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8552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隋朝.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隋朝.ppt

《隋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朝.ppt(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隋朝.ppt

,隋朝,第一章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第一节隋朝概况第二节隋朝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隋朝的文化,课程目录,隋朝概况,隋朝(公元581618年)从建立到灭亡经历有年号皇帝三帝,共存在三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和秦朝相似短暂王朝。

但隋朝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隋朝历史须注意的重点:

(1)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奠定了基础。

(2)隋朝中央集权制度集汉魏以来各种制度之大成,其官制、兵制、科举制、刑律等,对唐朝和以后的各封建王朝以极大影响。

(3)隋朝继续推行北魏均田制并大力检括户口,给予农业生产发展以有利条件。

隋代社会经济发达,财富之盈积为以往历代所罕见。

(4)统治阶级迅速腐化,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尤其是隋炀帝上台以后,滥施暴政。

(5)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爆发,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支。

隋王朝在大起义中迅速灭亡。

国号,疆域,帝系,“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十二月甲子,周以大丞相堅為相國,摠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宰之號,進爵為王,以安陸等二十郡為隨國”。

资治通鉴卷174陈纪八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二月周主下詔遜居别宮,甲子,禪位于隋”。

胡三省注:

“隋主本襲封隨公,故國號曰隋;以周齊不遑寧處,故去辶作隋,以辶訓走故也”。

资治通鉴卷175陈纪九高宗宣皇帝下之下,隋之国号,隋朝大业时期疆域图,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

隋书卷29地理志上序,隋帝系表隋文帝杨坚(581-604)隋炀帝杨广(604618)|_|隋恭帝杨侑(you)隋泰帝杨侗(tong)(617-618)(618-619),隋文帝古代画像,隋炀帝古代画像,隋文帝杨坚,隋朝的政治和经济,1.隋朝的统一

(1).杨坚代周

(2).统一全国2.政治制度创置与改革

(1).中央机构制度改革甲.官制改革乙.三省六部制

(2).地方机构制度改革甲.地方机构州、县两级制乙.地方佐官中央任命(3).创立科举制(4).改革府兵制(5).改革刑律,隋朝的政治和经济,3.经济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1).均田制甲.均田制乙.均田制的意义

(2).租庸调制(3).大索貌阅(4).输籍定样(5).统一钱币和度量衡4.隋末大起义和隋的灭亡

(1).隋朝的残暴统治甲.隋文帝时的矛盾积累和隋炀帝的骄奢统治乙.对高丽的战争

(2).隋末大起义(3).隋朝的灭亡,隋朝的政治和经济,5.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甲.人口的激增与农业发展乙.仓库丰盈

(2).手工业的发展甲.瓷器乙.造船业(3).商业都市(4).海外交通及贸易(5).南北大运河甲.隋代大运河乙.大运河的评价6.隋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1).突厥

(2).吐谷浑(3).台湾,隋朝的文化,1.经学和音韵学2.绘画3.音乐4.天文历法5.医学6.建筑造像

(1).隋仁寿宫

(2).赵州桥(3).造像7.佛教文化生活,杨坚代周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杨坚继承了父爵,其妻乃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杨坚在北周政权中有很高的地位。

580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仅八岁,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杨坚于581年废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独孤信,杨忠,宇文泰,隋文帝,周宣帝,周武帝,周明帝,周静帝,独孤皇后,杨皇后,独孤皇后,周隋帝室关系图,周武帝时袭父爵为随国公。

576年从伐齐,授定州总管。

578年周宣帝即位,以皇后父拜上柱国、大司马。

580年五月。

周宣帝卒,静帝即位。

近臣郑译等矫诏引坚辅政。

七月,平定相州尉迟迥等反抗。

十二月,进爵随王。

581年正月加九锡,二月篡位。

隋朝建立后,全国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587年(开皇七年),先灭掉建都江陵的后梁。

次年,隋文帝派杨广率领51万大军,向陈发动总攻。

589年正月,隋将韩擒虎、贺若弼率军渡江,顺利攻下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灭陈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隋代名将韩擒虎古代画像,甘肃出土隋代虎符,统一全国,隋灭陈示意图,官制改革隋朝在中央机构中设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

三师与三公是给予大臣的荣誉虚职。

五省当中,秘书省职务较优闲,内侍省多是宦官。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长官职同秦汉时代的丞相。

