │

   │ │ │水平振│    │    │    │    │

   │ │ │动  │    │    │    │    │

   ├─┼─┴───┼────┼────┼────┼────┤

   │4│卧式机组各│0.18  │0.16  │0.14  │0.12  │

   │ │部轴承振动│    │    │    │    │

   └─┴─────┴────┴────┴────┴────┘

  表3.3.7 电动机运行的允许振幅值(mm) 续表

   ┌─┬─────┬────────────────┐

   │序│ 项目 │   额定转速(r/min)   │

   │号│     ├────┬─────┬─────┤

   │ │     │750以上│1000以上│1500以上│

   │ │     │至1000│至1500 │至3000 │

   ├─┼─┬───┼────┼─────┼─────┤

   │ │立│带推力│    │     │     │

   │1│式│轴承支│  - │  -  │  -  │

   │ │机│架的垂│    │     │     │

   │ │组│直振动│    │     │     │

   ├─┤ ├───┼────┼─────┼─────┤

   │ │ │带导轴│    │     │     │

   │2│ │承支架│ -  │  -  │  -  │

   │ │ │的水平│    │     │     │

   │ │ │振动 │    │     │     │

   │ │ │定子铁│    │     │     │

   │ │ │芯部分│    │     │     │

   │3│ │机座的│ -  │  -  │ -   │

   │ │ │水平振│    │     │     │

   │ │ │动  │    │     │     │

   ├─┼─┴───┼────┼─────┼─────┤

   │4│卧式机组各│0.10  │0.08   │0.06   │

   │ │部轴承振动│    │     │     │

   └─┴─────┴────┴─────┴─────┘

  3.3.8 电动机运行时轴承的允许最高温度不应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

如制造厂未作规定,轴承允许最高温度:

滑动轴承为70℃,滚动轴承为95℃。

  3.3.9 同步电动机运行时滑环与电刷应接触良好,无积垢,无电火花现象。

  3.4 变压器运行

  3.4.1 变压器投入运行前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

  1 分接开关位置;

  2 绝缘电阻;

  3 接地线;

  4 油位。

  3.4.2 变压器投入运行后应定期巡视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储油柜和充油套管的油位、油色均正常,且无渗漏油现象。

储油柜与继电器间连接阀打开,套管外部清洁、无破损裂纹、无放电痕迹及其他异常现象。

  2 变压器本体无渗油、漏油,吸湿器完好,硅胶干燥,各冷却器温度相近,油温正常,管道阀门开闭正确。

  3 引线接头、电缆、母线无发热征兆,安全气道及保护膜完好,瓦斯继电器内无气体。

  4 变压器运行音响正常,风扇旋转正常。

  5 变压器室环境符合设备保养和运行的要求。

  6 无人值守的变压器定期检查,并记录电压、电流和上层油温。

  3.4.3 站用配电变压器应在最大负荷期间测量其三相负荷,如发现其不平衡值超过规定时,应重新分配。

  3.4.4 油浸式变压器上层油温不宜超过85℃,最高油温可按表

  3.4.4的规定取值。

  表3.4.4 油浸式变压器上层最高油温值(℃)

   ┌──────────┬────────┬───────┐

   │冷却方式      │冷却介质最高温度│上层最高油温度│

   ├──────────┼────────┼───────┤

   │自然循环、自冷、风冷│   40   │   95   │

   └──────────┴────────┴───────┘

  3.4.5 干式变压器各部位的允许最高温升不应超过表3.4.5的规定值。

  表3.4.5 干式变压器各部位的允许最高温升值(℃)

   ┌────────┬────┬───────────┬────┐

   │变压器部位   │绝缘等级│允许最高温升值    │测量方法│

   ├────────┼────┼───────────┼────┤

   │绕组      │E   │75          │电阻法 │

   │        ├────┼───────────┤    │

   │        │B   │80          │    │

   │        │F   │100         │    │

   ├────────┼────┴───────────┼────┤

   │铁芯表面及结构零│最大不得超过接触绝缘材料的允许最│温度计法│

   │件表面     │高温升             │    │

   └────────┴────────────────┴────┘

  3.5 电力电缆及其他电气设备

  3.5.1 通过电缆的实际负荷电流不应超过设计允许的最大负荷电流。

  3.5.2 电缆线路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测量电缆的温度,并做好巡视测量记录。

  3.5.3 高压配电装置的运行应符合制造厂规定的技术条件,投入运行后应检查母线接头有无发热,运行是否正常。

  3.5.4 对继电保护动作时的掉牌信号、灯光信号运行人员必须准确记录清楚。

  3.6 辅助设备与金属结构

  3.6.1 油、气、水系统中的管道和阀件应按规定涂刷明显的颜色标志。

  3.6.2 用于水泵叶片调节、液压减载、油压启闭等装置的压力油系统和用于润滑轴承的润滑油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 压力油和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其油温、油压、油量等应满足使用要求,油质应定期检查,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应予更换。

