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74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4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水检修规程Word格式.docx

池体内设有进水环配水槽、混合室、中排、第一反应室以及第二反应室等部件。

1.2.2进水管与环配水槽

进水管安装在池体中部,在进水管上装有添加混凝剂的加药管,使混凝剂在进水管中与水充分混合。

进水管斜插入环形三角配水槽,水流经过三角配水槽均布孔向下进入混合室。

1.2.3混合室

混合室混凝土浇筑成一体。

当水进入澄清池的,水流由三角配水槽均布孔流出,在混合室周围把悬浮泥渣进行搅拌以充分混合。

1.2.4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

第一反应室由混凝土浇筑成,是圆锥体。

第一反应室安装在第二反应室内,第二反应室用混凝土浇筑成,是圆柱体。

第二反应室上部为操作平台,平台通道与扶梯相连。

整个第二反应室就位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中央。

1.2.5调节装置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

调节装置由支座、传动螺杆和操作手轮等部件组成,调节喷嘴与混合室的距离。

1.2.6集水槽

澄清池采用环形集水槽,使机械搅拌澄清池集水均匀。

1.2.7排泥斗及取样点

排泥斗设在澄清池锥体的上沿,对称设置两个,用作贮存过剩的泥渣。

排泥斗内的泥渣通过排泥管及排泥阀排出。

4个取样点分布在泥渣区、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分离室的清水区。

1.2.8加药系统

使混凝剂与原水得到较好的混合,保证澄清效果,提高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质量。

1.3检修项目

机械搅拌澄清池每二年大修一次,每年小修一次。

1.3.1大修项目

1.3.1.1检查清理混合室和配水槽。

1.3.1.2拆调节装置和混合室。

1.3.1.3池壁修补和清洗。

1.3.1.4检修加药系统。

1.3.1.5所属阀门检修。

1.3.2小修项目

主要工作是清理加药系统及消除设备污堵等缺陷。

1.4检修方法和技术要求

机械搅拌澄清池检修工作开始前,应先打开两侧排阀,把排泥斗里的泥渣全部排除。

然后再打开机械搅拌澄清池底部放水阀,把池体内的剩水以及泥渣排至地沟,待全部排空后才能开始检修工作。

1.4.1检修工艺方法

1.4.1.1池壁

池壁的冲洗方法,可用压力水冲洗。

池壁冲洗净后,检查其完整情况,内壁涂上的环氧层有无脱落现象,混凝土层有无裂缝和钢筋裸露缺陷,否则应进行修理和抹面。

1.4.1.2混合室

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会锈蚀,因此大修时必须彻底铲除锈垢,检查腐蚀情况。

如腐蚀严重,壁厚明显减落或穿孔者,要修补完整或更换新的。

1.4.1.4调节装置

先在正对混合室的澄清池底上垫一木块,然后操作调节装置,把搅拌叶轮降到最低位置,并小心地把手轮退出螺杆,拆下支承座及支座,拆掉挡圈,拿开螺母,取出推力轴承,卸去梯形螺纹传动杆和管式联轴器,拆下传动杆。