三省互相牵制,决策机关是内史省,长官是内史令;审议机关是门下省,长官是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

尚书省置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六曹。

洛阳出土隋侍臣俑,隋炀帝时中央机构主要官员设置,六部:

尚书一人、侍郎一人、郎四人如吏部:

吏部尚书、吏部侍郎、选部郎九寺:

卿一人、少卿一人、丞如太常寺:

太常卿、太常少卿、太常丞,隋三省六部制,地方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制583年,隋文帝取消郡,将以往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节约政府开支,加强行政效率。

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

秦至隋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过程,地方佐官中央任命,隋炀帝时改州为郡,同时规定:

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

安阳出土隋侍吏俑,创立科举制隋以前,选官用九品中正制度。

但至西魏北周时期,选用官吏已不大注意门资,九品中正制度逐渐动摇。

隋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规定每州每岁贡士三人。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此时已初步走向“开科举士”的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等科。

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汉出土隋文官俑,改革府兵制自北周建立府兵制度后,开始出现兵民合一、兵农合一的趋势。

590年,隋文帝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

由此兵籍与民户同隶州县,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府兵制度进一步与均田制度结合起来。

安阳出土隋武士俑,合肥出土隋武士俑,改革刑律针对北周刑律苛酷的情况,隋文帝也进行了改革,制成开皇律。

开皇律在北魏、北齐刑律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废除了诸如枭首、车裂、孥戮、宫刑等许多酷法,只保留律令五百条。

安徽出土隋跪俑,均田制隋朝继续推行均田制。

隋制规定,农民、奴婢、耕牛的授田和北齐相同。

即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丁男受永业桑田或麻田二十亩。

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的数量和普通人民一样。

丁牛一头受田六十亩,限四牛。

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三十顷。

隋均田制受田情况表,隋朝实行的均田制度是在人少地多,朝廷可以控制较多土地的背景下实行的王朝国有土地分配制度。

均田制不是将所有土地都拿来分配,而是将政府所能支配的土地上的一些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使他们固定在土地上,以利于封建政府的派役和税收。

均田制的分配比例也有利于官僚地主。

但另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农民还是得到了一些土地,地主的土地兼并也多少受到一些限制,这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耕地面积。

均田制的意义,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隋朝实行租调力役制度。

规定:

成丁要负担赋役,老年免去。

缴纳租调,一般以床(一夫一妇)为单位来计算。

丁男一床,纳租粟三石;调视桑田和麻田而纳物不同,桑田纳绢一匹和绵三两,麻田则纳布一端和麻三斤。

未婚单丁和奴婢则纳一半租调。

力役方面,隋初沿袭旧法,每年服役一个月,583年,改为二十一岁起服役二十天。

590年改为五十岁免役收庸(用布帛代替力役),调绢也减为二丈。

这块砖上端残缺,有铭文为大业五年十一月廿三口,纳社仓粟壹万伍仟硕(石)讫,仓吏刘口、史赵方、仓督刘冠、正李玑。

这是当时社仓向官府交纳粟粮的砖刻。

洛阳出土隋社仓纳粟砖,租调力役制,大索貌阅585年,隋朝在全国“大索貌阅”,按人清查户口,检查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是否相符,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

如户口不实,里正、党长流配远方。

又规定堂兄弟以下,都要分居,并鼓励互相告发。

通过这一措施,新增丁44.3万,口164万多。

安徽出土隋人俑,隋文帝还实行“输籍定样”,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产情况作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

每年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下。

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百姓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便舞弊,更重要的是所定赋税比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为轻,这样做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输籍定样,隋朝以前,钱币长期紊乱,大小轻重不一,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还采取了一些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钱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隋文帝铸五铢钱,统一钱币和度量衡,隋产生于上层政变,政治经济制度基本是继续前朝改革而来,原有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充分调整,亦未得到统治集团足够的认识。

隋文帝在建立制度,统一国家方面多有建树,也颇节俭。

但他也长于敛财,经济上实行重租,政治注意力放在对付敌国和政敌上,晚年更滥用刑罚,大造宫殿,杀戮大臣。

社会矛盾日益积累,尖锐。

604年(仁寿四年)七月,杨广杀其父文帝,又杀其兄杨勇,登上了帝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上台伊始,政治经济方面也有一些建树。

