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843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预测分析Word格式.doc

房间空调器保有量

房间空调器能效

居民使用空调时间

住宅空调能源需求

住宅能源需求

住宅建筑能源消费政策

经济增长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

+

图1住宅建筑能耗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

由此,本文建立的住宅建筑能耗系统动力学模型如下:

图2住宅建筑能耗系统动力学流图

公式:

CC=人口/2.8×

3

I=My/CC

My==Min{(a×

人均GDPy+b),CC}

rq(i)=1-Vqy+1(i)/Vqy(i)

PL=k·

GA=PL·

G=

说明:

CC——住宅空调器承载容量;

单位:

I——住宅空调器承载强度;

My——y年住宅空调器保有总量;

rq(i)——i类空调器q品种能效级别保有量增长(淘汰)率;

Vqy(i)——y年i类空调器q级能效级别产品保有量水平;

Vqy+1(i)——y+1年q品种能效级别空调器保有量水平;

PL——住宅空调器高峰负荷,单位:

kW

k——用户同时使用系数

Qi——i类空调器制冷量,单位:

kW;

Riq——i类空调器制冷量范围内的q级能效比;

kW/kW

GA——住宅空调器年能耗量,单位:

kWh

Tn——不同年份的当量满负荷运行小时数,单位:

h

G——住宅建筑年能耗量,单位:

万吨标准煤

S1——空调年耗电量占全年住宅总耗电量的比重,按照文献7对上海800户家庭使用空调的调研统计结果,空调年耗电量占全年住宅总耗电量的17.36%计算7。

S2——空调年耗电量占全年住宅总耗电量的比重,按照文献8对上海10000户家庭用电情况的调查统计,空调年耗电量占全年住宅总耗电量的比重为31%。

——考虑发电煤耗与线损率后的供电煤耗,v为单位换算系数。

本论文中采用1kWh电力折合标准煤0.3266kg8,线损率6.33%5。

未来小康社会的住宅,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住宅空调的普及是必然趋势。

截止到2005年底,上海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已达到168台,按照上海户籍人口数496.69万计算,2005年底上海家庭空调器保有量达到834万台5。

经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发现,人均GDP与房间空调器保有总量的增长趋势高度线性相关(见图2),因此在建立住宅空调器增长模块时,引入了人均GDP和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这两个指标,为简化模型,将人均GDP作为外生变量考虑。

图3上海1995~2005年10年间人均GDP与房间空调器保有总量线性相关

住宅空调器冷量(1HP,1.5HP,2-2.5HP)的市场分布没有找到上海市的统计数据,故采用了中国市场的总体分布比例,1HP约为41%,1.5HP约为43%,2-2.5HP约为16%6。

住宅空调器承载容量的考虑是基于建设部提出的小康社会的住房标准“2020年实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假定每间房一个空调时承载容量基本达到饱和。

2 情景设计

本文设计了三种情景,分别为基准情景,参考情景的政策强化情景。

情景A又称为基准情景,以政府及各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和未来十年展望为依据,假定政府所规定的主要社会经济目标能够实现。

政府维持现阶段已制定的能源政策;

大多数企业仅生产满足市场准入条件的设备,少部分企业生产节能产品;

消费者仅购买和使用低成本的设备。

情景B又称为参考情景,同样以政府及各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和未来十年展望为依据,假定政府在所规定的主要社会经济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基础上,会对能源的相关政策采取适当调整;

企业除了生产满足市场准入条件的设备外,还愿意生产一部分节能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用能设备时,适当考虑了能源和环境效应。

情景C可称为强化政策情景。

该情景在提高能效、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推动技术进步方面有重大举措,假定宏观调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外部环境也比较理想,使能源结构的调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政府对能源的相关政策采取较大力度的调整;

科学技术进步更加推动了企业生产节能产品或更高效率的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设备时,充分考虑能源和环境效应。

本文选择了人口数量、不同等级房间空调器市场占有率、空调器使用时间两个因素进行情景设定。

图4人口情景子系统系统动力学计算结果

本文给三个情景设置了不同人口增长率,在情景A中,若按照现在的自然增长率,到2030年,上海户籍总人口数依然能够控制在上海的人口容量2106万人以下。

由于技术的限制,2003年以前的空调器没有能效等级的限制,市场上销售的大都是低能效的产品。

笔者在2006年夏季针对上海5家电器连锁超市做了调查统计,4、5级房间空调器占到市场销售比例的57%,其次为3级,1、2级最少。

因此可知,目前居民由于消费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高能效等级的空调器需求较少。

同时,文献8对上海市10000户居民住宅能耗和节能意愿的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提高制冷设定温度和减少待机时间是居民采用最多的三种减少空调能耗的方式,而购买节能空调的意愿并不是太强,品牌和价格依然是居民在购买空调时主要考虑的两大因素。