解体后必须用煤油清洗各部件,并分别进行检查修理。

要检查推力轴承的滚珠,弹夹有否腐蚀及磨损,如有缺陷要更换轴承,检查梯形螺纹有否拉毛和腐蚀,如拉毛和腐蚀严重影响传动时则须调换备件,传动杆弯曲变形时要校直。

1.4.1.5加药泵

按柱塞泵检修章节进行检修。

1.4.1.6静压试验及加药设备试转

机械搅拌澄清池检修工作全部结束后,可由运行人员操作向池体进水,进行灌水静压试验,全面检查池体、管道、阀门有无渗漏现象。

试验正常后接着启动加药设备进行试转,检查设备运转正常后交付运行投运。

1.4.2技术要求

1.4.2.1澄清池池体内要完整无损坏,池体灌水静压试验无渗漏,平台、扶梯、栏杆完好。

1.4.2.2金属部件完整牢固,无严重坑蚀,防腐层完好。

1.4.2.3搅拌蜗轮箱更换润滑油,摆线针减速机内储油量保持规定的油面高度。

1.4.2.4搅拌刮泥调节装置升降轻便、灵活、无卡涩现象。

1.4.2.5集水槽水平良好,槽壁无腐蚀穿孔现象,集水小孔清理干净,水流畅通,孔眼水平允差为±

2mm,集水槽和反应室等的椭圆度应不超过1%。

1.4.2.6集水槽、反应室和喷嘴中心线的偏差不应超过集水槽直径的0.5%。

1.4.2.7澄清池所属阀门开启,关闭灵活,盘根不渗漏,关闭密封良好。

1.4.2.8加药泵出力正常,转动机械无异常情况,轴承温升不超限。

1.4.2.9加药管道畅通,确保通流截面积,转子流量计浮子完整,浮子上下无卡滞现象。

转子流量计玻璃管清晰不渗漏。

2.IS型离心泵检修

2.1IS型离心泵的检修

2.1.1主要性能参数

2.1.1.1流量qv

流量是泵在单位时间内能输送出液体的量。

流量分为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两种。

泵常用体积流量qv表示,单位为L/S或m3/h。

若用质量流量qm表示,单位为kg/S或t/h,二者关系为qm=ρqv,式中ρ=液体密度,kg/m3。

2.1.1.2扬程H

泵的扬程是指单位液体通过泵时所获得的能,一般用米表示。

扬程又称压头。

2.1.1.3转速n

泵叶轮轴每分钟转动的转数,单位为r/min。

2.1.1.4轴功率P

离心泵的功率可分为有效功率,轴功率和原动机功率三种。

有效功率为每秒钟对液体所作的净功。

轴功率为泵叶轮从原动机(一般为电动机)获得的功率,即泵铭牌上的功率。

轴功率比有效功率要大一些,因为它有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泵内了。

原动机功率为泵配套电动机的功率,为防止电动机因泵工况变化而超负荷,一般取电动机的功率为轴功率的1.1~1.2倍。

2.1.1.5效率

泵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叫做泵的效率。

2.1.1.6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和允许汽蚀余量[Δh]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是由制造厂根据泵进口试验测出的最大真空高度Hs,max,再减去0.3m的安全余量之后的允许值,即[Hs]=Hs,max-0.3m。

允许汽蚀余量即当泵刚刚发生汽蚀时的真空高度为泵的最小汽蚀余量Δhmin;

再加上0.3m即为泵的允许汽蚀余量,[Δh]=Δhmin+0.3m。

2.1.2IS型泵的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

IS型泵是BA泵的改进型,是根据国际标准设计的新型单级单吸泵。

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密封环、轴套及悬架、轴承部件筹组成,如图4所示。

2.1.2.1泵体与泵盖

它们构成泵的工作室,有螺旋形流道,用来收集从叶轮中甩出的液体,并引向扩散管至泵出口。

2.1.2.2叶轮

它是离心式水泵传递和转换能量的主要部件,通过它把电动机传给泵轴的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压力能和动能。