但他性格好大喜功,隋朝国势的强盛使他肆意挥霍。

隋炀帝经常外出巡游。

总计炀帝在位期间居京的时间,不足一年。

他大修各种建筑工程,极尽穷奢之能事。

赋役沉重,加上频繁的兵役,十余年间被征发的民众不下1000万人次,超出了社会所能承受的极限。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野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隋炀帝时挽舟者歌,明人画:

隋炀帝游江都图,隋文帝时的矛盾积累和隋炀帝的骄奢统治,隋炀帝对高丽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612年正月,隋陆军113万人,分二十四军从涿郡出发,这是进攻高丽的主力。

另一支水军由东莱海口出发,以接应陆军。

但高丽各地的军民都据险坚守,抵抗隋军。

隋军士兵也不愿打仗,士气低落,逃散的很多。

结果惨败而归,主力大都损失。

这以后,隋炀帝继续发动了两次对高丽的战争,也没有达到目的,却成了全国大起义的导火索。

武汉出土隋武士俑,隋骑马鼓手俑,对高丽的战争,1、长白山首义611年(大业七年)一月,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山东章丘)起义。

王薄自称“知世郎”,还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队伍。

2、杨玄感起兵613年六月,上层统治集团中的杨玄感于黎阳起兵,隋朝的达官子弟纷纷参加。

3、到617年前后,全国形成了三支主要起义力量:

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窦建德领导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辅公祏领导江淮起义军。

无向辽东浪死歌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隋末大起义,在大起义的冲击下,隋政权土崩瓦解,它所控制的地区只剩下几座孤城。

江都(江苏扬州)城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势力包围。

618年(武德元年)春,领导侍卫部队的司马德戡和贵族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缢杀了隋炀帝。

隋朝自581年建立,至此灭亡,前后历时37年。

隋末大起义一举粉碎了残暴腐朽的隋王朝,冲击了整个地主阶级,尤其是对贵族、官僚、门阀士族等特权阶层的打击更为沉重。

也使随后唐代统治方式和土地占有情况得以调整,使农民经济地位有所改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大起义中,许多奴隶、部曲、佃客、杂户也获得了解放。

隋末群雄并起形势,隋朝的灭亡,人口的激增与农业的发展隋朝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人口的激增、垦田面积的扩大和国家粮仓的丰实。

隋初,仅有359.9万多户,灭陈后得50万户,总计当时全国户数近410万,人口约3000万。

到606年(大业二年),达到890.7万多户,4600多万口。

在十七年间,户数增加了400多万,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

隋人口的激增超过了正常的人口繁衍速度,与隋朝廷大力检括人口的措施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关系。

隋代农具:

铁镰,隋文帝祈雨图,这种人口增长在当时也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隋代粮仓之丰盈,为后来封建史家所艳称。

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炀帝大业初年,置洛口仓于巩县东南的平原上,仓城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八千石。

洛阳的含嘉仓规模巨大,20世纪70年代被发掘。

洛阳还设有回洛仓、子罗仓等。

此外,黎阳仓(河南浚县黎阳镇)及永丰仓(陕西华阴)、太仓(长安)、常平仓(河南陕县)、广通仓(陕西华县)等,所积亦甚丰富。

这些粮仓储存的大米、谷子、食盐,多的达上千万石,少的也有几百万石。

府库中所藏布帛等其他物资也不计其数。

一直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还未用完。

元代史家马端临评价说: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文献通考国用考)。

河南洛阳隋含嘉仓遗址,隋代仓库丰盈,洛阳老城北隋唐故城东北部有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

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含嘉仓遗址进行了钻探和重点发掘,找到了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探出粮仓287座,发掘粮窑40余座。

仓窑形状为大口小底缸形窖,口径1016米。

最大有18米,深79米,最深者12米,窖底夯实后,用火烘干,周壁和窑底铺设草、木板、糠、席等物,然后储粮,粮入窑后,上面铺席,堆糠和垫草,最后用土密封。

在已发掘的仓窖中,出有刻字砖,记载仓窖位置、粗粮来源、入窖年月以及授领粟官的职务、姓名等。

砖文所记大都,是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有调露、天授、长寿、圣历和开元等年号。

粮仓储存的粮食品种有糙米、粟、小豆等。

其来源有苏州、徐州、楚州、润州(镇江)、滁州、隋州(邢台)、冀州(河北冀县)、德州、濮州(山东濮县)和魏州(河北大名)等地。

第160号窖还保存有约25万千克的炭化谷物。

如此规模的粮仓可称为我国最大的古代粮仓,含嘉仓遗址发掘情况,含嘉仓砖铭记录粮食入仓时情况,瓷器与玻璃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

