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42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 继往开来铸就新辉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此,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对落实专家组的发展建议作出了明确的指示。

我校围绕专家组提出的整改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各项整改措施,并逐一对照落实,整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硬件整改,优化办学条件

(一)扩大高中办学规模

我校按照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扩大办学规模,从2007学年开始,每年扩招2个高中班,到2010学年高中规模扩大到36个班,已经达到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要求,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中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充实教学设施设备

3年来,区政府投入68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我校的教学设备配套和学生活动场所。

第一,改造了校园网,实现南北校区机房对接,资源共享;

增加信息点至500个,实现信息点到每个教师的办公桌;

新购教师办公电脑105台,实现教师一人一机。

第二,建成了北校区具有630KVA的专变电房,我校摆脱了长期受用电制约的境况。

第三,图书馆藏书98379册,生均达58.1册;

电子读物共51330册,生均30.3册;

报刊总数489种;

各科教参、工具书共19347册。

每周向全体师生开放五天,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共有座位399个,图书馆已成为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和信息交流中心。

第四,投入130多万元维修了北校区运动球场、塑胶跑道、地面及周边环境的美化改造。

第五,投入约75万元改建并装备高规格的“群学堂”,内设座椅600个,配备多媒体系统,是讲学、科研活动、学生年级会议、学生文艺活动等的理想场所。

在2010年3月广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专项检查中,我校接受评估,并荣获“广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先进学校”的称号。

2012年8月,我校投入45万无创建了2间多功能的现代化“微格教室”。

(三)盘活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第一,区政府、区教育局已把和南武中学隔路相对的南武小学并入我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增加了2375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了3091平方米。

2008年起南武小学已停止招生,2012年7月,南武小学已经完全并入我校。

政府计划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帮助我校将该用地改造为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已完成整体规划设计,改建的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开始施工兴建。

第二,区委、区政府结合琶洲村改造,预留4万平方米的教学用地,作为南武中学未来的高中分部用地。

第三,继续在区体育局的支持下,和步行约5分钟路程的宝岗体育场签订协议(详见附件),无偿使用宝岗体育场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和50m×

25m游泳池。

近年来,学校利用宝岗体育场,安排高一年级在宝岗体育场上体育教学课,进行课后学生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以及开展学校体育节等大型活动,每周六、周日安排运动队队员到宝岗体育场进行运动技能培优学习,成为我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为学生提升体育素养提供了场地保障。

(四)改造校园文化环境

三年来,我校重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美化等文化景观的建设,校园文化更突出了“古”味,体现了“雅”趣,力求让学生在充满南武文化底蕴的校园中获得更多教益。

第一,完成大堂壁画改造,用线雕形式展示校训,说明校名来历,体现百年老校的传统文化。

第二,完成英语城的改造,增加现代元素,增强现场氛围,提供模拟英语教学实地场景。

第三,分四类设置、更换教学楼、办公楼走廊画框。

这四类是:

南武先贤长廊(奉公楼)、南武时空隧道(力学楼)、拓潜教育走廊(爱国楼、奉公楼)、活力校园画廊(坚忍楼及所有楼梯间),把学校校训和教育特色结合起来,通过字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学校文化和教育理念。

第四,整体改造、美化运动场、羽毛球场周边环境。

二、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一)着力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学校编写了《广州市南武中学学子规》校本教材,作为高一新生入校教育的必修课用书,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进入高中后该怎样做才能写好人生新一页的历史;

编写了《走进百年南武》校本教材,成为全体南武学生的文化读本,把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了课堂,其目的是让南武学子“体味南武文化之根”,点燃莘莘学子爱我南武的激情。

结合绿色学校教育活动,我校开发了以“百年南武,绿韵犹存”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百年南武,绿韵犹存》、《科学和环境》、《人和环境》和《绿色家园》等,不但传承了南武百年绿色文化底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传播了环保知识,使我校能顺利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

