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08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政治史15单元错题汇总Word格式.docx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解析】本题考查郡国并行制实施的背景。

解题的关键在于要认识到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对秦朝郡县制的消极反思,造成了王国问题。

A

5、(2011·

江苏卷4)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

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

A、C、D表述错误。

B

6、(2011·

海南卷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

“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

【解析】解答时不仅要理解材料,还要抓住题眼“实质”。

“讲论圣道”说明朱元璋主张恢复儒家文化,朱元璋所说的“先王”指的是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排除A项;

“令郡县皆立学”表明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排除D项;

C项是具体朝代制度,而不是实质问题,排除C项;

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故选B项。

7、(2011·

上海卷)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

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解读能力。

结合1928年至1934年这个时间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明确这段时间中共党员大幅上升的原因是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政府)的建立。

故选B。

8、(衡水二中2011年度)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主要表现在()

A.领导阶级B.指导思想C.斗争形式D.革命任务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确理解,革命的性质决定于革命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承担起对外反对外来侵略、对内反对本国封建势力的任务,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故选D。

9、(2011·

全国新课标

卷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主要考查的是“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和评价。

这两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的形势下

,后

者比前者宣传号召更有力,民众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反动性的认识更深入,后者的群众基础也就更广泛。

案:

10、(2011·

浙江卷18)在西北小山村

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

“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中国红军万岁!

”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

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西安事变及国共关系的变化,考查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知识进行说明、认证的能力。

可以采用排除法。

题中材料的关键句“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

“中国红军万岁!

”出现于1927~1937年间。

A、B项时,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故排除。

C、D项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项当为最佳答案。

11、(2011·

江苏卷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

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

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

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

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

③④两项可从题中体会。

12、(2011·

江苏卷12)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改革内容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克里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A、B两项都是梭伦改革的内容,D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意义。

故选C。

13、(原创)下列关于古代罗马万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B.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D.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罗马法中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

C项表述是公民法的适用范围,A、B、D三项是对万民法的正确表述。

14、(2011·

广东卷19)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学者的观点是强调古代雅典政治的局限性,然后结合选项分析;

另外要抓住时间提示“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

A、C项都是雅典政治的民主性,而D项是克里斯提尼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时期)。

故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说明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15、(2011·

山东卷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可以看出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同时说明这种司法程序还有缺陷,故排除C、D项。

“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演说陈述”可以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说明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项。

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

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符合史实,故选A项。

16、(2011·

海南卷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解析】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不给予平民过多,也不使贵族的利益受过多损失。

17、(2009·

江苏卷)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征的理解。

①与史实不符,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公民之外,③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不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结果。

18、(2011·

江苏卷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这一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宪法赋予皇帝

国家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说明A、C、D不正确。

19、(2011·

海南卷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

【解析】从材料信息“必须各官合议”,“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可以判断该国制度有两个议会,并实行地方分权,这种情况符合

美国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

20、(2011·

全国卷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

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解析】材料中华盛顿城国会大厦、白宫、联邦最高法院三座建筑,紧密构筑在

一起,体现政体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也反映出建筑群的协调、美观。

故选C项。

A项“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与华盛顿城的建造有一定关联,但不能体现政治文化特点;

B项“议会中心”不符合美国政体结构;

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2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5.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皇权至上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2.(2010·

合肥模拟题)从汉景帝到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

A.推行郡国并行制B.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C.实行州县两级制D.大力实施行省制度

3.(2010·

温州十校高三期中联考)“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初的职能是

A.代表中央巡察地方B.管理地方行政C.管理地方军事D.管理地方财政

9.(2009年·

南通二调)《剑桥中国史》中写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18.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③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政权和财政权 ④明太祖时废除了中书省

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20.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24.(2010·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一)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4.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做知州 

30.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①内阁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南书房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2008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11.(2008宁夏,25)《旧唐书·

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本资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13.(2008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15.(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1.(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

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徒、司马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

2.(2009全国文综一)“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3.(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

氏于谥,则文武成宣;

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

13.(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18.(2009福建文综高考)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2010·

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

“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4.(2010·

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10.(2010·

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2011·

上海单科·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2.(2011·

海南单科·

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6.(2011·

4)《马可·

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B.辽阳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

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全国Ⅰ卷文综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上海单科17)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

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

12.(2009高考海南单科)《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13.(2009高考海南单科)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15.(2009高考海南单科)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

“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19世纪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

”此战争应该是

A.普法战争B.印度民族大起义C.美国内战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3.(2008上海历史,B组13)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启蒙运动兴起②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③攻占巴士底狱④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

1.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

甲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乙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丙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