这批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

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

隋代玻璃瓶,隋代青釉壶,隋代青釉壶,隋代香料玻璃瓶,造船业隋朝造船技术相当进步。

当时的五牙大战船,船上有五层楼,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个拍竿,高五十尺,可以拍击敌船。

炀帝游江都时所乘的船,种类很多,其中“龙舟”制作最精,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船身分为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

可见造船技术高超。

隋代五牙战船复原模型,商业都市隋代商业贸易出现繁荣的景象。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

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

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

丰都市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

“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隋洛阳城平面示意图,武汉出土隋陶女骑马俑,隋朝的对外贸易,分为海陆两路,其中西北陆上贸易尤其发达。

通过此路,不仅可以到达亚洲西北部,而且远及欧洲东部。

通过海路,隋朝对东亚以及南洋诸国也有着贸易和友好关系,而对日本的关系尤为密切。

日本曾多次派使臣来隋通好。

隋炀帝在608年也派裴世清回访了日本。

在交往中,隋炀帝曾“赐其民锦线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

从此日本人开始服用汉人衣冠。

隋代胡人陶骆驼,隋代周边民族与国家形势图,隋王朝,高句丽,海外交通与贸易,为了掌握江南的财富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其工程可分为文帝时的广通渠和炀帝时的四段:

1、通济渠:

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征调河南、淮北一带一百多万民夫,从西苑(洛阳西面)引谷、洛二水到达黄河,再从板渚(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入汴水,复自大梁(开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达于淮水。

2、山阳渎:

自山阳(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至扬子(仪征)入江,这条水道原称邗沟,最早为春秋末吴王夫差所开。

578年,隋文帝因要伐陈,下令对这条水道加以疏浚。

605年,隋炀帝对山阳渎又进行一番修整、扩大。

3、江南河:

610年,从京口引长江水到余杭。

4、永济渠:

608年,征调河北一百多万民夫,引沁水南达黄河,北到涿郡。

隋代大运河长江南口遗迹,隋代大运河长江北口遗迹,南北大运河,开皇四年开广通渠,大业四年开永济渠,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大业元年凿通邗沟,大业六年开江南运河,隋代江南大运河遗迹,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阴县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明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帝业兴亡是几重?

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清宗元鼎炀帝冢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古人对隋开大运河的评价,隋代大运河扬州段遗迹,突厥族原来游牧于中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的北山(博格多山)。

5世纪中叶,柔然征服了突厥,把他们迁徙到金山(阿尔泰山)南麓。

6世纪以后,突厥在反抗柔然的斗争中,势力逐渐壮大。

552年,突厥人在其首领阿史那土门的率领下大败柔然,土门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

突厥木杆可汗灭柔然,在今鄂尔浑河流域建立政权,成为北方草原最强大国家。

北齐、北周时,都重赂突厥,以求其援助,使突厥愈加骄横。

佗钵可汗死后,沙钵略可汗立,但当时贵族争权,沙钵略只好再立了三个可汗贪汗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并称突厥四可汗,沙钵略为突厥大可汗。

隋文帝即位后,不再给突厥重礼,突厥与隋的矛盾加深。

582年,沙钵略率军南下攻隋。

隋朝派大军反击,沙钵略大败。

从583年起,突厥另一可汗阿波与达头联合起来,占有西域地区,称西突厥,与东面的沙钵略抗衡,这样,突厥就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

599年(开皇十九年),东突厥降隋,被封为启民可汗。

603年(仁寿三年),西突厥发生内乱。

处罗可汗于611年(大业七年)投降隋朝。

新疆昭苏县发现突厥石人像,突厥,新疆温泉县发现突厥石人像,在对突厥用兵的方针上,隋文帝采纳了大臣长孙晟的建议远交近攻、离间强部、扶助弱部,以谋攻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派人到西面联络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使沙钵略分兵防西,又到东面联络处罗侯(沙钵略弟)和奚、契丹等部,使沙钵略再分兵防东,从而使突厥各可汗间相互猜疑,十数年后,隋再乘机出兵,坐收渔利。

