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64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产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1总体预测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18

7.2中国金融行业的总体预测18

 

1金融行业定义

1.1金融的定义:

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

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1.2金融市场的定义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

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金融市场又称为资金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

直接融资:

盈余部门直接把资金贷给赤字部门使用,即赤字部门通过出售(发行)自己的债务凭证融入资金,而盈余部门则通过购买这些凭证向赤字部门提供资金(直接证券)。

间接融资:

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进行的融资。

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出售间接证券融入资金,盈余部门则买入间接证券。

作为供给者,买进赤字部门的直接债券融出资金,而赤字部门则卖出直接证券,融入资金。

二者之间联系和区别:

(1)联系:

a、都是资金的融通活动;

b、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2)区别:

a、金融机构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是核心中介机构。

资金赢余者——银行——资金短缺者。

在直接融资方式中,以证券公司为核心。

资金赢余者——证券公司甲=证券公司乙——资金短缺者;

b、特点不同:

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的风险小、成本低、流动性好等优点。

1.3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作如下分类:

(1)按地理范围可分为:

①国际金融市场,由经营国际间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其经营内容包括资金借贷、外汇买卖、证券买卖、资金交易等。

②国内金融市场,由国内金融机构组成,办理各种货币、证券及作用业务活动。

它又分为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或者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

(2)按经营场所可分为:

①有形金融市场,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的金融市场;

②无形金融市场,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达在交易。

(3)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为:

①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供应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如股票与长期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②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是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的融通市场,如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短期债券及可转让存单的买卖。

(4)按交易性质划分为:

①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市场;

②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处在流通中的证券的买卖市场。

(5)按交易对象划分为折借市场、贴现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

(6)按交割期限可分为:

①金融现货市场,融资活动成交后立即付款交割;

②金融期货市场,投融活动成交后按合约规定在指定日期付款交割。

按照上述各内在联系对金融市场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是进行金融市场有效管理的基础。

(7)按交易标的物划分为:

①货币市场②资本市场③金融衍生品市场④外汇市场⑤保险市场⑥黄金及其他投资品市场。

2.金融体系概述

2.1金融体系的定义

从一般性意义上看,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的综合体,同时,由于金融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为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体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2.2我国金融体系框架:

(1)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金融监管机构。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担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出来的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等,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对证券、期货业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1998年11月设立,负责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

按照我国现有法律和有关制度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保留部分金融监管职能。

(3)国家外汇管理局。

成立于1979年3月13日,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

1993年4月,根据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局,是依法进行外汇管理的行政机构。

(4)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5)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发起并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业务的开展受国家经济政策的约束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指导。

(6)商业性金融机构。

我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三大类。

2.3金融体系的功能:

(1)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2)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

(3)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

(4)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

(5)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

(6)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

3中国金融概况概况及特点

3.1中国金融概况

(1)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健全。

目前,中国已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功能比较齐全、分工合作、多层次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

(2)金融调控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机制。

(3)金融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宏观管理部门,除承担金融调控职能外,还承担了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反洗钱等监督管理职责。

(4)金融市场在创新和规范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货币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等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5)金融改革进程加快推进。

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金融改革。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支持“三农”的实力进一步提高。

(6)金融运行规则日趋健全。

为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需要,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同时,《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破产法》等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也在制定和完善中。

(7)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8)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了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跨市场、跨境支付结算体系,人民币在香港和澳门实现清算安排。

3.2金融行业特点分析

金融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⑴经营分散,业务统一⑵严格的岗位及授权管理,保证金融业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⑶高度集中式体系化管理,组织机构分工明确,体系内部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监管。

⑷业务量巨大,实时性要求高。

⑸会计科目高度统一,对账业务频繁,上级对下级进行考核指标控制,会计报表逐级汇总上报。

⑹外币业务量大,外币业务处理采用分账制。

⑺与业务系统及其他外部系统的数据整合性要求高。

从金融行业的三个主要业务单元证券、保险、银行来说:

①证券业务主要包括: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自营买卖证券业务、发行业务和国债回购业务以及信息咨询业务。

预期证券行业未来竞争特点将体现在:

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成为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础;

现有证券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部分业务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

