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16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评改报告发言稿Word下载.docx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二)文题解析

  1、命题特点

  今年高考山东卷考查的是一则材料作文,而去年是一道命题作文。

这种考查形式的变化既避免了与上一年度的重复,同时又是20xx年材料作文的回归,避免了写作考查形式跳跃过大的弊端。

  这则材料是从19xx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写给邓泽如的一封书信中节选(《孙中山全集》

  第3卷第74页19xx年12月《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

结合近年山东高考作文我们不难看出今年高考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审题难度不大,材料有明确的指向性——直指改革发展的国家大计。

同时,材料作文的自身特点又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生活。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几年后的第一年,紧跟着将要面临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攻坚年,中国改革开放再一次处于关键时期应是出题者的初衷。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话,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浓浓的时代气息。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等等这些关键词句,虽然是孙中山在20世纪初期所说,但是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总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命题依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审题难度不大、利于考生发挥等特点。

今年的高考作文进一步明确告诉考生,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的穹音,不死读书,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2.评分标准解读

  基础等级部分。

  

(1)何为符合题意?

材料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有担当,即对国家人民人类世界有所担当、奉献;

个人之承担和投入,可以是一辈人,一批人或者是一个人。

第二个要素:

奋力拼搏。

不畏艰险,精神贯注等等。

第三个要素:

坚信未来。

必须要有担当这一个要素,有担当就自然要有拼搏,三个都有固然最好,有前两个也可,这是符合题意的基本原则。

那么,何为担当呢,专家做了进一步的放宽:

不一定非要提改革开放、世界潮流、善涨恶消,只要是积极向上即可;

在论述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到有担当,但在材料内涵中有也可;

谈个人奋斗不谈国家民族,只要有益于社会也可以;

把个人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可以认为是有担当;

有担当必有拼搏,不谈成功也可。

那什么是基本符合题意呢?

自我奋斗或争取成功却毫无担当。

什么是偏离题意呢?

既无担当也无自我奋斗,不联系实际,不联系自己,与主流观念相左、相对或者冲突,内容不当或不健康。

  

(2)何谓内容充实?

这是评判标准的重要点。

文章能够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三者有一,即可算充实。

材料要具体、鲜活,感情要真实。

什么是较充实?

联系历史、现实、自己之一的,但是抽象化,不具体,笼统说,感情不够真实,泛泛而谈。

什么是内容单薄?

只有论述,没有联系三者,没有材料。

什么是内容不当?

材料与观点不配合,只摆材料没有论述,材料松散,没有内在的逻辑性。

  (3)文体方面,今年降低了对文体的要求,一二档均为符合文体要求。

最重要的就是区分两大类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12-20分)基本符合文体就是7—11分,比如说议论文部分加进了记叙。

不符合文体的,很混乱的,总分30以下。

  (4)语言方面。

流畅,主要看词汇丰富,修辞手段多。

这是一类卷。

其次是流畅,但是比较朴素。

再次是基本通顺,但有错别字,语病多。

  (5)结构方面,一个词,即严谨。

那何谓严谨呢,很简单,开头结尾严格呼应,中间有过度,文意层层展开。

  发展等级部分。

  何谓深刻?

立意好;

材料之间关系好

  何谓有文采:

词汇量大,修辞手段多。

  何谓有创意?

见解独特,构思新巧,使用新材料。

今年特别提出使用新材料也是有创意,可见新材料的重要性。

  3.打分原则。

  鼓励大胆给学生打高分,尤其58分以上的文章要大胆打,但要提交阅卷组长审阅。

  三个等级必须临近打,不能跨级。

内容是一级,文体就不能是三级。

且各个分数不能扎堆打,要体现梯度。

  和去年相比一类文最低分由去年的51分调整为52分。

今年的切入分是42分,比去年的41分有所提高。

  三、关于阅卷感受和教学建议

  应试的角度,高考作文可以说是“两位读者、半分钟”的特点。

两位读者,就是每篇作文由两名互不知情的评卷员,即便是那些满分作文,在见诸报刊书籍之前,也只有两个读者;

半分钟,是评卷员评一份卷的平均时间。

那么在如此高强度的阅卷前提下,考试的作文应该做到两点,来迎合这种特点,那就是:

  结构越简单明了越好,语言使用的修辞越多越好。

  结构上的简单明了能是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是阅卷老师最需要的体验,然后再用各种修辞去冲击阅卷老师的视觉,而这两个特点也正是通过平时的标准化训练能够做到的。

  下面是一份标准卷:

  敢于担当迈向成功

  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先生的话告诉我们:

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康德说:

“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

”人生之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成功迈进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这两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巴金老人晚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的“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索尔仁尼琴说:

“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

”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

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只有敢于担当,不畏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