各科组结合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开设有丰富的校本课程。

(二)以核心课题研究推动教科研深度发展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的优良传统和治校思路,致力推动核心研究课题《拓潜教育体系的建构研究》,继续深入开展拓潜教育研究。

第一,加强教科研管理。

我校科研坚持以“行政主导、专家引领、全员参和”为原则,加强了科研室的队伍建设,完善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第二,搭建校内学术交流平台。

为了调动老师们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围绕课题每学年举办一次“南武中学学术论坛”,在全校教师中引起很大反响。

第三,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工作。

三年来,我校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的课题有: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生学会学习、拓展潜能、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这是2010年度广州市教育系统在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院唯一立项课题;

广州“教育e时代”使用实验学校实验研究课题《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研究》;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ESD项目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的设计和实施研究》的子课题《在学校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研究》;

区级立项课题共有7个。

2012年9月,我校申报的《拓潜教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被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2011年度立项研究课题。

(三)拓潜教育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拓潜”核心课题的研究成果,以科研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同时,上学期着重开展分层举行平行课(达标课)、公开示范课、跨学科微格教学的研讨课,每个类型的课堂教学前前后后组织不同内容的研讨会议;

下学期进行优质课评比活动。

强化具有南武特色的“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三环”即“教师设导→学生思疑→变式拓展”,“五步”是指:

“设疑激励”→“带疑探讨”→“破疑归纳”→“拓疑引申”→“化疑提升”。

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年来,我校教科研取得多项成果,我校教师共有264人次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比武获得区以上奖励;

有150人次获市级奖;

有55人次获省级奖;

有35人次获国家级奖。

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自我教育发展”的相关评比活动,我校科研室被授予“学习型教研组”的称号。

2010年12月3日,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专项课题研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的课题——《学生学会学习、拓展潜能、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受到参会专家、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学科组建设

学校花大力气建设学科组,涌现了一批在市、区有影响的优秀科组。

第一,我校制定“南武中学加强学科组建设的方案”,完善了南武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第二,每学年举行优秀科组和优秀备课组经验交流会。

第三,鼓励和支持科组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第四,每学年邀请一些区、市教研室的教学专家来校指导科组和备课组的建设,不断提升学科组的整体实力。

第五,学校每学年都评选出优秀学科组和备课组,对优秀科组和备课组给予适当奖励。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组的整体实力大大提升,在区、市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启动“青蓝教师”培养工程,力促教师专业发展

为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学校启动了“青蓝教师培养工程”(我们用“青、蓝”用来比喻教师培养的两种类别,即青年教师培训和名优教师培养。

“青蓝教师培养工程”的周期为三年,三年内学校和教师个人制定完整的培训和自修计划、课程实施方案和评价制度,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一)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和管理机制

领导班子高度认识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制定南武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方案,成立了“青蓝教师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组织实施教师培训等工作。

(二)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培训活动

第一,加大培训投入。

按照上级关于教师培训的有关政策,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列出专款用于“青蓝”教师培养工程。

教育局下拨的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有研究成果的教师、课题组、科组参加或主办高层次学术会议。

第二,活化培训形式。

一是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南武大学堂),针对教师理论实际,邀请专家到校开办讲座。

二是研训结合,结合学校教研活动,主要以课例研讨为载体,融入培训操作要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三是驻校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省内外学校,到该校听课评课、听报告、交流探讨、研究资料,全面深入研究该校的经验,再召开反思研讨会。

四是科组交流,我校支持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到省内学校进行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奖励优秀教师进行国内交流培训。

第三,形成培训系列。

教师开展分系列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活动,主要有毕业教师备考系列(高三全体教师)、教学科研和管理系列(教学管理干部、科组长、优秀骨干教师)、班级管理系列(德育管理干部、级组长、班主任、团队干部)等,大大拓宽了教师培训的受益面。

第四,开展“南武中学名师工程”系列活动。

三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师徒结对”、“南武中学教坛新秀评比”、“骨干教师”和“南武名师”等活动

