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3789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第3题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老年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的美德。

  A关怀B博爱C智慧D勤奋E创造

  [提示]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该时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智慧”的美德。

  第4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需要B恋父情结C恋母情结D性驱力E潜意识

  [提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人的一生中,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5题对潜意识的研究和重视童年经验是()的主要贡献。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罗杰斯D埃里克森E科尔伯格

A

  [提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潜意识的研究和童年经验。

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主要贡献在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6题()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A需要B动机C驱力D诱因E力比多

B

  [提示]需要是有机体在某方面的不足或缺乏;

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驱力是机体内在的一种力量;

诱因是驱使有机体产生有目的行为

  的外在刺激物;

力比多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代表着内驱力的一种东西。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第7题人类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婴幼儿期B儿童期C青少年期D成年早期E成年中期

  [提示]婴幼儿期是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第8题青少年期(12岁~20岁)的心理—社会危机是()。

  A亲密对孤独B勤奋对自卑C自主对羞怯与疑虑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E主动对内疚

  [提示]青少年期(12岁~20岁)的心理—社会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第9题提出“需要层次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A埃里克森B罗杰斯C马斯洛D弗洛伊德E华生

  [提示]埃里克森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创始人,主要贡献在人本治疗模式。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第10题成年期重要的人生任务不包括()。

  A完成学业B就业C结婚D退休E生育

  [提示]成年期重要的人生任务包括完成学业、就业、结婚、生育等,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

  第11题()是儿童早期的主导活动。

  A认知B学习

  C游戏D交友E劳动

  [提示]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除了日常生活外,儿童的活动不外乎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但各种活动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地位是不同的。

  儿童早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游戏是儿童早期的儿童与同伴互动的主要形式。

学习是儿童中期的儿童的主导活动。

  第12题()是社会环境的主要特点。

  A复杂性B动态性C静态性D多样性E指向性

  [提示]多样性是社会环境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社会环境还体现为静态和动态的相对统一。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第13题家庭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A家庭形态B家庭教育模式C家庭排行D家庭结构

  E家庭规模

  [提示]家庭是由夫妻与子女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对个体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

  第14题社会工作者把人类行为界定为()。

  A个体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B对环境需要的回应C是思想的具体体现D有机体的内在活动E人类习得的活动

  [提示]有关人类行为的本质,众说纷纭。

社会工作者倾向于从综合观点看待人类行为,由此人类行为可以被界定为:

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15题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来自于()。

  A心理发展快于生理发展B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C心理发育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D心理发育速度过快而社会交往发展相对滞后E生理发育速度太慢

B

  

  [提示]青少年阶段由青春期开始到20岁左右,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青少年在生理与心理发展方面并不平衡,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这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

  二、多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2.0分,共30.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构成社会环境的单元主要包括()。

  A家庭B群体C社区D单位组织E政党

A,B,C,D

2.0分

  [提示]构成社会环境的单元主要包括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因此答案是ABCD。

  第2题阿尔德弗尔把人类需要分为()。

  A生存需要B关系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E成长需要

A,B,E

  [提示]阿尔德弗尔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第3题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A自我认同陷入角色混乱B因不良环境影响出现行为偏差C独创行为遭受嘲笑与打击后形成内疚感D对异性的好奇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而导致性罪错E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B,D

  [提示]青少年阶段的主要问题是:

少年要渡过“危险期”,经不住不良环境影响会出现行为偏差;

学业上的失败会导致多重负面影响;

对异性的好奇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不良性行为或性罪错。

  青少年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认同失败则容易陷入角色混乱。

  第4题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A后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E辩证运算期

B,C,D

  [提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第5题人类行为的特点包括()。

  A适应性B多样性C独立性D指向性E可控性

A,B,D,E

  [提示]人类行为的主要特点包括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第6题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主要包括()。

  A物质技术B社会规范C精神体系D人类行为E社会环境

A,B,C

  [提示]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第7题

  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A词汇发展迅猛B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增强C开始掌握书面语D学会了大量用来命名物体的单词E喜欢听故事、儿歌,及与成人说话

  [提示]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词汇发展迅猛,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增强,开始掌握书面语,而选项

  D、E是婴幼儿阶段的语言发展的特点。

  第8题老年阶段普遍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疾病B经济收入下降,生活困难C人际关系减弱D生活无法自理E孤独

A,B,C,E

  [提示]老年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退出就业领域可能产生无用感;

经济收入减少会发生生活上的困难;

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会使人际关系淡化,进而产生孤独感;

各类疾病增加,受到疾病的折磨。

生活无法自理是部分老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不是普遍问题。

  第9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个体必须适应环境B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C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受遗传禀赋的制约D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不是对等的E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提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影响,主要表现为:

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

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

因此正确的表述是ABDE。

参见第三章第二节。

  第10题下列哪些是成年期形成的美德?

()。

  A意志力B爱C能力D关怀E勤奋

B,D

  [提示]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是亲密对孤独,成功解决危机后个体会形成“爱”的美德;

成年中期的主要冲突是繁殖对停滞,如果成果解决了危机,个体会形成“关怀”的美德。

  第11题成年期重要的人生任务包括()等。

  A.完成学业

  B.就业c.结婚D.生育E.回顾人生

  [提示]成年期重要的人生任务包括完成学业、就业、结婚、生育等。

  第12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可分为()。

  A意识B潜意识C本我D自我E超我

C,D,E

  [提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成三个组成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分别遵循“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完美原则”。

  第13题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促进()的成长过程。

  A个体人格的形成B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C掌握社会经验与规范D取得社会成员资格

  E发展自然人特征

  [提示]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规范,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第14题区分人类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标准是()。

  A行为适应性标准B是否患有精神疾病C统计规律D个体主观经验E社会规范与价值

A,C,D,E

  [提示]人类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以下几个:

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第15题“人在环境中”的含义包括()。

  A人的行为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而其中大部分是对环境的适应B人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几乎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社会环境中C人与环境不断互动D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E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A,B,C

  [提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而不是是否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