2.1.2.3轴和轴套

轴的作用是借助联轴器与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矩传给叶轮。

轴套是用来保护轴不被磨损和腐蚀并用来固定叶轮的装置。

轴套与轴之间装有O形密封圈,以防沿着配合表面进汽或漏水。

2.1.2.4密封环

它是圆形环,其作用是保护泵壳不被磨损,减少液体的泄漏。

2.1.2.5轴封装置

它是由软填料,水封环、填料压盖组成。

其作用是防止液体外漏和外面空气被吸入泵内。

水封环是分配冷却水超密封和冷却作用的,填料压盖起压紧填料的作用。

2.1.2.6悬(托)架和轴承

悬架也称托架,是支承泵转子的部件,轴承为滚动轴承,承受泵的径向力和轴向力。

2.1.3检修方法和技术要求

IS型离心泵的泵体和泵盖部分是从叶轮背面处剖分的,即后开门结构形式。

其优点是检修方便,检修时不动泵体,吸入管路,排出管路即可进行维修。

2.1.3.1拆卸顺序

1拆下联轴器安全罩。

2拧下油室放油堵头,放尽旧油。

3拆下与泵连接的出入口管件,再拆除压力表和真空表。

4拆电动机接线头(由电气人员进行),拧下电动机与泵座紧固螺丝,移开电动机。

电动机的四脚垫片要分别捆在一起,并记录好原来位置,以便组装。

5拧下泵盖与泵体的连接螺栓,用两端顶丝将泵盖顶出配合止口,拆下托架地脚螺栓,从泵座上吊下泵盖与托架并支撑平稳。

6撬开叶轮螺母制动垫圈,用专用扳手拧下叶轮螺母,取下叶轮及键,拆下泵盖与托架间的连接螺栓。

7松开填料压盖,取出盘根,移出水封环,取下泵盖。

8拆开前后轴承端盖,测量纸垫片厚度。

9以紫铜棒顶住叶轮侧轴头,轻轻锤击,将轴与轴承一并从联轴器侧抽出,取下水封环,填料后盖及前轴承端盖和前轴承。

10用专用工具取下联轴器及键。

11取下后轴承端盖及后轴承。

2.1.3.2零部件的清洗检测和修理方法

在检测、修理前,对零部件的加工表面应用干净的棉布和汽油、清洗液等清洗干净,使其无油脂和其他杂物,并显露出金属零件的本色。

1泵盖、泵体、托架的检修

先将泵盖、泵体、托架等外表面油污清理干净后,再将泵盖、泵体内壁的水垢刮削干净,然后检查并用手锤轻敲听其声响,以鉴定有无裂纹和磨损程度。

如有裂纹就必须找出始终点,进行补焊或更换;

若磨损严重就应更换。

检查其止口间隙是否合适。

轴承部位及油室检查轴承外壳是否有磨损痕迹,检查、测量密封环处的磨损程度和尺寸,若超过标准,则应更换密封环。

2叶轮检修

①清洗叶轮通道表面至无污垢和铁锈,再检查有无裂纹。

②叶轮如有磨损,腐蚀严重就应更换。

③检查测量叶轮与轴的配合情况。

叶轮与轴配合不应松动;

叶轮对轴的偏斜程度,可用千分表检查不应超过0.20mm;

叶轮入口外圆的晃动度不应超过0.05mm。

④叶轮键槽若有轻微磨损,可用锉刀修平;

如磨损较严重,则可在叶轮转过60°

的位置处另开键槽,且将旧槽堵塞。

⑤叶轮密封环处若磨损不严重,可用砂纸打磨或酌情车削,并在外圆处配制新的密封环。

注意,修理过后叶轮必须进行静平衡试验,只有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3主轴、轴套的检修

①主轴、轴套应打磨干净,使之露出金属光泽。

②检查轴套的晃动度,如超过标准可利用车床找好中心,对晃动度不合格的部位进行车削,至轴套晃动度不超过0.05mm。

③检查轴有无裂纹,凡有裂纹的轴必须更换。

④测量轴的弯曲情况,在车床上或V形铁上进行测量。

轴的最大弯曲,要求中间不超过0.05mm,两端不超过0.02mm,若轴的弯曲超过标准,就要进行直轴。

⑤检查轴的键槽,若键槽损坏轻微,可用锉刀等修平或略为加大键槽,换用新键;

如键槽损坏严重,就应将原键槽堵焊,将轴转进60°

,另开新槽。

⑥检查轴端部螺纹,若损伤轻微,可用三角锉刀修理;

如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时,则可进行补焊再重新车制螺纹。

⑦检查测量安装轴承部位的轴颈的粗糙度,尺寸偏差及形状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

4密封环检修

密封环应清理干净,用长尺测量几何尺寸和椭圆度,磨损严重者要换新的。

新的密封环内径应以经过修理后的实际叶轮入口处外圆尺寸来配制,并使它与叶轮间的间隙符合要求。

泵体密封环装上后,应检查它与叶轮有无碰磨,可用手盘动泵轴细细听有无“沙沙”的磨擦声;

或预先在叶轮密封环处外圆上涂上一层红铅油,转动泵轴,再观察密封环上是否粘有红铅油,若某一段弧上有红铅油,则说明此处偏磨,应进行刮修直到没有偏磨为止。

5轴封检修

填料盘根检修时必须更换新的,注意新填料切割接口为45°

,并和邻圈接口要错开120°

,若轴套表面有轻微磨损,则可车削后继续使用,磨损达2mm时,应更换新的。

水封环、填料压盖必须清理干净,磨损过大时应更换。

6滚动轴承检修

①检查轴承外观,轴承内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均不得有裂纹、麻坑、脱层、碰伤、毛刺、锈蚀等缺陷。

②滚动轴承外圈应转动灵活、均匀,不允许有较大声响和晃动现象,不能有杂音,转动困难或突然卡住的现象,否则应更换。

③检查轴承的间隙应符合标准。

④检查轴承内径与轴颈,轴承外径与轴承座孔相配合的部位,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和百分表测量它们的几何尺寸和形位偏差,这些值都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2.1.3.3组装顺序