  萧伯纳说: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如果我们在困难前坚持住了,却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那人生亦不能称之为成功。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千一生专注于事业,不被外物干扰。

他因不凡的成就被国家奖励,受到人民赞扬,但他仍担当自己的责任,不居功自傲,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

近几年,随着“三钱”、朱光亚、何泽慧等老一批科学家的去世,国家的重任落到了我们年轻人一代的身上。

我们应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担任起责任,精神灌注,全力向前,为国家做贡献,终有成功之日。

  林则徐敢于担当,成为国家英雄;

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

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现代人,敢于担当,成为“最美”。

再看看现实中的许多人,没有责任意识,不敢担当,从而有了“毒胶囊”“地沟油”等“绿色食品”。

人们该唤醒自己了,为国家,为社会,勇敢地担当责任,不畏困难,走向成功。

  尼采说:

“能将我杀死的物质使我更强。

”我们应敢于担当,让自己更强大,敢于挑战,迈向成功,奏出人生的华彩乐章。

  这篇作文专家一度要给满分60分,后来有老师反映有两句名人名言在网上搜不到,有可能是考生自己编造,所以后来定为58分,但在这篇作文专家依然极为推崇。

  分析这篇作文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标准化生产的痕迹:

  首先,开头简单明了,开门见山,突出观点。

  其次,机构上极为简单明了,但是整齐,易于阅读。

  再次,在内容上,标准化生产的痕迹就更为明显:

两个论据均以名言开头,结尾以名言开头。

万能句子随处可见,比如“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

”再如“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成功迈进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

”倒数第二段排比的运用,都是平时训练的结果。

  所以,从这篇极为推崇的作文来看,这就是一篇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作文,各个零部件完美,通过主题句的反复从而组装严实,成功获得了老师们的青睐。

  再看一篇53分的标准卷: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云: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为己任,既不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日。

我辈是中华最坚强的一辈,我辈是中华最骄傲的一辈,我们应不畏艰难,担起重任,成就祖国历史长河中属于我们的一片天空。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首先要心系祖国的召唤。

  可曾记得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当国家危亡,社会动荡,周总理始终不忘祖国的召唤,于是他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震天呐喊。

在今后的祖国建设中,他依旧担当自己的重任,在中国的外交史上树立了一个不朽的丰碑。

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说:

“如果让我敬佩一个人,那这个人就是周恩来。

”可见,他的震撼波及海外。

  正因周总理的不畏艰险,担起重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定祥和。

而他的影响正时刻影响着我们这代人。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一种奉献与崇高的境界。

  可曾记得多次到山区支教但永远留在了那里的武汉大学女大学生赵小亭?

她为了那里贫穷又善良的孩子们,多次利用假期的时间去贵州山区支教,而在一次途中不幸被滚落的山石砸倒,将她的青春永远留在了那里,她始终担起自己的责任,默默地奉献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正因为赵小亭的不畏艰难,担起重任,才召唤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投身于西部支教的大军中,投身于茫茫志愿者的行列中,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不需要作出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在小事中同样彰显我们的价值与光辉。

  可曾记得近来活跃于我们视线中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贫民英雄?

“最美妈妈”勇敢的接住从10楼坠落的婴儿,“最美女教师”看见呼啸而过的汽车奋力的推开身边的学生,“最美司机”在生命最后一刻强忍疼痛安慰乘客情绪。

那些最平凡的人在最不平凡的小事上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不畏艰难,担当重任的勇气和信念。

  今天,我们这一辈即将迈向社会,我们深知,我们肩上的重任,纵使山高水长,纵使艰难险阻,我们定会不畏艰难,担起重任。

  滚滚巨浪掀不翻生命之舟,正如浓浓黑暗遮不住前行的道路,我辈定会坚强,不畏艰难,担起重任。

正如毕淑敏所说:

“优等的心,不会华丽,但会坚固。

  我们来分析一下,就是最简单的横式结构,每个论据的布局一模一样,论据的开头都用反问句,然后加上个开头结尾,这种作文就能得53分!

  下面一篇是我在评改的过程中发现的好作文,偷偷的抄了下来。

  以坚韧之志待成功之时

  吵吵嚷嚷的都市生活,纸醉金迷的奢侈享受,有没有腐蚀你的坚韧之志呢?

挫折磨难,批评打击,有没有削减你渴望成功的斗志呢?

如果你正为生活奔波,为理想奋斗,却无奈遇到层层险阻,那就先停下脚步,且听我说一句:

  若有坚韧之志,心不死,必有成功之时。

  翻翻法国作家雨果的传记,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故事。

当《欧也妮》刚上演的时候,贵族们在包厢里给他喝倒彩,但雨果却不惊不怯,平静的说:

“喝倒彩有何用?

难道捻碎一棵树的嫩芽就能阻止树变绿吗?