  2 油系统中的设备应定期清洗,油管应保持畅通和良好的密封,无漏油、渗油现象。

  3 油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压力继电器和各种表计等应定期检验,动作可靠,运行中不得随便拨动。

  4 油压管路上的阀门应关闭严密,在所有阀门全部关闭的情况下,液压装置储气罐在8h内额定压力下降不得超过0.15MPa。

  3.6.3 压气系统及其安全装置、继电器和各种表计等应工作可靠,定期检验,其工作压力值应符合使用要求。

  3.6.4 主机组冷却、润滑和填料函水封用水的技术供水和泵房内渗漏水、废水的排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技术供水的水质、水温、水量、水压等满足运行要求。

  2 示流装置良好,供水管路畅通。

  3 集水井和排水廊道无堵塞或淤积。

  4 供、排水泵工作可靠,对备用供、排水泵应定期切换运行。

  3.6.5 泵站出水管(流)道出口拍门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拍门附近的淤积杂物应及时清除。

  2 拍门铰轴、铰座配合良好,转动灵活,无严重锈蚀。

  3 拍门关闭时对门座的撞击力应加以控制。

  4 采取措施减小作用在拍门上的冲击力,限制对拍门的扭振惯性力。

  3.6.6 虹吸式出水流道真空破坏阀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真空破坏阀在关闭状态下密封良好。

  2 按水泵启动排气的要求调整阀盖弹簧压力。

  3 真空破坏阀吸气口附近不应有妨碍吸气的杂物。

  4 必须保证破坏真空的控制设备或辅助应急措施处于能够随时投入状态。

水泵机组失电后应及时破坏虹吸管内真空。

  3.6.7 采用快速闸门断流的泵站,在主机组启动前应全面检查快速闸门的控制系统,确认快速闸门能按规定的程序启闭后方可投入运用。

  3.6.8 经过检修或长期停用的机组,启动前应对安装在其出水管道上的液控蝶阀进行检验,按照规定的关阀程序调整阀门关闭速度。

  3.6.9 泵站运行时应对泵系统设置的水锤防护设施进行巡视检查。

  3.6.10 拦污栅前的污物应及时清除,并按环保的要求进行处理。

  3.6.11 起重机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应由经技术考核持有上岗证的人员操作。

  2 长期停用的起重机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限位开关、刹车和各种电气设备、安全保护装置等必须完好。

  3 起吊前和起吊物吊离支承面时必须检查钢丝绳捆绑情况。

  4 起重机正在吊物时,应严禁一切人员在吊物下方停留或行走。

  5 起吊物不得长期悬挂在空中。

吊钩挂有重物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操作台。

  3.7 计算机监控系统

  3.7.1 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自动监视和控制的泵站应根据各泵站的具体情况,制定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3.7.2 对于履行不同岗位职责的运行人员,应分别规定其安全等级操作权限。

  3.7.3 计算机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运行正常。

  2 现地控制单元(LCU)运行正常。

  3 各自动化元件,包括执行元件、信号器、传感器等工作可靠。

  4 系统特性指标以及安全监视和控制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5 无告警显示。

  3.7.4 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3.7.5 未经无病毒确认的软件不得在系统中使用。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计算机不得移作他用和安装未经设备主管部门工程师同意的软件。

  3.7.6 历史数据应定期转录并存档。

  3.7.7 修改前后的软件必须分别进行备份,并做好修改记录。

  4 机电设备检修管理

  4.1 一般规定

  4.1.1 泵站管理单位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状态,编报年度检修计划。

  4.1.2 对运行中发生的设备缺陷,应及时处理。

对易磨易损部件进行清洗检查、维护修理、更换调试等应适时进行。

  4.1.3 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对主机组进行大修时,应对主水泵进行全面解体,对电动机应吊出转子,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检修,更换或调试。

  4.1.4 严寒地区的泵站每年冬季对其机电设备、管道阀件以及金属结构等均应进行防冻维护保养。

  4.2 主机组检修

  4.2.1 主机组检修周期应根据机组的技术状况和零部件的磨损、腐蚀、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来确定,可按表4.2.1的规定取值,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

  表4.2.1 主机组检修周期

   ┌────┬───────────────┬───────────────┐

   │设备名称│大修             │小修             │

   │    ├───────┬───────┼───────┬───────┤

   │    │日历时间(a)│运行时间(h)│日历时间(a)│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