1将前后轴承装到轴上,从对轮侧穿入托架,在对轮侧装上纸垫和后轴承端盖,固定后轴承端盖,安好对轮键再安装对轮。

2将纸垫(经测量已确定厚度的)和前轴承端差,挡水圈、轴套、填料压盖、填料环依次套于轴上,固定前轴承端盖。

3将尖盖安装到托架上,拧紧连接螺丝。

4将轴卧好键,装上叶轮和制动垫圈,施紧叶轮螺母,锁好制动垫圈,转动转子检查有无摩擦。

5装上泵体,再转动转子,检查密封环有无摩擦,若发生摩擦现象,则取下泵体调整密封垫厚度和修刮密封环。

6泵在泵座上就位后,拧紧托架与泵座紧固螺丝;

联轴器找正合格后,安装联轴器的安全罩,填好盘根,拧紧填料后盖。

7连接出入口管件,安装压力表和真空表加好润滑油。

2.1.3.4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1泵的全部零件应完整无损,质量要求符合标准,所有结合面没有泄漏现象,填料压盖松紧合适,使盘车灵活,无卡涩现象,轴封处应有间断水滴滴出,填料环要对准冷却水来水口。

2滚动轴承符合质量标准,滚动轴承与轴承端盖的间隙应保持在0.25~0.5mm之间。

3水泵叶轮流道中心线和泵体涡壳流道中心线要求重合,偏差一般不应超过0.5mm。

4泵转子与泵体的同轴度偏差不大于0.05mm。

5联轴器找正,径向偏并不大于0.05mm,端面偏差不大于0.04mm。

6水泵运转时振动值符合标准要求:

3000r/min的不超过0.05mm,1500r/min的不超过0.08mm。

7滚动轴承质量标准(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

公称直径(mm)

轴承外径允差

(μm)

轴承座孔径偏差

配合后间隙和过盈量(mm)

上差

下差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量

30~50

-11

+18

-8

+0.029

-0.008

50~80

-13

+20

-10

+0.033

-0.010

80~120

-15

+23

-12

+0.038

-0.012

120~150

-18

+27

-14

+0.045

-0.014

150~180

-25

+0.052

180~250

-30

+30

-16

+0.060

-0.016

250~315

-35

+35

+0.070

-0.018

表二:

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

轴承内径允差

轴颈偏差

配合后过盈量(mm)

最小

最大

+3

0.003

0.032

0.038

-20

+26

0.046

120~180

+4

0.004

0.055

0.065

表三:

滚珠、滚柱轴承的径向间隙

轴承直径(mm)

径向间隙(mm)

新滚珠轴承

新滚柱轴承

极限值

20~30

0.01~0.02

0.03~0.05

0.1

35~50

0.05~0.07

0.2

55~80

0.06~0.08

85~120

0.02~0.03

0.08~0.10

0.3

130~150

0.02~0.04

0.10~0.12

3.2耐腐蚀泵的检修

我厂采用的IH型耐腐蚀泵其检修方法与普通离心泵的检修方法相同,但是由于耐用腐蚀泵的材料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检修时应加以注意。

3.2.1检修时注意事项

检修时应注意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差的问题,检修时不可使其受力不均,不能敲打,以防脆裂。

在拧紧各连接螺栓时,受力要均匀,不要拧得过紧,以不泄露漏为宜;

也不允许有高于50度温差的冷热突变,以防爆裂。

耐腐蚀离心泵过流部分的零部件,由于直接和腐蚀介质接触,容易损坏,检修时应需重点处理,在检修中泵有的部位间隙需要调整时,一定在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

为了防止泵轴封泄漏和轴被腐蚀,叶轮与叶轮螺母等接合面及其密封垫必须进行仔细检查,不能有划伤和安装偏斜等缺陷。

此外因耐腐蚀泵输送的为腐蚀性介质,因此在检修中应认真检查轴封装置,以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

3.隔膜计量泵的检修

3.1工作原理

隔膜式往复泵是借柱塞在隔膜液缸头内作往复运动,使隔膜腔内的油产生压力,推动隔膜在隔膜腔内前后鼓动,配合两个逆止阀的作用,从而达到吸排液体的目的。

3.2隔膜计量泵的结构

隔膜计量泵的结构由传动箱和液缸头两部分组成。

传动箱部件由曲柄连杆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组成。

传动箱减速机构采用蜗轮,蜗杆减速;