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

②我国保险业务:

我国的保险业务具有险种多、数据量大,保险条款变化大以及保险业务网点分散、数据保存时间长等特点。

③我国银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对信息化的依赖性强,要求也越来越高。

4.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

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从70年代开始至今尽管只有二十多年的短短历程,但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业电脑化信息系统已基本上接近了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

计算机进入我国银行业,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

但是计算机在我国银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是从70年代开始的,因此,我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起步阶段第二阶段——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第三阶段——90年代完善提高阶。

4.2发达国家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

发达国家金融业早在50年代就引入了计算机设备处理其具体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并创新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

从发达国家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其主要的特点是:

使用面广、设备先进;

功能齐全、服务完善;

自动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强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处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其管理水平,提高其服务质量,加速资金周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融电脑化的发展,使传统的金融业务的操作、处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其发展过程来看,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封闭的经营模式走向全方位、开放式的经营模式从实物交易向无纸化交易方向发展从完善业务处理走向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从建立独立的处理系统向标准化、国际化系统迈进。

4.3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4.31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

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第二、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

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

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

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

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第三、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

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第四、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

目前我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使得网上金融的认证标准没有统一。

而外资金融企业又虎视耽耽,一旦外资进入,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将在中国大地上大行其道。

分析人士认为,网上认证中心不解决,那么网上金融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

第五、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

数据大集中意味着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数据集中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营运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业的管理机制。

而且,数据集中是实现各种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前提基础。

然而,数据大集中虽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但集中从某种角度上讲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统出了问题,那全国的系统都将受到影响。

4.32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新思路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起步晚,却发展迅猛”。

但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相比,我们还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信息化不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一批简单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投资理财专家,为客户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资动态,推荐投资产品等。

金融信息化的前景是很美的,但如何让信息化落到实处,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据大集中。

(二)建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三)为金融业搭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平台。

(四)加强对信息安全防范。

(五)找到各金融企业间的利益平衡点,尽快实现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总而言之,金融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概括为:

以数据大集中为前提,以完善的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工具,以信息安全为技术保障,打造出现代化、网络化的金融企业。

5.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5.1我国保险行业经营现状

⑴寿险业务转型稳步推进2009年2月2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除了以往通常使用的定性指导外,还加入了具体的定量指导意见。

从这些定量指导中,可以明确看出保监会引导寿险行业发展高保障、长期限储蓄型业务以及缓和投资型产品退保风险的积极力行的态度。

此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颇受微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包含保单投资回报剧烈波动导致的高退保率,而降低退保风险的最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

负面激励包括收取初始费用和退保费用,正面激励主要为支付持续奖金。

保监会对持续奖金的具体发放提出指导意见,也正是肯定持续奖金在降低退保率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寿险公司积极发展注重保险长期价值的客户。

从公司层面来看,中国人寿95519热线从08年11月开始停售万能险,而投连险一直以来都属于公司的边缘业务,08年两者合计保费占比仅为6%左右,近期公司未推出新的传统险和分红险产品,但是从营销策略上已转而侧重于原有的长期限期缴产品。

中国平安曾在02年吃过投连风波的教训,因此对于理财型产品的发展历来比较克制,03年以来业务结构一直较为均衡,保费中期缴占比一直大幅领先于国寿和太保,因此近来的产品策略基本保持历史的延续。

从平安维持1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在5.25%,远高于国寿和太保同期的3.85%,即可看出公司09年的策略仍然是分红险和万能险的平衡发展。

中国太保目前已停售部分原有低保障、短期险的万能险产品,公司至今仍未涉足过投连险业务,另外,公司推出多款侧重风险保障型的新产品。

⑵公司寿险保费增长强劲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09年1月份分别实现寿险保费366亿元、133亿元、70亿元,考虑到今年春节期间保险公司放假,停止出单,即使业务员在假期展业,保费也只能到2月1日开业后计入2月份保费,因此新单业务明显受工作日减少影响;

