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90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测试模板Word格式.doc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6.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7.如图甲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分裂时DNA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

B.图甲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8.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9.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11.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12.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1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的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

B.胰岛素能促进⑥⑦⑧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⑤过程

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

14.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胚芽鞘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其尖端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感受光的刺激B.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横向运输

C.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极性运输D.能够生长以使胚芽鞘伸长

15.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做如下图所示的处理。

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

B.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的作用

C.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子的脱落

D.若给以适宜的单侧光照,则乙叶的脱落将早于丙

16.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17.如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

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18.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19.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图示中的(  )

20.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21.如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

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C.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海拔4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

22.若森林持续干旱,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3.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

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24.在建设“森林城市”时,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

森林。

下列对演替过程中图中曲线I和曲线Ⅱ的生物学含义

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

A.Ⅰ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B.Ⅰ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C.Ⅰ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Ⅱ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

D.Ⅰ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5.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

2000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2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

27.下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特性(Y轴)与其取食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

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环境的昆虫有两种

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

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G食物种类多

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

2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强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30.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

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

C.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D.对于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

二、非选择题

26.Y形迷宫(图1)内有红灯和电刺激装置,当分别按下各臂按钮时,相应臂的红灯就会亮起来,此时该臂不通电成为安全区,另外两臂及中央交界区均在短时间后通电成为电刺激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通过________完成,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2)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

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

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处于外正内负的________状态,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________。

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如图2中曲线所示,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该实验中某溶液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请在图2中画出表示动作电位的曲线。

27.下图是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物质b表示________,图中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是________,d控制e形成的过程称为________。

(3)寒冷时甲通过分泌a促进乙释放b,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____。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

28.如图是HIV感染人体细胞过程的示意图。

(1)由于病毒在结构和习性上的特殊性,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先有病毒后有细胞还是先有细胞后有病毒这一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理由是______。

(2)HIV进入人体后,由于与T细胞表面的CD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容易侵染T细胞。

CD4的化学成分最可能是__。

(3)完成图中的②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直接参与⑥过程的两种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⑧所示的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是。

(5)大多数艾滋病患者会出现记忆丧失等精神障碍,此时HIV已感染了__________________。

(6)人的免疫系统是如何清除进入T细胞内的HIV的?

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

品种、大小相同的饱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

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

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

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

两昼夜后,如图所示。

甲直立生长;

乙向光弯曲生长;

丁向上弯曲生长;

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30.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

(3)图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

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

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越大,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增加生物的种类,可以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参考答案

1—5.ADCDD6—10.BDCAA11—15.CBCDD

16—20.CDBDA21—25.ABDCB26—30.AAADC

26[答案] 

(1)神经调节 单向

(2)(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3)静息 动作电位(或兴奋、神经冲动) (膜上钠离子通道在适宜刺激下大量开放导致)钠离子内流 不可以 动作电位曲线如下图所示

27.[答案] 

(1)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 糖蛋白(或蛋白质)

(2)ATP和四种核糖核苷酸 翻译(3)甲、乙 (负)反馈

(4)钠 外负内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8.[答案] 

(1)先有病毒后有细胞 病毒的结构较细胞的简单(或者先有细胞后有病毒 病毒不能离开细胞而独立生存和繁殖)

(2)蛋白质(3)4种脱氧核苷酸 核糖体、线粒体(4)②③⑤⑥ (5)大脑

(6)首先由相应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HIV;

然后由体液中的特定抗体与HIV结合,再由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29.[答案] 

(1)弯向光源生长的 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使背光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向背地方向生长的 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使近地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3)重力对芽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芽生长的影响

(4)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的程度加大 向下生长 水平向前生长

30.[答案] 

(1)猫头鹰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4)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总稳定性越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物种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3模块测试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