长孙晟到过突厥,曾与处罗侯秘密结盟,熟悉突厥的情况,他的策略避免了大规模的用兵,对立国不久的隋来说,是很有利的。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

西晋末年迁徙到今青海地区。

征服了当地的羌族,建立起吐谷浑国。

5世纪中叶,吐谷浑又扩张至今新疆东南部地区,成为西陲的一个强大势力。

隋初,吐谷浑曾袭击隋边境。

581年、583年隋派军在青海两次打败吐谷浑。

到609年,隋炀帝派裴矩经营西域,在其地“设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之”。

吐谷浑与隋、突厥关系图,吐谷浑,吐谷浑,隋与台湾的联系隋时,台湾称流求。

607年(大业三年),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

608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

610年,隋朝派虎贲郎将陈稜等率军自义安出发攻流求。

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随着陈稜等的军事活动达到台湾。

在此之前,大陆商人已常到流求贸易。

从此以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的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隋军前往流求的出发地义安今广东潮州,隋军抵达流求的第一个地点澎湖花屿,经学和音韵学在南北朝时,南北方的经学产生区别。

隋朝继承北朝的治学风气,知名学者,隋初有牛弘,后来有刘焯、刘炫以及王通等。

隋文帝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故商量古今的同异,南北的是非,多数由颜之推、萧该作决定。

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于601年(仁寿元年),写成切韵五卷。

这部书统一了书面的声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切韵原本已佚。

仅英国大英博物院藏有此书的敦煌唐代写本残本。

上图为宋司马光根椐切韵音系制定的声韵调配合表切韵指掌图书影,在隋朝的名画家中,最著名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孙尚子、尉迟跋质那等人。

展子虔与董伯仁齐名,形成了新的风格。

他们除画寺院壁画外,还画卷轴画,专长于人物、车马、楼阁及山水配景。

现存展子虔的唯一遗作游春图,是用勾勒刷法,着大青绿,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

元代画鉴即指出游春图是山水画的始祖。

当时绘画仍以道释人物故事为中心,但山水画已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都是隋朝的宗教画家。

他们曾同时在长安光明寺小塔上作壁画,人称“三绝”。

于阗(新疆和田)画家尉迟跋质那,当时人称“大尉迟”,善画西域人物,画面上有阴影晕染,即所谓“凹凸法”。

对后来的绘画影响很大。

迄今保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隋展子虔游春图,绘画,隋朝初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宫廷乐歌也都杂有“胡声”。

隋平陈后,得宋、齐的旧乐,设置清商署来管理。

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

乐器如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流传过来的。

隋朝的著名音乐家有牛弘、郑译、万宝常等。

其中又以万宝常最为突出,曾著有乐谱六十四卷。

隋代音乐,龟兹(今库车)乐舞对隋代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

图为新疆库车出土舍利盒上的乐舞图,沿用隋唐乐器形制的泉州“弦管”乐器,天文历法历法的不断改进,要求计算方法更加精密,604年(仁寿四年),刘焯(zhuo)在制定皇极历时,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

600年,刘焯测定岁差为76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共七卷,文句浅显,便于传诵,在天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图为五代吴越国王钱元灌墓中出土的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星象图:

石刻28星宿图。

隋代以后。

古代中国人将星空区划基本固定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医学隋医学相当发达,政府设有太医署。

医学家有许智藏、许澄、甄权、巢元方等人,其中以巢元方最为著名。

巢元方是隋大业年间的太医博士,撰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

是我国第一部详论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

书中记有用肠吻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是我国外科手术史上的重大成就。

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画象,隋仁寿宫隋仁寿宫、唐九成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初名“仁寿宫”。

唐贞观五年(631年)经过修葺后,改称为“九成宫”。

遗址内现存宫城东西长1010米,南北宽300米,城墙长448米,残高34米。

并发现有夯筑宫殿台基、阙门基址、石柱础、石砌水井、石砌水渠及唐“九城宫醴泉铭碑”和“万年铭碑”等遗迹。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麟游县,赵州桥与桥梁建筑技术河北省宁晋县境内著名的安济桥(原隶赵州,故又称赵州桥),设计者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

这座桥是单孔石桥,全长50.82米,宽9米。

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桥洞。

大桥洞跨度长37.45米,但桥洞的高度只有7.23米。

桥身的坡度小,桥面平直,行人车马来往省力。

桥洞的跨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