而续期业务通常提前就已经完成缴付,基本不受工作日减少影响。

综合起来,剔除春节因素影响后,3家公司寿险保费实际同比增长45%、39%、2%。

3家公司在继08年12月保费增速下滑趋势企稳后均实现了1月份的反弹,尤其是中国太保,在经历了08年底连续3个月的保费负增长之后首次实现了正增长(剔除春节因素)。

⑶外部环境改善

进入09年,上证指数上涨21%,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股价分别上涨了18%、21%、33%。

债券收益率上升以及股指回暖是09年以来保险股上涨的主要催化剂。

5.2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一、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我国银行业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始于1995年。

早在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银行业实现分业经营。

1995年颁布的《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三部法律基本确定了我国金融体制分业经营的格局。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严格的分业体制模式逐步成为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障碍,不利于我国金融业整逐步成为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障碍,不利于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际上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开始了混业经营改革的突破,商业银行首先开始尝试涉足其他金融领域。

虽然这种突破还处于低层面,尚不具备规模效应和合作深度,但银行混业经营的初步发展已露端倪,各家商业银行与多种金融企业的合作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一种金融产品不仅涉及了双方合作,有的已经发展为三方、四方合作,这种多边的协作形成一种创新团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逐步获得了市场认同。

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具备多元化特征,符合未来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获得监管层的支持,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混业经营提供政策依据。

随着混业经营的呼声渐高,引起了包括监管部门在内各界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利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管制有所放松。

如2000年保监会发布《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均对跨业金融服务的开展预留出空间。

同时监管部门还出台了一批通知、意见等解释性、具体性的配套规定,这都有力地促进了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

银行与同业的合作不断广化深化。

首先是带有一定混业性质的销售渠道合作,其覆盖范围几乎扩展到所有主要金融企业的产品,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代理各种其他金融产品,是较早出现的合作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混业,产品其实是各自的,但银行在代理的过程中熟悉了同业产品的运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其次是资金业务合作进一步扩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可涉足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等,使得银行资金能够跨市场流动,打破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壁垒,不同行业资金的沟通能力加强。

再次,复合金融工具的推出取得一定突破,跨市场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银行对客户的金融服务能力,实际上这类产品属于创新业务,已经具备衍生产品的某些特征,代表着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方向。

金融控股公司取得较大发展。

随着政策环境的调整,各类金融控股公司朝着纵深发展,出现了以金融机构、集团公司和企业为主体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这其中的代表有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保险集团等。

而根据最新的规定,银行也可出资组建基金管理公司,银行系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二、现阶段商业银行涉足混业经营的具体业务形式。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这类产品或服务主要有以下业务类型:

资金类业务。

在这类产品中银行发挥着支付结算作用,利用银行营业网点分布广泛、资金结算方便快捷的优势,加强资金运用效率。

如银证通、银证转账、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和清算业务等。

融资类业务。

银行作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参与主体,发挥了其传统的信用中介作用,促进了资金流动和使用效率。

如股票质押贷款、债券回购等。

中间类业务。

其涉及的种类较多,是混业经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首先最为熟知的是利用银行销售渠道开发的代理类业务,如代销保险、代销基金、代销信托计划、代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

其次是资产托管业务,这项业务的产生是证券投资基金实践发展的要求,目前除基金外,集合信托计划资

金和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金也要求托管。

再次,个人理财业务是新兴品种,银行定向或公开募集资金,通过投资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获得投资收益的中间价差,既满足了客户的理财需要,也提高了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

投资银行类业务。

伴随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越来越多地触及这一领域。

传统的业务有:

财务顾问,其服务对象有政府、企业、机构、项目等;

债券发行与承销,如国债承销、企业短期债券业务承销,这是近期监管层积极推动的新业务,其实质就是发达国家货币市场中的融资性商业票据,在我国称为企业短期融资券,期限在一年以内,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网上交易,参与人为机构投资者,银行则扮演承销商角色。

创新类业务。

这类业务往往带有明显的衍生产品的特点,最重要的品种是资产证券化。

目前在我国受整体金融环境制约,不能大规模开展,但通过选择合适的证券化资产已成功切入这一领域且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最初启动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ABS)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

现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分别开展了实质性的业务。

另外,近来呼声较高的股指期货在监管层的支持和推动下,将于下半年在市场正式露面,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将有商业银行的参与,具体的政策法规也在制订中。

5.3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证券市场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

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