第五,“外引内培”名教师。

三年来,我校从外面引进特级教师1人,引进高级教师4人;

积极鼓励中级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三年来共有31人被评为高级教师;

培养区、市名教师各1人。

第六,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开展优秀科组、备课组、教学成绩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我校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目前,我校有一批教师在各级教研机构任职,在市、区各科教研会任正、副会长8人,理事5人;

在市、区各科教研会中心组任职有48人。

我校欧阳国亮、周艳、任晓敏等教师被市教育局选定参加“广州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陈祥春校长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人民政府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广州市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广州市教育学会理事、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海珠区人民政府督学、海珠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被评为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广州市海珠区名校长;

被推荐广州市首批优秀中小学校长培养对象、被批准为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学术团队负责人。

四、打造实验性、开放性、学术性兼备的优质高中,南武品牌特色彰显

我校根据自身实际,以“拓潜教育”研究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课题,凸显学校的实验性;

以包容的管理理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多样的课程体系,凸显学校的开放性;

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基本学力、强化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研究意识,凸显学校的学术性,逐步打造出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的“拓潜”、“体艺”和“科技”三个教育品牌。

(一)“拓潜教育”办学特色独具南武魅力

三年来,我们进一步打造“拓潜教育”办学特色,坚持以“爱国”为主题拓展学生的情感潜能;

以“奉公”为主题拓展学生的行为潜能;

以“坚忍”为主题拓展学生的身心潜能;

以“力学”为主题拓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3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

学生有474人次获区级奖;

学生有560人次获市级奖;

学生有171人次获省级奖;

学生有76人次获国家级奖。

(二)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3年来,我校通过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这两个平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促进体育和艺术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两大亮点。

我校的体育教育突出传统,保持特色,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篮球、女足球等6个运动队继续在市、区中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并取得较好成绩,比较突出的成绩有:

广州市中学生游泳运动会高中组(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5名学生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广州市中学生游泳锦标赛高中组团体第一;

广州市安利杯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三名;

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在区、市保持一流水平。

艺术比赛硕果累累:

获海珠区第五届舞蹈节比赛一等奖;

获海珠区第五届学校艺术节声乐类小组唱一等奖、声乐类独唱一等奖;

获广州市第五届学校艺术节舞蹈专项比赛中国舞甲组一等奖第三名;

获在2010年广州市合唱节比赛中,我校的合唱节目荣获一等奖。

2011年5月,我校王建毅、罗沛祺、陈忠扬、张斌荣荣获“广东省第三届中学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个人一等奖”;

2011年6月,我校阎雨宇、林俏仪同学在2011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荣获“广东省一等奖(高一组)”;

2012年5月,张瓒婷、邓子君、袁卓盈、郑育钦等位同学在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广东省“特等奖”。

(三)科技特色收获丰硕

三年来,我们重视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开展系列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取得一系列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

学生获得省级奖28项;

市级奖49项;

区级奖20项。

刘树东、徐乐贤荣获第九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足球比赛高中组第一等奖;

张健、欧阳宇通、谭俊杰、冼智威、李浩麟荣获首届广东省少年阳光测向竞赛160米波段高中组男子团体赛一等奖等等。

(四)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2011年高考,我校高考成绩突出,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分别荣获广州市“高考优秀学科奖”,我校荣获“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工作一等奖”,是广州市2011年高考五所进步最大的学校之一。

2012年高考,我校再传捷报,按实际报考人数本科上线率为70.80%,按高一新生入学人数本科上线率69.75%,其中本A线上线率比去年增加11个百分点,本科B线上线率比去年增加16个百分点,本科两条线增幅列海珠区第一,在广州市名列前茅。

三年来,我们按照评估组的专家们提出的发展建议,逐项整改,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自评,我们认为已经达到《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的标准要求,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敬请予以终期验收确认。

广州市南武中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