”即使被流放,他的脸上始终有阳光的质地,在那流放这中在那个特殊的群体,他忙忙碌碌,使每一个落难者的内心都强大起来——身为奴,而内心为王。

为何?

因为雨果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灵魂,他的心本就坚韧如磐石,始终相信成功与光明的到来。

这样看来,他真被磨难困境挡住了前行的脚步,这才会令人奇怪——本就是参天大树的材质,怎可做藤葛之姿?

  正因为的他的坚韧和不区分,《欧也妮》最终成为世界名著,而他的名字也被深深镌刻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达到了令后人仰望的成功。

  成功者,不是没有卑微的情操,只因为有坚韧的意志,使他们不被卑微的情操奴役罢了,成功者的世界并不是没有黑暗,只为有坚毅的意志使他们不被黑暗奴役罢了。

  史铁生,一个每每读来都令人心疼不已的名字,在他20多岁时他就被告知将永远不能直立走路。

本是如花的青春却硬生生的被命运打破。

但他没有低头,没有屈服,用一支炽热的笔写下内心激昂的斗志,他经历的是最痛苦最黑暗的折磨,但他的笔下却是最积极、最坚韧的灵魂。

他的赤诚如同缕缕空谷幽兰的香气,吹散了多少人心中的阴影,也因为如此,当他潇洒的离我们远去,深藏在我们心底的却是他坚韧的意志和灵魂。

  是的,他成功了。

他用一生的坚韧换取了每个人心里无法撼动的感动。

  先贤的事迹摆在我们眼前,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成功的花。

你我都明白,成功本就不是随手可得的事。

但当我们紧拥那份坚韧的意志,从一开始便认定自己的目标,精神灌注,猛力向前,外界的喧嚣嘈杂,已无关我的痛痒。

  劝吾辈,若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拥坚韧之志,终必有成功之时。

  这是我在改卷过程中的确是令我眼前一亮的作文,便将它抄了下来,这篇作文我给了56分。

当然,现在再看这篇作文就感觉不是那么强烈了,但是当时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作文映衬,这篇就显得格外突出。

这样看来,高考作文得50分以上本就不是很难得事情。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篇作文来总结一下考生之间真正靠什么来较量,什么样的开头和结尾最好,选择什么文体最好,文章的结构,议论文论据的使用等问题。

  第一.考生之间靠什么较量

  这次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什么难度,几乎没有跑题的,那么在这种前提下,而且是议论文占领天下的情况下,考生直接对比的就只剩下两点:

材料和语言。

  先说材料。

首先材料的新旧之对比,使用新材料和使用旧材料的考生分差在10分左右。

如这次作文刘伟的出镜率太高,以至于阅卷的时候看见刘伟就想打41、42分,看刘伟看到想呕吐的感觉一点也不夸张。

而使用个新鲜的材料,哪怕你几乎没有修辞,只要流畅,就得48分。

评卷组长的原话是这样的:

稍微有点文采就得给他四十七八分。

再稍微考究一点就是材料的挖掘问题,材料之后是否和观点相扣。

再考究就是你所使用的几则材料的之间的关系,最好是关系紧凑,成体系的。

这三点,材料的新旧占主要地位。

  再说说语言问题。

专家评判的标准是两个,词汇量多,修辞手段多。

词汇量多少无法衡量,但是有没有修辞手段却是一目了然。

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提升语言训练应该是重中之重。

  第二.关于开头和结尾

  

(一)开头应该直接如题,简明扼要,直截了当的表明观点,当然这是对议论文来说的。

在这次改卷中,我发现下列几类开头纯粹是浪费时间、精力、篇幅。

(一)写题记的,很多都是摘了其中一句作为题记,毫无用处,徒增反感。

(二)用排比句段作开头的,比如什么什么红叶,我采一片最美的之类的,此类开头,直接跳过,根本不看。

(三)以幼稚的故事开头的,也是跳过,直接找观点。

  最踏踏实实的开头就是概括材料,得出明确的观点。

且记不要花里胡哨,故弄玄虚,整上一堆看不懂的句子,直接增加阅卷老师的烦躁感。

  

(二)关于结尾:

  结尾很关键,老师的打分的时候,屏幕是停留在结尾部分的。

结尾处来上一段文采斐然的,至少能提3分。

比如这样一段结尾:

  岁月中虽有地狱般的熔岩,但我们更有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不要畏惧困难,用奋斗、拼搏和汗水装满青春的行囊,驱散天空中迷茫彷徨的阴霾,让阳光和彩虹照亮前行的路。

  在考场上,这已经算是水平很高了,效果是立竿见影!