文献9对我国22各省市、13125份有效问卷的建筑节能管理调研结果同样显示我国居民对节能产品的可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

图5RAM不同能效等级市场销售比例(2007年5家电器连锁超市调研结果)

表1节能产品的可接受程度9

建筑节能产品的可接受程度

Acceptabilitydegreeofenergyefficientbuildingproducts(%)

High

中等

Medium

Low

居民Residents

严寒与寒冷地区

Verycoldandcoldzone

3.2

46.2

50.6

夏热冬冷地区

Hotsummerandcoldwinterzone

2.8

53.6

43.6

夏热冬暖地区

Hotsummerandwarmwinterzone

1.6

38.1

60.3

考虑到上述调研结果,在情景设定时,SA设定为人们对购买高能效等级的产品意愿非常低,以产品的价格为主要因素;

SC设定为人们在宣传教育下有了较高的节能和环保意识,愿意主动购买和更换高能效等级产品(表2)。

按照2005年95%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比为5级,5%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比为2级,计算2005年房间空调器的年能耗量约为20.95亿kWh,假若2010年不同能效等级的房间空调器市场份额不变,则按照SC计算的房间空调器保有量的增长以及人们使用空调器模式的改变,2010年房间空调器能耗量约为36.32亿kWh。

假若按照《上海市能源白皮书》的“十一五期间上海建筑节能15%”的规划,情景C中2010年房间空调器能耗量同样节能15%,则应该是30.08亿kWh。

以此计算,该情景中2010年房间空调器2级产品已占95%的市场份额。

以此设计三个情景中不同品种能效级别空调器保有量的增长率和淘汰率。

此处之所以选择情景C作为节能15%的标准,是考虑到情景A中政府没有额外的优惠和鼓励政策给予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因此,从消费者理念更新和消费行为模式的转变上,情景C实现节能15%的目标可能性最大。

表2不同能效等级的住宅空调器保有量增长情景设计

情景类别

情景描述

情景设置

情景A

人们使用2005年以前购买的空调器产品直至产品寿命终期,新购买产品中低成本和低能效的空调器占80%,其余为节能产品。

2020年5级产品占86.3%,其余为2级产品;

2010年5级产品占94.62%,2级产品占5.38%。

情景B

一部分人们在产品寿命终期前主动更换能效更高的产品,2010年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到20%,到2020年市场基本上被节能产品覆盖。

2010年5级产品占80%,2级产品占20%;

2020年99%为节能的2级产品,1%为5级产品。

情景C

人们主动更换低能效级别的产品,购买高能效级别的产品。

2010年住宅空调器实现年能耗量下降15%的目标。

2010年95%的产品为节能的2级产品,仅有5%的产品为满足市场准入等级的产品;

2020年80%的产品为更高能效的1级产品,其余为满足节能等级的2级产品。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住宅空调器计算结果

首先校验数据的有效性。

从图6可以看到,住宅空调器总保有量的实际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有很好的吻合性,说明模型设置的较为合理,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未来发展态势。

图6每百户居民住宅空调器拥有量计算结果

从图6还可以看到,在居民住宅建筑面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居民住宅空调器保有量也呈现较高的增长趋势,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住宅空调器的保有总量平均增长率为4.5%,2010年到2020年期间,三个情景的增长速度在2012年之后趋于一致,平均增长率为1%,2012年之后每百户居民住宅空调器拥有量逐渐趋向饱和,饱和量为289.29台/百户。

三个情景的住宅空调年耗电量增长平均速度分别为7.4%、5.7%和5.0%,除了快速增长的房间空调器保有总量导致住宅空调器年耗电量的增长之外,居民消费行为的改变,即使用空调的时间延长,也促使房间空调器年能耗量的快速增加。

图7显示,到2020年,三个情景的住宅空调器年耗电量分别达到72.6、57.3、51.8亿千瓦时。

图7住宅空调器年耗电量计算结果,单位:

万kWh

3.2 住宅能耗计算结果

按照文献8所作的针对上海市10000户居民家庭的调研结果,2004年上海市户均用电量为2081kWh/a,按建筑面积统计平均的居住建筑用电量为28.2kWh/m2.a,单位面积能耗13.2kgce/m2,并且分析得到住宅空调耗电量占全年电耗的比例是31%,住宅电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为70%。

本文中取同样的比例计算住宅总耗电量。

图8住宅建筑能耗计算结果(单位:

万吨标准煤)

表3三种情景下住宅建筑耗电量SD计算结果

单位面积耗电量kWh/m2

户均耗电量

kWh/户

单位总能耗kgce/m2

住宅总能耗

2010

2020

SA

32.52

40.5

2567

3500

16.32

20.8

695

1166

SB

31.39

29.5

2562

2854

15.64

14.7

676

921

SC

26.45

24.8

2252

2713

13.18

12.4

577

833

SB比SA节能率

4.2%

29.3%

0.2%

18.5%

29%

2.8%

21.0%

SC比SA节能率

19.3%

40.6%

12.3%

22.5%

41%

14.2%

7.5%

如表3所示,和2005年统计结果相比,到2010年,按照情景A的计算结果,户均耗电量将达到2567kWh/a,单位面积耗电量将达到32.52kWh/m2.a,单位建筑面积总能耗将上升到16.32kgce/m2。

但如果社会经济与建筑节能按照情景C的设定模式发展,其增长趋势将比情景A相对缓慢。

到2020年,情景C将比情景A住宅总能耗节约7.5%,户均耗电量下降到2252kWh/a,单位面积能耗与2005年相比基本没有增长。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进行模型设定时,仅仅考虑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电力驱动房间空调器的行为模式的改变,但没有考虑家庭其他电器和用能设备的增加、使用行为模式改变以及技术进步因素,因此会出现按照情景C的模式发展,当技术进步的影响因子超过了住宅面积增长的影响因子时,单位面积总能耗下降的情况。

图9已采用的空调节能措施

文献9通过调研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居民对节能产品的可接受程度还不高。

图9可以看到,上海市建科院所作的调研统计显示愿意通过减少待机时间、提高设定温度、定期清洗等手段来实现节能的居民比例分别为21%、24%与31%,但愿意购买节能空调的居民仅占12%8。

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我国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经济激励政策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可以采用购买节能产品即可退税等政策,补偿终端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未来,我国近年住宅建筑能源需求增长必然是刚性的。

但从模型的计算来看,到2020年为止,上海住宅建筑的耗电水平还是较低,低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中的限值。

表4单位面积空调器耗电量与住宅总耗电量计算结果

单位面积空调器耗电量kWh/m2

单位面积住宅耗电量kWh/m2

10.16

12.93

40.49

9.73

9.14

29.49

8.20

7.68

24.79

4结论

(1)上海住宅空调器的拥有量会在2012年之后渐趋向饱和,饱和量约为289.29台/百户。

(2)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耗的增长是必然的,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引导用户的消费行为,可以减缓能耗的增长速度。

住宅建筑用能属于消费范畴,在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下,住宅能源消费需要合理引导,而非抑制需求。

(3)到2020年为止,上海住宅建筑的耗电水平还是低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参考值。

参考文献

[1]谢艳群等.长沙市居住建筑能耗调查及偏相关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7(5),P85-88

[2]龙惟定,马素贞,白玮.我国住宅建筑节能潜力分析——除供暖外的住宅建筑能耗[J].暖通空调.2007(5),P47-50

[3]龙惟定,白玮.上海2010年民用建筑空调能源需求与环境负荷情景分析[R].美国能源基金会.2005.10

[4] 龙惟定,白玮等.我国民用建筑空调发展面对能源制约的对策研究[R].中国制冷协会.2004.11

[5]上海市2006年统计年鉴.上海统计网http:

//www.stats-

[6]龙惟定,白玮.上海市2010年民用建筑空调的发展对能源需求与环境负荷影响研究报告[R].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2006.1

[7]钟婷.上海市住宅空调的现状与能耗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3

[8]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建筑节能办公室,上海市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研究报告[R],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2006.6

[9]JingLiang,BaizhanLi,YongWuandRunmingYao.AninvestigationoftheexistingsituationandtrendsinbuildingenergyefficiencymanagementinChina.EnergyandBuildings. 

Vol.39,2007.10, 

P1098-1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