行程调节机构采用准确性高的N轴结构,利用N轴直接改变旋转偏心,来达到改变行程的目的。

液缸部件由吸入阀、排出阀、柱塞、隔膜、限制板和填料密封组成。

3.3拆装顺序

3.3.1液缸部件的拆卸

3.3.1.1把柱塞移向前始点,并从十字上旋出。

在拧下吸排管法兰及传动箱的螺母后,将隔膜液缸部件从机座上拆下来。

3.3.1.2拧下放油堵进行放油。

3.3.1.3拆下填料压盖,拉出柱塞,取出密封填料,隔环和柱塞衬套。

3.3.1.4拆下吸排法兰拉杆,依次取下阀套,限位片、阀球和阀座等。

3.3.1.5拆下缸盖,依次取出限制板和隔膜。

3.3.2传动箱的拆卸

3.3.2.1放掉传动箱体的润滑油,拆下箱体后端的有机玻璃板。

3.3.2.2拆下电动机,取下联轴器,拧下轴承盖上的压紧螺母,将轴承盖、轴承、蜗杆和抽油器从传动箱体内拿出。

3.3.2.3打开调节箱盖,拆下调节箱和上套筒的压紧螺母,旋转调节转盘,将调节丝杆和调节箱从套筒上拿上,然后把上套筒从传动箱体拆下。

3.3.2.4拧下托架的上下盖螺母和其压紧螺母,取出托架并从箱体内取同十字头销和十字头。

3.3.2.5将N轴和套在N轴上的偏心块、连杆、偏心块上环等一并从传动箱体内拿出。

3.3.2.6拆下调节螺母、圆螺母,即可从N轴上拆出上偏心环、和垫圈。

3.3.2.7拉出套在偏心块上的偏心块套,取出滚动轴承和偏心块。

3.3.2.8拆下传动箱体下轴轴承盖,把蜗轮、下套筒、轴承等组装件同时从传动箱内取出,即可将轴承、蜗轮和下套筒等一一拆下。

3.3.3装配顺序

隔膜计量泵的装配顺序一般按其拆卸的逆顺序进行,简述于下:

3.3.3.1按传动箱拆卸顺序的逆序进行装配,并盘动联轴器,检查转动应自如,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再转动调节转盘把行程调动规定的最大行程位置,并把十字头移向前死点。

3.3.3.2按液缸部件拆卸的逆顺序将液缸部件装配好,而后装复到传动箱上,并调节好填料压盖的松紧度,转动联轴器进行试转,转动应自如,不得有卡阻现象。

3.4零部件的检测和修理方法

3.4.1蜗轮、蜗杆

3.4.1.1检查蜗轮、蜗杆的磨损情况,用涂色法检查蜗轮、蜗杆和接触情况,其啮合接触面积应符合下表六的标准:

表六:

精度等级

5

6

7

8

9

沿齿高(%)

>60

>50

>30

沿齿宽(%)

>75

>70

>65

>35

若检查发现啮合接触面积不符合要求,则应找出原因进行调整,对磨损严重的蜗轮应进行修刮或更换。

3.4.1.2检查、测量蜗轮、蜗杆的中心距以及蜗轮、蜗杆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否则要进行调整、修理,以保证蜗轮、蜗杆轴心线相互垂直,蜗杆中心线应在蜗轮的中分面上。

它们的偏差不大于表七、表八和表九的规定值。

表七:

蜗轮、蜗轮中心线垂直偏差在蜗轮齿宽上的扭斜度(mm)

轴向模数

1~2.5

2.5~6

6~10

10~16

16~30

0.013

0.018

0.026

0.036

0.058

0.017

0.022

0.034

0.045

0.075

0.021

0.028

0.042

0.095

表八:

蜗杆、蜗轮中心距允许偏差(mm)

中心距

<40

40~80

80~160

160~320

320~630

630~1250

±

0.030

0.070

0.085

0.110

0.048

0.090

0.130

0.180

0.105

0.140

0.210

0.280

表九:

蜗杆中心线与蜗轮中分面极限偏差(mm)

0.052

0.080

0.120

0.106

0.170

0.200

3.4.1.3检查测量蜗杆、蜗轮的齿顶间隙和齿侧间隙。

一般齿顶间隙在0.2~0.3mm;

齿侧间隙应符合表十的标准。

表十:

蜗杆传动啮合齿侧间隙(mm)

中心距

<40~80

80~160

160~320

320~630

>1250

齿侧间隙

0.13

0.19

0.26

0.38

0.53

3.4.1.4轴承的检修及其调整可参照离心泵的有关内容进行。

3.4.1.5柱塞和十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