  第三.关于结构问题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在为寻找一个新奇的结构而努力过,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基本上是作了无用功,结构上只要是开头结尾呼应,中间有过度,专家即定为严谨。

所以,写议论文就用咱们训练的基本结构即可,无需太多修饰。

  第四.关于文体

  学会写规范的作文文体,是考场作文得分的利器。

很多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喜欢求新求异,在作文形式上大胆求新。

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既然是创新,就难免遭遇风险。

如果自身水平较高,不妨大胆尝试。

如果只希望以形式取胜而忽略了文体的基本特征,往往会写成“四不像”或“花拳绣腿”式的文章,往往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为滥用文体或文体特征不突出、文体不规范而失分,所以考场作文更应讲求文体形式的规范。

  第五.关于议论文论据的使用

  下面一个片段是我从考生的作文摘录下来的,当时的感觉达到了惊艳的程度:

  唯坚守使人奋起、逼进。

唯坚守彰显你的血性和精神。

虽石烂海枯,虽然生命终将走向尽头,虽国仇家恨,纵令外界之一切一切,皆不能动摇我身、我心。

皆不可撼动那份执著的坚守。

  那是一个女子的精神与血性。

有谁可以想象的出,那个在台上神采飞扬的她,那个为北京城墙奔走呼号的女子,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了呢?

在设计人们英雄纪念碑时,她倒下了,却又站了起来。

为她的坚守站立起来,她坚守了什么?

她坚守了对建筑的挚爱,这坚守的力量让她越过国仇家恨,为美军在日本奈良古城的轰炸仔细的标准千年古刹的地址。

她更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

抗战期间,她拒绝了为了安全更改国籍的建议,她放弃了四月天燕子呢喃的诗意,为新中国的一点一滴,奔走,奉献。

  达到这种程度就足够能刺激老师的视觉,分数自然直线上升。

像这种论据的布局和使用,以及语言的整齐,都是可以在平常的训练中做到。

  第六.关于字体

  字体漂亮固然占便宜,没有优点也不舍得打低分。

但是,如果没有漂亮的字体,那么你至少做到以下两点:

不写连笔字,写个直来直去火柴棍体最能看清楚;

把字写满格,字小了看不清,这是老师最憎恶的!

  如果说,高考作文是一个精美的产品,那么我们的责任就是指导并帮助学生把这个产品打磨好、包装好,这个责任,我们义不容辞!

  这是我阅卷之后的些许心得和感悟,希望各位专家及老师批评指正,不当之处请多大包涵!

  附录一:

2012山东省高考部分优秀作文:

  满分作文1

  天下兴亡,你我的责任

  山东一考生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华夏历史,浩浩汤汤。

历史的潮水打不退时代的光芒,那一个个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奔走疾呼勇敢担当的英雄,虽然随着历史的足迹渐行渐远,但是他们光辉的形象依然留存在世人的心底。

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而今“天下兴亡”应是你我的责任”。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有16岁便高扬自由民族主义的法国圣女贞德;

也有15岁便获得莫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

?

他们无不是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争朝夕的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富强,民族进步。

  同样是青春激扬的年代,处在国家生存危亡的危急时刻,五四青年学生作出了反击,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场”,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免受奴役的命运和沦陷的耻辱。

“想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五四运动便可用这句话来称颂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

又如一缕春风,可以温暖大地。

今天的我们又该怎样担当起中国改革发展的重任呢?

  也许,有人会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社会上种种的丑恶现象无比厌弃,最后干脆闭上了眼,塞住了耳朵。

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你听不见。

不,今天的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今天的我们都将担负起历史与民族的责任,因为我们是顺应时代的青年一代,麻木不仁是我们最忍受不了的,因为我们是清醒的,。

于是,雪灾地震,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老人跌倒,我们第一个冲向前去;

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我们不再闭紧双眼。

  无论这个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自己改变世界的热忱。

路途虽不平坦,或许还有荆棘,但请相信,我们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担负起吾辈之担当,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青年人,天下兴亡,是你我的责任。

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中国之大业。

  现场论道:

  1.内容得分点:

立意高远,发人深思。

文章说古道今用“你我的责任”来突显“担当”这一主旨。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也有15岁便获得莫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

”——论据丰富新颖,体现了考生较为广阔的阅读视野。

同时,作者由此及彼,号召青年人应该“充满力量和热忱,担负起吾辈之担当”。

使文章的立意高远而又发人深思,展现了新时期青年人敢于担当起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的良好精神风貌。

  2.表达得分点:

此外文章的语言表达简洁明快而且句式整齐,文采斐然,体现了考生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而今‘天下兴亡’应是你我的责任”。

——古今对比巧妙扣紧材料中的关键词。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

”——优美而蕴含哲理的语言,使得文章语言鲜活而又文采飞扬。

  3.发展得分点:

构思巧妙,文采斐然。

考生构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经过深思熟虑。

论证时从古到今,从别人的担当到自身的责任,论述条清缕析而又不着痕迹。

“青年人,天下兴亡,是你我的责任。

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