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844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Word文件下载.doc

(一)位置交通及矿井开发

煤矿位于×

市238°

方向,直距约9.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

所辖。

矿井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1°

37′39″,北纬26°

30′37″,矿区有简易公路与主干公路相接,至市中心22km。

该矿始建于1978年,为仁和区前进二矿。

1999年11月,仁和区前进煤炭公司把该矿产权转让给万贯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该公司改制为×

煤矿。

2004年10月该矿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430884,有效期至2014年10月。

矿区面积0.3569km2,开采38、39、40-1和41号煤层,开采深度由+1680m至+1400m标高。

截至2014年08月,在该矿界定范围内,矿山保有煤炭资源/储量79.3万吨(122b)。

38号煤层保有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6.1万吨;

39号煤层保有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2.5万吨;

40-1号煤层保有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29.7万吨;

41号煤层保有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21.0万吨。

(二)地质概况

1.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为主,第四系有零星分布,

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以粗碎屑岩为主,夹细碎屑岩、泥质岩。

井田内含煤7层,地层厚939m。

宝鼎(Ⅱ)井田根据岩性与含煤性划分为十一段,该区内出露3~4段。

2.构造

矿段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滇藏“歹”字型褶皱带中段的复合部位。

矿段基本构造总体上为一向北西扬起,向南东倾没的向斜构造。

矿段内褶皱除主体构造S22向斜外,仅在西部边界外有一B22背斜存在,断层有F11、F109、F8、F94四条,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3.煤层

矿井煤层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第三段、四段,煤层编号从38至41号,共计7层,可采煤层有38、39、40-1、41号煤层,计4层。

4.煤质

矿井开采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光亮型为主,半暗型次之。

煤岩组成以中宽条带的亮煤为主,夹镜煤与暗煤细条带。

可采煤层为黑色,条痕褐灰色。

灰分:

原煤灰分(Ad)为11.7-18.2%之间,浮煤灰分为6.14-11%,一般在8%左右。

含硫量:

全硫含量平均值为0.22-0.87%之间。

发热量:

原煤恒容高位发热量一般在26.427-27.66MJ/Kg之间。

38、39、40-1、41煤层其煤类为焦煤,属中~低灰、低硫、低磷,较高软化温度灰和较高流动温度灰、属高热值、易磨煤,经洗选后为良好的炼焦用煤,也可广泛用于电力、气化、化工、建材等行业。

5.水文地质

矿区属高中山构造侵蚀地貌,地势东低西高,区内最高点位于南西侧,标高约为+1920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侧。

标高约为+1660m相对高差为260m,植被稀少,沟谷发育,无长年有水河流,以季节性冲沟及溪沟出现;

雨季大气降水常通过冒落裂隙或小煤窑进入矿坑,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大。

山体剥蚀强烈,基岩裸露,山脊及坡体残积物较少,树木较密。

坡脚坡积土薄而广布。

溪沟内有以沙、砾岩为主要的冲洪积层,厚度较薄。

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其下部无其它矿井,地下水位下降至+1510m,矿井涌水量极小。

经过对矿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根据煤矿矿坑涌水现状及规模,该矿矿坑涌水规模为小型。

据多年统计,矿井涌水量多稳定在3m3/h上下。

随开采范围的增大,采空区面积增加,矿井涌水量有增大趋势,而与采深的变化不大;

随着季节的不同矿井涌水量也有变化,旱季则减小至1m3/h左右,雨季涌水量可达4m3/h。

矿井水主要是来自顶板含水层裂隙水及雨季部分大气降水。

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简单。

6.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煤层伪顶以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厚度一般小于1米,变化大,部分地段无伪顶。

属中强岩石,普氏系数2—3。

直接顶板多由泥质粉砂岩组成,一般厚3-5米,最厚近30米,多数可采煤层的直接顶板比较稳定,属相当强的岩石,普氏系数4-6。

老顶均为中粗粒砂岩及砾岩,属强的岩石,普氏系数大于7。

底板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泥岩,厚度一般小于1米,变化大。

(2)瓦斯

该矿属低瓦斯矿井,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

1.906~2.487m3/min,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

0.53~2.86m3/t。

矿井瓦斯含量可能有增加的趋势,将来矿井瓦斯最大涌出量:

3.50-6.24m3/t。

(3)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地温

38、41煤煤尘均无爆炸危险性,不易自然。

39、40-1有爆炸危险性,不易自然。

随着煤开采强度的增加,煤尘将有所增大,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今后该矿在采掘中的不同地段必须加强煤的煤尘爆炸性试验。

矿井井下温度为15-22°

C,常年变化不大,对生产无影响,无地温异常。

(三)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进行了现场实地踏勘,有针对性地收集了矿区测量、采掘、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灾、气象等基础资料,并收集了与本报告有关的的煤田地质勘探报告、水文地质分类报告以及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分析研究。

日常矿井地质工作有:

井巷测量、井下地质编录、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瓦斯监测、对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测试。

二、报告评审情况

(一)资料搜集及编制

本次较全地收集了以往地质资料,按照“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编制,章节齐全,内容丰富,依据充分,结论基本正确。

图件及附表基本齐全。

(二)主要评审意见

1.确定了井田地层层序及时代,划分了含煤地层。

2.详细查明了井田构造发育情况,评价了构造复杂程度。

3.详细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评价了煤层的稳定程度与可采性。

4.基本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划分了煤类,评价了煤的工业用途。

5.详细查明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了采空区积水情况,确定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6.据矿井瓦斯鉴定资料确定了矿井瓦斯等级。

7.估算了矿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正确,采用的工业指标合理,块段划分及参数选择基本合理,估算结果可靠。

8.评定了矿井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类别。

(三)报告及资源/储量评审结果

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井田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矿井地质条件为二类,报告编制符合要求,可作为90kt/a矿井生产管理的地质依据,对报告资源/储量予以评审通过。

以90kt/a矿井计算,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79.3万吨,服务年限为6.3a。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积累矿井地质资料,研究地质规律,指导煤矿生产建设。

2、矿区老窑虽已调查清楚,但在接近老窑时必须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定“三线”,实施“先探后掘”,确保安全生产。

3、坚持周边矿井联系制度,掌握周边矿井采掘动态。

在生产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钻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4、各煤层的顶、底板岩石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泥岩,岩石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不易垮塌,冒顶事故较少。

矿井应注意收集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建立基础数据库,便于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5、在巷道过构造破碎带、构造裂隙发育带应加强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6、该矿目前虽然为低瓦斯矿井,但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也逐步增加,应加强瓦斯检测工作和通风系统的管理,防止因瓦斯引起的安全事故,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7、矿井东部构造较复杂,小断层会更多,生产过程中应予注意。

8、矿山在搞好生产的同时,按矿山地质及开采技术要求对矿井进行地质编录,各阶段均应积累矿井煤层及开采情况资料,及时编制有关图件和报告,准确掌握储量变化、储量损失情况。

9、建立健全相关储量台账,有利于以后的矿产资源动态情况的掌握。

评审部门及人员:

生产技术部:

安全通风部:

总工程师:

公司

2014年8月28日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